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全球性经济增长变缓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其社会和自身原因。本文将用职业指导视角,从大学生自身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学校、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阐述了指导对策,希望能够切实帮助到这些大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难 自身原因 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自2003年高校扩大招生政策执行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至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高校扩招和全球性经济增长变缓等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中的失业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信息网的检测对象。有数据表明:近几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在70%左右。另有数据统计2010年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接近2000年毕业生人数的6倍。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760万,达到最高峰。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其深层的社会和自身原因。本文将用职业指导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自身原因,并从学校、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阐述对策,希望能够切实帮助到这些大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自身原因分析
(一)就业定位不准确,造成就业困难
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没有从自己的专业和能力方面定位,在就业选择方面总想着大中城市、东部发达地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仍然严重存在“一步就业,终身不变”的观念,把初次就业看得很重。大学生毕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就业选择与社会需求错位,造成结构性就业困难。一项调查表明: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都希望在大城市工作,来自中小城市的毕业生44.7%希望在大城市就业,来自乡镇农村的毕业生98%不愿意回乡就业。教育部最近发布的200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就业竞争密度为1:3.5,北京、上海是就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①这种择业取向把经济待遇、就业地区放在首位,过分看重自己的文凭,过高的提升自身价值,从而导致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聘者云集,而民营企业、私有企业、艰苦行业、西部、基层农村却招不到急需的大学生。这种就业定位不准确也是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二)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不能面对压力和挫折
80、90后的大学生,在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其承受压力、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面对就业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未面试就有挫败感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由于了解到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他们尚未毕业便有了就业恐惧症、面试恐惧症,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出现了一些屡战屡败的“面霸”甚至“拒无霸”。从而造成就业困难。二是,面试就有挫败感的同学。这部分同学平时眼高手低,挑肥捡瘦,没有面试前,自信满满,一旦面试不成功便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敢再次去尝试,从而造成就业困难。三是,通不过试用期考验的同学。这部分同学,面试很顺利,但是真正到了工作岗位时,发现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或者发现工作岗位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于是试用期还没有结束,就出现炒老板鱿鱼或被老板炒了鱿鱼的情况。
(三)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发展意识不明确
在“企业需要怎样的大学生?”②的新闻中,某高校学工处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孙老师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一项对找到工作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最重要因素是“专业水平”(26%);其次是反映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面试的第一印象”(19%);再次是“社会实践经历”(14%)。此外,“外语水平”(13%)和“计算机水平”(9%)也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而这两项也可以视作专业能力。我们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意识。在“大学生就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③的新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位用人单位主管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企业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有效的自我约束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方面恰恰被我们的大学生忽视了,从而大大削弱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力,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困难。
(四)升学定位不清楚,造成毕业目标不明确
现在虽然扩招了,但是上大学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此造成一部分学生为了上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与自己的兴趣、特长可能不符,甚至相左。一项从填报高考志愿来看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的全国调查,其结果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④从这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选报专业时,没有很好了解自己要学的专业,因此造成毕业时的迷茫;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学时过分注重热门专业,没有发展的眼光。因为当一种职业被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认可时,实际该专业的社会岗位已经趋于饱和了。如此以来,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入学之初的所谓“热门专业”待到毕业之时就很容易成为就业困难的“冷门专业”,如果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地预知这种潜在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的话,就业困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五)对自己的客观条件认识不足,造成就业困难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还有几种客观情况会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因家在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父母知识层次欠缺等,也会在很多方面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和定位,从而造成了就业困难。二是,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有可能因自己的先天条件如外貌、身高、体重等方面异于常人,而被用人单位拒绝,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一)从大学生自身出发的就业对策
1.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时代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代,既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还要承担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如现在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更多的是普通的劳动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增加劳动就业主要在服务业、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领域。所以,大学生要解放思想,彻底改变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就东不就西”、“就高不就低”、“宁为凤尾,不为鸡头”的现象。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立业”的观念,且不可再把“择业”放在首位,希望找到一个各方面(如大中城市、企业有发展前景、工资待遇高、专业对口等)都满意的工作,那是不现实的。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重点
进入大学要迅速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考研还是就业,考研就学好专业课程;若是就业,先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目标明确分步骤地来发展自己。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对优势的强化方案和对劣势的弥补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及时反馈。每过学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反馈,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确保自己努力方向没有南辕北辙。从而提高自己就业目标准确性,为就业打好基础。
3.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不能临近毕业时才感到困难和危机,而是要在升入大学就树立起为将来发展打基础的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具体做法是:一是,强化专业技能。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毕业生能找到好上作的基础,它关系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所在企业的发展前途。二是,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大学生要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加强社会实践,增加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大学生和企业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双赢的。三是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因为礼仪体现修养,细节展示不同,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就因不拘小节而被用人单位淘汰。而礼仪素养是一个人文明素养长期积淀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礼仪素养教育要体现在大学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
4.弥补先天不足,增强自身优势
对于由于客观条件造成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一是,努力强化自身优势,用优势弥补自身客观条件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自己各种社会关系,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和老师的介绍来减少“陌拜”“面试”失败的可能性;三是,及早进行实习,让用人单位见识到自己的实力,从而忽略或减轻由于自身客观造成的就业困难。
(二)学校教育的就业对策
1.以职业设计指导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设计指导的服务对象侧重于大一新生,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有效地规划几年的大学生活,确立职业理想。从大学生进校开始,就引导他们树立目标意识,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教会学生运用swot分析法等,科学地制定大学阶段的总目标和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将大学学习与人生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使他们尽快走出“大一的迷茫”区,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
2.从企业用人需要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企业的用人需要的角度出发,在学校在日常的学生培养中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强化实践和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的提高和掌握职业技能,增强用人单位的信心。在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有所安排和体现,随时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多、更好的被社会认可,有更多大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和就业岗位对他们的需要。除了日常教育与指导工作外,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社会,通过实习、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专业形势,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
3.结合学生就业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学生群体,作为老师,要努力强化学生择业的自主意识,对临毕业之际角色的转变和各种现实因素,能够积极适应和接受,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意识,正确了解自己,关心社会就业信息,强化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价值观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管理自己情绪,有效地调节和支配自己情绪。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患有心理疾病或是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积极介入和帮助,以求尽早诊治和调适。
4.对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档案个别指导与帮助
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确立帮扶对象,避免帮扶工作的盲目性或流于形式。面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大胆竞争,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学和技能;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则要耐心地帮助他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地评价自己,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降低择业门槛,适时就业;对于先天不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提供就业需求信息,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平台,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整合资源,善于拓展辅导员、专业教师和校友等资源,建立自己的立体综合信息网,拓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面。
总之,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大学生本人要结合社会、学校和自身的因素,从满足市场需求的特点出发,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增强竞争力,顺利就业。
[注释]
①姚慧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
②企业需要怎样的大学生[OL]http://www.chinahrd.net/news/info/3904
③大学生就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OL]http://news.qq.com/a/20081010/002132.htm
④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全程化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1.
[参考文献]
[1]罗军、张钰莹、曾晓.从高校职业指导的视角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指导对策[J].高职高教研究.2010(1):232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全程化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1.
[3]崔淑琴.2009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05
[4]杨超瑜、李大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9:182
[5]邹金铃.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以南京就业市场为个案开展的企业契合度调查报告[J].科技导刊.2010(11)(上):207
[6]马莲、迟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涯规划意识调查与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120
[7]大学生就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OL]http://news.qq.com/a/20081010/002132.htm
[8]企业需要怎样的大学生[OL]http://www.chinahrd.net/news/info/3904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难 自身原因 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自2003年高校扩大招生政策执行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至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高校扩招和全球性经济增长变缓等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中的失业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信息网的检测对象。有数据表明:近几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在70%左右。另有数据统计2010年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接近2000年毕业生人数的6倍。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760万,达到最高峰。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其深层的社会和自身原因。本文将用职业指导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自身原因,并从学校、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阐述对策,希望能够切实帮助到这些大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自身原因分析
(一)就业定位不准确,造成就业困难
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没有从自己的专业和能力方面定位,在就业选择方面总想着大中城市、东部发达地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仍然严重存在“一步就业,终身不变”的观念,把初次就业看得很重。大学生毕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就业选择与社会需求错位,造成结构性就业困难。一项调查表明: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都希望在大城市工作,来自中小城市的毕业生44.7%希望在大城市就业,来自乡镇农村的毕业生98%不愿意回乡就业。教育部最近发布的200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就业竞争密度为1:3.5,北京、上海是就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①这种择业取向把经济待遇、就业地区放在首位,过分看重自己的文凭,过高的提升自身价值,从而导致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聘者云集,而民营企业、私有企业、艰苦行业、西部、基层农村却招不到急需的大学生。这种就业定位不准确也是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二)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不能面对压力和挫折
80、90后的大学生,在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其承受压力、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面对就业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未面试就有挫败感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由于了解到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他们尚未毕业便有了就业恐惧症、面试恐惧症,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出现了一些屡战屡败的“面霸”甚至“拒无霸”。从而造成就业困难。二是,面试就有挫败感的同学。这部分同学平时眼高手低,挑肥捡瘦,没有面试前,自信满满,一旦面试不成功便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敢再次去尝试,从而造成就业困难。三是,通不过试用期考验的同学。这部分同学,面试很顺利,但是真正到了工作岗位时,发现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或者发现工作岗位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于是试用期还没有结束,就出现炒老板鱿鱼或被老板炒了鱿鱼的情况。
(三)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发展意识不明确
在“企业需要怎样的大学生?”②的新闻中,某高校学工处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孙老师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一项对找到工作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最重要因素是“专业水平”(26%);其次是反映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面试的第一印象”(19%);再次是“社会实践经历”(14%)。此外,“外语水平”(13%)和“计算机水平”(9%)也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而这两项也可以视作专业能力。我们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意识。在“大学生就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③的新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位用人单位主管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企业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有效的自我约束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方面恰恰被我们的大学生忽视了,从而大大削弱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力,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困难。
(四)升学定位不清楚,造成毕业目标不明确
现在虽然扩招了,但是上大学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此造成一部分学生为了上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与自己的兴趣、特长可能不符,甚至相左。一项从填报高考志愿来看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的全国调查,其结果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④从这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选报专业时,没有很好了解自己要学的专业,因此造成毕业时的迷茫;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学时过分注重热门专业,没有发展的眼光。因为当一种职业被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认可时,实际该专业的社会岗位已经趋于饱和了。如此以来,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入学之初的所谓“热门专业”待到毕业之时就很容易成为就业困难的“冷门专业”,如果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地预知这种潜在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的话,就业困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五)对自己的客观条件认识不足,造成就业困难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还有几种客观情况会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因家在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父母知识层次欠缺等,也会在很多方面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和定位,从而造成了就业困难。二是,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有可能因自己的先天条件如外貌、身高、体重等方面异于常人,而被用人单位拒绝,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一)从大学生自身出发的就业对策
1.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时代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代,既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还要承担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如现在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更多的是普通的劳动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增加劳动就业主要在服务业、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领域。所以,大学生要解放思想,彻底改变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就东不就西”、“就高不就低”、“宁为凤尾,不为鸡头”的现象。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立业”的观念,且不可再把“择业”放在首位,希望找到一个各方面(如大中城市、企业有发展前景、工资待遇高、专业对口等)都满意的工作,那是不现实的。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重点
进入大学要迅速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考研还是就业,考研就学好专业课程;若是就业,先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目标明确分步骤地来发展自己。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对优势的强化方案和对劣势的弥补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及时反馈。每过学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反馈,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确保自己努力方向没有南辕北辙。从而提高自己就业目标准确性,为就业打好基础。
3.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不能临近毕业时才感到困难和危机,而是要在升入大学就树立起为将来发展打基础的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具体做法是:一是,强化专业技能。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毕业生能找到好上作的基础,它关系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所在企业的发展前途。二是,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大学生要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加强社会实践,增加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大学生和企业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双赢的。三是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因为礼仪体现修养,细节展示不同,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就因不拘小节而被用人单位淘汰。而礼仪素养是一个人文明素养长期积淀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礼仪素养教育要体现在大学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
4.弥补先天不足,增强自身优势
对于由于客观条件造成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一是,努力强化自身优势,用优势弥补自身客观条件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自己各种社会关系,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和老师的介绍来减少“陌拜”“面试”失败的可能性;三是,及早进行实习,让用人单位见识到自己的实力,从而忽略或减轻由于自身客观造成的就业困难。
(二)学校教育的就业对策
1.以职业设计指导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设计指导的服务对象侧重于大一新生,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有效地规划几年的大学生活,确立职业理想。从大学生进校开始,就引导他们树立目标意识,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教会学生运用swot分析法等,科学地制定大学阶段的总目标和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将大学学习与人生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使他们尽快走出“大一的迷茫”区,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
2.从企业用人需要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企业的用人需要的角度出发,在学校在日常的学生培养中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强化实践和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的提高和掌握职业技能,增强用人单位的信心。在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有所安排和体现,随时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多、更好的被社会认可,有更多大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和就业岗位对他们的需要。除了日常教育与指导工作外,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社会,通过实习、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专业形势,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
3.结合学生就业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学生群体,作为老师,要努力强化学生择业的自主意识,对临毕业之际角色的转变和各种现实因素,能够积极适应和接受,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意识,正确了解自己,关心社会就业信息,强化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价值观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管理自己情绪,有效地调节和支配自己情绪。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患有心理疾病或是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积极介入和帮助,以求尽早诊治和调适。
4.对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档案个别指导与帮助
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确立帮扶对象,避免帮扶工作的盲目性或流于形式。面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大胆竞争,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学和技能;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则要耐心地帮助他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地评价自己,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降低择业门槛,适时就业;对于先天不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提供就业需求信息,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平台,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整合资源,善于拓展辅导员、专业教师和校友等资源,建立自己的立体综合信息网,拓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面。
总之,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大学生本人要结合社会、学校和自身的因素,从满足市场需求的特点出发,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增强竞争力,顺利就业。
[注释]
①姚慧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
②企业需要怎样的大学生[OL]http://www.chinahrd.net/news/info/3904
③大学生就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OL]http://news.qq.com/a/20081010/002132.htm
④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全程化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1.
[参考文献]
[1]罗军、张钰莹、曾晓.从高校职业指导的视角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指导对策[J].高职高教研究.2010(1):232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全程化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1.
[3]崔淑琴.2009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05
[4]杨超瑜、李大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9:182
[5]邹金铃.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以南京就业市场为个案开展的企业契合度调查报告[J].科技导刊.2010(11)(上):207
[6]马莲、迟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涯规划意识调查与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120
[7]大学生就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OL]http://news.qq.com/a/20081010/002132.htm
[8]企业需要怎样的大学生[OL]http://www.chinahrd.net/news/info/3904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