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哲学课的教学实效性。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在哲学课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言堂”、“满堂灌”,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其自身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所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靠“灌输”是不行的,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凡事总喜欢对比和质疑。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单一讲授为多种形式并举,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和理论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教学的途径使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由教学的客体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讲授、讨论、社会实践等多形式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彼此对话、共同研究,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进而在互动中形成共识,达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哲学课的素质教育是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理论“灌输”,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是把理论学习和应用割裂开来,认为课堂上就是讲授理论、传授知识,而理论的应用及是否内化为学生素质则被看作是教学以外的事或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情。二是在教学上对理论联系实际存在着一种片面的理解,认为在讲课过程中“举例”就是联系实际了。其实这只是联系实际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一定手段使学生自己学会应用理论。各专业课都有实验、实习课,通过实验、实习可以巩固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多种教学形式就是哲学课的“实验”、“实习”。哲学课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和记住概念、原理,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运用到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和行为习惯中去,在此过程中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信念。
哲学课在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要义不容辞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中、小学的文理分科和应试教育不仅造成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不理想,而且使许多同学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基本功等等。哲学课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它不仅对学生学会做人,而且对学生学会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的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的探索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是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主体作用的主要渠道。
1、讨论
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观点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了解学生、检验教学的一个窗口。
2、写小论文
写小论文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求解来自于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哲学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适当弥补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某些基本功的缺陷,应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指导自学
自学是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尤其在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必要。指导自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是长期的,仅仅靠大学期间接受的有限的知识和结论是不能够满足无限发展着的实践的需要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
4、对话
这是一种师生间的讨论。它能够满足和提高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不少学生通过讨论、对话,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找老师探讨一些理论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这对教师是一种鼓舞和鞭策。
5、社会实践
搞好社会实践需要掌握好四个环节,即听、看、问、写。听即听讲解、听报告;看即实地参观;问即调查访问;写即写出实践报告。课堂讲授是理性的东西,它需要有感性的东西作基础才更有说服力。社会实践是获得感性认识,提升理性认识的最好途径。
以上各种形式教学是手段,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教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与要求来进行,要始终贯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多种形式教学具有辅助性。所占教学时间不能过多,有些形式教学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三、重点讲授和系统复习
开展多种形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说不要理论讲授了。理论讲授始终是教师教学的主导性环节,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但如何讲授需要调整和设计,其具体方式即重点讲授和系统复习。
1、重点讲授
所谓重点讲授就是说不是平铺直叙、按部就班、方方面面的都讲,而是有选择、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来讲,即讲重点、难点、热点和疑点。教材中的重点和教学中的重点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教学中的重点不能脱离教材中的重点,教材中的重点是教学中的重点的基础。但教材中的重点又不能完全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的重点主要是解决学生思想中、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即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及其实际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就是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发挥理论的功能,回答和解决学生所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为他们成才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教学中不联系实际的教师恐怕没有,讲课没重点的教师也不多见,问题是对实际和重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脱离学生实际的实际不是教学上要求的实际,离开学生实际的重点不应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固然重要,但通过自学和指导阅读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就不必再耗费时间和精力讲解和论证了。
2、系统复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好比一块整钢,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部分、各个原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指导学生自学或开展其它形式的教学是必要的,但不能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严整性。所以授课结束后要从宏观上进行系统复习。系统复习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即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利用图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其次,在讲每一章的时候都借用图示展示这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基本原理及其以此构成的逻辑结构,揭示出重点、难点、关键并说明该章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章节的关联,凸显出贯穿全书的发展线索,从而使复杂内容“简单化”,庞大体系脉络化,以帮助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正图景。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在哲学课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言堂”、“满堂灌”,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其自身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所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靠“灌输”是不行的,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凡事总喜欢对比和质疑。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单一讲授为多种形式并举,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和理论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教学的途径使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由教学的客体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讲授、讨论、社会实践等多形式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彼此对话、共同研究,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进而在互动中形成共识,达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哲学课的素质教育是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理论“灌输”,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是把理论学习和应用割裂开来,认为课堂上就是讲授理论、传授知识,而理论的应用及是否内化为学生素质则被看作是教学以外的事或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情。二是在教学上对理论联系实际存在着一种片面的理解,认为在讲课过程中“举例”就是联系实际了。其实这只是联系实际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一定手段使学生自己学会应用理论。各专业课都有实验、实习课,通过实验、实习可以巩固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多种教学形式就是哲学课的“实验”、“实习”。哲学课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和记住概念、原理,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运用到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和行为习惯中去,在此过程中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信念。
哲学课在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要义不容辞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中、小学的文理分科和应试教育不仅造成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不理想,而且使许多同学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基本功等等。哲学课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它不仅对学生学会做人,而且对学生学会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的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的探索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是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主体作用的主要渠道。
1、讨论
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观点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了解学生、检验教学的一个窗口。
2、写小论文
写小论文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求解来自于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哲学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适当弥补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某些基本功的缺陷,应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指导自学
自学是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尤其在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必要。指导自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是长期的,仅仅靠大学期间接受的有限的知识和结论是不能够满足无限发展着的实践的需要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
4、对话
这是一种师生间的讨论。它能够满足和提高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不少学生通过讨论、对话,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找老师探讨一些理论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这对教师是一种鼓舞和鞭策。
5、社会实践
搞好社会实践需要掌握好四个环节,即听、看、问、写。听即听讲解、听报告;看即实地参观;问即调查访问;写即写出实践报告。课堂讲授是理性的东西,它需要有感性的东西作基础才更有说服力。社会实践是获得感性认识,提升理性认识的最好途径。
以上各种形式教学是手段,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教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与要求来进行,要始终贯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多种形式教学具有辅助性。所占教学时间不能过多,有些形式教学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三、重点讲授和系统复习
开展多种形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说不要理论讲授了。理论讲授始终是教师教学的主导性环节,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但如何讲授需要调整和设计,其具体方式即重点讲授和系统复习。
1、重点讲授
所谓重点讲授就是说不是平铺直叙、按部就班、方方面面的都讲,而是有选择、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来讲,即讲重点、难点、热点和疑点。教材中的重点和教学中的重点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教学中的重点不能脱离教材中的重点,教材中的重点是教学中的重点的基础。但教材中的重点又不能完全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的重点主要是解决学生思想中、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即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及其实际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就是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发挥理论的功能,回答和解决学生所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为他们成才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教学中不联系实际的教师恐怕没有,讲课没重点的教师也不多见,问题是对实际和重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脱离学生实际的实际不是教学上要求的实际,离开学生实际的重点不应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固然重要,但通过自学和指导阅读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就不必再耗费时间和精力讲解和论证了。
2、系统复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好比一块整钢,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部分、各个原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指导学生自学或开展其它形式的教学是必要的,但不能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严整性。所以授课结束后要从宏观上进行系统复习。系统复习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即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利用图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其次,在讲每一章的时候都借用图示展示这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基本原理及其以此构成的逻辑结构,揭示出重点、难点、关键并说明该章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章节的关联,凸显出贯穿全书的发展线索,从而使复杂内容“简单化”,庞大体系脉络化,以帮助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