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在当前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转移加快的背景下,分析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以地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川省西昌市为例,采用1986~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第三产业对于第一、二产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第二产业虽为主导产业但对经济增长拉动力不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推动产业承接转移,加快科技创新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承接转移;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2-0024-12
一、引言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当前,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国积极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西部有序转移,这对带动中西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贫困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坚期,要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集聚地,典型的深度贫困区域,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西昌市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为此,西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抓住机遇,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让传统产业逐步退出,打造产业生态圈和全产业链。因此,本文以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聚集区四川省西昌市为例,研究1986~2017年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厘清三大产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所产生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威廉·配第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最早指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将从农业转向工业最后再转向服务业,即通过主导产业的变更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则是亚当斯密最早提出,认为在国民经济中工农业等物质生产性劳动所占比重越大,经济增长速度越快。〔1〕罗斯托(1998)进一步阐述了产业升级如何带动经济的发展,指出主导产业会通过回顾、前瞻、旁侧等效应影响其它产业从而影响经济发展。〔2〕Syrqin和Chenery(1990)也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的,一个经济体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结构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Winther(2001)认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单单依靠制造业来维持,应当转变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式,以适应社会不断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Peneder(2002)认为在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以此提高社会生产率水平,带动经济的发展。〔3〕Xi-Yin Zhou (2016)认为必须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企业发展竞争能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
国内对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学者们对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的联系尚未得出一致性结论。黄茂兴(2009)以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例,构建经济增长、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模型,指出资本深化和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5〕马楠(2016)以福建省为例,用VAR模型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干春晖(2011)认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较强的稳定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也较强。〔7〕雷玷(2012)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即经济增长与产业政策是不可分割的一体。〔8〕吴瑾(2017)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研究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消费结构优化能诱导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9〕李天国(2013)以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与结构性冲击为大背景,通过VAR模型对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产业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受自身产业影响较大。〔10〕虽然部分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干春辉(2009)以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对“结构红利假说”进行验证,指出随着改革的推进,这种红利正在减弱甚至存在“结构负利”。〔11〕高更和(2006)指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产业投资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12〕罗永恒(2015)运用VEC模型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3〕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通过各种计量或统计分析来验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分析对象或是整个国民经济或是具有较强的样本特性,比如一线发达城市、农业大省或资源大省等,鲜有学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研究。为此,本文以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聚集区四川省西昌市为例,整理其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统计数据,应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验证和解释其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并基于研究结果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三、变量选取、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经济增长。國内外学者多使用GDP增长率、人均GDP以及GDP总量等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为了从更长时期较为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本文选取GDP增长率作为衡量西昌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用Y表示。 (2)产业结构演进。在现有文献中,大多学者通过三大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来衡量产业结构的调整,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来衡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了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一、二、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作为衡量西昌市产业结构波动的基本指标,分别用X1、X2、X3表示。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四川省统计年鉴》以及西昌市档案馆查阅所得的资料。1978~1985年,西昌市并未划分一、二、三产业,仅对工业和农业做了区分,为了方便数据处理,本文选取1986~2017年作为样本区间,数据处理均使用 Eview7.2,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变量均取其对数,分别记为lnY、lnX1、lnX2、lnX3。
2.模型设定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学者们多采取VAR、ARIMA、ARCH等模型进行分析,本文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含有四个变量,为多变量方程,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因此采用VAR模型进行研究。VAR模型设定表达式如下: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1.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1986~2017年,西昌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2年,产业结构为“二三一” 。继“六五”以后,国家在“七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西昌凭借独有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社会资源配置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发展迅猛。第二阶段,1993~2007年,产业结构为“三二一”。随着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国家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全市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速,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力促进经济增长。第三阶段,2008~2016年,产业结构为“二三一”。2007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西昌市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和产业转移承接地,经济发展重点逐渐向工业、制造业等方面倾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园区之间的产业联系,经济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近年来西昌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7年西昌市产业结构发生转折,从“二三一”调整为 “三二一”结构,产业重心转向第三产业。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西昌市正处于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过渡时期。
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由表1可以看到Y的均值为18.42%,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8.88%,标准差为12.38,这表明西昌市经济增长幅度及波动较大。X2的平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均大于X3,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西昌市主导产业虽一直在二、三产业之间波动,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从标准差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波动相对第三产业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变化则较稳定。
2.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虚假回归或者伪回归,在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之前,首先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即通过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检验序列的生成过程是否含有单位根,而后依据SIC的准则,判断最佳滞后阶数,最后通过Mackinnon临界值查看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是否存在单位根。据检验,四个变量均有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需经过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四个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零假设,即没有单位根(详见表2)。则四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用I(1)表示。因此最终为一阶差分后这四个变量组成的四维向量。
3.协整检验
由于dlnYt、dlnX1t、dlnX2t、dlnX3t这四个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为了考察这些变量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联系,本文引入了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2个协整方程,因此认为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建立VAR模型(详见表3)。
4.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验证一定时期中三大产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上述四个变量进行了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滞后一期时,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是引起西昌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西昌市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滞后二、三期时,在5%的置信水平下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均是引发西昌市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第二产业的P值比第三产业的显著,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中期西昌市为工业城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相对第二产业弱。滞后四阶时,在5%的置信水平下仅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的变化是西昌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不是西昌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这说明西昌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仍应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才能推动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变化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详见表4)。 5.VAR模型的建立
在宏观经济数据中,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经过ADF检验后含有单位根,通常通过一阶或二阶差分后趋于平稳。在一阶差分后,本文数据趋于平稳,因此一阶差分数据可直接用做VAR模型。首先对VAR模型进行定阶,确定最佳滞后期数P,依据样本选择,本文在1~4之间定阶。采用AIC和SC准则,根据Eviews7.2显示(图略),本文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4。根据VAR模型结果显示,dlnYt、dlnX1t、dlnX2t、dlnX3t四个变量的可决系数为0.4764、0.6947、0.5909、0.8760,说明其拟合优度较好。在滞后4阶的情况下,VAR模型的AR根模倒数均在单位圆之内,即倒数小于1,证明该模型平稳。
6.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是对一个变量的冲击先影响这个变量本身,再通过VAR模型传導给其余内生变量。为了清楚地解释四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特征,本文在检验VAR模型平稳的基础上做了脉冲响应分析,纵轴表示文中四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横轴表示受冲击作用影响的响应期数。具体分析如下: 西昌市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在本期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自身冲击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受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冲击为负。但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第二产业比例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效应不大,在第四期和第五期达到最大后逐渐趋于收敛。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较为频繁,在第九期冲击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这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以及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发展影响不大,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刺激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西昌市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在第一期,一、三产业所占比例一个正向冲击为第二产业所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而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冲击为负向,即经济越发达,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越低。经济发展前期,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第二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第七期冲击最大。十二期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和西昌市GDP增长率变化对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为负向,十九期以后趋于平稳。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初期,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刺激第二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将会逐渐被第三产业所取代成为主导产业。
西昌市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所带了的冲击为正,一、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其所带来的冲击为负,即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会阻碍服务业的发展,而经济增长又会促进服务业发展。为顺应经济增长,第三产业产值在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将会逐渐上升,一、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将会逐渐降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受其自身和第二产值比例变化的冲击影响最大,这是因为西昌市作为工业城市,目前正处于主导产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过渡时期。
表示西昌市GDP增长率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波动均会对GDP的波动产生正向影响,不同的是影响其波动的时间长短以及冲击的大小。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GDP的冲击在第二期到达顶峰,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GDP的冲击在第九期到达顶峰,符合西昌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经济发展规律,即经济发展初期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随着时间推移主导产业开始转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增大。经过长期的冲击和波动后在十三期以后趋于平稳。
(2)方差分解。为了进一步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变化的贡献度,本文引入了方差分解(详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西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受其自身以及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冲击均有较大的影响。在第一期西昌市GDP增长率受其自身波动影响较大,从第二期开始受其自身波动影响逐渐减小,在第二十期递减到11.33%。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对西昌市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逐年增加,这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推动GDP的增长。在第五期以前,除自身以外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西昌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最大为35.08%,与经济发展初期西昌市主导产业为第二产业的实际情况相符。随着时间推移与经济的发展,从第五期开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西昌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逐年增加,第十一期到十五期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出现了波动,这是因为西昌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三阶段主导产业从第三产业又回到了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然在下降,从20.7%降为了18.9%,说明现阶段工业发展并不会拉动经济增长,反而会阻碍第三产业发展。十九期时第三产业产值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最大为58.53%,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西昌市经济增长。第一产业产值贡献度一直保持在11%左右,符合农业做为西昌市基础产业这一特点。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
本文以西昌市1986~2017年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二、三产业发挥着不同的拉动作用,在经济发展后期只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
第二,第三产业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刺激一、二产业发展起着长期而稳定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西昌市以农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使得主导产业转向二、三产业,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产业对经济和其它产业的拉动和刺激作用由强到弱。当前第二产业产值所占百分比虽高,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变动只能解释20%左右,说明工业化已经不能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增加,从第一期的6%增长为二十期的58%,表明第三产业对西昌市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越发达,经济增长越快,产业承接转移越频繁,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快。
第三,西昌市的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都不太平稳,但是在统计意义上却是相关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又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带动西昌市二、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建议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考虑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西昌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在今后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首先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劳动力优势以及国家政策扶持,推进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建立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打造地区特色农产品区,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促进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拉动渔业、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实现多业并举。对于第二产业发展,应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企业为主体,制定相关的合理政策扶持高新技術企业,增加其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大力发展以信息、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养老以及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政策,适当向第三产业倾斜。 第二,推动产业承接转移。在进行招商引资时,产业承接转移应该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要求与水平。产业承接转移也应着重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朝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西南地区的比较优势,不断吸引同类梯度产业转移聚集,最终形成与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聚集地。在进行产业承接转移之前应对当地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评估,找出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实行“按需引进”,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高新型、创新型、技术革新型产业,使其带动区域企业发展实现蜕变,让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产业的高级化发展,而不是盲目接纳东部地区转移或淘汰的落后产能。
第三,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增强自身软实力,争取在产业链中占据上游地位。招商引资的重点应向技术含量高、科研性强的企业倾斜,通过“内培外引”打造出一条具有核心竞争力、适合区域自身发展的产业链,由内至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策鼓励,大力扶持高新技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狠抓技术创新。通过“优胜劣汰”法则,逐步淘汰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以及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建立针对科研人才的奖励机制,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上的奖励,让科研人才得到足够高的尊重和认可,吸引更多人才留下并投身科研,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制度,完善科研成果转移链条,形成成熟的科研市場机制。
参考文献:
〔1〕Chenery H B,Robinson S,Syrquim M.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64-186.
〔2〕Jeffrey D.Sachs,Andrew Warner,Anders Aslund,stanley Fischer.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J].B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5,(01).
〔3〕Peneder M.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J].WIFO Working Paper,2002.
〔4〕Xi-Yin Zhou,Kun Lei,Wei Meng,Soon-Thiam Khu.Industrial Structural Upgrading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J].Elsevier Ltd,2016,(06).
〔5〕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07).
〔6〕马 楠,林迎星.产业结构与福建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版,2016,(07).
〔7〕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
〔8〕雷 玷,雷 娜.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2,(04).
〔9〕吴 瑾.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
〔10〕李天国.结构性冲击与中国产业经济增长——对民族地区结构的VAR模型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3,(09).
〔11〕干春辉,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02).
〔12〕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02).
〔13〕罗勇恒,姚德权.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2).
(责任编辑 王 娟)
〔关键词〕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承接转移;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2-0024-12
一、引言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当前,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国积极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西部有序转移,这对带动中西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贫困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坚期,要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集聚地,典型的深度贫困区域,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西昌市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为此,西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抓住机遇,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让传统产业逐步退出,打造产业生态圈和全产业链。因此,本文以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聚集区四川省西昌市为例,研究1986~2017年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厘清三大产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所产生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威廉·配第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最早指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将从农业转向工业最后再转向服务业,即通过主导产业的变更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则是亚当斯密最早提出,认为在国民经济中工农业等物质生产性劳动所占比重越大,经济增长速度越快。〔1〕罗斯托(1998)进一步阐述了产业升级如何带动经济的发展,指出主导产业会通过回顾、前瞻、旁侧等效应影响其它产业从而影响经济发展。〔2〕Syrqin和Chenery(1990)也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的,一个经济体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结构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Winther(2001)认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单单依靠制造业来维持,应当转变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式,以适应社会不断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Peneder(2002)认为在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以此提高社会生产率水平,带动经济的发展。〔3〕Xi-Yin Zhou (2016)认为必须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企业发展竞争能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
国内对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学者们对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的联系尚未得出一致性结论。黄茂兴(2009)以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例,构建经济增长、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模型,指出资本深化和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5〕马楠(2016)以福建省为例,用VAR模型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干春晖(2011)认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较强的稳定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也较强。〔7〕雷玷(2012)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即经济增长与产业政策是不可分割的一体。〔8〕吴瑾(2017)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研究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消费结构优化能诱导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9〕李天国(2013)以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与结构性冲击为大背景,通过VAR模型对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产业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受自身产业影响较大。〔10〕虽然部分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干春辉(2009)以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对“结构红利假说”进行验证,指出随着改革的推进,这种红利正在减弱甚至存在“结构负利”。〔11〕高更和(2006)指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产业投资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12〕罗永恒(2015)运用VEC模型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3〕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通过各种计量或统计分析来验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分析对象或是整个国民经济或是具有较强的样本特性,比如一线发达城市、农业大省或资源大省等,鲜有学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研究。为此,本文以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聚集区四川省西昌市为例,整理其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统计数据,应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验证和解释其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并基于研究结果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三、变量选取、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经济增长。國内外学者多使用GDP增长率、人均GDP以及GDP总量等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为了从更长时期较为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本文选取GDP增长率作为衡量西昌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用Y表示。 (2)产业结构演进。在现有文献中,大多学者通过三大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来衡量产业结构的调整,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来衡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了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一、二、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作为衡量西昌市产业结构波动的基本指标,分别用X1、X2、X3表示。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四川省统计年鉴》以及西昌市档案馆查阅所得的资料。1978~1985年,西昌市并未划分一、二、三产业,仅对工业和农业做了区分,为了方便数据处理,本文选取1986~2017年作为样本区间,数据处理均使用 Eview7.2,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变量均取其对数,分别记为lnY、lnX1、lnX2、lnX3。
2.模型设定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学者们多采取VAR、ARIMA、ARCH等模型进行分析,本文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含有四个变量,为多变量方程,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因此采用VAR模型进行研究。VAR模型设定表达式如下: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1.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1986~2017年,西昌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2年,产业结构为“二三一” 。继“六五”以后,国家在“七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西昌凭借独有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社会资源配置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发展迅猛。第二阶段,1993~2007年,产业结构为“三二一”。随着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国家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全市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速,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力促进经济增长。第三阶段,2008~2016年,产业结构为“二三一”。2007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西昌市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和产业转移承接地,经济发展重点逐渐向工业、制造业等方面倾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园区之间的产业联系,经济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近年来西昌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7年西昌市产业结构发生转折,从“二三一”调整为 “三二一”结构,产业重心转向第三产业。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西昌市正处于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过渡时期。
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由表1可以看到Y的均值为18.42%,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8.88%,标准差为12.38,这表明西昌市经济增长幅度及波动较大。X2的平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均大于X3,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西昌市主导产业虽一直在二、三产业之间波动,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从标准差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波动相对第三产业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变化则较稳定。
2.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虚假回归或者伪回归,在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之前,首先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即通过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检验序列的生成过程是否含有单位根,而后依据SIC的准则,判断最佳滞后阶数,最后通过Mackinnon临界值查看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是否存在单位根。据检验,四个变量均有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需经过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四个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零假设,即没有单位根(详见表2)。则四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用I(1)表示。因此最终为一阶差分后这四个变量组成的四维向量。
3.协整检验
由于dlnYt、dlnX1t、dlnX2t、dlnX3t这四个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为了考察这些变量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联系,本文引入了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2个协整方程,因此认为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建立VAR模型(详见表3)。
4.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验证一定时期中三大产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上述四个变量进行了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滞后一期时,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即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是引起西昌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西昌市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滞后二、三期时,在5%的置信水平下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均是引发西昌市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第二产业的P值比第三产业的显著,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中期西昌市为工业城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相对第二产业弱。滞后四阶时,在5%的置信水平下仅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的变化是西昌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不是西昌市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这说明西昌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仍应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才能推动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变化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详见表4)。 5.VAR模型的建立
在宏观经济数据中,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经过ADF检验后含有单位根,通常通过一阶或二阶差分后趋于平稳。在一阶差分后,本文数据趋于平稳,因此一阶差分数据可直接用做VAR模型。首先对VAR模型进行定阶,确定最佳滞后期数P,依据样本选择,本文在1~4之间定阶。采用AIC和SC准则,根据Eviews7.2显示(图略),本文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4。根据VAR模型结果显示,dlnYt、dlnX1t、dlnX2t、dlnX3t四个变量的可决系数为0.4764、0.6947、0.5909、0.8760,说明其拟合优度较好。在滞后4阶的情况下,VAR模型的AR根模倒数均在单位圆之内,即倒数小于1,证明该模型平稳。
6.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是对一个变量的冲击先影响这个变量本身,再通过VAR模型传導给其余内生变量。为了清楚地解释四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特征,本文在检验VAR模型平稳的基础上做了脉冲响应分析,纵轴表示文中四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横轴表示受冲击作用影响的响应期数。具体分析如下: 西昌市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在本期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自身冲击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受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冲击为负。但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第二产业比例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效应不大,在第四期和第五期达到最大后逐渐趋于收敛。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较为频繁,在第九期冲击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这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以及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发展影响不大,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刺激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西昌市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在第一期,一、三产业所占比例一个正向冲击为第二产业所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而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冲击为负向,即经济越发达,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越低。经济发展前期,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第二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第七期冲击最大。十二期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和西昌市GDP增长率变化对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为负向,十九期以后趋于平稳。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初期,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刺激第二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将会逐渐被第三产业所取代成为主导产业。
西昌市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所带了的冲击为正,一、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其所带来的冲击为负,即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会阻碍服务业的发展,而经济增长又会促进服务业发展。为顺应经济增长,第三产业产值在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将会逐渐上升,一、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将会逐渐降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受其自身和第二产值比例变化的冲击影响最大,这是因为西昌市作为工业城市,目前正处于主导产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过渡时期。
表示西昌市GDP增长率受每个变量波动影响的脉冲响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波动均会对GDP的波动产生正向影响,不同的是影响其波动的时间长短以及冲击的大小。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GDP的冲击在第二期到达顶峰,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对GDP的冲击在第九期到达顶峰,符合西昌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经济发展规律,即经济发展初期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随着时间推移主导产业开始转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增大。经过长期的冲击和波动后在十三期以后趋于平稳。
(2)方差分解。为了进一步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变化的贡献度,本文引入了方差分解(详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西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受其自身以及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冲击均有较大的影响。在第一期西昌市GDP增长率受其自身波动影响较大,从第二期开始受其自身波动影响逐渐减小,在第二十期递减到11.33%。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对西昌市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逐年增加,这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推动GDP的增长。在第五期以前,除自身以外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西昌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最大为35.08%,与经济发展初期西昌市主导产业为第二产业的实际情况相符。随着时间推移与经济的发展,从第五期开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西昌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逐年增加,第十一期到十五期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出现了波动,这是因为西昌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三阶段主导产业从第三产业又回到了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然在下降,从20.7%降为了18.9%,说明现阶段工业发展并不会拉动经济增长,反而会阻碍第三产业发展。十九期时第三产业产值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最大为58.53%,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西昌市经济增长。第一产业产值贡献度一直保持在11%左右,符合农业做为西昌市基础产业这一特点。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
本文以西昌市1986~2017年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二、三产业发挥着不同的拉动作用,在经济发展后期只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
第二,第三产业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刺激一、二产业发展起着长期而稳定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西昌市以农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使得主导产业转向二、三产业,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产业对经济和其它产业的拉动和刺激作用由强到弱。当前第二产业产值所占百分比虽高,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变动只能解释20%左右,说明工业化已经不能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增加,从第一期的6%增长为二十期的58%,表明第三产业对西昌市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越发达,经济增长越快,产业承接转移越频繁,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快。
第三,西昌市的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都不太平稳,但是在统计意义上却是相关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又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带动西昌市二、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建议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考虑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西昌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在今后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首先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劳动力优势以及国家政策扶持,推进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建立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打造地区特色农产品区,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促进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拉动渔业、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实现多业并举。对于第二产业发展,应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企业为主体,制定相关的合理政策扶持高新技術企业,增加其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大力发展以信息、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养老以及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政策,适当向第三产业倾斜。 第二,推动产业承接转移。在进行招商引资时,产业承接转移应该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要求与水平。产业承接转移也应着重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朝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西南地区的比较优势,不断吸引同类梯度产业转移聚集,最终形成与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聚集地。在进行产业承接转移之前应对当地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评估,找出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实行“按需引进”,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高新型、创新型、技术革新型产业,使其带动区域企业发展实现蜕变,让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产业的高级化发展,而不是盲目接纳东部地区转移或淘汰的落后产能。
第三,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增强自身软实力,争取在产业链中占据上游地位。招商引资的重点应向技术含量高、科研性强的企业倾斜,通过“内培外引”打造出一条具有核心竞争力、适合区域自身发展的产业链,由内至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策鼓励,大力扶持高新技企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狠抓技术创新。通过“优胜劣汰”法则,逐步淘汰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以及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建立针对科研人才的奖励机制,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上的奖励,让科研人才得到足够高的尊重和认可,吸引更多人才留下并投身科研,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制度,完善科研成果转移链条,形成成熟的科研市場机制。
参考文献:
〔1〕Chenery H B,Robinson S,Syrquim M.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64-186.
〔2〕Jeffrey D.Sachs,Andrew Warner,Anders Aslund,stanley Fischer.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J].B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5,(01).
〔3〕Peneder M.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J].WIFO Working Paper,2002.
〔4〕Xi-Yin Zhou,Kun Lei,Wei Meng,Soon-Thiam Khu.Industrial Structural Upgrading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J].Elsevier Ltd,2016,(06).
〔5〕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07).
〔6〕马 楠,林迎星.产业结构与福建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版,2016,(07).
〔7〕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
〔8〕雷 玷,雷 娜.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2,(04).
〔9〕吴 瑾.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
〔10〕李天国.结构性冲击与中国产业经济增长——对民族地区结构的VAR模型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3,(09).
〔11〕干春辉,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02).
〔12〕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02).
〔13〕罗勇恒,姚德权.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2).
(责任编辑 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