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政策实施的成效显著与否。本文就西部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地调研采集的制度建设数据进行分析,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并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农保 民生财政 制度建设 实证分析
一、引言
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选择其为研究对象,对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和开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笔者通过对西部陕西省西安市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试点地区,主要针对新农保在当地的开展情况,包括当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庭年收入、基本生活费用年支出、家庭净收入等)以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年龄、对现行新农保制度的建议等)等,具体了解新农保实施期间他们对于投保金额,补贴力度和其他相关措施的满意程度,系统地掌握试点地区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的拥护程度以及他们对现行政策的建议等,从宏观上把握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非试点地区,主要围绕当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平均生活水平、基本养老需求)、参保意愿(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口比例、愿意支付的投保金额、愿意开始缴纳保费的年龄等)、开展新农保的可行性以及对新农保的期望等方面展开调研,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二、试点地区①新农保实施概况
农民无论是对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还是制度的设计都表示了赞同,在受访农民中,有68.9%表示满意。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重视以及国家信用做保证所致。在满意新农保制度的同时,农民对其是否能解决其未来养老问题表示出了一些忧虑。有49.1%的农民明确表示新农保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农民担心最大的是通货膨胀,面对逐渐抬高的物价水平农民有强烈地通货膨胀预期,在调查中有近41%的农民表示不满意的原因是不知道未来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同时集体补贴较少也是农民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缴纳参保费用较保守,在政策实施初期,绝大多数农户都选择了缴纳100元的最低档养老保险费,虽然大部分农民都表示出对政策的极大满意度,但是在参与过程中还是选择较保守的最低档标准作为尝试,占比达到72.5%。绝大多数农民表示只愿将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缴纳保险费,有57.7%的农民表示只愿最多将家庭收入的10%用于缴纳保费。
三、非试点地区②参保意愿分析
非试点地区农民的个人月收入普遍较低,大多集中于800-1000元以下,而月结余则普遍处于400元以下甚至是200元以下,生活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在家庭开支中,基本日常开支占比将近50%,其次分别是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基尼系数相对偏高。当然,由于样本有限,不排除个别数据段存在理性误差。被普遍接受的农村老人每月基本生活费用应不低于200元,但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的趋势,农民普遍感受到基本生活费用上升的压力,月基本生活费用逐渐上升。因此,政府在制定新农保政策中涉及缴费额和领取保费等方面问题时,应加强关注农村人口收入与消费水平,以及其基本养老需求。
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可度是影响他们参保的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自己的养老问题并不是很焦虑,甚至不关心,准备靠子女养老和自己存钱养老的占了很大比例。这主要是跟西部农村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有关。虽然很多农民并不打算完全依靠参加政府组织的农保来养老,但他们对农保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来说还比较了解,这应该是与政府近年来对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大力宣传和推广紧密关联的,而且有意愿参保的农户也占到了半数以上。笔者认为,此时政府可以以多种形式再加大对新农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进一步做好新型养老观念的转变工作,为将来新农保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农民意愿投保额显著集中于年缴纳保费100元之上,43.9%的受访农民愿意缴纳相当于月收入5~10%的保险费,而21.7%的受访农民只愿意将5%以下的月收入来交养老保险费。由于前期缴纳保费越高后期可领取养老金也越高的制度设计,某些收入相对较高、生活比较充裕的家庭就愿意支付更高档次的保费。农民愿意开始缴纳保费的年龄段集中在35~40岁,而认为应当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合适年龄集中于50~60岁,尤其在55~60岁段上表现显著,目前农民普遍接受的缴纳保费的时间在15到20年左右。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民群众参保意识不强。一是由于老农保存在的问题很多,所支付的养老金也起不到养老的作用,造成部分群众不愿参保;二是有的群众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混为一谈,使之失去信任感;三是有人断章取义有意钻政策空子制造政策宣传障碍;四是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不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此外,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
2.部分农民收入有限,缴纳较高保费困难。陕西省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和在本地务农。该地区有近84%的收入来源于务工和务农收入,农民的有限收入制约了其缴纳较高保费,并且当地农民的每年结余较少,部分有负债,这进一步制约了其缴纳保费的能力。
3.参保农民年龄偏大,加大未来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55岁以上年龄段的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最多,这一年龄段的群体面临的问题是亟需养老保险金兑现支付。而对于目前全陕西省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型这一状况来说,这无疑加大了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压力,在养老保险的缴付制度设计上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五、政策建议
一是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关键要有公共财政的投入。陕西省集体经济不发达,能够有集体补助的地区较少,各县市之间公共财政投入能力不同,有的地区财政确实存在困难,需要重点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二是应针对农村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进行制度改革;农村特殊群体包括 "五保"户、贫困户,计划生育户即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失地农民,尤其是进入老年的失地农民,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了土地的生活保障,成为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首要关注的对象。三是实现与其他保障制度的整合、衔接;对于因政策限制或门槛过高参加不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应可以选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切实做好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制度上的衔接,以保障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养老权益。四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扩大农民工资性收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缴费能力。
注释:
①笔者选取西安市长安区(西安市唯一的新农保国家试点)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试点地区。
②笔者选取西安市杨凌镇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非试点地区。
参考文献:
[1] 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财贸经济.2007(8):16
[2]曹信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分析.人口与经济,2005(1)
[3]曾毅.国家财政保底的农村养老保障和人口安全.中国社会保障:145
[4]陈方淑.完善我国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法律思考.法制与社会,2006(4):32
[5]戴卫东.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中国农村观察,2007 (1) :71
作者简介: 张倩,1987,女,江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专业,100872,硕士研究生。周鼎,1986,男,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430074,本科生。余冰,1987,女,贵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430074,本科生。
关键词:新农保 民生财政 制度建设 实证分析
一、引言
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选择其为研究对象,对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和开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笔者通过对西部陕西省西安市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试点地区,主要针对新农保在当地的开展情况,包括当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庭年收入、基本生活费用年支出、家庭净收入等)以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年龄、对现行新农保制度的建议等)等,具体了解新农保实施期间他们对于投保金额,补贴力度和其他相关措施的满意程度,系统地掌握试点地区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的拥护程度以及他们对现行政策的建议等,从宏观上把握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非试点地区,主要围绕当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平均生活水平、基本养老需求)、参保意愿(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口比例、愿意支付的投保金额、愿意开始缴纳保费的年龄等)、开展新农保的可行性以及对新农保的期望等方面展开调研,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二、试点地区①新农保实施概况
农民无论是对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还是制度的设计都表示了赞同,在受访农民中,有68.9%表示满意。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重视以及国家信用做保证所致。在满意新农保制度的同时,农民对其是否能解决其未来养老问题表示出了一些忧虑。有49.1%的农民明确表示新农保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农民担心最大的是通货膨胀,面对逐渐抬高的物价水平农民有强烈地通货膨胀预期,在调查中有近41%的农民表示不满意的原因是不知道未来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同时集体补贴较少也是农民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缴纳参保费用较保守,在政策实施初期,绝大多数农户都选择了缴纳100元的最低档养老保险费,虽然大部分农民都表示出对政策的极大满意度,但是在参与过程中还是选择较保守的最低档标准作为尝试,占比达到72.5%。绝大多数农民表示只愿将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缴纳保险费,有57.7%的农民表示只愿最多将家庭收入的10%用于缴纳保费。
三、非试点地区②参保意愿分析
非试点地区农民的个人月收入普遍较低,大多集中于800-1000元以下,而月结余则普遍处于400元以下甚至是200元以下,生活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在家庭开支中,基本日常开支占比将近50%,其次分别是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基尼系数相对偏高。当然,由于样本有限,不排除个别数据段存在理性误差。被普遍接受的农村老人每月基本生活费用应不低于200元,但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的趋势,农民普遍感受到基本生活费用上升的压力,月基本生活费用逐渐上升。因此,政府在制定新农保政策中涉及缴费额和领取保费等方面问题时,应加强关注农村人口收入与消费水平,以及其基本养老需求。
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可度是影响他们参保的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自己的养老问题并不是很焦虑,甚至不关心,准备靠子女养老和自己存钱养老的占了很大比例。这主要是跟西部农村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有关。虽然很多农民并不打算完全依靠参加政府组织的农保来养老,但他们对农保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来说还比较了解,这应该是与政府近年来对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大力宣传和推广紧密关联的,而且有意愿参保的农户也占到了半数以上。笔者认为,此时政府可以以多种形式再加大对新农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进一步做好新型养老观念的转变工作,为将来新农保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农民意愿投保额显著集中于年缴纳保费100元之上,43.9%的受访农民愿意缴纳相当于月收入5~10%的保险费,而21.7%的受访农民只愿意将5%以下的月收入来交养老保险费。由于前期缴纳保费越高后期可领取养老金也越高的制度设计,某些收入相对较高、生活比较充裕的家庭就愿意支付更高档次的保费。农民愿意开始缴纳保费的年龄段集中在35~40岁,而认为应当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合适年龄集中于50~60岁,尤其在55~60岁段上表现显著,目前农民普遍接受的缴纳保费的时间在15到20年左右。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民群众参保意识不强。一是由于老农保存在的问题很多,所支付的养老金也起不到养老的作用,造成部分群众不愿参保;二是有的群众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混为一谈,使之失去信任感;三是有人断章取义有意钻政策空子制造政策宣传障碍;四是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不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此外,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
2.部分农民收入有限,缴纳较高保费困难。陕西省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和在本地务农。该地区有近84%的收入来源于务工和务农收入,农民的有限收入制约了其缴纳较高保费,并且当地农民的每年结余较少,部分有负债,这进一步制约了其缴纳保费的能力。
3.参保农民年龄偏大,加大未来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55岁以上年龄段的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最多,这一年龄段的群体面临的问题是亟需养老保险金兑现支付。而对于目前全陕西省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型这一状况来说,这无疑加大了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压力,在养老保险的缴付制度设计上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五、政策建议
一是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关键要有公共财政的投入。陕西省集体经济不发达,能够有集体补助的地区较少,各县市之间公共财政投入能力不同,有的地区财政确实存在困难,需要重点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二是应针对农村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进行制度改革;农村特殊群体包括 "五保"户、贫困户,计划生育户即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失地农民,尤其是进入老年的失地农民,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了土地的生活保障,成为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首要关注的对象。三是实现与其他保障制度的整合、衔接;对于因政策限制或门槛过高参加不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应可以选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切实做好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制度上的衔接,以保障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养老权益。四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扩大农民工资性收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缴费能力。
注释:
①笔者选取西安市长安区(西安市唯一的新农保国家试点)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试点地区。
②笔者选取西安市杨凌镇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非试点地区。
参考文献:
[1] 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财贸经济.2007(8):16
[2]曹信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分析.人口与经济,2005(1)
[3]曾毅.国家财政保底的农村养老保障和人口安全.中国社会保障:145
[4]陈方淑.完善我国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法律思考.法制与社会,2006(4):32
[5]戴卫东.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中国农村观察,2007 (1) :71
作者简介: 张倩,1987,女,江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专业,100872,硕士研究生。周鼎,1986,男,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430074,本科生。余冰,1987,女,贵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430074,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