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4月15日,泛华旗下广东方中保险公估与深圳普邦保险公估宣布合并。同时,泛华与上海天衡保险公估签署合并备忘录,旨在近期内实现三家公估公司的合并。这场由方中、普邦、天衡公估发起的合并案,成为了中国保险中介行业最大规模的合并案。
泛华剑指公估
此次签约的三家公司均为中国保险公估行业的佼佼者。广东方中保险公估是中国具有第一张保险公估牌照的公估公司,专注财产险公估,在财产险方面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并积累了专业技术和大量人才;深圳普邦则通过短短5年时间,业务规模已经跃升到公估行业第四名,服务网络遍及20余个省市,在车险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和管理能力。
上海天衡业务规模全国排名第五,而在非车险公估方面一直保持在前两名,尤其在水险公估方面居全国龙头地位。根据2007年保监会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方中、普邦及天衡三家保险公估公司合并成立的“泛华公估”,业务规模可稳居全国第二;而在非车险暨水险的业务规模都将排名全国第一。同时,在水险和非车险方面也将是技术最强的公估公司。
泛华承诺出资1 . 3亿人民币推动合并,成立“泛华保险公估集团”,并统一使用“泛华”标识。公估集团将建立四个事业部并实行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包括统一的财产险作业程序、统一的车险作业程序、统一的水险作业程序、统一的健康险作业程序。
“泛华公估”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技术能力最强,最为客观公正的保险公估集团,力争在2009年成为全国业务规模最大、服务网点最多的保险公估集团,并确保在2010年实现在国内A股或国外主版上市。
业内认为,2008年将成为中国保险中介整合的标志年。自本世纪初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保险公估业,最终依靠资本平台的强力,步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而这一页由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掀开。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2007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融资2.16亿美元,获得整合中国保险中介业的基础。此前,泛华集团已经收购22家保险代理公司及4家保险经纪公司,在打造中国保险中介集团平台的战略驱动下,更大的资本运作直指保险公估。
泛华模式下的公估业趋势
透过泛华战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以整合国内品牌公司为基础,以品牌发展战略为引领,打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估集团,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培养的战略定位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及同步国内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驱动,赋予资本重组保险公估集团企业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培养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就成了未来保险公估集团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引领保险公估业实现资本重组条件下的跨越式发展,泛华集团决策层为实现未来保险公估集团战略目标,开始了在打造核心竞争力品牌经营理念下的目标公司甄选,拟以整合国内品牌公司为基础而获得集团的国内品牌,在此基础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品牌发展战略引领未来资本重组并不能消弥竞争,而只会表现为寡头之间更高水平的竞争。规模除了产生经营成本的可能优势外,并不等于品牌。市场不必认可规模强势,却一定认可品牌。
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规律都决定了,无论规模大小的市场主体,竞争取胜的唯一法宝就是打造与强化公司市场品牌。
基于这种认识,泛华集团决策者突破业界“技术品牌”的狭义,而将品牌内涵延伸为以技术领先为基础通过管理提升切实保障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并将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为引领未来集团发展的总体战略,从而将市场竞争战略衍生为涵盖公司全面的组织、经营战术安排。
打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估集团公估集团的打造,必须跳出作坊式、大规模合伙人式的原始落后治理结构的窠臼,在民主法制观念基础上建立结构清晰、权责明确、各守其职的法人治理机制;作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键联接点的董事会,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鉴于此,泛华集团将资本重组的股权安排作为公估集团发展规划的战略制高点,并把资本重组当成彻底改变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的机会,同时也是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在组织治理结构自上而下理顺的机会。
而泛华在经代事业中摸索出的“创业制度”也将适用于公估平台。泛华的公估平台是个开放式的平台,将为致力于保险公估业并加盟泛华公估的优秀专业人才提供资金、平台、业务管控等,让他们在泛华公估创业,实现他们的资本价值,实现他们的财富梦想。
链接1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公估
尽管保险公估最初产生于保险理赔环节,是一种为了解决理赔中的矛盾应运而生的事物,但随着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公估已不再完全是单纯的损失理算的涵义了。不论是在业务范围,还是在业务种类上,保险人都越来越多地需要保险公估人的帮助,保险公估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将继续在深度、广度上延伸下去。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子网络的兴起,其他领域的保险变得越来越复杂。巨灾风险的发生、尖端技术的滞后以及复杂多变的环境令保险人望而却步、裹足不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保险人,发挥自身的中介优势,保险公估人将其业务领域大加扩展,从承保的保险标的的资产评估、风险识别与衡量到防灾防损、灾后理赔,从原来的建筑物火灾保险到普通财产保险、海上保险、特种保险、责任保险,不一而足。
这充分显示了保险公估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动力,我国加入WTO后,也预示了保险公估这一中介产业的最终发展方向。
“公估行业应当在市场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可以加强客户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上海天衡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露堂认为,保险公估公司的核心价值不只体现在估损上,而是防灾减灾上。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做防灾减灾的专家,帮助保险公司控制风险。只要让保险公司体会到付出极少的公估费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减少赔付,公估公司不会没有市场。
国外保险公估业已是保险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相信中国保险公估业走出困境为时不远。
国际国内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内外因素促成我国保险公估业资本重组的趋势,泛华的先期介入成为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新格局的历史契机。
链接2 中国保险公估业资本重组的宏观背景
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主流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并购已成为全球经济整合和发展的主流趋势。国际保险业着眼于未来竞争战略,自2005年下半年发起形成并购浪潮。
我国保险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及与国际接轨卷入国际金融一体化阵列。寡头垄断经营,大型保险公司资本实力的强劲增长,使国际金融市场领域的被猎者变成了捕猎者。
混业经营成为金融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光大银行、中信集团等已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平安保险先后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从而搭起跨越保险、信托、银行的金融控股集团架构。
政府监管部门的产业政策扶植
为促进保险产业链的完善及充分发挥保险中介机构在保险产业链中的作用,保监会一方面引导保险公司加快基层分支机构经营转型,逐步缩小和剥离一部分展业、服务和理赔职能,一方面是支持保险中介探索建立保险中介集团,支持保险中介机构市场化重组与并购。
行业市场的高速增长
我国保险公估业尚处初级发展阶段,但是近三年以年均67.22%的速度增长,其高成长性增加了境外资本和境内资本进入的吸引力,投资者可以通过并购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保险公估业,节省成长的时间与成本。
链接3 中国保险公估业资本重组的动因
品牌公司寻求“瓶颈”突破
早期创业公估公司大多经历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发展,前期高歌挺进,黑马突出,但大多在三五年后开始徘徊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
综观近四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之公估机构营业总额排行榜,不难发现早期行业十强大多跌荡沉浮。行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但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体系缺失的问题在早期公司正在逐步克服,而治理结构落后的根本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做大做强的“瓶颈”。
实践证明,公估公司无论管理基础、管理体系建设作何种努力,只要遇到原始落后的治理结构,则先进管理体系的活力尽失。对自我完善力量的信心不足,使品牌公司决策者不得不试图通过借助外来资本的强力彻底改变股权结构,寻求公司发展的突破。
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的驱动
早期创业的公估公司其市场主要集中在非车险理赔公估领域,数年经营各自在传统保险业务的广泛领域基本找准目标市场并初步形成细分市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某些市场专营(水险公估专营)公司在公估技术领域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做大做强的共同愿景促进行业机构取长补短,形成综合实力推动行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希望越来越迫切。为推动上市的规模与效益同时推进的目标实现,以及保险人业务结构形成的公估人市场互补效应,也在促进以车险公估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与以非车险公估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构筑互补共生平台的意愿。
通过资本重组的集团专业化经营,不仅能使集团成员优势互补,而且在经营者看来更重要的是资源共享。除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管理资源、资本资源的共享外,强化经营者联合意愿的是集团成员之间的信息与市场资源的共享。
并且, 当集团平台的整合范畴延伸至整个保险中介时,公估人不再只是保险业下游的孤单弱势地位,而取得通过完善作为保险人上游的代理、经纪服务的联合共生优势。
人才整合的战略驱动
我国保险公估业寡头垄断经营的格局,虽然十强拥有超过行业半数的人才与市场资源,但目前保险公估的现实市场却只是潜在市场的冰山一角,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经营资本的公估公司的市场扩张必然以组织扩张为基础,规模产能的形成,除培训提升公估师工作效率的途径外,更需要掌握工业科技百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这对提升体现保险公估价值的非车险公估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
但现实是,行业至2007年的近六千名业务人员中至少40%分散在非十强的200多家中小规模公司,因公司品牌对市场拓展的局限致使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处于低效使用状态,其中不乏大公司渴望的优秀公估师。
在行业没有产生强势大公司的情况下,身处中小公司的技术骨干限于既得利益而观望,但资本纽结品牌的集团竞争优势形成之际,即为优秀人才聚集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