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诉交易:公正与效率的博弈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ju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长期以来,美国刑事司法领域中存在的辩诉交易(plea bargain)制度一直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对于我国能否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有较大争议。之所以该制度引来较大争议,是因为学者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各持己见,缺乏深层次对其价值进行全面探讨。鉴于此,笔者从辩诉交易制度公正和效率两个基本价值切入,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并得出浅薄的见解,为我国是否引入辩诉交易制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辩诉交易;正义价值;效率价值
  公正与效率是司法的基本价值追求,二者在一般情形下是相互统一的,但也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在当下深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研讨中,如何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均衡,如何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提高司法效率,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点与难点。为了保证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各国大都设立了一些快速解决纠纷的程序。尤其以辩诉交易制度为代表的控辩合作纠纷解决机制成为我国司法改革论争的热点。但是这一制度自从其诞生以来一直是司法界争论的热点话题。2002年我国将该制度移植于司法实践,更是引起了国内对其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大讨论。
  一、辩诉交易制度的效率价值
  (一)节省办案时间
  辩诉交易节省了处理案件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这里节省的办案时间包括控诉方的调查取证时间、审查起诉时间和开庭审理时间。有的案件还可能要经过几次开庭,才能做出判决。节省时间成为控辩双方的一个呼求。例如,中国辩诉交易第一案——孟广虎故意伤害案,由于控诉双方达成协议,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仅用25分钟即审结该案。可见,运用辩诉交易制度,可以大大节省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
  (二)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讼成本
  司法资源是指用于司法的人力、物力、财力。各国司法界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司法资源紧张的严峻现实。在美国,辩诉交易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前任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在1970年就预计:“倘若将辩诉交易适用率降低10%,就需要投入两倍于现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司法资源。”由此可见,日益上升是刑事案件处理,所需要的成本是巨大的。而采用辩诉交易可以可观地节约司法资源。
  (三)对当事各方产生有利影响
  第一,对于被告人,辩诉交易标志着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起到显著的作用。被告人可以和代表国家的控诉机关平等协商。被告人享有诉讼程序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刑事诉讼中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辩诉交易有力调动了被告人的主动性,鼓励被告人积极行使辩护权,使被告人站在平等对立的地位上与检察官就定罪与量刑讨价还价。
  第二,对于被害人而言,辩诉交易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其诉累。案件久拖未决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来说是一种煎熬。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及民事赔偿的案件。由于被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赔偿,可能对其造成新的伤害。
  第三,对于检察院而言,实行辩诉交易,降低了其证明标准,减轻了其证明责任,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指控的成功率,减少了败诉风险。
  第四,对于法院而言,辩诉交易可以有效地减少案件积压,提高结案率,节省审案时间,节约司法资源。
  二、辩诉交易制度的公正价值
  辩诉交易制度可以节省办案时间,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讼成本,迅速处理案件,有效减少积案,对当事各方产生有利影响。总结为一点,那就是提高了司法效率。司法效率的提高对维护一个社会的有序运行是至关重要的。该制度的支持者们也大多从这个角度考虑才极力推崇之,极力推动其应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辩诉交易制度有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但引来了学者们对其公正价值的质疑。
  (一)容易导致正义缺失
  辩诉交易作为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褒贬不一的评价,被反对者们批评为损害司法公正的一项制度,甚至有反对者对辩诉交易发出“正义无价,如何‘上市’”的责难。辩诉交易被有些人认为是控辩双方对于定罪和量刑的讨价还价。而任何一种司法制度的设立,其唯一的目的应当维护正义。如果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控辩双方都可以用于“交易”或是协议,那么这必然对正义造成损害。
  (二)容易加剧司法腐败
  司法腐败就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平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平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从培根这句经典法律名言中从可以看出司法腐败的严重后果。辩诉交易的施行,在缺乏相关完善的配套制度给予规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可能会给司法官员贪污受贿大开方便之门。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司法官员有可能用自己所掌管的公权力去换取个人的私权利,即以权谋私或权钱交易。我国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制度上对司法权力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辩诉交易制度可能成为司法腐败的合法外衣,容易成为司法腐败的“帮凶”。因而,在辩诉交易制度的掩护下,对司法腐败会更难监督和惩罚。
  (三)容易导致司法公信力丧失
  正义受到侵害,司法腐败的加剧的直接后果就是司法公信力的丧失。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美国,辩诉交易在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1973年阿拉斯加州总检察长克鲁斯就命令其全州停止实行辩诉交易制度。“全美刑事审判标准及目标咨询委员会”在同时期还在全国范围内呼吁废除辩诉交易制度。
  三、公正与效率价值之衡平
  辩诉交易制度可以节省办案时间,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讼成本,迅速处理案件,有效减少积案,对当事各方产生有利影响。总结为一点,那就是提高了司法效率。辩诉交易制度有人质疑,容易导致正义缺失,容易加剧司法腐败,容易导致司法公信力丧失。总结为一点,即损害了司法公正。二者之间应当如何衡平?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各国法律学者们都注意到了辩诉交易制度正义价值的问题,而且撰写了不少批评辩诉交易的文章和研究著作。这些人认为,实现正义与商业行为不同,正义的实现不能像在市场上做交易一样,讨价还价。笔者赞成这一结论,但是这些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批评可能很大程度上源于“辩诉交易”这一制度不贴切的名称所致。辩诉交易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一个口语化用词。辩诉交易在联邦法律中称为“答辩协议(plea agreements)”和“答辩有罪(guilty pleas)”。但问题是,中国人对外国制度的理解往往从中文的表达概念出发来理解其具体内容和构成要素的。这就必能导致包括一部分学者在内,如果没有对英文背景下的“plea bargain”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往往从中文的角度出发望文生义,将该制度误解为刑事司法领域的“交易”。这就不可避免让人与刑事司法领域的不正当的勾结、滥用职权、渎职等行为联系起来。   其次,有些反对者们的有些批评是针对辩诉交易在司法实践中暴露的弊端即被告人通过辩诉交易可能以一个非常轻微的罪名以认罪的方式而逃避了严重的指控和严厉的刑罚;被告人也有可能因担心受到较重的刑罚的危险,无奈接受了事实上仍重于自己所犯罪行的罪名和刑罚。如果对辩诉交易的处理结果不公开,不透明,那么,公众对这一制度产生质疑也不足为奇。实际上,在一个正常的辩诉交易制度下正义不是被讨价还价的对象。通过辩诉交易不经过全面的审判程序而允许被告人作出一个哪怕是较轻的指控的有罪答辩,仅仅是因为没有必要适用漫长的、昂贵的、复杂的程序去探寻未来没有争议的案件事实真相。
  最后,反对辩诉交易制度的人的落脚点是辩诉交易违背了司法公正价值。一方面,辩诉交易使得司法机关迅速、及时结案,其结果不是因此牺牲了司法正义,而是恰恰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公正。因为真正的司法公正是应当具备效率的公正。漫长、昂贵的刑事诉讼程序既使得司法机关不堪重负,也拖累了被告人及其家属。这样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公众对公正程序的失望。即便经过全面的审判程序最终判决被告人所谓的公正,但被告人及其家属所受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也难以弥补。所谓迟到的正义非正义。而辩诉交易正体现这样一种公正价值观:有效定罪,迅速结案。另一方面,这种司法公正是“理想中的公正”。因为人类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人类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很多时候,法官难以客观真实地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辩诉交易制度是在“理想中的公正”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去追求更加现实的“相对公正”,是解决刑事司法中无法绝对查明的事实真相和有效利用司法资源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丁相顺:《“辩诉交易”的正名与比较法的功能》,载《检察日报》2011年11月24日,第6292期。
  [2] 刘晓梅:《辩诉交易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断裂与弥合》,载《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 [美]伯恩敬(Ira Belkin):《“交易”还是“协议”——一个美国检察官眼中的辩诉交易》,载《法学》2008年第7期。
  [4] 廖明:《辩诉交易:美国经验与中国借鉴》,载《法治论坛》2009年第4期。
  [5] 孙长永:《正义无价,如何“上市”?》,载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3月版。
  [6]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 项振华:《美国司法价值观的新发展》,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
  [8] 冀祥德:《论辩诉交易制度的生命基础》,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11期。
  (作者通讯地址:江西省会昌县人民检察院,江西 会昌 342600)
其他文献
摘要:修改后“两法”对涉检信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本文立足涉检信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两法”修改带来的挑战等进行逐一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涉检信访工作的方法,对基层检察机关加强涉检信访工作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两法”修改;涉检信访;工作改革  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司法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和完善。修改后“两法”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和生活的发展,银行卡成为不可或缺的金融支付工具。但是随之也出现了各类由银行卡衍生的犯罪行为,能否对之进行有效规制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生活和谐。本案中张丽为转移财产而借用好友刘芳的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后又被刘芳以挂失和补卡的方法冒领了存款,对于刘芳之行为的定性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以盗窃罪和侵占罪的界限为角度来探讨刘芳的行为,并最终认定刘芳应以盗窃罪认定较为妥当。  关键词:盗窃罪;侵占罪;
期刊
摘要:  婚约财产纠纷在我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农村地区常见的纠纷类型之一,来源于我国民众缔结婚姻关系的传统和习俗。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并未作出明确的约定,导致同类案件不同判决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审判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审判实务中妥善处理此类纠纷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婚约;性质;财产返还  一、婚约财产纠纷的性质认定  所谓婚约财产纠纷是指男女双
期刊
在雾霾天气笼罩着大半个中国的情形下,引起人们对环境污染者的深恶痛绝,很多人主张对污染环境者课以重罚,以震慑犯罪分子。此前,江苏盐城市某人民法院曾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对某特大水污染事件嫌犯原某化工厂董事长胡某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这是中国首次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对违规排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判处刑罚。  该案中胡某在明知在生产氯代醚酮过程中所产生的钾盐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下,仍然将大量
期刊
摘要:  从分析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检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统一规范、建立机构、制定规范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检察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任何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储,都是为了日后的利用和资源共享,同样检察机关的档案建设也是为了日后的查
期刊
引言  办案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尊严与权威,而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是公正司法不可缺少的保障。安溪县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不断强化内部监督,创新机制,逐步建立了一个以院党组领导为核心,纪检监察部门对人的监督、检务督察部门对案件的监督有机结合,涵括各业务部门自我监督和相互制约监督的内部执法监督网络,取得明显成效。现笔者就如何构建执法办案内部监督防控体系,谈点粗
期刊
摘要:  从现有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制约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内、外部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存在制度的重新构建问题,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为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改进。本文在阐述职务犯罪侦查、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及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结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监督机制略作论述,以提高检察执法公信力。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检察机关;监督 
期刊
2013年1月18日晚,某县公安局警察路面执勤中,对驾驶摩托车的阮某拦车检查,发现他浑身酒气,怀疑其酒后驾驶机动车,遂将阮某带至医院抽血检验。当晚,办案民警对阮某进行了询问,制作了询问笔录,阮某承认了自己酒后驾驶摩托车的事实。2013年1月21日,司法鉴定检验出结果,阮某血液中乙醇含量为255.21mg/100ml,公安机关于当日以阮某涉嫌危险驾驶罪进行刑事立案。直至该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公安机关均
期刊
摘要:  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各地普遍都把保险公司列为被告或者第三人,此一作法多有弊端,不仅会导致相关的实体处理上限于尴尬的境地,更有违民事诉讼中共同被告的法理,违背合同相对性原理,有违程序正义。保险公司在此类诉讼中,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值得思考和斟酌。  关键词: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诉讼;保险公司;当事人;尴尬;有违法理;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引发的交通事故发生日
期刊
摘要: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赋予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拥有调查权,但此规定过于笼统。检察院调查权的程序化既是建立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在程序化缺失而短期内又不可扭转的情况下,厘清人民检察院调查权的基本原则,对于有效指导检察院调查取证,弥补程序化缺失产生的种种问题,无疑意义巨大。  关键词:实事求是;确有必要;保持中立;依法参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