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动画电影在辉煌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之作,尤其在水墨、剪纸、皮影等类型题材的动画电影中,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美学渊源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世界的认可。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间美术形态的借鉴与发展,而且从不同角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和民族文化特点。
【关键词】:民族风格动画;运用;传统文化
A.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运用
(1)民族风格动画创作的创作来源
我国为五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多优秀文化传承下来,这为我们创作民族动画提供了很好地平台,我们应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利用好我们的优势资源。如《大闹天宫》是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于1960年至1964年制作完成,分为上下两集推出,这也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一部动画巨作。《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自于齐白石大师创作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形象,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开创了水墨动画的先河。
(2)地域性文化在动画中的运用
我国由于多民族聚集,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样式。如陕甘地区的剪纸、皮影、彩绘、泥塑;川藏青藏区的唐卡绘画、堆绣等民间艺术瑰宝工艺;云贵地区的苗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刺绣、蜡染、木雕、甲马;甘肃、新疆等地的西域岩画与石雕,石窟艺术。
我国当代著名漫画家、装饰画家张光宇先生广泛吸收民间传统艺术,如京剧艺术中的戏曲脸谱、民间木刻、剪纸等基础上而创作出《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如《大闹天宫》中仙女清新飘逸的人物设定,灵感来源就是莫高窟中飞天形象的演变。而场景设计中的装饰性张正宇先生则借鉴了佛寺、道观建筑和壁画的表现形式,再加上线条、色彩的格律化,使其画面感更好的融合了主题。
(3)民族性文化元素的在动画中的表现
《泼水节》根据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由来改编而成,该片以傣族人民顽强不屈抵抗怪兽的故事,不仅传递了古代傣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寄托了傣族人民对传统节日的传承;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创作人员对唐代吐鲁番地区的“泥俑”和彩陶的“唐三彩”等民间艺术中的西域胡人夸张变形,不仅将人物的民族形象特征表达到位,也将其民俗习惯特征和地域环境展示给观众;《蝴蝶泉》具有浓郁的白族民族风情,素雅的扎染、古朴的绣花围裙,印花头巾等来展现独特风情的服装设计。以白、青、蓝等冷色系为主,既成功的营造了白族版“梁祝”凄婉动人的情感故事,也传递了白族人民独特的色彩审美偏好。
B.民族文化元素在国外动画中的创新
(1)日本动画中体现的中国元素
日本毗邻中国,由于受文化、地域、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题材缺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日本动漫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中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题材这一方面可以向日本提供相当丰富的资源。因此带有中国元素的日本
日本导演鸟山明的连载动画《龙珠》,是一部和《西游记》关系密切的动画。主角都叫孙悟空,而且都使用金箍棒,也会筋斗云。《龙珠》里很多人物情节都和《西游记》相似,除了小八戒、牛魔王,还有一位和二郎神一样有着三只眼睛的天津饭,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二位也在动画里客串了一把。
(2)美国动画中中国文化的创新
美国动画家非常了解广大观众的消费意愿,马克思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产生,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因此美国动画片生产正是奉行娱乐至上的审美观念。美国动画家也很擅长于借鉴全球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元素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然而都会加以别样的元素,最终所宣扬本国所崇尚的精神实质,从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其最典型的就是《花木兰》。原本为中国古代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女英雄事迹。而到了美国,虽然人物设定为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但是性格特征确是花木兰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去从军的个人英雄主义;1996 年就来华创建了艺玛电影公司的好莱坞知名制片人彼得·罗伊也说过:“上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本土题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说:“中国丰富的题材、众多电影人才和低廉的制作成本,将吸引国际电影资本流向中国。”我们能够看到《功夫熊猫》不仅在内容和情节上取材于中国文化,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中国的动画设计师也参与其中。让“功夫”和“熊猫”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片进行别样的演绎,在制作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建筑、图腾、风景、民俗、服饰、饮食文化,并加入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
C.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动画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元素
(1)发掘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体现动画的国产性
在2017年母亲节来临之际一个中国风很足的动画闯进我们的视野《游子吟》。本片融合进去很多中国古代的一些元素,如清代四合院、清代官员的批领、文书中的文字、印章,导演都把这些元素通过考究重新梳理。在背景制作中运用了中国古代代表君子气节的“梅、兰、竹、菊”来展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体现在动画中,而这種暖暖的中国元素和别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宣扬的中国几千年的“百善孝为先”价值观的体现,更为之后的动画创作树立了一个很好地榜样。
(2)更好的运用多民族多文化背景的题材(剧本)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太注重商业,而放弃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题材上没有突破,在剧本创作中也脱离了民族文化之影。但最近有一部关于西藏文化的动画短片《卡地卡哇寺》,而故事原型则是一幅能说话的自画像的传奇故事。本片运用悠扬的民族音乐和色彩艳丽的搭配诠释了诺日桑布勇敢的性格,也体现出宗喀巴大师以事业为重的大爱之心,以及宗喀巴大师和母亲对彼此的思念。从而将庄严肃穆的藏传佛教元素很好地融合进动画中,而不失去本身的精神实质。因此运用好民族文化背景题材主要在剧本创作中就因正本清源,从根源出发,拓展剧情。
(3)注重新形式与新技術结合体现中国动画
2015年的一部三维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掀起了一段动画热,不仅票房一直飙升,而且在人们中的口碑也甚好。国产动画许久沉寂但人们对其炽热的情感并未消逝,而《大圣归来》不论技术上,还是民族元素的运用,都给人一种久违的感受。赋予孙悟空这个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英雄另一种使命,来讲述中国故事。
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一定拘谨于水墨、剪纸、皮影这些表现形式。但是一定要注意展示出中国特色,这样才能让中国文化在动画这种媒介上传递给世人。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作为动画人应当摒弃浮躁的态度,沉下心来为艺术奉献自己的力量。当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剧情中,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走进画面中,我们回头一看,中国动画,内核是那么的美,那么的不被复制与剥离开。肯定会让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之林中重塑“中国学派”。
参考文献:
[1]寇强:《动画民族意识与地域》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
[2]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作者简介:张高杰(1993—),男,籍贯:河南许昌,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专业:动画设计,研究生。
【关键词】:民族风格动画;运用;传统文化
A.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运用
(1)民族风格动画创作的创作来源
我国为五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多优秀文化传承下来,这为我们创作民族动画提供了很好地平台,我们应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利用好我们的优势资源。如《大闹天宫》是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于1960年至1964年制作完成,分为上下两集推出,这也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一部动画巨作。《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自于齐白石大师创作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形象,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开创了水墨动画的先河。
(2)地域性文化在动画中的运用
我国由于多民族聚集,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样式。如陕甘地区的剪纸、皮影、彩绘、泥塑;川藏青藏区的唐卡绘画、堆绣等民间艺术瑰宝工艺;云贵地区的苗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刺绣、蜡染、木雕、甲马;甘肃、新疆等地的西域岩画与石雕,石窟艺术。
我国当代著名漫画家、装饰画家张光宇先生广泛吸收民间传统艺术,如京剧艺术中的戏曲脸谱、民间木刻、剪纸等基础上而创作出《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如《大闹天宫》中仙女清新飘逸的人物设定,灵感来源就是莫高窟中飞天形象的演变。而场景设计中的装饰性张正宇先生则借鉴了佛寺、道观建筑和壁画的表现形式,再加上线条、色彩的格律化,使其画面感更好的融合了主题。
(3)民族性文化元素的在动画中的表现
《泼水节》根据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由来改编而成,该片以傣族人民顽强不屈抵抗怪兽的故事,不仅传递了古代傣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寄托了傣族人民对传统节日的传承;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创作人员对唐代吐鲁番地区的“泥俑”和彩陶的“唐三彩”等民间艺术中的西域胡人夸张变形,不仅将人物的民族形象特征表达到位,也将其民俗习惯特征和地域环境展示给观众;《蝴蝶泉》具有浓郁的白族民族风情,素雅的扎染、古朴的绣花围裙,印花头巾等来展现独特风情的服装设计。以白、青、蓝等冷色系为主,既成功的营造了白族版“梁祝”凄婉动人的情感故事,也传递了白族人民独特的色彩审美偏好。
B.民族文化元素在国外动画中的创新
(1)日本动画中体现的中国元素
日本毗邻中国,由于受文化、地域、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题材缺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日本动漫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中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题材这一方面可以向日本提供相当丰富的资源。因此带有中国元素的日本
日本导演鸟山明的连载动画《龙珠》,是一部和《西游记》关系密切的动画。主角都叫孙悟空,而且都使用金箍棒,也会筋斗云。《龙珠》里很多人物情节都和《西游记》相似,除了小八戒、牛魔王,还有一位和二郎神一样有着三只眼睛的天津饭,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二位也在动画里客串了一把。
(2)美国动画中中国文化的创新
美国动画家非常了解广大观众的消费意愿,马克思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产生,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因此美国动画片生产正是奉行娱乐至上的审美观念。美国动画家也很擅长于借鉴全球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元素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然而都会加以别样的元素,最终所宣扬本国所崇尚的精神实质,从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其最典型的就是《花木兰》。原本为中国古代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女英雄事迹。而到了美国,虽然人物设定为中国古代女性形象,但是性格特征确是花木兰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去从军的个人英雄主义;1996 年就来华创建了艺玛电影公司的好莱坞知名制片人彼得·罗伊也说过:“上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本土题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说:“中国丰富的题材、众多电影人才和低廉的制作成本,将吸引国际电影资本流向中国。”我们能够看到《功夫熊猫》不仅在内容和情节上取材于中国文化,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中国的动画设计师也参与其中。让“功夫”和“熊猫”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片进行别样的演绎,在制作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建筑、图腾、风景、民俗、服饰、饮食文化,并加入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
C.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动画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元素
(1)发掘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体现动画的国产性
在2017年母亲节来临之际一个中国风很足的动画闯进我们的视野《游子吟》。本片融合进去很多中国古代的一些元素,如清代四合院、清代官员的批领、文书中的文字、印章,导演都把这些元素通过考究重新梳理。在背景制作中运用了中国古代代表君子气节的“梅、兰、竹、菊”来展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体现在动画中,而这種暖暖的中国元素和别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宣扬的中国几千年的“百善孝为先”价值观的体现,更为之后的动画创作树立了一个很好地榜样。
(2)更好的运用多民族多文化背景的题材(剧本)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太注重商业,而放弃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题材上没有突破,在剧本创作中也脱离了民族文化之影。但最近有一部关于西藏文化的动画短片《卡地卡哇寺》,而故事原型则是一幅能说话的自画像的传奇故事。本片运用悠扬的民族音乐和色彩艳丽的搭配诠释了诺日桑布勇敢的性格,也体现出宗喀巴大师以事业为重的大爱之心,以及宗喀巴大师和母亲对彼此的思念。从而将庄严肃穆的藏传佛教元素很好地融合进动画中,而不失去本身的精神实质。因此运用好民族文化背景题材主要在剧本创作中就因正本清源,从根源出发,拓展剧情。
(3)注重新形式与新技術结合体现中国动画
2015年的一部三维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掀起了一段动画热,不仅票房一直飙升,而且在人们中的口碑也甚好。国产动画许久沉寂但人们对其炽热的情感并未消逝,而《大圣归来》不论技术上,还是民族元素的运用,都给人一种久违的感受。赋予孙悟空这个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英雄另一种使命,来讲述中国故事。
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一定拘谨于水墨、剪纸、皮影这些表现形式。但是一定要注意展示出中国特色,这样才能让中国文化在动画这种媒介上传递给世人。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作为动画人应当摒弃浮躁的态度,沉下心来为艺术奉献自己的力量。当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剧情中,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走进画面中,我们回头一看,中国动画,内核是那么的美,那么的不被复制与剥离开。肯定会让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之林中重塑“中国学派”。
参考文献:
[1]寇强:《动画民族意识与地域》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
[2]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作者简介:张高杰(1993—),男,籍贯:河南许昌,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专业:动画设计,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