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强军,自近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历史期盼,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历史任务。在三十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国防与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敏锐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形势和中国社会前进脉搏,着眼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需要,思考新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正是在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下,人民军队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革命化为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以现代化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以正规化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走向了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
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军始终坚持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牢牢坚守着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不变质”。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国家机器的柱石,从来都是为一定阶级、政党及政治集团服务的。军队的这一性质在社会主义中国就表现为:军队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人民军队的军魂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军区别于世界上其它任何一支军队最根本之所在,也是我军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
三十年改革开放是在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走过来的,军队在这一历程中经受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一方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军队建设带来了资源与环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利益分配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新挑战,一些错误思潮、腐朽文化及生活方式对部队官兵产生着种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以及“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国家化”等思想对我军建设又构成新的威胁。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主席始终重视军队革命化建设问题,反复要求军队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据此,三十年来,我军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官兵,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大力加强了军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了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我军积极努力地探索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与规律,重视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开拓创新,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我军官兵经受住了新形势与新挑战的新考验,党、国家和人民看到的是:
这支军队没有为 “酒绿灯红”所迷惑、没有被“金钱银弹”所打倒。当社会中的他人在为种种利益而忙碌奔走时,我军官兵依然坚守着自己革命军人的信念,那就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奉献。所以,自卫反击战场上,英雄热血洒疆土;边防海岸线上,战士青春映朝辉;“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斗志始终永存;抗灾害、抢险难,冲锋在前无怨无悔。这支军队没有在“西化”面前变色、没有在“分化”之下自毀。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国家化”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恶性发酵,国内外敌对分子试图像“化掉”前苏联、东欧等国军队一样改变我军的“颜色”时,我军官兵依然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因而,始终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口号,响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大地。
二
三十年来,我军始终坚持以现代化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和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朝着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指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需要同我军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矛盾。到九十年代,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与打赢高技术的战争不相适应这一主要矛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从新的高度指出:“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正是根据对我军建设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展开了三十年军队现代化建设。
按照“三步走”战略构想,制定了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第一步,用十几年的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军队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步,再用十年时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费的增加,加快军队质量建设的步伐,使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三步,再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军队现代化。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成功地开始了我军发展的全面转型,即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
按照质量建军基本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周边环境比较复杂,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国情决定了她必须解决好“兵少不足以卫,兵多不胜其养 ”这一现实矛盾。因而,从 1985年百万大裁军开始,我军先后进行了数次兵员精减和体制编制调整,逐步向机构精干、指挥灵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综合集成的现代化军队迈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军委又提出了科技强军战略,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摆在军队建设的战略位置,努力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大事的思想,依据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关键性的技术、关键性的武器,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和研究力量,统一组织攻关,使我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较大的更新和改善;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军队实施了人才战略工程,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部队官兵的科学技术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全军掀起了科技练兵新高潮,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和手段不断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三
三十年来,我军始终把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改革创新,不懈努力,使军队建设沿着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前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规化对于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意义,在世界军事历史上早已得到证明。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越要强调正规化。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特别是信息化装备密集条件下,“千人一杆枪”、“万人一门炮”,对军队的统一性、准确性、规范性要求更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就针对我军尚不完善的法规制度受到严重破坏,军队建设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强调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军队的法规体系。在此后的三十年中,伴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军队法制法规建设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国家、中央军委及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相继制定了和出台了各种国防和军队建设法律、法规、制度、条令条例,基本实现了军队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体系、军队条令条例体系以及军事法制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方针,重视法制教育、加强科学管理,使得全军官兵在思想上对军事法律、法规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在实践中遵守、执行军事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支令行禁止胜“柳营”,步调一致建新功的正规化革命军队,国门内外,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称誉,名至实归。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样,中国人民的子弟兵、社会主义中国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已经成为一支陆、海、空、战略导弹部队等多军兵种齐全的新型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我们拥有世界上一流的陆军,海军已经能够跨洋越海,空军装备了第三代、第四代先进战机,战略导弹部队具有近、中、远程打击能力。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建设,我军官兵素质不断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体制编制改革向着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目标不断深入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军队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八一军旗将永远高高飘扬,我们的队伍永远向太阳。
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军始终坚持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牢牢坚守着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不变质”。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国家机器的柱石,从来都是为一定阶级、政党及政治集团服务的。军队的这一性质在社会主义中国就表现为:军队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人民军队的军魂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军区别于世界上其它任何一支军队最根本之所在,也是我军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
三十年改革开放是在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走过来的,军队在这一历程中经受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一方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军队建设带来了资源与环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利益分配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新挑战,一些错误思潮、腐朽文化及生活方式对部队官兵产生着种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以及“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国家化”等思想对我军建设又构成新的威胁。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主席始终重视军队革命化建设问题,反复要求军队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据此,三十年来,我军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官兵,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大力加强了军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了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我军积极努力地探索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与规律,重视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开拓创新,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我军官兵经受住了新形势与新挑战的新考验,党、国家和人民看到的是:
这支军队没有为 “酒绿灯红”所迷惑、没有被“金钱银弹”所打倒。当社会中的他人在为种种利益而忙碌奔走时,我军官兵依然坚守着自己革命军人的信念,那就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奉献。所以,自卫反击战场上,英雄热血洒疆土;边防海岸线上,战士青春映朝辉;“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斗志始终永存;抗灾害、抢险难,冲锋在前无怨无悔。这支军队没有在“西化”面前变色、没有在“分化”之下自毀。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国家化”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恶性发酵,国内外敌对分子试图像“化掉”前苏联、东欧等国军队一样改变我军的“颜色”时,我军官兵依然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因而,始终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口号,响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大地。
二
三十年来,我军始终坚持以现代化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和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朝着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指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需要同我军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矛盾。到九十年代,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与打赢高技术的战争不相适应这一主要矛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从新的高度指出:“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正是根据对我军建设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展开了三十年军队现代化建设。
按照“三步走”战略构想,制定了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第一步,用十几年的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军队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步,再用十年时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费的增加,加快军队质量建设的步伐,使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三步,再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军队现代化。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成功地开始了我军发展的全面转型,即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
按照质量建军基本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周边环境比较复杂,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国情决定了她必须解决好“兵少不足以卫,兵多不胜其养 ”这一现实矛盾。因而,从 1985年百万大裁军开始,我军先后进行了数次兵员精减和体制编制调整,逐步向机构精干、指挥灵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综合集成的现代化军队迈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军委又提出了科技强军战略,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摆在军队建设的战略位置,努力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大事的思想,依据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关键性的技术、关键性的武器,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和研究力量,统一组织攻关,使我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较大的更新和改善;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军队实施了人才战略工程,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部队官兵的科学技术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全军掀起了科技练兵新高潮,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和手段不断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三
三十年来,我军始终把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改革创新,不懈努力,使军队建设沿着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前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规化对于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意义,在世界军事历史上早已得到证明。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越要强调正规化。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特别是信息化装备密集条件下,“千人一杆枪”、“万人一门炮”,对军队的统一性、准确性、规范性要求更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就针对我军尚不完善的法规制度受到严重破坏,军队建设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强调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军队的法规体系。在此后的三十年中,伴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军队法制法规建设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国家、中央军委及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相继制定了和出台了各种国防和军队建设法律、法规、制度、条令条例,基本实现了军队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体系、军队条令条例体系以及军事法制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方针,重视法制教育、加强科学管理,使得全军官兵在思想上对军事法律、法规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在实践中遵守、执行军事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支令行禁止胜“柳营”,步调一致建新功的正规化革命军队,国门内外,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称誉,名至实归。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样,中国人民的子弟兵、社会主义中国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已经成为一支陆、海、空、战略导弹部队等多军兵种齐全的新型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我们拥有世界上一流的陆军,海军已经能够跨洋越海,空军装备了第三代、第四代先进战机,战略导弹部队具有近、中、远程打击能力。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建设,我军官兵素质不断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体制编制改革向着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目标不断深入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军队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八一军旗将永远高高飘扬,我们的队伍永远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