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带领学生保留与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线造型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样的技法是西方绘画望尘莫及的,我校实施的线造型课题研究,旨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人身上的延续,提高年轻一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情,为研究、保护、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服务。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线造型;传承
一、弘扬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画多用线条呈现事物,即线造型,虽不像实物,但一看便知其所画,这样的技法是西方绘画望尘莫及的,艺术性也更高。
外国人都如此羡慕中国的线造型,然而,今天的很多中国人对此却知之甚少。传统绘画被忽视,实在令人遗憾!由此,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感,而文化的兴亡重在教育。我们教师要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主力军。整理传统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确实有其艰巨性,不管有多么艰巨,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也要尽全力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为学生搭建起传承文化的学习平台。我校实施的线造型课题研究,旨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人身上的延续,培养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感,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二、线造型的特点
线造型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绘画方式,是使用线条来绘制物体形态结构的绘画方式,这种手法所体现出来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想象性和虚拟性,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世界美术界中一道璀璨的风景线。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写道:“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可以说是一种用手画出舞蹈的曲线。”
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就是线条,线条也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元素。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作品,无论写实还是抽象的作品,线条作为创造形象和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绘画语言,显示出了丰富的表现力以及艺术美感。中国画中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使用各种线条进行生动表现的写照。中国绘画史中的线条,可从现代的水墨画一直追溯到仰韶文化中的彩绘画,历代画家对线条的运用各具风采。
三、线造型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线造型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我们实施的线造型研究课题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铅笔、油画棒、水彩笔、钢笔和圆珠笔(水性笔、中性笔、油笔)等,这些工具携带方便,便于使用,适合小学生在不同场合中随时随地进行绘画。教学研究中,我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训练,学生们经过实践,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绘画中细微之处的刻画手法,现阶段,我们的学生在平时也开始简单地通过线造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他们能够绘画出周围环境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状态,能够描绘出城市中繁华的景象,也可以画出学校中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场景、田间劳作的农民、课堂讲课的老师勤劳的美,等等。他们能表现作品中布局疏密的美;线条对比强烈的美、协调的美;形象粗犷的美、细腻的美……
通过线造型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线条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一种艺术的眼光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并善于从中发现形式美、艺术美,这也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审美素养。研究活动中我注重提高小学生的眼力,使他们从自然中、社会中发现各种“线”,加深他们对线条这一艺术语言的理解,包括线的轻重缓急、光滑滞涩、清晰虚无等特征;以及线的长短、粗细、疏密、干湿、曲直、快慢等节奏的变化,并能运用线条表现无限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经典艺术语言,开阔眼界,这有利于他们能更加敏感地感知和选择线,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去。同时,我组织学生欣赏名人名画,挑选一些形象鲜明、线条清晰、明朗,具有形式美的美术作品。如:齐白石画的小蝴科、小昆虫;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地狱变相》;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及《芥子园画谱》等。
我希望通过线造型课题的研究能为我们民族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继承和创新是辨证的整体性思维,继承不是最终目的,必须实现创新。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从而形成服务于现实社会实践的崭新文化。并与所有的中国人一道,把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上所有的人看,那将是中国人的自豪,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艺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6.
[2]薛春霞.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
[3]杨行.美术欣赏中需要创造力吗?[J].中国美术教育,2002(3).
个人简介:闫春禄,男,汉族,生于1972年9月,大学本科学历。1993年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担任过班主任,曾教授过美术、数学、语文、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书法、体育等多个学科。教学中围绕教育方针和“课改”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所撰写的文章多次在各级各类征文中获奖,曾多次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课评比和教育教学能力岗位练功、综合能力竞赛、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多次在全国学生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线造型;传承
一、弘扬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画多用线条呈现事物,即线造型,虽不像实物,但一看便知其所画,这样的技法是西方绘画望尘莫及的,艺术性也更高。
外国人都如此羡慕中国的线造型,然而,今天的很多中国人对此却知之甚少。传统绘画被忽视,实在令人遗憾!由此,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感,而文化的兴亡重在教育。我们教师要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主力军。整理传统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确实有其艰巨性,不管有多么艰巨,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也要尽全力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为学生搭建起传承文化的学习平台。我校实施的线造型课题研究,旨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人身上的延续,培养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感,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二、线造型的特点
线造型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绘画方式,是使用线条来绘制物体形态结构的绘画方式,这种手法所体现出来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想象性和虚拟性,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世界美术界中一道璀璨的风景线。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写道:“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可以说是一种用手画出舞蹈的曲线。”
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就是线条,线条也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元素。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作品,无论写实还是抽象的作品,线条作为创造形象和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绘画语言,显示出了丰富的表现力以及艺术美感。中国画中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使用各种线条进行生动表现的写照。中国绘画史中的线条,可从现代的水墨画一直追溯到仰韶文化中的彩绘画,历代画家对线条的运用各具风采。
三、线造型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线造型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我们实施的线造型研究课题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铅笔、油画棒、水彩笔、钢笔和圆珠笔(水性笔、中性笔、油笔)等,这些工具携带方便,便于使用,适合小学生在不同场合中随时随地进行绘画。教学研究中,我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训练,学生们经过实践,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绘画中细微之处的刻画手法,现阶段,我们的学生在平时也开始简单地通过线造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他们能够绘画出周围环境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状态,能够描绘出城市中繁华的景象,也可以画出学校中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场景、田间劳作的农民、课堂讲课的老师勤劳的美,等等。他们能表现作品中布局疏密的美;线条对比强烈的美、协调的美;形象粗犷的美、细腻的美……
通过线造型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线条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一种艺术的眼光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并善于从中发现形式美、艺术美,这也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审美素养。研究活动中我注重提高小学生的眼力,使他们从自然中、社会中发现各种“线”,加深他们对线条这一艺术语言的理解,包括线的轻重缓急、光滑滞涩、清晰虚无等特征;以及线的长短、粗细、疏密、干湿、曲直、快慢等节奏的变化,并能运用线条表现无限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经典艺术语言,开阔眼界,这有利于他们能更加敏感地感知和选择线,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去。同时,我组织学生欣赏名人名画,挑选一些形象鲜明、线条清晰、明朗,具有形式美的美术作品。如:齐白石画的小蝴科、小昆虫;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地狱变相》;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及《芥子园画谱》等。
我希望通过线造型课题的研究能为我们民族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继承和创新是辨证的整体性思维,继承不是最终目的,必须实现创新。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从而形成服务于现实社会实践的崭新文化。并与所有的中国人一道,把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上所有的人看,那将是中国人的自豪,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艺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6.
[2]薛春霞.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
[3]杨行.美术欣赏中需要创造力吗?[J].中国美术教育,2002(3).
个人简介:闫春禄,男,汉族,生于1972年9月,大学本科学历。1993年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担任过班主任,曾教授过美术、数学、语文、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书法、体育等多个学科。教学中围绕教育方针和“课改”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所撰写的文章多次在各级各类征文中获奖,曾多次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课评比和教育教学能力岗位练功、综合能力竞赛、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多次在全国学生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