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商业文化是中国商业领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精华,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对当今商业理论和实践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商科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商业领域的后备力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现状展开一系列研究探索,以期发现問题、找到可行的对策为改善学生在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方面的教育状况和提高职业素养有所助益。
一、商科高职院校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从事商业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技术的运用,商业竞争进入了异常激烈的时期。商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一直关注的是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去培养他们具备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技能,然而,现在商业形态交叉融合、岗位技能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人单位不再需要仅仅具备单一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转而更加倾向于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加善于协调沟通能力之外,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落实文化自信、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的需要
前教育部长袁贵仁曾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学校作为文化育人的场所,应充分发挥文化所具有的教化和陶冶人的功能。作为商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文化教育首要的应是商业文化教育。结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落实“文化自信”的目标,商科高职院校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是必然的选择。
(三)传承传统商业文化精髓、培养学生优秀的商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需要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秀传统理念和行为准则,这种优秀的传统商业文化内容不仅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中能发挥作用,现在结合现代商业模式和企业需求必然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 , 将优良的传统商业价值观传承下去,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必然事半功倍。
二、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现状
传统商业文化教育是商科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根本要求和核心体现。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不仅可以培养高职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商业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与走访,我们发现在一部分高职院校当中,针对开设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商业文化等类似的课程和学生教育活动并不认同。
(一)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课程开设少、学生了解少、教与学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北京地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知识了解较少,商科院校开设“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相关课程和知识有待提升,商科院校开设“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相关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有待提升,商科院校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相关内容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二)学校、专业之间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不均衡
调查发现,北京市商科院校开展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出现不平衡现象,有的学校贯彻多年,开发课程、学术研究、学生综合培养体系完备,有的学校认为这种课程没有开设必要,从不设置或者短暂设置之后改为其他更为重要的课程。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各个学校当中,对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理解不同、定位不同。
三、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问题分析
面对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在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的种种表现,我们发现,未来要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素养还存在很多障碍需要解决,在校内外合作与课程开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差距还很大。
(一)校内课程设置
通过调研反馈,一些北京商科高职院校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当做通识教育来设置课程,未纳入专业课程范畴。这不利于将“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去。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也再难以接触到这方面的文化教育,无法达到潜移默化的受教育效果。
(二)教学活动组织方式
通过调研反馈的信息我们注意到,一些学校即便是开设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类似的课程,其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也过于单一,实施过程中也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失去了兴趣。
(三)学校与校外教育场馆的合作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在学生传统商业文化教育方面与校外教育场所的合作不多,最多是学生集体参观展览而已。就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展览馆来说,由于自身长期存在的自我惯习,职能和现有人才储备更多侧重于专业领域及展览设计,在教育设计、课程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学校方面,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也存在不足。博物馆不同于日常教学,这对学校老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长期以来相互封闭的运行模式,使得博物馆等场所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极度不足。虽然两者都具备教育功能,但彼此长期缺乏合作,并没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作实现教化育人的功能。
四、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对策
(一)课程设置
1.商贸类专业开展中国优秀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
为了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建议开发具有商业文化传承作用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特色课程,并结合北京地区商业发展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现状,挖掘北京地区的商业文化内涵及特色,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比如景泰蓝项目,突出商业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钻研的职业精神。
2.积极开展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课程开发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内外经贸往来实际情况等,可以将课程重点定为运河文化、商帮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中华老字号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古代商业思想、商道等。并组织编写学习素材、教学资料、项目指导书、学习案例、实地考察体验项目、观摩学习视频等。 (二)教学模式创新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可以通过参观、体验、观摩感悟等靈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商业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能触动其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1.通过视频、情景创设等形式,体验古代商业奇才的商业智慧
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观摩、情景再现模拟、情景改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思考课程内容,在体验学习中学到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2. 通过实地参观走访,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商业文化的认识并提升文化自信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可以收集有关北京与商业文化有关的公共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展览馆等资料信息,结合各校地理位置、学生出行交通便利条件、教学时间调整等确定场馆,比如了解景泰蓝历史及制作技艺、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的经营历史与文化特色等。
通过这种亲自走访参观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直观感受,学生也更能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对改变学生现状、提升职业素养有明显效果。
3. 通过团队项目形式,强化合作意识,提升职业能力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可以安排参观、访问等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分组完成相关的报告、演讲。学生在完成项目课业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技能,比如,摄影、PPT制作高级技巧、演讲礼仪、口语表达、搜图、颜色搭配、成员之间的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合作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馆校合作
校外博物馆等与学校合作,不是单纯让学生参观、听教师或者专业导览的讲解, 也不是学生跟随博物馆工作人员、高职教师“放羊”,而是需要博物馆等场所与高校认真策划和开发。首先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进行以学校老师为中心,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好博物馆的教育课程;其次博物馆根据课程需要做好教育活动计划, 以学科整合方式设计教育活动, 双方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教育课程。(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校级课题:在高职商科专业中传承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路径研究(XY-YN-04-201709)。
一、商科高职院校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从事商业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技术的运用,商业竞争进入了异常激烈的时期。商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一直关注的是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去培养他们具备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技能,然而,现在商业形态交叉融合、岗位技能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人单位不再需要仅仅具备单一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转而更加倾向于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加善于协调沟通能力之外,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落实文化自信、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的需要
前教育部长袁贵仁曾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学校作为文化育人的场所,应充分发挥文化所具有的教化和陶冶人的功能。作为商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文化教育首要的应是商业文化教育。结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落实“文化自信”的目标,商科高职院校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是必然的选择。
(三)传承传统商业文化精髓、培养学生优秀的商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需要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秀传统理念和行为准则,这种优秀的传统商业文化内容不仅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中能发挥作用,现在结合现代商业模式和企业需求必然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 , 将优良的传统商业价值观传承下去,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必然事半功倍。
二、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现状
传统商业文化教育是商科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根本要求和核心体现。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不仅可以培养高职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商业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与走访,我们发现在一部分高职院校当中,针对开设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商业文化等类似的课程和学生教育活动并不认同。
(一)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课程开设少、学生了解少、教与学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北京地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知识了解较少,商科院校开设“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相关课程和知识有待提升,商科院校开设“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相关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有待提升,商科院校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相关内容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二)学校、专业之间实施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不均衡
调查发现,北京市商科院校开展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出现不平衡现象,有的学校贯彻多年,开发课程、学术研究、学生综合培养体系完备,有的学校认为这种课程没有开设必要,从不设置或者短暂设置之后改为其他更为重要的课程。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各个学校当中,对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理解不同、定位不同。
三、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问题分析
面对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在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的种种表现,我们发现,未来要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素养还存在很多障碍需要解决,在校内外合作与课程开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差距还很大。
(一)校内课程设置
通过调研反馈,一些北京商科高职院校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当做通识教育来设置课程,未纳入专业课程范畴。这不利于将“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去。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也再难以接触到这方面的文化教育,无法达到潜移默化的受教育效果。
(二)教学活动组织方式
通过调研反馈的信息我们注意到,一些学校即便是开设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类似的课程,其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也过于单一,实施过程中也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失去了兴趣。
(三)学校与校外教育场馆的合作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在学生传统商业文化教育方面与校外教育场所的合作不多,最多是学生集体参观展览而已。就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展览馆来说,由于自身长期存在的自我惯习,职能和现有人才储备更多侧重于专业领域及展览设计,在教育设计、课程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学校方面,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也存在不足。博物馆不同于日常教学,这对学校老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长期以来相互封闭的运行模式,使得博物馆等场所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极度不足。虽然两者都具备教育功能,但彼此长期缺乏合作,并没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作实现教化育人的功能。
四、北京商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教育对策
(一)课程设置
1.商贸类专业开展中国优秀传统商业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
为了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建议开发具有商业文化传承作用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特色课程,并结合北京地区商业发展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现状,挖掘北京地区的商业文化内涵及特色,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比如景泰蓝项目,突出商业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钻研的职业精神。
2.积极开展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课程开发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内外经贸往来实际情况等,可以将课程重点定为运河文化、商帮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中华老字号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古代商业思想、商道等。并组织编写学习素材、教学资料、项目指导书、学习案例、实地考察体验项目、观摩学习视频等。 (二)教学模式创新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可以通过参观、体验、观摩感悟等靈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商业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能触动其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1.通过视频、情景创设等形式,体验古代商业奇才的商业智慧
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观摩、情景再现模拟、情景改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思考课程内容,在体验学习中学到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2. 通过实地参观走访,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商业文化的认识并提升文化自信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可以收集有关北京与商业文化有关的公共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展览馆等资料信息,结合各校地理位置、学生出行交通便利条件、教学时间调整等确定场馆,比如了解景泰蓝历史及制作技艺、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的经营历史与文化特色等。
通过这种亲自走访参观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直观感受,学生也更能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对改变学生现状、提升职业素养有明显效果。
3. 通过团队项目形式,强化合作意识,提升职业能力
《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课程,可以安排参观、访问等实地考察活动,学生分组完成相关的报告、演讲。学生在完成项目课业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技能,比如,摄影、PPT制作高级技巧、演讲礼仪、口语表达、搜图、颜色搭配、成员之间的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合作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馆校合作
校外博物馆等与学校合作,不是单纯让学生参观、听教师或者专业导览的讲解, 也不是学生跟随博物馆工作人员、高职教师“放羊”,而是需要博物馆等场所与高校认真策划和开发。首先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进行以学校老师为中心,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好博物馆的教育课程;其次博物馆根据课程需要做好教育活动计划, 以学科整合方式设计教育活动, 双方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教育课程。(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校级课题:在高职商科专业中传承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路径研究(XY-YN-04-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