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 鉴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在与人交流中,语言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学会说话就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语言,有了语言才有我们这个绚丽缤纷世界,才会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语言的交流可以让我们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可尊重。农村中小学生因为其师资和家庭的原因,在学生语言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更应注重语言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语言;语言艺术;心里障碍;语言健康教育;对策
一、农村学生语言能力差的原因
1.农村学校师资条件差。农村教师是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的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这让广大农村教师觉得极不公平。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有效教育。农村教师素质相对较低,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学历不达标。教学点、村小与中心小学之间的教师的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从中心小学到村小到教学点,教师素质逐步下降。城乡教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农村教师,尤其是代课教师,职业理想不高,缺乏职业信念与职业情感。农村语文教师学科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教学点的教师,在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方面,均与城市教师有较大差距,知识储备与课改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农村教师学科专业性不强,大量代课教师的存在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还容易造成教师管理上的松散。农村教师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农村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2.学校和家长没有注重培养孩子讲话和学习汉语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家长就从小没有重视孩子的语言的引导。由于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升学教育”束缚的严重影响,有些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单纯重视阅读与写作,忽视甚至省略口语交际教学。加上课堂上学生又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特别是身处农村的孩子,他们中大多数连普通话这一基础关都过不了,因为农村大部分学生说话用的是方言,只有课堂上或与老师交流时才用普通话,能用普通话能说会道者寥寥无几,连平时的习作中,方言土语也时常跃然纸上;而且许多学生胆子小,造成不敢说普通话、不想说普通话,更有甚者不爱说话者比比皆是。有的虽然想说,但因为见识短浅,平常缺乏语言表达的氛围与环境,造成话说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不出来,干着急,这样就会影响学生语言交流的发展。
3.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习惯性的语言交流。在学习生活当中的同学之间没有习惯性的语言交流,学生就会说话会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少说话的学生多,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在课堂上“问题”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通常他们表现为不愿意与人说话。说不好,乱说。回答课堂提问东拉西扯,漫无边际。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有一些学生,他们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从不多言。在课堂上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竞争心理不强。
二、结合学习实际,多方面培养说话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样板文章,通过由读到说的“外化”过程,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增加多样化、层次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如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
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问兴趣,在课前我精心的设计一些问题,设计这些问题既不能过于肤浅,造成学生不屑回答,又不能晦涩艰深,造成无法回答的局面。而要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判断,又不会培养那种一笼统的回答对与不对的惰性思维。评讲时不但评正误,还要评表达上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不断的掌握分析判断表述能力。
经常反复的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如在《祝福》中,我设计了以《祥林嫂自述》为题来复述课文;《边城》中以《爷爷的心事》、《翠翠的心声》为题复述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则是由教师提出特定的议题,由学生以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我设计了“有人认为项羽的性格中具有‘妇人之仁’;有人却认为项羽具有‘君子之度’你是如何认为的?”主题的讨论,参与的同学很多,发言的机会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该说,在生活中练说话的空间还是很大很丰富具体的。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说话练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使的说话的目的性,场合性提高,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说兴趣,还突出了学生说话能力的社会性。这也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目的的。如有主题交谈、讲故事、即兴讲话等形式。
防城港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深厚,人文、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到防城港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要求学生们把有关家乡的文化古迹、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特产等资料搜集起来,重新组织语言,以学生导游服务队向游客介绍家乡风情形式进行语言训练。这种有主题交谈,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不无裨益。
将故事是把看、听、读获得的原始材料经过消化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将故事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在农村人们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的家长初中也没毕业。如何在这些人面前把好的文章、电影、戏剧清楚明白的讲解给他们听,需要调整顺序、补充细节、改换人称、加强口语化等加工创造,如学完蒲松龄的《促织》,要求学生回家把成名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要求如何处理语言使父母都能听懂。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长篇讲话能力的有效形式。
即兴讲话并不是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说话的中心,要点组织起来。如在朋友生日聚会时,就聚会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组织起来进行发言,虽比有准备的说话更难,但却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清代学者王筠的《教童子法》中有“拟题目若干道,书签上,贮之筒,每日食后拈十签,讲说思维,令有条贯;逮作文时遂可不劳余力。”这种抽签练说的方法非常有效,可以推荐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
要使农村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热爱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农村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德俊 刘惠军《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柳海民《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金正昆《教师礼仪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在与人交流中,语言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学会说话就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语言,有了语言才有我们这个绚丽缤纷世界,才会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语言的交流可以让我们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可尊重。农村中小学生因为其师资和家庭的原因,在学生语言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更应注重语言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语言;语言艺术;心里障碍;语言健康教育;对策
一、农村学生语言能力差的原因
1.农村学校师资条件差。农村教师是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的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这让广大农村教师觉得极不公平。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有效教育。农村教师素质相对较低,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学历不达标。教学点、村小与中心小学之间的教师的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从中心小学到村小到教学点,教师素质逐步下降。城乡教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农村教师,尤其是代课教师,职业理想不高,缺乏职业信念与职业情感。农村语文教师学科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教学点的教师,在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方面,均与城市教师有较大差距,知识储备与课改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农村教师学科专业性不强,大量代课教师的存在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还容易造成教师管理上的松散。农村教师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农村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2.学校和家长没有注重培养孩子讲话和学习汉语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家长就从小没有重视孩子的语言的引导。由于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升学教育”束缚的严重影响,有些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单纯重视阅读与写作,忽视甚至省略口语交际教学。加上课堂上学生又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特别是身处农村的孩子,他们中大多数连普通话这一基础关都过不了,因为农村大部分学生说话用的是方言,只有课堂上或与老师交流时才用普通话,能用普通话能说会道者寥寥无几,连平时的习作中,方言土语也时常跃然纸上;而且许多学生胆子小,造成不敢说普通话、不想说普通话,更有甚者不爱说话者比比皆是。有的虽然想说,但因为见识短浅,平常缺乏语言表达的氛围与环境,造成话说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不出来,干着急,这样就会影响学生语言交流的发展。
3.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习惯性的语言交流。在学习生活当中的同学之间没有习惯性的语言交流,学生就会说话会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的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少说话的学生多,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在课堂上“问题”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通常他们表现为不愿意与人说话。说不好,乱说。回答课堂提问东拉西扯,漫无边际。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有一些学生,他们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从不多言。在课堂上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竞争心理不强。
二、结合学习实际,多方面培养说话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样板文章,通过由读到说的“外化”过程,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增加多样化、层次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如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
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问兴趣,在课前我精心的设计一些问题,设计这些问题既不能过于肤浅,造成学生不屑回答,又不能晦涩艰深,造成无法回答的局面。而要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判断,又不会培养那种一笼统的回答对与不对的惰性思维。评讲时不但评正误,还要评表达上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不断的掌握分析判断表述能力。
经常反复的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如在《祝福》中,我设计了以《祥林嫂自述》为题来复述课文;《边城》中以《爷爷的心事》、《翠翠的心声》为题复述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则是由教师提出特定的议题,由学生以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我设计了“有人认为项羽的性格中具有‘妇人之仁’;有人却认为项羽具有‘君子之度’你是如何认为的?”主题的讨论,参与的同学很多,发言的机会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该说,在生活中练说话的空间还是很大很丰富具体的。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说话练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使的说话的目的性,场合性提高,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说兴趣,还突出了学生说话能力的社会性。这也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目的的。如有主题交谈、讲故事、即兴讲话等形式。
防城港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深厚,人文、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到防城港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要求学生们把有关家乡的文化古迹、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特产等资料搜集起来,重新组织语言,以学生导游服务队向游客介绍家乡风情形式进行语言训练。这种有主题交谈,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不无裨益。
将故事是把看、听、读获得的原始材料经过消化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将故事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在农村人们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的家长初中也没毕业。如何在这些人面前把好的文章、电影、戏剧清楚明白的讲解给他们听,需要调整顺序、补充细节、改换人称、加强口语化等加工创造,如学完蒲松龄的《促织》,要求学生回家把成名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要求如何处理语言使父母都能听懂。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长篇讲话能力的有效形式。
即兴讲话并不是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说话的中心,要点组织起来。如在朋友生日聚会时,就聚会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组织起来进行发言,虽比有准备的说话更难,但却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清代学者王筠的《教童子法》中有“拟题目若干道,书签上,贮之筒,每日食后拈十签,讲说思维,令有条贯;逮作文时遂可不劳余力。”这种抽签练说的方法非常有效,可以推荐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
要使农村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热爱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农村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德俊 刘惠军《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柳海民《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金正昆《教师礼仪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