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瓷器二三问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釉瓷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发展创新,新的品种不断涌现,古陶瓷研究者也会遇到许多疑问。笔者试答其三,以求教于方家。
  一、德清黑釉瓷的褐色现象
  东晋时,德清窑的黑釉瓷(图1)名噪一时,以黑亮如漆、色泽深沉稳定而著名。但经观察可以发现,在器物的口沿、流口等釉层较薄处所呈现出来的釉色为酱色,有人也称其为褐色。有专家认为“黑釉烧过火就成酱色釉”。但学者张福康通过化学实验发现,黑釉与酱色釉在化学组成上有明显区别,即酱色釉和黑釉在CaO含量、助熔剂总含量和Fe2O3含量上都有较大差距,故他认为“黑釉烧过火就成酱色釉”的说法值得商榷。黑釉与酱釉实为两个不同的色釉体系。众所周知,在东晋时期,浙江地区的窑炉已改进为龙窑,早期龙窑具有单位产品燃料消耗少、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等优点,但窑内温度和气氛波动较大,这也相应地会影响到瓷器的烧成质量。黑釉瓷器更多是在偏还原气氛中烧成,这是因为Fe2O3的三价铁在还原气氛中降为二价铁,即为深棕色,又因为黑釉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含量,层层累加即最终呈现黑色。但如果烧瓷过程中不能准确控制窑内气氛,Fe203先由还原气氛变为低价铁,后在氧化气氛中生成三价赤铁矿晶体,就会呈现棕褐色。
  综上可知:其一,黑釉与酱色釉并非同源而生,二者还有一定差别。其二,东晋时期的黑釉本就是棕褐色,而棕褐色叠压多层即呈现黑色。因为德清黑釉瓷在高温状态下,釉呈熔融状态,会出现向下垂流现象,故口沿、流口处釉层稀薄,即呈现出原本的棕褐色。
  二、建窑兔毫釉的形成原理
  根据呈色机理,我国古代色釉瓷器可分为单色釉瓷器、结晶釉瓷器(图2)和窑变釉瓷器等。结晶釉在1300℃以上的窑温环境中具有较大流动性,能够形成独特的釉彩效果。兔毫釉为结晶釉的一种,多见于茶盏上,自诞生至今一直备受世人追捧,现在大家习惯称其为铁系结晶釉,但从陶瓷工艺学的角度用分相一析晶釉来定义其形成原理才更为准确。
  析晶即析出晶体,当釉中的特定物质在特定的窑温下出现过饱和情况,就会朝结晶自发方向发展,此物质即为形成晶体的物质,成晶物质在烧成过程中分解成相关物质的氧化物和氧气并生成气泡,气泡长大并带着氧化物溢到釉面,在冷却过程中,釉面逐渐形成一定规则的斑纹。而兔毫釉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分相”的步骤,根据工艺基础不同,可将兔毫釉分为两种:黄兔毫和银兔毫为一种,金兔毫为一种。前者是釉中发生液相分离,而液相分离小滴在釉面聚集并生成富铁的晶体薄膜,若窑中还原气氛强,则易生成银兔毫;若窑中氧化气氛强,则易生成黄兔毫。后者是当釉升温至1100℃~ 1200℃时,会先析出大量钙长石晶体,致使基质相富Fe2O3,而晶间液相因不混溶性产生液相分离,形成富Fe2O3液滴,到了冷却阶段,会析出Fe2O3和Fe3O4,其晶面露出釉面并规则排列时,即获得金兔毫釉。
  三、乌金釉瓷的起源
  乌金釉创烧于何时,学界大体有三种说法:元代说、成化说和康熙说。《江西省陶瓷工业志》认为元代即已有乌金釉。故宫专家叶佩兰、吕成龙等持康熙说。而南京博物院程晓中则认为是成化。王世襄在《锦灰堆·卷三》中记录了行政院驻京办事处、故宫博物院上报行政院收购郭葆昌觯斋藏瓷经过及目录。在目录中,笔者发现记录一件“康熙窑仿明乌金釉五彩锦鸡富贵尊”。众所周知,郭葆昌不仅是收藏家,也是烧瓷名家,他仿制过一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御窑瓷,所以,目录中的康熙仿明代乌金釉五彩锦鸡富贵尊也可能是他仿制,由于只有一则目录而没有图片资料,所以是否为郭葆昌仿制我们不得而知。但不论仿制与否,从字面来看可以了解,此条目录描绘的器物是仿制明代的乌金釉瓷,这也为明代创烧之说增加了说服力。古籍文献上乌金釉瓷的记载大多是对清代乌金釉的品种进行简单叙述。如《景德镇陶录>载:“乌金釉,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种,系新制。”但在此条目前后均未说明这是清代哪一朝的产品,也就不能判断“新制”二字到底是指清康熙朝仿制了前朝的乌金釉瓷系新制,还是指雍正、乾隆朝仿制了康熙朝的乌金釉瓷系新制?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乌金釉瓷的特点(釉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化学),来比对各朝黑釉瓷,来判断乌金釉瓷的起源问题。
  上海博物馆藏清康熙乌金釉素三彩梅花纹狮耳炉(图3),口沿微微外撇,炉身矮扁,垂鼓腹,圈足外撇。口沿一圈和内壁施白釉,外壁绘梅花,黑彩勾勒轮廓,整朵花用白彩涂绘,花蕊施黄彩,底足施白釉,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外围青花双圈款,外壁两侧对称置狮形耳。釉面漆黑发亮,据李知宴描述,器物先施黑釉,然后再施绿釉,呈现乌金釉效果。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乌金釉描金山水图笔筒(图4),口底径度相若,腹壁平直,平底。口沿一圈和内壁均施白釉,外底施白釉,有璧形涩圈,无款识。外壁通身施乌金釉,釉面光润透亮,色黑如漆。釉上描绘金彩山水图,现已全部脱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雍正烏金釉碗一对(图5),碗撇口,深弧壁,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外壁施乌金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碗身釉黑如漆,光亮照人,在光照下观察,闪耀斑驳的蛤蜊光。
  以上三件可做参考,得知乌金釉瓷一般口沿有一圈白釉,外壁通体施釉,除口沿与白釉相接处有极少的酱色外,其他部位皆黑至不存一丝杂色;釉面匀净,光可照人,置于光下会闪现七彩光斑。
  元代蒙古人尚白,朝廷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创烧了卵白釉用作官瓷器。黑釉瓷多是民间生活用器(图6)。耀州窑博物馆藏元耀州窑双耳三足炉,外壁施黑釉不及底,内壁露胎,釉色漆黑有光亮感。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元黑釉玉壶春瓶(图7),通体施黑釉,釉质莹润,釉色黑中略泛灰;元黑釉鸡腿瓶,瓶身及足底施黑釉,肩部露胎,色泛黄。
  明代烧造了用于祭祀的祭红、祭蓝和甜白等单色釉瓷,各种色釉蓬勃发展。此时黑釉瓷仍然未被重视,处于缓慢发展之中。但相较前代,釉面更加匀净、釉色更加沉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代永乐黑釉双耳三足炉(图8),釉色漆黑,显得深沉内敛,可见明代黑釉瓷的质量比元代更进一步。
  黑釉瓷的主要呈色剂是铁的氧化物,釉中氧化铁含量越高,颜色就越黑。根据科学检测,以往的黑釉瓷釉中氧化铁的含量在8~10%,如宋代定窑中的黑定产品、宋代建窑黑釉盏。而乌金釉中的氧化铁含量高达13.4%,故比一般黑釉瓷看起来颜色更黑,然而,乌金釉中还含有锰、钻等呈色元素,锰一般呈色为紫色,钴一般呈色为蓝色,加上原本的铁元素,在吸收可见光谱中的七色光时几乎能将七色全覆盖。
  无论从外观或是从釉的化学组成来看,元、明两代黑釉瓷与清代黑釉瓷都有很大区别,但可以确定,黑釉瓷在元明清三代中处于一直发展进步的状态。所以,笔者推测, “乌金釉”最初实为一种特定釉色的概念,用来形容当时黑釉瓷的颜色之黑。据现有的古文献记载, “乌金釉”这一陶瓷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代康熙朝。臧应选在原来烧制黑釉瓷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一举突破了原来的釉色呈现方式,使釉面光亮莹润,釉色黑如漆,这才使乌金釉名震全国,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历史上,黑釉瓷鲜被统治者重视,本就是缓慢发展的一支色釉。清代乌金釉并非突然出现,而是技术、审美不断发展的产物, “乌金釉”只是在清代康熙才出现的一个形容色黑的名称,而对于前代各窑口各黑釉品种的“乌金釉”称谓,应该是一种“讹传”的现象。
  (责任编辑:田红玉)
其他文献
浙江商周时期的兵器有钺、铍、剑、戈、戟、鐏、矛、镦、镞等,其中钺的数量较少,共收集到4件青铜钺,2件半环形玉钺。  一、青铜钺  根据不同的形制特征,可将青铜钺大体分为宽圆刃斧形钺与风字形钺二种。  (一)宽圆刃斧形钺  共2件。其一,乳钉纹钺(图1),1974年湖州市废品仓库拣选。长方形直内,刃部延展成半圆形,侧角上翘。两肩下有二枚乳钉、一对方穿。钺身中央有一凸缘的大圆孔。通长19.4厘米。  
期刊
瓷器市场的萎缩实际上不是受中国内地拍卖的影响,而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2008年以来瓷器市场就出现了萎缩,很多东西卖不掉。特别是去年的欧债危机,造成秋拍萎缩。萎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苏富比的“玫茵堂”专场拍卖。从结果看,“玫茵堂”三场拍卖一场比一场差。这并不是说“玫茵堂”东西不好,而是说欧洲、美国的一些瓷器收藏家手头的资金出现了困难。收藏家由于欧债危机出现了资金拮据的状况,所以就不再买了。如果说这批东
期刊
四川博物院藏一套《救八难度母》唐卡组画,设色淡雅,意境空灵,严肃的宗教题材故事被隐藏于浓郁的世俗化场景中。尤其是该组画采用汉地画风绘制,画面吸收了丰富的汉地绘画元素,从主尊人物到陈设装饰,无不表现出汉地特色,可见创作者在将极富藏族特色的宗教艺术唐卡与汉地绘画风格结合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也反映了汉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汇。本文对这套唐卡的画面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显著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  一、四
期刊
姜健,1984年从事专业摄影,很快就表现出坚定而清晰的文化立场。他用数年时间拍摄了10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戏台遗存。他的《河南古戏台》至今仍是研究河南戏剧历史最完整的视觉文本。90年代他以《场景》《主人》两部作品集蜚声摄坛。姜健的作品以格式化的静态的语言,在具有象征意义和符号化的细节再现中,叙述着一个民族深处的文化记忆。  ——陈晓琦  《收藏·趋势》:在1984年您改行从事专业摄影之前做过十年的
期刊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原产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汉代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在江南和西蜀一代逐渐流行。唐代时期,陆羽《茶经>中详细记载了“煎茶法”。至晚唐又兴起了“点茶法”,即在茶瓶中煮水,置茶末于碗,再持瓶向碗中注水冲茶。北宋时期点茶之风盛行,而煎茶已不多见。无论煎茶还是点茶,均需将茶饼碾末,而直接持而饮用的茶具是碗,宋人则将之称为“盏”。宋代烧制黑釉瓷茶盏的窑口较多,本篇介绍宋代福建
期刊
“景德镇感怀:只见商业,不见文化;只见工艺,不见艺术;只见重复,不见创新;只见大师,不见品牌!景德镇所代表的中国陶瓷精神在何处?千年打造的景德镇品牌价值荡然无存!只剩下浮躁、吹嘘、炫耀和赤裸裸的商业……”  就在2012年端午节前,被称为“中国文交所设计师”的彭中天上传一则批评景德镇陶瓷创作现状的微博,吸引上千次转发及网上激烈讨论,而紧随其后,彭中天提出的景德镇应打造“中国奢侈品之都”的想法更是触
期刊
这个夏天,漫步在德国小城卡塞尔的一个公园里,你能探索充满奇幻色彩的小屋,聆听巴西丛林的声音,甚至观看一场非洲西部的戏剧表演。这并不是神话,只是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一个展览场地而已。5年一届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展——2012年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于当地时间6月9日在德国小城卡塞尔拉开帷幕,德国总统高克参加了当天的开幕仪式并向公众阐述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在为期100天的展览中,卡塞尔文献展将展出来自56个
期刊
重庆市江津区位于渝西南,是川东平行岭谷区的西缘,属于古代巴蜀文化的分布范围。重庆市江津区文物管理所藏有两件传世的玉璧精品,在川东、重庆地区并不多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龙纹玉璧  该玉璧系1959年举办国庆文物展览时白沙镇的李华明捐赠,后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图1)。外径7.8、孔径3.7、厚0.8厘米。上等白玉,一面周边大片红褐沁色,另一面为深浅不一的红褐沁色。局部有裂痕,后修复完整。双面饰相同
期刊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达的朝代,此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饮茶之风盛行,几乎达到全国皆嗜的地步,从君主至平民百姓,皆喜喝茶以自娱。从茶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宋代对中国茶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了一整套品评、鉴别茶之优劣的方法,这就是所称的斗茶。由于宋代仁宗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当时贵族士大夫的好茶风气,并由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品茶、斗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斗茶出现于晚唐
期刊
编者按:《札记·王制》记载:“东方曰 ‘夷’。”山东地区即是古代东夷族的聚集地。根据文献记载,东夷族是一个崇拜鸟的民族。所以,历史上又称这一带的古代居民为鸟夷。正如《大戴札记·五帝德》曰:“东方鸟夷民。”而在现实的考古发现中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以鸟为题材的文物标本,鸟的形象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和金银器中的出现频率极高,这些鸟的形象丰富多变,生动鲜活:既有立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