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原因助力iPhone 11会成为“真香”产品
首先,用精准“刀法”保障用户核心需求。现在看来,iPhone 11是一款“刀法”颇为精准的产品,相对于iPhone 11 Pro而言,蘋果阉割的地方在于屏幕材质、充电器、变焦摄像头以及产品的材质(精致感),而对于核心的处理器性能、Wi-Fi 6、超广角、主镜头光学防抖、Face ID、夜景模式、4K视频、IP68防水、无线充电等则进行了完整保留。
特别是A13处理器性能的完整保留,在iOS系统的生态能力的配合下,让iPhone 11具备了服役多年的能力,这契合了当前市场用户整体换机时间延长的趋势。
其次,更具诚意的价格,让产品性价比凸显。从另一个层面来说,iPhone 11在产品售价上也更具诚意,在进行上述配置性能提升之际,其在产品起售价上也罕见的下调50美元,于国行产品的起售价则体现为从iPhone XR的6 499元人民币下调为iPhone 11的5 499元人民币,下调幅度高达1000元人民币。
并且还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苹果可能放松了对渠道价格的管控,所以在iPhone 11上市后,渠道厂商对价格也进行了较大的价格优惠,这使得iPhone 11更具价格诚意。乃至于用户调侃,如果iPhone 11价格降至3000元人民币,那它将是首款“无边框”手机。
再次,从竞争对手层面来看,iPhone 11处于竞争真空地带。iPhone 11发布之后,在相似价格区间内,其实Android厂商们也发布了一些与之对标的产品(虽然明面上对标的是iPhone 11 Pro),诸如华为P40、三星S20和OPPO Find X2等产品。
这些产品虽然在充电速度、设计、品质感和多摄像头等方面都可以超过iPhone 11,但在配置阉割的“刀法”方面,一些厂家相比苹果却要稍欠火候,阉割的功能反而引起了自家粉丝的不满。
诸如华为P40,作为“小杯”产品,相对于P40 Pro而言,其在硬件上就阉割了主镜头光学防抖、双曲面屏幕、90Hz高刷新率、充电速度、内置无线充电和高防水等级等。如此大规模地阉割,也使得用户在面对这些产品时,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对比:在相近的价格体系中,为什么不买iPhone,Android手机在核心体验层面缺乏iOS般的生态护城河、核心处理器性能以及完整的生态。
观察市场,几乎可以说,多数时候真正挡住iPhone销量的,其实是其自身的价格。
iPhone 11的成功,带给市场三点启示
其一,产品阉割首先需要保障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特征不受损。如我们所见,各品牌产品其实都有吸引用户的核心特征,于iPhone而言,A系列芯片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特征,于三星而言,屏幕素质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于华为而言,现阶段拍照就是其核心竞争力。
这些核心竞争力是用户选择他们产品的首要驱动因素,而若厂商在对产品进行功能阉割的时候,抹去了这些品牌间的核心区隔特征,自然难让用户满意。
这其实在华为对摄像头动刀以及三星对屏幕动刀的阉割举措上,就已经展现了出来。若是苹果给iPhone 11配备A12处理器,而不是与11 Pro一致的A13处理器,这样的反弹可能同样会出现在iPhone用户身上。
其二,生态依旧是最强竞争力。不只是iPhone 11,其实在苹果的所有产品中,生态的力量都在凸显,毕竟从产品的一些单一特征看来,苹果的确在许多功能层面都落后于Android阵营,但强大的iOS生态护城河以及其所带来的用户生态黏性,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差距,并且使得苹果在产品上可以保持自己的步伐、节奏。
其三,需要紧跟经济形势。毋庸置疑,消费活动深受经济周期影响,在经济向上期,用户预期更为乐观,消费也更具驱动力,但在经济下行期,用户价格的敏感度显然会增强。
在此,我们观察苹果的市场动作,能够发现苹果在当前的经济下行期,是主动降低了iPhone 11的产品起售价,并且还能看到的是,苹果正通过新iPhone SE等产品,在进一步降低iOS生态的准入门槛。但反观Android阵营,涨价其实成了这几年来Android阵营产品的主要外显特征之一。
而这种经济下行期苹果和Android阵营产品价格的一降一升,带来的却是用户的不同感受与不同选择。
最后,iPhone 11的成功,再度说明了“市场不认口号,只认产品实际”的现实。在iPhone 11推出之际,市场上弥漫的是看衰舆论,比如设计太丑、“刘海”太宽等。但现实的销量无疑说明,与其玩这些舆论,不如好好地为用户做产品,用户只会为适合自己的产品买单,而不会为口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