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让子弹飞》是自2010年底以来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电影事件。也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商业电影。然而,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电影在叙事和结构上依然存在令人费解之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不可一世的“霸气”究竟是中国电影的一次“蹦极”还只是牵强的“暴力疲劳”;看似不思议的叙事逻辑最终指向“商业之途”。
[关键词] 《让子弹飞》 姜文 叙事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18
一、电影的“霸气”和“暴力疲劳”
做《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那个欲将无限青春谱写艺术的“起航者”以及《鬼子来了》时那个对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有着清醒认识的姜文,经历了十六年的磨砺,锋芒不太露的表面下是更加不可一世的“霸气”。说句实在话,这种霸气是中国影坛极其缺乏的,也是弥足珍贵的。“跪”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即便从地上爬起来,依然抹不掉点头哈腰、俯首称臣式的“谦卑”,姜文本人及其电影中显现出来的雄心和霸气无疑为中国媚俗的电影景观抹上一丝激情的调调儿。然而,藏在骨子里的“霸气”,让人心悦诚服才有力量,一旦成为个人情绪的宣泄和所谓“个人英雄主义”的一味表达, 霸气本身减弱了很多倍的力量和诚意。《让子弹飞》中的张牧之的形象从一开始便出离了一个“山贼”可能有的诸多能力和眼界,其手下的若干“响马们”更像是训练有素的“大内高手”,每次出手都令人瞠目结舌。还是那句话:过分的渲染就是一种虚伪和不自信。当然,电影安排了“张麻子”在山坡上向“师爷”讲自己的身世,实则是在编剧上捉襟见肘,不得不为“张麻子”这个人物寻找合理化,安抚一下观众越来越不信任的情绪。毕竟电影和小说不同,观众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光影流转中细细思考,只要说得过去就行。于是在叙述中“张麻子”成为了一个革命者,一个曾经领兵打仗的人,一个“隐名”的传奇人物。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这么一个有头脑、有能力的人为何不事先调查一下县长的底细就下手劫他,连人家到哪儿上任都没搞清楚就卷了铺盖就跟着去了,这难免有点前后矛盾,性格分裂吧。电影中的“霸气”基本上都显示在张牧之N多次拿枪拍桌子的场景中,开始还挺震撼,后来越看越无趣,甚至有点“暴力疲劳”了,这种霸气确实有点虚张声势。
二、电影结构与商业之途
一直以来佩服姜文,是因为他对电影的“懂”。能够通过镜头语言“讲故事”,这在中国是奇缺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那段想象与记忆中的“青春”幻化成光影被永久地记录在胶片上,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而且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重视。电影的魅力是通过“视听语言”讲故事,再好的视听语言也需服务于“故事”本身,从小说到电影的《让子弹飞》的叙事本身固然有许多奇巧之处,但大体上不能称得上是一部叙事很成功的电影。“张麻子”何许人也?山贼是也!山贼作何营生?劫财、劫色是也!为何要去鹅城?所谓“站着拿钱”!这都合理,然而重点是有人(黄四郎)容不得他,于是,一山容不得二虎。跟黄四郎这个“地头蛇”跄!跄上了,也赢了,就走了!而且坐着“汤县长”来时的小货车一路高歌走的,什么跟什么呀!这是怎么档子事啊?山贼本色都失了,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难道是人民子弟兵不拿群众一根一线?还是说来的目的就是跟黄四郎鱼死网破?不合叙事的基本逻辑啊!张牧之这个人物还是没立住!一个蛮不错的视听语言组合,讲了一个不怎么样的“故事”。子弹倒是飞起来了,可是落在哪儿啊?电影没给出答案,观众也无从获取。
电影演员阵容是足够强大的。三个影帝同台飙戏,观众大呼过瘾。更有刘嘉玲的强势加盟,冯小刚的客串,以及陈坤、胡兵、苗圃等人甘当配角,可见这部电影的野心不小。也许是观影惯性所致,电影中葛优戏剧化的面部表情、姜文冷酷酷的表情和周润发不置可否的戏谑都没有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新的电影形象,未脱原来的表演窠臼。一次重磅组合并没有获得预想的结果。
从上映几日的票房,不难看出《让子弹飞》实现了商业片的目的。于是,在票房的现实面前,也许一切苛责都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只是,电影结束,四周的灯光明亮,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涌上心头,电影并没有真的把观众带入“白日梦”,甚至没有些许的出离现实,在电影与现实的世界之间电影没有带领我们穿越,我们在自己的世界观中又一次与现实谋和,原谅了电影。
作者简介
赵岚,女,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研究领域:电影美学、电影史研究、西方文艺理论、文化研究。
[关键词] 《让子弹飞》 姜文 叙事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18
一、电影的“霸气”和“暴力疲劳”
做《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那个欲将无限青春谱写艺术的“起航者”以及《鬼子来了》时那个对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有着清醒认识的姜文,经历了十六年的磨砺,锋芒不太露的表面下是更加不可一世的“霸气”。说句实在话,这种霸气是中国影坛极其缺乏的,也是弥足珍贵的。“跪”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即便从地上爬起来,依然抹不掉点头哈腰、俯首称臣式的“谦卑”,姜文本人及其电影中显现出来的雄心和霸气无疑为中国媚俗的电影景观抹上一丝激情的调调儿。然而,藏在骨子里的“霸气”,让人心悦诚服才有力量,一旦成为个人情绪的宣泄和所谓“个人英雄主义”的一味表达, 霸气本身减弱了很多倍的力量和诚意。《让子弹飞》中的张牧之的形象从一开始便出离了一个“山贼”可能有的诸多能力和眼界,其手下的若干“响马们”更像是训练有素的“大内高手”,每次出手都令人瞠目结舌。还是那句话:过分的渲染就是一种虚伪和不自信。当然,电影安排了“张麻子”在山坡上向“师爷”讲自己的身世,实则是在编剧上捉襟见肘,不得不为“张麻子”这个人物寻找合理化,安抚一下观众越来越不信任的情绪。毕竟电影和小说不同,观众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光影流转中细细思考,只要说得过去就行。于是在叙述中“张麻子”成为了一个革命者,一个曾经领兵打仗的人,一个“隐名”的传奇人物。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这么一个有头脑、有能力的人为何不事先调查一下县长的底细就下手劫他,连人家到哪儿上任都没搞清楚就卷了铺盖就跟着去了,这难免有点前后矛盾,性格分裂吧。电影中的“霸气”基本上都显示在张牧之N多次拿枪拍桌子的场景中,开始还挺震撼,后来越看越无趣,甚至有点“暴力疲劳”了,这种霸气确实有点虚张声势。
二、电影结构与商业之途
一直以来佩服姜文,是因为他对电影的“懂”。能够通过镜头语言“讲故事”,这在中国是奇缺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那段想象与记忆中的“青春”幻化成光影被永久地记录在胶片上,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而且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重视。电影的魅力是通过“视听语言”讲故事,再好的视听语言也需服务于“故事”本身,从小说到电影的《让子弹飞》的叙事本身固然有许多奇巧之处,但大体上不能称得上是一部叙事很成功的电影。“张麻子”何许人也?山贼是也!山贼作何营生?劫财、劫色是也!为何要去鹅城?所谓“站着拿钱”!这都合理,然而重点是有人(黄四郎)容不得他,于是,一山容不得二虎。跟黄四郎这个“地头蛇”跄!跄上了,也赢了,就走了!而且坐着“汤县长”来时的小货车一路高歌走的,什么跟什么呀!这是怎么档子事啊?山贼本色都失了,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难道是人民子弟兵不拿群众一根一线?还是说来的目的就是跟黄四郎鱼死网破?不合叙事的基本逻辑啊!张牧之这个人物还是没立住!一个蛮不错的视听语言组合,讲了一个不怎么样的“故事”。子弹倒是飞起来了,可是落在哪儿啊?电影没给出答案,观众也无从获取。
电影演员阵容是足够强大的。三个影帝同台飙戏,观众大呼过瘾。更有刘嘉玲的强势加盟,冯小刚的客串,以及陈坤、胡兵、苗圃等人甘当配角,可见这部电影的野心不小。也许是观影惯性所致,电影中葛优戏剧化的面部表情、姜文冷酷酷的表情和周润发不置可否的戏谑都没有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新的电影形象,未脱原来的表演窠臼。一次重磅组合并没有获得预想的结果。
从上映几日的票房,不难看出《让子弹飞》实现了商业片的目的。于是,在票房的现实面前,也许一切苛责都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只是,电影结束,四周的灯光明亮,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涌上心头,电影并没有真的把观众带入“白日梦”,甚至没有些许的出离现实,在电影与现实的世界之间电影没有带领我们穿越,我们在自己的世界观中又一次与现实谋和,原谅了电影。
作者简介
赵岚,女,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文艺学博士。研究领域:电影美学、电影史研究、西方文艺理论、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