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应着眼于开放,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如,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让学生人人都来分物品(课前收集),要求分得一样多;联系“生活画面”探索新知:围绕 “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还可以设计“生活情景”、“实地考察”、“调查报告”等展开演示、练习。
二、以主动探索为轴心,开放学习过程,丰富学生心灵
新课程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1.玩中学。我们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百分比的知识时,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老师赢。比赛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2.做中学。我们要从只注重动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动口又动手,把动手操作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学“归一”问题时,我从生活实际入手,自行设计一张贴近实际的商业发票,师生模拟买卖商品,填写发票。让学生说说填发票时你是怎样想的。实际上填写发票的过程,就是解答“归一”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紧密联系生话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填写发票,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3.问中学。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如教学“8加几”时, 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小棒摆8加5,老师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个小朋友提问题。
生1:“你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
生2:“为什么要凑10?”
生3:“为什么拿2根,不拿3根或者1根呢?”
生4:“为什么你从5根里拿小棒和8凑10,不和右边的5根凑10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4.用中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小星星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利息等。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放学习评价,滋润学生心灵
修订后的大纲把“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目的,对实施开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动力支持,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不是目的,应通过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索和创新上。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切忌思想僵化、行为模式化。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一句“你讲得好!”、“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师生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生受到了爱的感染与滋润。(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桂洋中心小学)责任编辑 杨博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如,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让学生人人都来分物品(课前收集),要求分得一样多;联系“生活画面”探索新知:围绕 “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还可以设计“生活情景”、“实地考察”、“调查报告”等展开演示、练习。
二、以主动探索为轴心,开放学习过程,丰富学生心灵
新课程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1.玩中学。我们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百分比的知识时,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老师赢。比赛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2.做中学。我们要从只注重动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动口又动手,把动手操作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学“归一”问题时,我从生活实际入手,自行设计一张贴近实际的商业发票,师生模拟买卖商品,填写发票。让学生说说填发票时你是怎样想的。实际上填写发票的过程,就是解答“归一”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紧密联系生话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填写发票,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3.问中学。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如教学“8加几”时, 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小棒摆8加5,老师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个小朋友提问题。
生1:“你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
生2:“为什么要凑10?”
生3:“为什么拿2根,不拿3根或者1根呢?”
生4:“为什么你从5根里拿小棒和8凑10,不和右边的5根凑10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4.用中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小星星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利息等。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放学习评价,滋润学生心灵
修订后的大纲把“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目的,对实施开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动力支持,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不是目的,应通过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索和创新上。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切忌思想僵化、行为模式化。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一句“你讲得好!”、“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师生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生受到了爱的感染与滋润。(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桂洋中心小学)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