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徽省繁昌县岳山冲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区位于繁昌县城115°方向10.5千米处,矿区中心点坐标为:东经118°17′47″;北纬31°03′23″。行政隶属繁昌县平铺镇管辖。矿区处于沿江丘陵平原,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山体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徽省繁昌县岳山冲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床特征与成矿原因。
[关键词]石灰岩矿 矿床 特征 成矿 原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76-2
1矿区概况
安徽省繁昌县岳山冲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床位于繁昌县城115°方向10.5千米处,矿区中心点坐标为:经度118°17′47″;纬度31°03′23″。行政隶属繁昌县平铺镇(新林,平铺两乡合并)管辖,面积2.21平方千米。
矿床基本位于箬帽尖倒转向斜南东翼,矿体属于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和龙山组上段灰岩地层中,南陵湖组岩性为青灰、浅灰-灰白色,局部为浅肉红色微晶灰岩;和龙山组上段岩性为青灰、浅灰,局部为浅肉红色条带状微晶灰岩。矿体均出露地表,呈层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变化不大,一般45~60°。0线至3线的东南段属向斜南东倒转翼,倾向南东,倾角变化较大,一般50~75°。矿床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但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对矿层完整性受到影响。矿区内岩浆岩规模较小,均为岩枝状、脉状花岗斑岩、煌斑岩等,形成了多个剥离物体。
矿体长约1600米,矿体宽约450~600米;矿体赋存标高276.70。
2矿床特征
2.1矿床规模及其特征
2.1.1矿体数目
该矿床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上段(T1h2)及南陵湖组T1n地层,圈定矿体一个,可谓单一矿体矿床。
2.1.2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体呈层状,北东向展布,直接裸露地表。矿体严格受层位岩性控制,其形态、产状相当稳定,矿体产状0线剖面最具代表性,矿层因受倒转向斜核部构造特征制约,总体上矿体(层)走向北东,倾向135~140°,北西翼倾角55~68°,南东翼倾角50~75°,与向斜轴面产状基本吻合。经稀疏工程控制圈定矿体长1630米,矿体宽450~600米;倾斜延伸60~>110米,赋存标高276.70米(箬帽尖)~50米(最低开采标高),最大高差达226.70米,一般100~180米。矿床规模为大型水泥用灰岩矿。
2.1.3矿层厚度及变化特征
(1)矿层控制厚度
单工程矿层控制厚度最大为504.03米(TC8),最小为114.20米(ZK01)。平均控制厚度241.34米,其中地表探槽平均控制厚度337.12米,深部钻孔平均控制厚度145.57米,厚度变化系数56.12%,厚度基本稳定。
(2)矿体(层)厚度沿走向变化特征
南陵湖组矿层厚度沿走向自3线至8线变化幅度在203.49米~353.84米之间,厚度变化系数为22.72%,属稳定型。受F1、F2、F3构造影响,自北东至南西,矿层厚度呈现中间薄两端变厚的趋势。和龙山组上段矿体(层)厚度沿走向自0线至8线变化范围在31.78米~163.95米之间,厚度变化系数为95.50%,变化起伏。3线因受F3逆断层影响,使致南陵湖组上段(T1n2)赋矿层位缺失,,对矿体规模有所影响。
(3)矿体(层)厚度沿倾向变化特征
南陵湖组下段(T1n1)矿层厚度自地表至深部的厚度变化幅度仅为2.49米,变化系数为2.17%,表明矿体厚度沿倾向变化稳定。而南陵湖组上段(T1n2)赋矿层厚度自地表至深部的厚度变化为97.13米,变化系数为47.18%,表明赋矿层厚度沿倾向方向厚度基本稳定。经分析认为南陵湖组上段处在倒转向斜核部,其上残留东马鞍山组(T2d),另外频繁的岩枝和脉岩穿插,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矿体(层)厚度,0线剖面最为典型。
2.2矿石质量
2.2.1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致密结构:主要由方解石质点紧密镶嵌组成,方解石颗粒非常细小,颗粒界线不清,镜下呈浑浊状。
微晶结构:由微晶方解石组成,方解石颗粒大小在0.02~0.05毫米,多数在0.03~0.04毫米,界线清楚,系由方解石重结晶而成。
生物碎屑结构:局部泥晶或微晶灰岩中有孔虫、球旋蟲等生物碎屑较集中形成了生物碎屑灰岩。
团粒或豆状结构:由微晶方解石组成,呈长椭园状、棒状、次圆状,团粒内局部含石英微粒,由微晶~极细晶方解石组成杂基。
(2)矿石构造
主要有块状构造,次为蠕虫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少量瘤状构造。
2.2.2矿石物质组份
(1)矿石矿物成份
本矿床矿石质量较好,组成矿物简单,主要为方解石,此外含少量白云石、石英、粘土矿物及铁质氧化物。含量一般在85%~97%,白云石含量约2%,石英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CaO含量高,有害组分MgO、K2O+Na2O、SO3、Cl含量较低。
(2)矿石化学成份
依据圈定矿体的474个基本分析样结果统计,CaO含量最高54.47%,最低44.40%,一般在50~53%之间,平均50.99%,品位变化系数8.13%,品位变化稳定;MgO含量最高4.46%,最低0.14%,一般在0.30~0.85%之间,平均0.69%,品位变化系数81.33%。
根据单样统计结果:矿体中CaO含量大于48%样品达到445个,占93.88%,小于48%仅占6.22%。MgO含量大于3%的样品仅4个,因其样品真厚度小于2米,未予剔除。 2.2.3矿石质量评述
本矿床矿石质量好,主要有用组分含量高,有害组分含量低,矿石质量沿走向、倾向方向上变化稳定,但矿体内断裂、岩浆岩发育,破坏矿体的连续性、完整性。如下一部作为大型的优质水泥用石灰岩矿产基地进入详查应考虑一些不利因素。
2.3矿石类型
2.3.1矿石自然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微晶石灰岩矿石,次为蠕虫状石灰岩、瘤状石灰岩、角砾状石灰岩、含方解石脉石灰岩矿石等。
2.4矿体(层)顶底板及夹石
2.4.1矿体(层)顶底板
矿体底板TC8为三叠系下统殷坑组(T1y)泥质、钙质页岩与薄~中厚层灰岩互层;TC0、TC1为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下段条带状灰岩夹钙质页岩;TC3为二叠系龙潭组含炭泥质粉砂岩。矿体底板围岩CaO含量小于45%。矿体顶板为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T2d)。东马鞍山组岩性一般为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CaO含量一般为32.48~49.82%,MgO含量在3%以上,最高18.59%。该组岩性在野外肉眼易区分(如TC0中段、ZK01)。
2.4.2夹石
依据地质勘查规范及工业指标质量要求共圈出18条夹石层(编号J1-18)。其中J1、J7、J19岩性为灰岩,高fSiO2,最高达9.75%;J10、J17岩性为灰岩,低CaO;J9岩性为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J5、J18岩性为煌斑岩;其他夹石岩性为花岗斑岩。
2.4.3覆盖物
矿体基本上裸露地表,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层、少量洪积层,为黄色松散粘土、砂质粘土夹石灰岩碎塊。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低矮山坡及冲沟之中。厚度在0.2~<1.0米。且分布面积小而零散,资源储量估算时未予扣除。0线位于向斜核部的东马鞍山组白云岩构成矿体顶板,厚度相对较小,亦作覆盖物处理,但参与剥离量体积计算。
3矿床成因
本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石灰岩、微晶灰岩,次为蠕虫状灰岩、角砾状灰岩,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1n)及和龙山组上段(T1h2)。在早三叠世早期本区继承了晚二叠世晚期的古地理格局,以黄绿色泥质为主的深水陆棚沉积,向上逐渐过渡到以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的浅陆棚相沉积。至早三叠世中期,海水趋于变浅,沉积了和龙山组下段条带状灰岩及薄~中层微晶灰岩,仍表现为浅海陆棚沉积。和龙山组上段的中薄~中层微晶灰岩夹蠕虫状灰岩,反映了浪基面以下的潮下浅水陆棚低能带沉积环境,但水流有弱扰动,并有间歇风暴流影响。早三叠世晚期,随着下扬子海域水体逐渐变浅,本区仍处于陆棚环境,形成浅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在海底沉积物不断受到水流弱扰动时,南陵湖组底部形成瘤状灰岩夹薄层灰岩,其上为一套薄~中层微晶灰岩,上段为碳酸盐开阔台地相沉积,但海水明显变浅,为薄~中层微晶灰岩夹蠕虫状灰岩,可见团粒灰岩,鲕粒灰岩,具水平层理,不规则层理,缓倾斜交错层理,为一海退沉积系列。到中三叠世早期,随着海水逐渐退出,下扬子近海盆地的明显缩小,查区为碳酸盐台地潮坪相沉积,岩性为东马鞍山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灰岩透镜,形成本矿床之顶板。
4结语
本矿床水泥石灰岩矿矿石量(333+334类)16925.85万吨,平均品位CaO50.99%、MgO0.69%。其中333类矿石量8802.16万吨,平均品位CaO50.88%,MgO0.66%,占总资源量52.00%;334类资源量8123.69万吨,平均品位CaO51.04%,MgO0.71%,矿床规模属矿石质量较好的大型矿床。另外,本矿床是由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产物形成的沉积型石灰岩矿床。
参考文献
[1]陈德杰.朱文凤.赵金洲.黄传计东秦岭两种新型钼矿床的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期刊论文]-矿产与地质2008(5);45-46.
[2]田振华,张冬亮,韦晓光.河南省嵩县小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黄金,2003,(03):15-18.
[3]安徽地层志三叠系分册 1987年 安徽省地矿局区调队 安徽科技出版社.
[关键词]石灰岩矿 矿床 特征 成矿 原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76-2
1矿区概况
安徽省繁昌县岳山冲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床位于繁昌县城115°方向10.5千米处,矿区中心点坐标为:经度118°17′47″;纬度31°03′23″。行政隶属繁昌县平铺镇(新林,平铺两乡合并)管辖,面积2.21平方千米。
矿床基本位于箬帽尖倒转向斜南东翼,矿体属于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和龙山组上段灰岩地层中,南陵湖组岩性为青灰、浅灰-灰白色,局部为浅肉红色微晶灰岩;和龙山组上段岩性为青灰、浅灰,局部为浅肉红色条带状微晶灰岩。矿体均出露地表,呈层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变化不大,一般45~60°。0线至3线的东南段属向斜南东倒转翼,倾向南东,倾角变化较大,一般50~75°。矿床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但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对矿层完整性受到影响。矿区内岩浆岩规模较小,均为岩枝状、脉状花岗斑岩、煌斑岩等,形成了多个剥离物体。
矿体长约1600米,矿体宽约450~600米;矿体赋存标高276.70。
2矿床特征
2.1矿床规模及其特征
2.1.1矿体数目
该矿床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上段(T1h2)及南陵湖组T1n地层,圈定矿体一个,可谓单一矿体矿床。
2.1.2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体呈层状,北东向展布,直接裸露地表。矿体严格受层位岩性控制,其形态、产状相当稳定,矿体产状0线剖面最具代表性,矿层因受倒转向斜核部构造特征制约,总体上矿体(层)走向北东,倾向135~140°,北西翼倾角55~68°,南东翼倾角50~75°,与向斜轴面产状基本吻合。经稀疏工程控制圈定矿体长1630米,矿体宽450~600米;倾斜延伸60~>110米,赋存标高276.70米(箬帽尖)~50米(最低开采标高),最大高差达226.70米,一般100~180米。矿床规模为大型水泥用灰岩矿。
2.1.3矿层厚度及变化特征
(1)矿层控制厚度
单工程矿层控制厚度最大为504.03米(TC8),最小为114.20米(ZK01)。平均控制厚度241.34米,其中地表探槽平均控制厚度337.12米,深部钻孔平均控制厚度145.57米,厚度变化系数56.12%,厚度基本稳定。
(2)矿体(层)厚度沿走向变化特征
南陵湖组矿层厚度沿走向自3线至8线变化幅度在203.49米~353.84米之间,厚度变化系数为22.72%,属稳定型。受F1、F2、F3构造影响,自北东至南西,矿层厚度呈现中间薄两端变厚的趋势。和龙山组上段矿体(层)厚度沿走向自0线至8线变化范围在31.78米~163.95米之间,厚度变化系数为95.50%,变化起伏。3线因受F3逆断层影响,使致南陵湖组上段(T1n2)赋矿层位缺失,,对矿体规模有所影响。
(3)矿体(层)厚度沿倾向变化特征
南陵湖组下段(T1n1)矿层厚度自地表至深部的厚度变化幅度仅为2.49米,变化系数为2.17%,表明矿体厚度沿倾向变化稳定。而南陵湖组上段(T1n2)赋矿层厚度自地表至深部的厚度变化为97.13米,变化系数为47.18%,表明赋矿层厚度沿倾向方向厚度基本稳定。经分析认为南陵湖组上段处在倒转向斜核部,其上残留东马鞍山组(T2d),另外频繁的岩枝和脉岩穿插,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矿体(层)厚度,0线剖面最为典型。
2.2矿石质量
2.2.1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致密结构:主要由方解石质点紧密镶嵌组成,方解石颗粒非常细小,颗粒界线不清,镜下呈浑浊状。
微晶结构:由微晶方解石组成,方解石颗粒大小在0.02~0.05毫米,多数在0.03~0.04毫米,界线清楚,系由方解石重结晶而成。
生物碎屑结构:局部泥晶或微晶灰岩中有孔虫、球旋蟲等生物碎屑较集中形成了生物碎屑灰岩。
团粒或豆状结构:由微晶方解石组成,呈长椭园状、棒状、次圆状,团粒内局部含石英微粒,由微晶~极细晶方解石组成杂基。
(2)矿石构造
主要有块状构造,次为蠕虫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少量瘤状构造。
2.2.2矿石物质组份
(1)矿石矿物成份
本矿床矿石质量较好,组成矿物简单,主要为方解石,此外含少量白云石、石英、粘土矿物及铁质氧化物。含量一般在85%~97%,白云石含量约2%,石英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CaO含量高,有害组分MgO、K2O+Na2O、SO3、Cl含量较低。
(2)矿石化学成份
依据圈定矿体的474个基本分析样结果统计,CaO含量最高54.47%,最低44.40%,一般在50~53%之间,平均50.99%,品位变化系数8.13%,品位变化稳定;MgO含量最高4.46%,最低0.14%,一般在0.30~0.85%之间,平均0.69%,品位变化系数81.33%。
根据单样统计结果:矿体中CaO含量大于48%样品达到445个,占93.88%,小于48%仅占6.22%。MgO含量大于3%的样品仅4个,因其样品真厚度小于2米,未予剔除。 2.2.3矿石质量评述
本矿床矿石质量好,主要有用组分含量高,有害组分含量低,矿石质量沿走向、倾向方向上变化稳定,但矿体内断裂、岩浆岩发育,破坏矿体的连续性、完整性。如下一部作为大型的优质水泥用石灰岩矿产基地进入详查应考虑一些不利因素。
2.3矿石类型
2.3.1矿石自然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微晶石灰岩矿石,次为蠕虫状石灰岩、瘤状石灰岩、角砾状石灰岩、含方解石脉石灰岩矿石等。
2.4矿体(层)顶底板及夹石
2.4.1矿体(层)顶底板
矿体底板TC8为三叠系下统殷坑组(T1y)泥质、钙质页岩与薄~中厚层灰岩互层;TC0、TC1为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下段条带状灰岩夹钙质页岩;TC3为二叠系龙潭组含炭泥质粉砂岩。矿体底板围岩CaO含量小于45%。矿体顶板为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T2d)。东马鞍山组岩性一般为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CaO含量一般为32.48~49.82%,MgO含量在3%以上,最高18.59%。该组岩性在野外肉眼易区分(如TC0中段、ZK01)。
2.4.2夹石
依据地质勘查规范及工业指标质量要求共圈出18条夹石层(编号J1-18)。其中J1、J7、J19岩性为灰岩,高fSiO2,最高达9.75%;J10、J17岩性为灰岩,低CaO;J9岩性为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J5、J18岩性为煌斑岩;其他夹石岩性为花岗斑岩。
2.4.3覆盖物
矿体基本上裸露地表,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层、少量洪积层,为黄色松散粘土、砂质粘土夹石灰岩碎塊。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低矮山坡及冲沟之中。厚度在0.2~<1.0米。且分布面积小而零散,资源储量估算时未予扣除。0线位于向斜核部的东马鞍山组白云岩构成矿体顶板,厚度相对较小,亦作覆盖物处理,但参与剥离量体积计算。
3矿床成因
本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石灰岩、微晶灰岩,次为蠕虫状灰岩、角砾状灰岩,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1n)及和龙山组上段(T1h2)。在早三叠世早期本区继承了晚二叠世晚期的古地理格局,以黄绿色泥质为主的深水陆棚沉积,向上逐渐过渡到以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的浅陆棚相沉积。至早三叠世中期,海水趋于变浅,沉积了和龙山组下段条带状灰岩及薄~中层微晶灰岩,仍表现为浅海陆棚沉积。和龙山组上段的中薄~中层微晶灰岩夹蠕虫状灰岩,反映了浪基面以下的潮下浅水陆棚低能带沉积环境,但水流有弱扰动,并有间歇风暴流影响。早三叠世晚期,随着下扬子海域水体逐渐变浅,本区仍处于陆棚环境,形成浅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在海底沉积物不断受到水流弱扰动时,南陵湖组底部形成瘤状灰岩夹薄层灰岩,其上为一套薄~中层微晶灰岩,上段为碳酸盐开阔台地相沉积,但海水明显变浅,为薄~中层微晶灰岩夹蠕虫状灰岩,可见团粒灰岩,鲕粒灰岩,具水平层理,不规则层理,缓倾斜交错层理,为一海退沉积系列。到中三叠世早期,随着海水逐渐退出,下扬子近海盆地的明显缩小,查区为碳酸盐台地潮坪相沉积,岩性为东马鞍山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灰岩透镜,形成本矿床之顶板。
4结语
本矿床水泥石灰岩矿矿石量(333+334类)16925.85万吨,平均品位CaO50.99%、MgO0.69%。其中333类矿石量8802.16万吨,平均品位CaO50.88%,MgO0.66%,占总资源量52.00%;334类资源量8123.69万吨,平均品位CaO51.04%,MgO0.71%,矿床规模属矿石质量较好的大型矿床。另外,本矿床是由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产物形成的沉积型石灰岩矿床。
参考文献
[1]陈德杰.朱文凤.赵金洲.黄传计东秦岭两种新型钼矿床的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期刊论文]-矿产与地质2008(5);45-46.
[2]田振华,张冬亮,韦晓光.河南省嵩县小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黄金,2003,(03):15-18.
[3]安徽地层志三叠系分册 1987年 安徽省地矿局区调队 安徽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