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阅读角突然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很多孩子们聚在阅读角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近了阅读角......原来,他们都在看前一天我们班一些孩子的绘画作品。这是一次围绕主题“梦中的家”进行的一个想像画创作活动。当时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涨,很多孩子接连画了好几张。后来,我将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并打算请每个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可是由于时间有限,离园的时间快到了,所以在 到了,所以在个别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后,活动就匆匆结束了。之后,我随手将他们的作品放在了阅读角的书架上。没想到,这些作品竟然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新书”。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和父母而言,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并正确地发挥启蒙教育的功用,使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教育能相互配合,让儿童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终身有读书欲的读书人,让社会处处充满书卷芳香,共同打造一个乐读、善读的阅读社会。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下,对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教师应该投其所好,为幼儿创设“活”的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猫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为幼儿创设“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语言活动区的活动形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例如,“我是小记者”活动,我们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往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
1、自由选择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等。
2、科学幻想式。借《蓝皮鼠和大脸猫》《奥特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人与物互动式。提供一样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不同动物洞穴图,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边操作材料边进行语言讲述。
4、交往发展式。鼓励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导游、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幼儿自身优势、采用“活”的互动式评价。
除了用以往的集中讲评式、个别讲评式、教师总结式、幼儿互评式等评价方法,我们还可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讲述评价: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实践,幼儿(教师)小结。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
同时,我们在指导并发展幼儿阅读能力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用书来引导孩子 。如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1岁左右,我们可以给他看《嘟嘟熊》系列丛书,通过嘟嘟熊的故事,孩子养成了吃饭前洗手、按时睡觉等正确的生活习惯。 而在想象力方面:童话故事的书是最佳选择,一方面画面美,一方面故事内容好。例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不点丛书》就很不错。
(二)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即充分发挥本园及本班优势,加强对幼儿的语言阅读教育。因为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现成的“教材”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展生活空间。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即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或提供的讲解要具有教育性或具有教育性内容。幼儿时期,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之后,父母应尽早得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步阶梯,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同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应为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贡献自己得力量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和父母而言,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并正确地发挥启蒙教育的功用,使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教育能相互配合,让儿童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终身有读书欲的读书人,让社会处处充满书卷芳香,共同打造一个乐读、善读的阅读社会。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下,对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教师应该投其所好,为幼儿创设“活”的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猫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为幼儿创设“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语言活动区的活动形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例如,“我是小记者”活动,我们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往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
1、自由选择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等。
2、科学幻想式。借《蓝皮鼠和大脸猫》《奥特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人与物互动式。提供一样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不同动物洞穴图,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边操作材料边进行语言讲述。
4、交往发展式。鼓励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导游、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幼儿自身优势、采用“活”的互动式评价。
除了用以往的集中讲评式、个别讲评式、教师总结式、幼儿互评式等评价方法,我们还可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讲述评价: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实践,幼儿(教师)小结。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
同时,我们在指导并发展幼儿阅读能力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用书来引导孩子 。如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1岁左右,我们可以给他看《嘟嘟熊》系列丛书,通过嘟嘟熊的故事,孩子养成了吃饭前洗手、按时睡觉等正确的生活习惯。 而在想象力方面:童话故事的书是最佳选择,一方面画面美,一方面故事内容好。例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不点丛书》就很不错。
(二)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即充分发挥本园及本班优势,加强对幼儿的语言阅读教育。因为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现成的“教材”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展生活空间。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即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或提供的讲解要具有教育性或具有教育性内容。幼儿时期,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之后,父母应尽早得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步阶梯,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同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应为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贡献自己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