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谈静止,无场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远处是一座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动物们叫“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小蜗牛说:“唉,我爬得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1 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动物运动会》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的图中有三个比赛项目——赛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张覆盖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接着请学生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项目重点练说,这时我翻掉另外两个比较项目的画面,使利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集中。
2 再现生活法。这是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
3 音响联想法。所谓音响联想法,就是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从而提高“说话”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运动中枢的兴奋,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
4 诱发情感法。要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教《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我积极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医生和老树。我根据故事内容利用计算机制作了一个《啄木鸟医生》的动画片,画面栩栩如生,但是没有声音,请学生当“配音演员”来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上对话。
三、辩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辩析训练:
1 常用词的辩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2 句子的辩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啰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何在,怎样改正。
3 自我辨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
总之,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化教育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李翔)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谈静止,无场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远处是一座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动物们叫“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小蜗牛说:“唉,我爬得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1 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动物运动会》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的图中有三个比赛项目——赛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张覆盖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接着请学生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项目重点练说,这时我翻掉另外两个比较项目的画面,使利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集中。
2 再现生活法。这是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
3 音响联想法。所谓音响联想法,就是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从而提高“说话”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运动中枢的兴奋,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
4 诱发情感法。要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教《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我积极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医生和老树。我根据故事内容利用计算机制作了一个《啄木鸟医生》的动画片,画面栩栩如生,但是没有声音,请学生当“配音演员”来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上对话。
三、辩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辩析训练:
1 常用词的辩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2 句子的辩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啰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何在,怎样改正。
3 自我辨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
总之,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化教育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