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中,学生话剧《阴道之道》的一组宣传照片在网上发布,引发了出人意料的巨大反响,让这出在业内颇为知名的话剧进A了大众视野。更让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博客上表示大力支持,她直言:“你们是自由、快乐的新女性!”
《阴道之道》改编自美国作家伊娃·恩斯勒1996年的剧作《阴道独白》,这部话剧后来成为妇女反抗性暴力运动的重要象征,已在中国多次上演。
“我们第一次排练在一个空房子里,当演员开始念台词时,我感到有一股风‘呜’就刮过来了。以前听英文不觉得,用中文说出那个词的刺激性非常强。”作为惟一公开售票和商业演出的《阴道独自》的剧本翻译和导演,王翀这样说他第一次排练时的感受。
自诞生之日起,《阴道独自》就不再仅仅是出戏,而是一个事件。
1996年,美国女作家、演员伊芙·恩斯勒采访了两百多位不同肤色、年龄、国籍、教育背景的女性,她们包括已婚、单身、女同性恋、演员、学者、性工作者等,还包括在南斯拉夫战争中遭到强奸的女性。通过这些采访,伊芙最终创作了《阴道独自》这一剧本,以大段独自的形式,讲述了关于不同身份的女性的故事,强调女性的身体,并反对对女性的暴力。伊芙于当年亲自上阵,以独角戏的形式在外百老汇进行了演出,并立即引起轰动。
这种轰动一方面来自于支持的声音,《纽约时报》用了“有趣”和“尖锐”,而《纽约日报》则用了“智慧”和“勇气”。另一方面,这部剧也因其关于同性恋的内容和对身体禁忌的探索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目前,该剧已被翻译成近50种语言,在130多个国家上演过,至今仍是美国最受欢迎、上演率最高的舞台剧之一。
以这部戏剧为开始,伊芙在1998年开展了“V日运动”(V-Day Campaign),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V日”,“V”所代表的含义有“阴道”(vagina)、“胜利”(victory)、“爱”(valentine,本义情人)等等。在“V日”当天上演《阴道独自》,以此号召全世界的人在遵守组织细则的前提下,免费排演《阴道独自》,反对对女性的暴力。
在“V日运动”的官方网站上,写着她们的希望:建立一个“能够让女性安全和自由生活的世界”。
今年,“V日”已经是第十五年,2月14日那天,伊芙组织了大型的“V日”活动,简·方达、安妮·海瑟薇等女星都到场演讲表示支持。在“V日”的基础上,伊芙又开展了“ONE BILLIONRISING”(十亿人站出来)活动,以跳舞的形式反对对女性的暴力。
BQ=《北京青年》周刊
W=王翀
大学生的“挚爱”剧本
BO:伊芙·恩斯勒在创作这个剧本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W:她那会儿属于生活特别艰难的剧作家和独角戏演员,纽约人才多嘛。她决定做这个的时候是比较犹豫的,因为题材非常惊世骇俗,怕做这个把自己做得更边缘了。
BQ:你执导的《阴道独自》已经演了32场,其中有三场是“V日义演”,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V日义演”么?
W:这个活动是号召全球的人不付版税的演出,但这种不付版税是有非常严苛的细则的。我的导演版本里上海那三场是“V日义演”,其要符合那个组织一系列的苛责的规定,比如:演员不许拿报酬,这种演出最多三场,绝对不许改剧本,必须要向观众售票收费,收的钱90%捐给本地反对女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组织,10%寄回总部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更细的细则。只要符合这些细则,就可以进行不付版税的演出。但除此之外,所有的演出都是要付版税的。
BQ:在你之外,国内有许多大学都排过《阴道独白》,你觉得为什么这个剧本这么受大学生欢迎呢?
W: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大概有十几个学校的学生排过,最早的是中山大学,还有复旦、南大、首师大、北大等。可能跟大学生的年龄有关,刚好遇上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而且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公益热情,希望做相关的表达。
BQ:就你所知,这个戏在美国上演时是否曾遭到强烈反对?
W:有,主要的力量来自社会,尤其是大学校园。曾经有一个基督教学校的学生排演《阴道独自》,后来被学校禁演,伊芙·恩斯勒还特意到那个学校和校方辩论。
BQ:为什么这个剧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W:《阴道独自》这个戏主要讲的是对身体的压抑,“阴道”这个词说出来觉得很脏很刺激,美国一些城市做广告都不能在报纸上,因为报纸是教会控制的。为什么不允许这个词出现?这是一个器官,甚至是一个学术名词,不是口语化的。这是一种语言权力,是语言背后的权力对人思维和行为的压抑。谁拥有肉体意义的阴道?谁拥有“阴道”这个词的使用权?这些都是作品里讨论的。
BQ:看这个戏的女观众是不是特别多,观众不会觉得被刺激吗?
W:这个戏属于寓教于乐的典型,大学生喜欢的嘛,劲儿挺冲的,乐趣比较大,很多人看完觉得是一个励志戏,都是女性通过重新认识阴道,而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人生,重新选择了人生的方向,挺解放人的。一般的戏的男女比例是4:6,这个戏大概是2:8,在英国还曾经有1:99。
《阴道之道》改编自美国作家伊娃·恩斯勒1996年的剧作《阴道独白》,这部话剧后来成为妇女反抗性暴力运动的重要象征,已在中国多次上演。
“我们第一次排练在一个空房子里,当演员开始念台词时,我感到有一股风‘呜’就刮过来了。以前听英文不觉得,用中文说出那个词的刺激性非常强。”作为惟一公开售票和商业演出的《阴道独自》的剧本翻译和导演,王翀这样说他第一次排练时的感受。
自诞生之日起,《阴道独自》就不再仅仅是出戏,而是一个事件。
1996年,美国女作家、演员伊芙·恩斯勒采访了两百多位不同肤色、年龄、国籍、教育背景的女性,她们包括已婚、单身、女同性恋、演员、学者、性工作者等,还包括在南斯拉夫战争中遭到强奸的女性。通过这些采访,伊芙最终创作了《阴道独自》这一剧本,以大段独自的形式,讲述了关于不同身份的女性的故事,强调女性的身体,并反对对女性的暴力。伊芙于当年亲自上阵,以独角戏的形式在外百老汇进行了演出,并立即引起轰动。
这种轰动一方面来自于支持的声音,《纽约时报》用了“有趣”和“尖锐”,而《纽约日报》则用了“智慧”和“勇气”。另一方面,这部剧也因其关于同性恋的内容和对身体禁忌的探索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目前,该剧已被翻译成近50种语言,在130多个国家上演过,至今仍是美国最受欢迎、上演率最高的舞台剧之一。
以这部戏剧为开始,伊芙在1998年开展了“V日运动”(V-Day Campaign),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V日”,“V”所代表的含义有“阴道”(vagina)、“胜利”(victory)、“爱”(valentine,本义情人)等等。在“V日”当天上演《阴道独自》,以此号召全世界的人在遵守组织细则的前提下,免费排演《阴道独自》,反对对女性的暴力。
在“V日运动”的官方网站上,写着她们的希望:建立一个“能够让女性安全和自由生活的世界”。
今年,“V日”已经是第十五年,2月14日那天,伊芙组织了大型的“V日”活动,简·方达、安妮·海瑟薇等女星都到场演讲表示支持。在“V日”的基础上,伊芙又开展了“ONE BILLIONRISING”(十亿人站出来)活动,以跳舞的形式反对对女性的暴力。
BQ=《北京青年》周刊
W=王翀
大学生的“挚爱”剧本
BO:伊芙·恩斯勒在创作这个剧本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W:她那会儿属于生活特别艰难的剧作家和独角戏演员,纽约人才多嘛。她决定做这个的时候是比较犹豫的,因为题材非常惊世骇俗,怕做这个把自己做得更边缘了。
BQ:你执导的《阴道独自》已经演了32场,其中有三场是“V日义演”,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V日义演”么?
W:这个活动是号召全球的人不付版税的演出,但这种不付版税是有非常严苛的细则的。我的导演版本里上海那三场是“V日义演”,其要符合那个组织一系列的苛责的规定,比如:演员不许拿报酬,这种演出最多三场,绝对不许改剧本,必须要向观众售票收费,收的钱90%捐给本地反对女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组织,10%寄回总部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更细的细则。只要符合这些细则,就可以进行不付版税的演出。但除此之外,所有的演出都是要付版税的。
BQ:在你之外,国内有许多大学都排过《阴道独白》,你觉得为什么这个剧本这么受大学生欢迎呢?
W: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大概有十几个学校的学生排过,最早的是中山大学,还有复旦、南大、首师大、北大等。可能跟大学生的年龄有关,刚好遇上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而且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公益热情,希望做相关的表达。
BQ:就你所知,这个戏在美国上演时是否曾遭到强烈反对?
W:有,主要的力量来自社会,尤其是大学校园。曾经有一个基督教学校的学生排演《阴道独自》,后来被学校禁演,伊芙·恩斯勒还特意到那个学校和校方辩论。
BQ:为什么这个剧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W:《阴道独自》这个戏主要讲的是对身体的压抑,“阴道”这个词说出来觉得很脏很刺激,美国一些城市做广告都不能在报纸上,因为报纸是教会控制的。为什么不允许这个词出现?这是一个器官,甚至是一个学术名词,不是口语化的。这是一种语言权力,是语言背后的权力对人思维和行为的压抑。谁拥有肉体意义的阴道?谁拥有“阴道”这个词的使用权?这些都是作品里讨论的。
BQ:看这个戏的女观众是不是特别多,观众不会觉得被刺激吗?
W:这个戏属于寓教于乐的典型,大学生喜欢的嘛,劲儿挺冲的,乐趣比较大,很多人看完觉得是一个励志戏,都是女性通过重新认识阴道,而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人生,重新选择了人生的方向,挺解放人的。一般的戏的男女比例是4:6,这个戏大概是2:8,在英国还曾经有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