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抓住环保事业迈向新台阶的重大机遇,如何解决环保工作取得新突破的突出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真正进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干线、主阵地和大舞台,是每一个环保工作者需要客观面对、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重大命题。本文阐述了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出了对今后实施减排措施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持续推进污染减排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Q95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污染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改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途径。“十一五”将污染减排确定为约束性指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治意志,赋予了污染减排艰巨的历史使命,也使得污染减排工作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实施污染减排是落实环保工作思路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的具体措施,是环境优化经济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污染减排是一项政治任务,关系到政府是否兑现与民的承诺,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是否动摇,也关系到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落实好污染减排,不仅可以优化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还可以催生、丰富环保政策措施,深化体制机制变革。
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污染减排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抓手、硬举措。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明确指出,污染减排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也突出强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可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又是从源头上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结构调整上下真工夫,从治本上想办法,充分发挥污染减排的引导和倒逼作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污染减排是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推动力量。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永恒主题,也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污染减排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成效就在于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通过污染减排,能够大规模推进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环保监管能力的提升,能够大幅度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从而推动环境质量得到持续地改善。
污染减排面临的压力巨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重化工业和能源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难有大的调整,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很大,减排潜力缩小,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污染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能力建设跟不上减排形势需要、监管不力等问题。
毫不松懈地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穿环保“两会”的主要内容,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推动污染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昂扬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注重实干、讲求实效,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断深化污染减排工作,为环保新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为实现环境保护“三个转变”作出贡献。
二、对今后实施减排措施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全国性总量控制指标是: 水污染物COD、氨氮;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范围包括工业、生活和农业,首次将农业源、交通源纳入减排范畴。为确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针对污染减排工作的这种形势变化,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宏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加强减排政策法规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排污总量控制,严格总量指标管理,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新上项目的前置条件。在源头污染物增量环节多做“减法”,控制污染物新增量。加强规划环评,严格总量控制制度,不断深化污染减排工作。要切实强化污染减排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约束企业盲目投资扩产,限制经济的粗放增长,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大压小”、减量置换、关停并转、结构升级,引导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淘汰、取缔落后产能,进一步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使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同污染减排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进一步加强减排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完善污染减排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许可等配套法规体系,搞好统筹衔接。继续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出台脱硝电价政策,对钢铁、电石、烧碱、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中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细化区域限批、行政处罚、企业责任追究等处罚措施,以便于更好地操作执行,切实提高污染减排的政策保障和法规支撑水平。
最后,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要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使用,使之及时转化为现实的污染治理能力,促进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减污; 积极培育和扶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不断发展重要污染物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发展性能先進、高效经济的污染治理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不断加强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降低单位产品的排放强度,为污染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2、微观方面,污染减排主要还是依靠减排的三大措施,即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但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发掘新的减排潜力,扩大减排成果。
减排的具体措施上,要更加注重结构减排。也就是说,通过污染减排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预示着“十二五”我们将进入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攻坚期。通过结构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经济格局,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 凭借内在实力的提高,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通过工程减排,促进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削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增加自身未来发展和参与竞争的潜力。
水污染物减排方面一是要统筹COD 和氨氮减排: 推进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煤炭开采和洗选等产业工艺技术升级和集约化发展,降低行业污染排放强度;加强重点排放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强化“提标升级”,加强深度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
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融资方法,尝试BOT、TOT 模式,合理引进和利用民资、外资,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突破资金短缺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部分污水处理厂提高至一级A 或更严格的标准; 要通过推广网格化的城市精细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 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鼓励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站和加压泵站,在具备条件的机关、学校、住宅小区新建再生水回用系统。
总体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二是要探索并推进农业源减排,重点就是畜禽养殖业减排。主要减排措施: 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普及干清粪方式,提高畜禽养殖污染的可治理性; 采取工程治理措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生化处理、沼气回收利用、堆肥等方式,实现污染减排,促进农业规模化、循环化、产业化发展。
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一是要继续推进二氧化硫减排治理工程: 燃煤电厂已建脱硫设施的技术改造;90 m2 以上烧结机钢铁烧结烟气脱硫工程; 建材炉窑烟气脱硫工程; 锅炉烟气脱硫工程; 燃气替代工程。二是要努力推进氮氧化物治理工程: 电力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及脱硝工程; 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及脱硝工程; 适时开展烧结机脱硝示范工程; 积极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工程,逐步推进机动车油品替代工程。通过管理减排,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使企业依靠参与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提高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营水平。加强环境监管,保障减排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减排设施运行效率。提高环境标准,提升企业达标排放水平。
总之,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减排,保护环境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做好环境统计工作 冲刺“十一五”污染减排[J]. 环境保护. 2010(07)
[2] 改革完善环境统计管理和制度体系[J]. 环境保护. 2010(07)
[3] 王宇飞.关于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02)
[4] 徐晖.污染减排形势下的环境统计思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9)
关键词:持续推进污染减排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Q95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污染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改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途径。“十一五”将污染减排确定为约束性指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治意志,赋予了污染减排艰巨的历史使命,也使得污染减排工作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实施污染减排是落实环保工作思路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的具体措施,是环境优化经济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污染减排是一项政治任务,关系到政府是否兑现与民的承诺,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是否动摇,也关系到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落实好污染减排,不仅可以优化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还可以催生、丰富环保政策措施,深化体制机制变革。
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污染减排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抓手、硬举措。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明确指出,污染减排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也突出强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可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又是从源头上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结构调整上下真工夫,从治本上想办法,充分发挥污染减排的引导和倒逼作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污染减排是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推动力量。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永恒主题,也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污染减排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成效就在于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通过污染减排,能够大规模推进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环保监管能力的提升,能够大幅度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从而推动环境质量得到持续地改善。
污染减排面临的压力巨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重化工业和能源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难有大的调整,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很大,减排潜力缩小,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污染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能力建设跟不上减排形势需要、监管不力等问题。
毫不松懈地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穿环保“两会”的主要内容,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推动污染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昂扬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注重实干、讲求实效,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断深化污染减排工作,为环保新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为实现环境保护“三个转变”作出贡献。
二、对今后实施减排措施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全国性总量控制指标是: 水污染物COD、氨氮;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范围包括工业、生活和农业,首次将农业源、交通源纳入减排范畴。为确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针对污染减排工作的这种形势变化,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宏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加强减排政策法规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排污总量控制,严格总量指标管理,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新上项目的前置条件。在源头污染物增量环节多做“减法”,控制污染物新增量。加强规划环评,严格总量控制制度,不断深化污染减排工作。要切实强化污染减排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约束企业盲目投资扩产,限制经济的粗放增长,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大压小”、减量置换、关停并转、结构升级,引导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淘汰、取缔落后产能,进一步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使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同污染减排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进一步加强减排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完善污染减排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许可等配套法规体系,搞好统筹衔接。继续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出台脱硝电价政策,对钢铁、电石、烧碱、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中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细化区域限批、行政处罚、企业责任追究等处罚措施,以便于更好地操作执行,切实提高污染减排的政策保障和法规支撑水平。
最后,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要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使用,使之及时转化为现实的污染治理能力,促进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减污; 积极培育和扶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不断发展重要污染物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发展性能先進、高效经济的污染治理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不断加强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降低单位产品的排放强度,为污染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2、微观方面,污染减排主要还是依靠减排的三大措施,即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但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发掘新的减排潜力,扩大减排成果。
减排的具体措施上,要更加注重结构减排。也就是说,通过污染减排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预示着“十二五”我们将进入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攻坚期。通过结构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经济格局,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 凭借内在实力的提高,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通过工程减排,促进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削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增加自身未来发展和参与竞争的潜力。
水污染物减排方面一是要统筹COD 和氨氮减排: 推进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煤炭开采和洗选等产业工艺技术升级和集约化发展,降低行业污染排放强度;加强重点排放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强化“提标升级”,加强深度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
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融资方法,尝试BOT、TOT 模式,合理引进和利用民资、外资,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突破资金短缺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部分污水处理厂提高至一级A 或更严格的标准; 要通过推广网格化的城市精细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 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鼓励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站和加压泵站,在具备条件的机关、学校、住宅小区新建再生水回用系统。
总体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二是要探索并推进农业源减排,重点就是畜禽养殖业减排。主要减排措施: 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普及干清粪方式,提高畜禽养殖污染的可治理性; 采取工程治理措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生化处理、沼气回收利用、堆肥等方式,实现污染减排,促进农业规模化、循环化、产业化发展。
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一是要继续推进二氧化硫减排治理工程: 燃煤电厂已建脱硫设施的技术改造;90 m2 以上烧结机钢铁烧结烟气脱硫工程; 建材炉窑烟气脱硫工程; 锅炉烟气脱硫工程; 燃气替代工程。二是要努力推进氮氧化物治理工程: 电力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及脱硝工程; 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及脱硝工程; 适时开展烧结机脱硝示范工程; 积极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工程,逐步推进机动车油品替代工程。通过管理减排,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使企业依靠参与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提高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营水平。加强环境监管,保障减排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减排设施运行效率。提高环境标准,提升企业达标排放水平。
总之,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减排,保护环境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做好环境统计工作 冲刺“十一五”污染减排[J]. 环境保护. 2010(07)
[2] 改革完善环境统计管理和制度体系[J]. 环境保护. 2010(07)
[3] 王宇飞.关于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02)
[4] 徐晖.污染减排形势下的环境统计思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