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诗话》与双照楼诗注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conf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头有两种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的注释本,一种是《不负少年头—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揭秘》(新锐文创2012),一种是汪梦川博士的《双照楼诗词稿》注本(天地图书2012)。二者相较,前者颇多悠谬不经处,汪注则体例谨严,注释简约而恰切。但是两个注释本对署名“曼昭”所著的《南社诗话》的使用均有所不足,《不负少年头》一书对《南社诗话》完全忽略,汪注本则多注古典,而对《南社诗话》中的今典只作了有限的采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一
  《南社诗话》的作者“曼昭”究竟是谁,《上海书评》曾先后刊出宋希於先生的《“曼昭”是谁?》以及陈晓平先生的回应文章《“曼昭”就是汪精卫》,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宋文怀疑曼昭是汪精卫,陈文则通过内文证据的推理断定曼昭就是汪精卫。又据网上资料,《明报月刊》曾刊载文章,说是发现了《南社诗话》手稿,也认为曼昭就是汪精卫。而林香伶女士的《南社诗话考述》则径直把《南社诗话》的著作权划归汪精卫。从现有证据来看,《南社诗话》极有可能就是汪精卫所撰,最近翻阅《南社诗话》也发现了支持此观点的三个旁证。
  《南社诗话》的收官部分有一段文字,论古今最好之诗句:“人问以古今之诗何句最好?此问可谓宽泛之至矣。然余可不假思索而应之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此四句,直觉天地万物一切平等,一切自由。民胞物与之念,盎然言表,而极直率,极自然,无道学家头巾气,无宗教家念珠气,真可谓中国第一首诗也。‘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大同社会理想如是,较老子之‘虚其心,实其腹’见解更进矣。陶诗好处在博大高明,如‘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川上平’。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直可作为陶诗评语。后世以恬淡目陶诗,甚至以王维为善学陶诗,直井蛙之见耳。”这段关于陶诗的评论,与汪精卫在《古今》半月刊第二十九期发表的《读陶随笔》(原载龙榆生主编《同声月刊》)在很多方面都如出一辙。为方便论述,不惮其烦将《读陶随笔》的三个段落录如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古今詩人,有此气象者,唯陶公一人。“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川上平。”令人悠然有天地清明之感。王摩诘诗:“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新月方闲。此际纵孤棹,夷犹殊未还。”非不清且丽也,以陶公此四句视之,其气象不侔矣。“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令人悠然有天地万物皆吾一体之感……
  有人谓陶公思想不出当时清谈以外,此言非也。清谈源于老庄,而陶公则笃守儒术。集中忧道之诚,固穷之节,皆粹然儒者之言行也。“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与老子“虚其心实其腹”异。《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老子“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亦异。读《桃花源记》者,不可忽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语,此陶公所梦想之社会也。天下古今,何处有此社会者,然梦想中却不能不有,有此,然后仁民爱物之怀抱,得所寄托。而一昼夜间,悲天悯人之所为,亦稍稍得以安慰。此犹宗教家之有所谓天国也。言之可悲,然宁信其有勿信其无耳。
  然则平澹有乐乎?有之,能做到以上不言苦,不辞难,又能做到固穷,则一片心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无往而不乐矣。《读山海经》首章,最能道之。其所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者,“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此乐之得于天地万物者也。“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乐之得于己者也。“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此乐得之于人者也。大抵以生事言,无往而非苦,以心境言,则无往而非乐,人生不可无此受用。苏东坡颇得此意,故于惠州之贬,儋耳之谪,襟怀洒然。所谓“平生学道真实意”者,实与陶公有契合处。……
  《读陶随笔》首段所说天地之道、诗家气象,与《南社诗话》的“博大高明”四字恰如桴鼓相应。《读陶随笔》所谓“令人悠然有天地清明之感”、“令人悠然有天地万物皆吾一体之感”、“此乐之得于天地万物者也”,与《南社诗话》“直觉天地万物一切平等,一切自由。民胞物与之念,盎然言表,而极直率,极自然,无道学家头巾气,无宗教家念珠气”意思何其相近,且所举诗句亦基本相同。特别是“‘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与老子‘虚其心实其腹’异”一句,与《南社诗话》“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大同社会理想如是,较老子之‘虚其心,实其腹’见解更进矣”,在用语、观点方面何其相似乃尔?甚至两篇文字中都出现了陶潜与王维的比较,抑王扬陶的倾向也一致。如此巧合,恐非偶然,以汪精卫之地位、诗才,安能抄袭他人?因此《陶诗随笔》应该是《南社诗话》那段陶诗议论的扩充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继承关系。
  不仅如此,曼昭论诗标举“由艰辛以归于平易”,主张“以志事为先”,“尝欲作古今诗选,其选择标准,以志事为先,凡一切热中落魄等等丑词嫚语,悉从沙汰,为中国诗界洗此污点”。《读陶随笔》正是从志事、志意的角度来解读陶诗的。汪氏认为:“古今圣贤,怀抱未必尽同,而有无乎不同者,一己之所取,惟恐其不约,为天下国家计,惟恐其不精且详。盖不约则患得患失之心中之,将成为鄙夫。非澹泊明志之人,必不足与言鞠躬尽瘁也。”因此他看重的是陶渊明的“守己之约”与“谋国之忠”,以及“忧道之诚,固穷之节”,因此“陶公之平澹,由志节来也”,“不能固穷”则不能造平澹,与曼昭的观点也一致。汪精卫幼年即从父受陶诗与陆放翁诗,二者一退隐,一进取,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汪氏诗歌教养的基本框架。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诗学观点看,得之于陶诗者深,得之于陆诗者浅。
  另一个旁证与汪精卫的诗句有关。其《狱檐偶见新绿口占》诗云:“初日枝头露尚涵,春光如酒亦。青山绿水知何似?愁绝风前郑所南。”某翁注《双照楼诗词稿》,点评三四句云:“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像什么?想象奇特,大气,出乎受众意料:像一个人!中华民族五千年,人口恒河沙数,数不清啊!谁?结句揭谜底:宋代刚介而有志操的郑所南。”如此解诗,真堪绝倒。龚鹏程《云起楼诗话》则认为此诗费解:“所南并无此遭遇,不知为何如此说。”汪梦川注《双照楼诗词稿》,引陈炯明《修理西湖募捐序》:“郑所南纵观青山绿水,感喟苍茫,无以为情,而作《心史》。”据汪注,此文为汪精卫代作,诗文互证,可见诗人不过想象大好河山而“无以为情”,如杨香池《偷闲庐诗话》所谓“以郑思肖自况”而已。后检曼昭《南社诗话》,也有一段此诗的诠解:   昔郑所南有云:“满眼青山绿水,所南何以为情哉!”故精卫由狱檐之新绿而想及之也。嗟夫!山水能令人忧,能令人乐,能令人于此寄国家民族之恋慕,能令人于此陶淑其不濡滞于物之心情,乃至于临命之时,犹不忘情于一瞬。山水不负人,人不负山水矣。
  此段诠解颇似自道心事。不过此典出处不详,笔者曾遍检而不得。后托友人转询陈福康先生,蒙陈先生赐告,此典当出于《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自序》:“此其所以满目青山绿水,垂笑于无穷、无穷、无穷也耶?” 这个典故的运用,并不是很确切,无怪乎后人责其不文,而曼昭与汪精卫共用一典,同犯一错,不亦怪哉?
  第三个旁证来自汪精卫原载《古今》半月刊第十九期(周年纪念特大号)的《故人故事》一文。汪在这篇文章里先引了他的《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余在北京狱中,偶闻狱卒道一二,未能详也,诗以寄感》的第二首,中有“鹃魂若化知何处,马革能酬愧不如。凄绝昨宵灯影里,故人颜色渐模糊”四句,文章主要围绕最后一句展开,分别回忆了林时、李文甫、俞云纪三人。回忆林时的一段,写了两件琐事。一件是林时在日读书时,为了方便阅读,甚至在书上尽情涂画,把所购精装书籍的书皮全都扯掉的趣事;一件是时参加了革命,不敢告知心爱的姊姊,又不愿在信里扯谎,便画了三幅画作回信的轶事。这两件事都是汪精卫亲身经历,非他人所能知,而在曼昭的《南社诗话》中也写了同样的两件事。或曰曼昭所述每每得之于汪精卫,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文中还有一个汪精卫自述的细节,与《南社诗话》中曼昭的自述若合符节,这就有点奇怪了。汪精卫在《故人故事》中感叹道:“唉!我也有一个五姊,我可没有林时那样的风趣,那般善于体贴人情,只落得个回国之后,到五姊坟上,去做‘斜阳趣归去,回首断坟孤’的诗了。”恰巧曼昭也有一个姊姊。《南社诗话》曼昭自述云:“嗟夫!余之身世略同时,亦有一姊,爱之深挚。自入革命党以来,初不敢以消息告之。观广尘(林时字)书,几欲攫之囊中,不令付邮也。”怎会那么巧,曼昭和汪精卫在写林时的时候都写到了自己的姊姊,这分明就是一个有意设置的线索,让我们这些好事者沿着这条道儿追踪呢。
  《南社诗话》中还有其他一些线索,也与汪精卫的生平及诗学观点吻合。例如《南社诗话》多掇拾友朋旧闻,弥漫着怀旧的气息,唯独对吴稚晖没一句好话,一处说他“游荡不学,欺世盗名”,一处则说他“老而成魅,附身于军阀,藉其斧鉞,生平朋旧及后生新进,斩杀无算”,贬斥尤甚。联系到汪精卫与吴稚晖之间的政治纠葛,汪氏也许在借此发泄心中不满。当然吴稚晖也没有放过汪精卫,曾写过一首《忆旧游·落叶》(已收入汪梦川注本)的和作,痛骂汪氏:“待扫叶入溷,斩荆投海下金陵。”再如《南社诗话》认为新、旧体诗可以并存,这也是汪精卫的看法。一位老先生为《双照楼诗词稿》作序,引了汪精卫一九二三年致胡适的一封谈论新诗的信,其中说:“只是我还有一个见解,我以为花样是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出来,旧花样仍然存在,谁也替不了谁,例如曲替不了词,词替不了诗,故此我和那绝对主张旧体诗仇视新体诗的人,固然不对,但是对于那些绝对主张新体诗抹杀旧体诗的人,也觉得太过。”而且他倾向于认为新诗和旧诗可以写出同样的妙境。曼昭的观点也与此相近:“南社诸人多治旧体诗,对于新体诗意见尚未一致。余则以为新旧两体不妨并行。余此言非故为折衷,盖诗之历史观应如是也。与其息争,不如激之使争,争愈烈,则其进步则愈速。”这些线索,虽不如前面所言几条有力,亦不可忽视。
  二
  从现有证据来看,“曼昭”极有可能就是汪精卫,那么《南社诗话》的价值也有待重估,其中与汪精卫有关的内容,及其汉奸身份,多可拿来为《双照楼诗词稿》作注。这里举三个例子略作说明。
  汪精卫的《忆旧游·落叶》 为集中咏物的压卷之作,“将当时中国的处境和他谋和的心境十分委婉地表达了出来,而复创造了一种极其‘凄清’而又无奈的气氛”,在抒情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思想情感的复杂性方面甚至超越了苏轼那首吟咏杨花的《水龙吟》。词的上阕云:
  叹护林心事,付与东流,一往凄清。无限流连意,奈惊飙不管,催化青萍。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经。有出水根寒,空枝老,同诉飘零。
  首句中的“护林心事”,汪注引林时、胡汉民诗句作注,似即据《南社诗话》,但于词句微意仍有未尽处。《南社诗话》“朱执信”条有朱氏《代古决绝词》云:“水流还朝宗,叶落还肥根。来年春三月,伫看万木繁。人生在世亦如此,此身何惜秋前萎。”又“汪精卫条”云:
  龚定庵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精卫爱诵之。近日坊刻《汪精卫集》,于《民族的国民》篇末缀此二句,余颇疑之,尝于通讯时问及。得精卫复书云:“篇末空白,随意填写故人诗词或格言一两句,此杂志惯事也。然其后辗转翻刻,竟若以此两句为与论文相连属者然,此则非仆所知也。”然此两句实能道出志士仁人杀身成仁之心事。执信诗“叶落还肥根”,精卫谓是龚定庵诗意,而另有一种古朴风味。其实精卫所自作,如“雪花入土土膏肥,孟夏草木待尔而繁滋”,如“飞絮便应穷碧落,坠红犹复绚苍苔”,亦此物此志也。
  又“林时”条云:“广尘有断句云:‘入夜微云还蔽月,护林残叶忍辞枝。’下句未经人道,仁人志士之用心,固如此也。”所谓“护林心事”,或以“落叶”自喻,非精卫一人所独有,也非泛泛而谈,而是晚清不少知识人、革命党人所共有的牺牲自我的信念。如刘鹗《落叶诗》:“念彼落叶,犹可为薪。用熟五谷,以饱饥人。”自注说:“虽委弃之余,其德足以伸。吁嗟乎,吾不及落叶之仁。”三十多年以后,汪精卫重提“护林心事”的旧话,自己却正走在背党叛国的路上,成为一个汉奸,那个怀抱“精卫情结”而谋刺摄政王的人正在走向一个万劫不复的陷阱,怎能不抚今追昔,感慨遥深?不与《南社诗话》的相关内容印证,对这首词的理解免不了隔膜。
  另一个例子,是汪精卫《秋夜》诗中“落叶空庭夜籁微,故人梦里两依依。风萧易水今犹昨,魂度枫林是也非”四句的注释。《南社诗话》叙述朱执信事迹最详,与汪精卫关系最密切者即《代古决绝词》与《代答》二首。曼昭评云:“易水之歌,只感慨于壮士一去不复还,而执信此诗,则辗转低徊,念来日之大难,惜人才之不易得,其深情苦语,尤一往无际,愈折愈深,宜精卫之讽诵久而不能忘一字矣。”然后引《秋夜》诗,复云:“所谓‘风萧易水今犹昨’者,得毋即指(朱)执信此诗耶?”又云:“然以情理度之,当时依依梦里者,或不止执信一人也。”这几处文字,皆与汪诗的今典切合,仅注古典,便有死在句下之嫌。
  第三个例子是汪精卫《十一月八日自广州赴上海舟中作 》一诗的注解。诗云:“鸥影微茫海气春,雨收余霭碧天匀。波凝绿蚁风无翼,浪蹙金蛇月有鳞。始信琼楼原不远,却妨罗袜易生尘。钟声已与人俱寂,袖手危阑露满身。”当时汪精卫负中山先生命,赴广东重开军政府,而胡汉民与陈炯明不和,兆铭“怅然不乐,遽一人归上海”,因作此诗。《南社诗话》云:“所谓‘始信琼楼原不远’,言有志者事竟成也。所谓‘却妨罗袜易生尘’,言履霜坚冰至也。大不得意之事,即伏于得意之时,古今往往如此矣。……十一年二月,邓铿死于刺客之手,未几孙公自桂林旋师驱陈炯明,兵祸遂作。韩仲乐言,《礼记》‘钟声铿’;‘钟声已与人俱寂’谓邓仲元死事也。‘袖手危阑露满身’,谓大乱已成不能挽救也。”如此来看,双照楼诗句关涉当时人事甚密,不能仅注古典了事。
  对于《南社诗话》,陈晓平先生曾说:“《诗话》实际是一种回忆录,用了诗话形式,汪氏或者借此表现其文学才能。”此言大有味。
其他文献
我国农业机械化三十年来成绩是显著的,代价是高昂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农机化工作中的失误应纠正,成绩和作用应肯定,方向应坚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战略,不要急于
一位资深的广告公司文案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她成功的感悟,她只说了两个宇:“坚持。”这看似简单的“坚持”背后,其实凝结了她许多的汗水与辛劳。6年前,她从一家棉纺厂
我打量着眼前这个面色红润的小伙子,他不久前刚获得了“十佳道德模范”奖章。他是我今天的采访对象。随着机器的准备就绪,我的采访开始了。我:恭喜你获得了“十佳道德 I lo
德国研制了一种温室雾喷和喷灌装置,可喷水,也可喷洒农药和肥料。采用该装置既可不减小温室的有效种植面积,又能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和作业。工作人员可在室外进行操作。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六十年代,我国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争论,结果形成对合二而一的大批判,给合二而一强
化学肥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种物质,也是中考大纲明确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一种物质.现将各类试题中出现的与“化肥”有关的试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在学习和复习中
【相关题目】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生死不离生命的价值轻于鸿毛,重于泰山面对死亡阅读下面材料,以“生与死”为话题或结合四川震灾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半喂入脱粒滚筒的脱粒原理是一个较复杂过程,现就均匀梳刷原理来分析其工作过程。 当滚筒以转速N(r/min)旋转一周,夹持输送禾层以速度V(m/s)移动一段距离(梳节)为C,那么以梳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心语故事小艳最近很苦恼,她每个周末都是高高兴兴回家,却总是垂头丧气地返校。尽管她每次回家都在努力调整心态,希望周末在家中和父母好好相处,可总是忍不住会与母亲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