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向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创造一个有效性教学的课堂环境,其次教师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教学理论素养,如此才能灵活运用有效性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指导性工具和课后辅助性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文言教学的有效性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策略 环境 指导工具 自主学习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蕴涵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提升语言水平、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样,文言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关注文言字词句的翻译,片面强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忽视了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严重缺位和异化。如果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畏而不前,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文言课堂环境
文言文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先辈在学习文言过程中已经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诵读成为从古至今不变的文言学习基本方法,至今仍具有深刻意义。首先,诵读可以营造一种古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古文言的韵律中感受到文言之美的熏陶与浸染,这不仅是打造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兴趣的重要举措。其次,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后,文言文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句,不仅朗朗上口,更耐人寻味。学生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既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积累过程,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
二、提高文言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修养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国的有效教学研究可上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逐渐蓬勃兴盛。总的来说,中国的有效性教学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有效教学的层次,更不用说将有效教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言教育相结合。
研究数据显示,学生的文言基础对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的影响仅次于“学”的策略。而教师的文言素养同样对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至少在文言文知识点掌握方面,师、生的文言文基础或素养越高也就越能促进师、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教学和掌握,教学的有效性也因之得到提升。
三、善于使用课堂指导性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借助一定的工具,是阅读文言文作品的前提和条件。作为现代人学习文言文作品时,首先要克服语言关,就像中国人学习外语一样,要学好每一个单词,才能读懂每一篇文章,才能挖掘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通常的课堂指导性工具包括:建立知识唯独框架,从宏观上把握文言基础知识脉络,比如以时间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文言知识专题性归纳,比如通假字专题归纳,古今异义字专题归纳,特殊句式专题归纳等等;多媒体工具引进,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现代信息技术,比如视频播放文言故事短片,编写文言故事劇本,描摹文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等,让学生在更快捷直观的条件下体悟古文言的风采。
四、倡导研究性自主学习
所谓文言文研究型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或从自然、社会及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探讨文言文现象,并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指导自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字句,让学生对所学文章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养成自学文言文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2.倡导质疑,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点拨,疏通文章大意,解决学生在字词句上遗留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可针对文本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
五、课外辅助工作的有效补充
日常课堂教学也需要一定的课外活动拓展和延伸。在课堂文言文学习之外,开展和组织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内容恰当的课外文言文相关知识讲座、竞赛、文化探究等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文言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对文言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检测和巩固,是文言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策略和环节。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策略 环境 指导工具 自主学习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蕴涵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提升语言水平、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样,文言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关注文言字词句的翻译,片面强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忽视了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严重缺位和异化。如果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畏而不前,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文言课堂环境
文言文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先辈在学习文言过程中已经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诵读成为从古至今不变的文言学习基本方法,至今仍具有深刻意义。首先,诵读可以营造一种古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古文言的韵律中感受到文言之美的熏陶与浸染,这不仅是打造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兴趣的重要举措。其次,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后,文言文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句,不仅朗朗上口,更耐人寻味。学生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既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积累过程,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
二、提高文言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修养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国的有效教学研究可上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逐渐蓬勃兴盛。总的来说,中国的有效性教学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还没有完全达到有效教学的层次,更不用说将有效教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言教育相结合。
研究数据显示,学生的文言基础对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的影响仅次于“学”的策略。而教师的文言素养同样对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至少在文言文知识点掌握方面,师、生的文言文基础或素养越高也就越能促进师、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教学和掌握,教学的有效性也因之得到提升。
三、善于使用课堂指导性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借助一定的工具,是阅读文言文作品的前提和条件。作为现代人学习文言文作品时,首先要克服语言关,就像中国人学习外语一样,要学好每一个单词,才能读懂每一篇文章,才能挖掘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通常的课堂指导性工具包括:建立知识唯独框架,从宏观上把握文言基础知识脉络,比如以时间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文言知识专题性归纳,比如通假字专题归纳,古今异义字专题归纳,特殊句式专题归纳等等;多媒体工具引进,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现代信息技术,比如视频播放文言故事短片,编写文言故事劇本,描摹文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等,让学生在更快捷直观的条件下体悟古文言的风采。
四、倡导研究性自主学习
所谓文言文研究型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或从自然、社会及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探讨文言文现象,并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指导自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字句,让学生对所学文章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养成自学文言文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2.倡导质疑,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点拨,疏通文章大意,解决学生在字词句上遗留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可针对文本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
五、课外辅助工作的有效补充
日常课堂教学也需要一定的课外活动拓展和延伸。在课堂文言文学习之外,开展和组织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内容恰当的课外文言文相关知识讲座、竞赛、文化探究等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文言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对文言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检测和巩固,是文言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策略和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