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8年,黄湘丽是著名先锋派导演孟京辉的御用爱将,
他称其“一个如同精灵般灵动而富有诗意的女演员。”
孟导大火的《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你好,忧愁》,
在台上独挑大梁的都是黄湘丽。
这位身材纤秀、长相俊美的湘妹子,在亚洲面积最大、
座位最多的小剧场——蜂巢剧场,跟随前卫、狂野的孟京辉,
8个春秋上演了1900多场先锋实验话剧。
算下来,平均一年演出达到惊人的240多场,
这几乎相当于每周工作5天,全年不休。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好,忧愁》都是独角戏,
一部剧2个小时,她一个人撑起,
她把外语、烹饪、形体舞蹈、作曲、演唱等技能都运用到戏中。
在《你好,忧愁》中她一人分饰5角,
前一秒是放荡不羁的忧愁少女,后一秒则是风流倜傥的父亲、
深沉饱受的继母以及妩媚的情人……
《你好,忧愁》:创作是孤独的,独角戏创作更孤独
话题从黄湘丽最近的剧《你好,忧愁》开始。去年12月,蜂巢剧场开始上演了黄湘丽的第二部独角戏《你好,忧愁》,剧场场场爆满。 黄湘丽延续了第一部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全方位展现才华的做法。她再次操刀音乐创作和音效设计,独立完成了20多首词曲创作,在剧中伴着新媒体多音效效果自弹自唱,夸张、大胆、诙谐的先锋话剧艺术在黄湘丽纤弱的躯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同于《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对陌生女人从少女一直到濒临死亡的演绎,《你好,忧愁》中的黄湘丽如核裂变一样释放出一个优秀话剧女演员的多面潜能。她大胆分饰5个角色,时而是身穿黑色蓬蓬裙饰演乖张、暴戾、忧愁的17岁少女塞西尔,时而转变成生性风流、寻欢作乐的父亲,时而是那个温柔老实的旧情人艾尔莎,时而是充满心机、尖酸刻薄的新欢安娜,时而又是懵懂无知的初恋小男友。
看似有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首部独角戏的基础,可《你好,忧愁》却没想象中的容易。相反,黄湘丽认为,《你好,忧愁》比《陌生女人》“更加的困难”。
“我们当时排这部戏拍到一半的时候都快要崩溃了,就快要放弃了。”黄湘丽回忆,在创作到达瓶颈的时候,孟京辉导演甚至去问编剧王好《你好,忧愁》有没有开票,没开票的话想着能不能放弃。“孟导也就是这么一说,不过确实有点怀疑了,排《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候也有问题,但不至于有换戏的打算,太难了,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难,真的排不下去了……”
《你好,忧愁》是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18岁时写出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小说在法国享有盛名。小说的主人公少女塞西尔竭力阻挠鳏居多年、生性风流的父亲雷蒙和其女友安娜的婚事。她诡计多端,伙同父亲的旧情人爱尔莎共同设计阴谋破坏父亲与安娜之间的感情,最后导致安娜精神恍惚,出了车祸,命丧悬崖……少女主人公苦心经营的计谋得逞了,可这并没有给塞茜尔带来欢乐,而是最终换来了她人生道路上初次品味到的忧愁与迷惘。
说起缘何改编萨冈的这本小说,黄湘丽认为是与孟京辉导演灵光一闪后的一拍即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舞台表演一年多后,黄湘丽一直琢磨着排演新的话剧,也在寻找合适的剧本。平日里,孟京辉导演要求剧组成员保持阅读习惯,经常与演员们切磋交流读书心得。
2015年5月份的一天,孟京辉导演找黄湘丽聊天,说起读书,黄湘丽告诉孟导自己最近在读萨冈的《凌乱的床》和《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孟导随口问了一句:“读过《你好,忧愁》吗?”黄湘丽凭借模糊的记忆描述了大概的故事情节,孟导认为这个剧本值得一试,于是大手一挥:排练去吧。
2015年8月,黄湘丽晚上还在各地巡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白天则在排练厅咂摸《你好,忧愁》。回忆起第一次“交作业”的场景,黄湘丽依然乐得不行。第一次向导演汇报演出,她自制了很多纸片人、捣腾了水桶和沙发作为演出道具。“第一次我直接排成了喜剧,大家看了捧腹大笑,但孟导看了直摇头。”第一版就这样被毙了,黄湘丽自己有预感,“第一版肯定100%的失败,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万万没想到,《你好,忧愁》却从此走入了汇报-毙掉-再汇报-再毙掉的死循环。
诚然,萨冈的这部小说集中描写塞茜尔的心理变化,波澜不惊的叙事手法让改编显得异常艰难。在孟京辉剧组改编《你好,忧愁》之前,这部小说只被拍摄成过电影,影响力差强人意,也从未有过话剧剧本的编写。“你看这本书是没问题的,在一个阳光明媚或是雨天的下午阅读会非常舒服,可戏剧是需要冲突的。”她这样解释书与话剧的本质区别,“但这个里面没有,全是心里活动的一些小波澜,一直积攒到最后才发生了安娜出车祸这个事件,所以就挺难改编的。”
有段时间,黄湘丽和编剧王好、导演孟京辉三人坐着面面相觑,没有任何突破,该说的都说尽了,不知道何去何从。“当时有一段时间该能够想到的招儿都不行,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弄了,就是特别崩溃。”编剧王好这样向记者描述,回忆起当时创作的困境,她的语气依然透露着无奈至极的况味。
“百无聊赖,已经死马当活马医……你被推到一个绝路的时候,突然会发现有一条特别小的路一下就走到了大路上了。”黄湘丽在想放弃又不能放弃的折磨中找到了通往创作的路。
她拿自己写歌的痛苦经历举例子。她说,自己时常对着钢琴或者抱着吉他苦弹但没有任何思路和灵感。“你这个琴弹两下,发现不对,那个弹几下……你可能要耗四五个小时,如果放弃了那就是放弃了。但是如果你一直坚持,那可能很快就可以找得到思路。”黄湘丽认为灵感出现的前提是咬牙坚持。
在黄湘丽的心中,创作本身是孤独的,独角戏的创作则更孤独。“以前我做什么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好。但是后来发现,即使我第一次做好了,那个成功、那个好也是不稳固的。摔打了千百次,一点一点坚固地往长涨,最后的那个好才是真正的好,是无可撼动的好。”从《你好,忧愁》开始,黄湘丽享受创作中的泥泞。 她坦言,经历过两部独角戏的排练,现在心态特别好。“一开始不要有那么多想法,不要有那么多野心,一开始你就想达到最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们就是想要演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本着这样的信条,黄湘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你好,忧愁》搬上话剧舞台的女演员。编剧王好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去大使馆申请独家授权的时候,大使馆的人觉得这么难的东西竟然搬上了话剧舞台,大呼“不可思议”。
8年,风格渐养成
作为孟京辉剧组的当家花旦,黄湘丽的戏剧之路可不是想象中那样的一帆风顺。
初入工作室的几年,黄湘丽最大的感受是“不适应”。学生时代老师手把手教学生的方式深入人心,来到工作室后发现孟导给每个人的空间都是巨大的。导演不会一点一滴教你、纠正你,这让黄湘丽很是困惑,一度认为自己“来错了地儿”。
她回忆起刚进组的时候,每天为排戏忙碌着,但没有目标,也不确定自己适不适合演话剧,更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安排,心里的感受可谓五味杂陈。有次孟导问她:“你热爱话剧吗?”她纠结了一秒,没有太多底气地回答了一句“热爱”。孟导听到后只是说了一句:“那行吧,我们等着看吧。”
就这样,“一看”就是8年。8年间,她饰演了《恋爱的犀牛》中偏执的明明,《桃色办公室》里疯狂的湖南大舌妹,《三个橘子的爱情》中清纯唯美的天使女孩,《蝴蝶变形记》里脏话连篇的不良少女…… 慢慢的,她厚积薄发,从配角到主角,从主角到一人独霸舞台,演技越来越精湛,对艺术的体悟也越来越深刻。
她回忆第一次演独角戏的情境。那是2013年10月10日,她第一次一人撑起整个蜂巢剧场,成为那个茨威格笔下视爱情如生命的“陌生女人”。演出的首日,一切似乎都不太顺利,合成有问题、台词打磕巴、表演太过紧张……离演出的19:30分越来越近了,黄湘丽和孟导以及化妆师三人在化妆间,她屏住呼吸,不知道接下来到底会如何。孟导拍拍她的肩膀说:“加油啊!”黄湘丽点点头。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黄湘丽上场了,看到观众的那一刻,她神奇般地平静了。演出结束,她用“超常发挥”来评价自己当天的表现,这为以后的独角戏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后的3年时间里,几百场“陌生女人”全国巡演,她在舞台上酣畅淋漓地弹着吉他、做饭、撕心裂肺地表白、举止夸张地舞蹈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能够做10年,肯定是喜欢才做吧。”黄湘丽觉得,如今她可以对话剧表演称得上“热爱”。
不过对于自己在表演上的成长,黄湘丽表示从未满意过。她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表演风格。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你好,忧愁》,黄湘丽试图找到更加冷酷、克制的表达方式,她认为,这种不煽情的、克制的表演是一种更高级的表达。演完《你好,忧愁》,黄湘丽感觉自己变得更加自由,不像一开始演独角戏时保守、拘谨,在所有地方用上100%的蛮力而不懂得力量的分散搭配。
“真正好的表演是一定要有另外一个自己跳出来,在剧场的上空看着自己表演。”黄湘丽告诉记者,今年在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时有了些许的体会。“我会在某个瞬间突然跳出来看到自己的演出,但也不是整场。”面对这样跳脱的时刻,黄湘丽坦言,“完全沉浸在自己中等于跟观众立了一道墙,我们为什么要打破这堵墙?就是要跟观众进行交流。这个剧场不光是有演员,还有观众,一个剧、一个场。”她这样剖析剧场的含义。“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有好多东西太需要自己去体验和琢磨了。”
其实,找到更加自由、克制的表达方式,单纯靠表演技艺上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黄湘丽承认,这需要多方面的学习。比如,不做井底之蛙,保持开放的心态。“比如,去阿维尼翁和爱丁堡看戏,还有与同学们聊天,你会知道哪些戏是你没看过的,看过和没看过很不一样。”她这样认为。
除了包容的心态,阅读是黄湘丽汲取能量的另一大秘诀。黄湘丽赏漫画、读诗集、看小说,这同时也是导演孟京辉对她们的硬性要求。她说:“阅读对于人生是很重要的,你要让阅读成为一个习惯,成为你生活的一个部分。”平日外出,黄湘丽养成了随手带书的习惯,她说:“没事翻一下确实会有不同的感觉,这不是说你用到了再去读书的事儿。”
有次演出,一位看过黄湘丽4次表演的观众问她是不是在读书,因为观众明显感受到了她比前两次显得更加有内敛的气质,黄湘丽很是欣喜。“它是一个内在的无形提升,你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可能演化成你的气质,融入在你的表演感情里,就是这种无形细微的变化,观众可能能觉察出来。”
解锁无数技能
多才多艺是大家看到黄湘丽表演后的一致评价。她能歌善舞,吉他、钢琴弹奏熟稔,摄影技艺不在话下,台上厨艺信手拈来,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每日看经典的文学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场白就是一段德语独白,很多观众都大吃一惊,不想一名话剧女演员能讲出流利的德语。可观众却不知道,可以解锁无数技能的话剧女神在舞台背后是多于常人的付出和专注的态度。
“对我来说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喜欢专注,要不然呢?不好好做就别干了。”这就是黄湘丽能获取每一件技艺的杀手锏。
作为前东方歌舞团的职业演员,黄湘丽的舞蹈功底和身体素质都毋庸置疑。不过,为了让体能更加充沛,她接受了奥地利形体训练师多丽丝的形体指导。五天的时间看似很短,但地狱般的生活让黄湘丽刻骨铭心。那时的黄湘丽晚上要演《恋爱的犀牛》,白天则接受多丽丝的训练,劳动强度是超负荷的。“逼近人体极限后还要再逼你一把”,魔鬼式训练着实让黄湘丽大为震撼。“虽然辛苦,但也是对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吧。”她向记者吐露自己的看法,“她传授的那种观念可能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她希望的就是我们在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直奔那个结果。”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中,黄湘丽曾包揽了所有的词曲创作。在《你好,忧愁》中,因为有些词曲创作不太适合演出便更多的采用了音乐总监华山的歌,虽然没用上,但她觉得歌不会白写。 这几年,她在蜂巢剧场开了多次演唱会,抱着吉他动情弹唱。她的声音或嘶哑、或清澈、或性感、或疯狂,一如她的名字“百变女郎”。“我们的身体/粼光闪闪/软弱无力……”,网络上流传至今的这首《粼光闪闪》足以看出黄湘丽极具穿透力的声线和多年扎实的音乐素养以及对陌生女人爱入疯魔的状态恰如其分的揣摩。
如果说戏剧是黄湘丽最忠贞的朋友,那音乐便是她最唯美的艳遇。“除了表演,我又找到了另外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那就是作曲,它打开了我另一扇门。”她这样诠释音乐创作带来的广阔世界。
多才多艺的黄湘丽除了开演唱会,还在去年4月~6月于蜂巢剧场举办了“黑的白的——黄湘丽个人摄影展”。这样的创作灵感取自于《一个陌生女人》舞台上用夜视模式的摄像机拍摄自己后,绿色光束扫射碎玻璃般舞台后的奇妙效果。展出的15幅带有二次绘画创作的反转色个人摄影作品不同于普通写真,它们每一张都是黄湘丽自己或好友的面孔,或黑白、或鲜红、或艳蓝、或果绿……颜色夸张,每一张都突出了人的嘴唇和眼睛。来蜂巢剧场看演出的观众对这些作品爱不释手,忍不住拿两张带有摄影作品的明信片寄给远方的好友。
在黄湘丽眼中,颜色是有温度的,而在精心拍摄的翻转黑白照片上作画,手工填色的痕迹就被保留了下来,既视感可见一斑。她说,她想通过瞬间的记录留住永恒。
她赞同“艺多不压身”的古训。“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长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单方面某一个,比如说只是厨艺,而是所有这些东西都挂在我的身上,我能够把它们串起来,很自然地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在她的眼中,所有的才艺都为自己的表演构筑一份力量。
过去
他称其“一个如同精灵般灵动而富有诗意的女演员。”
孟导大火的《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你好,忧愁》,
在台上独挑大梁的都是黄湘丽。
这位身材纤秀、长相俊美的湘妹子,在亚洲面积最大、
座位最多的小剧场——蜂巢剧场,跟随前卫、狂野的孟京辉,
8个春秋上演了1900多场先锋实验话剧。
算下来,平均一年演出达到惊人的240多场,
这几乎相当于每周工作5天,全年不休。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好,忧愁》都是独角戏,
一部剧2个小时,她一个人撑起,
她把外语、烹饪、形体舞蹈、作曲、演唱等技能都运用到戏中。
在《你好,忧愁》中她一人分饰5角,
前一秒是放荡不羁的忧愁少女,后一秒则是风流倜傥的父亲、
深沉饱受的继母以及妩媚的情人……
《你好,忧愁》:创作是孤独的,独角戏创作更孤独
话题从黄湘丽最近的剧《你好,忧愁》开始。去年12月,蜂巢剧场开始上演了黄湘丽的第二部独角戏《你好,忧愁》,剧场场场爆满。 黄湘丽延续了第一部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全方位展现才华的做法。她再次操刀音乐创作和音效设计,独立完成了20多首词曲创作,在剧中伴着新媒体多音效效果自弹自唱,夸张、大胆、诙谐的先锋话剧艺术在黄湘丽纤弱的躯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同于《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对陌生女人从少女一直到濒临死亡的演绎,《你好,忧愁》中的黄湘丽如核裂变一样释放出一个优秀话剧女演员的多面潜能。她大胆分饰5个角色,时而是身穿黑色蓬蓬裙饰演乖张、暴戾、忧愁的17岁少女塞西尔,时而转变成生性风流、寻欢作乐的父亲,时而是那个温柔老实的旧情人艾尔莎,时而是充满心机、尖酸刻薄的新欢安娜,时而又是懵懂无知的初恋小男友。
看似有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首部独角戏的基础,可《你好,忧愁》却没想象中的容易。相反,黄湘丽认为,《你好,忧愁》比《陌生女人》“更加的困难”。
“我们当时排这部戏拍到一半的时候都快要崩溃了,就快要放弃了。”黄湘丽回忆,在创作到达瓶颈的时候,孟京辉导演甚至去问编剧王好《你好,忧愁》有没有开票,没开票的话想着能不能放弃。“孟导也就是这么一说,不过确实有点怀疑了,排《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候也有问题,但不至于有换戏的打算,太难了,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难,真的排不下去了……”
《你好,忧愁》是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18岁时写出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小说在法国享有盛名。小说的主人公少女塞西尔竭力阻挠鳏居多年、生性风流的父亲雷蒙和其女友安娜的婚事。她诡计多端,伙同父亲的旧情人爱尔莎共同设计阴谋破坏父亲与安娜之间的感情,最后导致安娜精神恍惚,出了车祸,命丧悬崖……少女主人公苦心经营的计谋得逞了,可这并没有给塞茜尔带来欢乐,而是最终换来了她人生道路上初次品味到的忧愁与迷惘。
说起缘何改编萨冈的这本小说,黄湘丽认为是与孟京辉导演灵光一闪后的一拍即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舞台表演一年多后,黄湘丽一直琢磨着排演新的话剧,也在寻找合适的剧本。平日里,孟京辉导演要求剧组成员保持阅读习惯,经常与演员们切磋交流读书心得。
2015年5月份的一天,孟京辉导演找黄湘丽聊天,说起读书,黄湘丽告诉孟导自己最近在读萨冈的《凌乱的床》和《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孟导随口问了一句:“读过《你好,忧愁》吗?”黄湘丽凭借模糊的记忆描述了大概的故事情节,孟导认为这个剧本值得一试,于是大手一挥:排练去吧。
2015年8月,黄湘丽晚上还在各地巡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白天则在排练厅咂摸《你好,忧愁》。回忆起第一次“交作业”的场景,黄湘丽依然乐得不行。第一次向导演汇报演出,她自制了很多纸片人、捣腾了水桶和沙发作为演出道具。“第一次我直接排成了喜剧,大家看了捧腹大笑,但孟导看了直摇头。”第一版就这样被毙了,黄湘丽自己有预感,“第一版肯定100%的失败,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万万没想到,《你好,忧愁》却从此走入了汇报-毙掉-再汇报-再毙掉的死循环。
诚然,萨冈的这部小说集中描写塞茜尔的心理变化,波澜不惊的叙事手法让改编显得异常艰难。在孟京辉剧组改编《你好,忧愁》之前,这部小说只被拍摄成过电影,影响力差强人意,也从未有过话剧剧本的编写。“你看这本书是没问题的,在一个阳光明媚或是雨天的下午阅读会非常舒服,可戏剧是需要冲突的。”她这样解释书与话剧的本质区别,“但这个里面没有,全是心里活动的一些小波澜,一直积攒到最后才发生了安娜出车祸这个事件,所以就挺难改编的。”
有段时间,黄湘丽和编剧王好、导演孟京辉三人坐着面面相觑,没有任何突破,该说的都说尽了,不知道何去何从。“当时有一段时间该能够想到的招儿都不行,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弄了,就是特别崩溃。”编剧王好这样向记者描述,回忆起当时创作的困境,她的语气依然透露着无奈至极的况味。
“百无聊赖,已经死马当活马医……你被推到一个绝路的时候,突然会发现有一条特别小的路一下就走到了大路上了。”黄湘丽在想放弃又不能放弃的折磨中找到了通往创作的路。
她拿自己写歌的痛苦经历举例子。她说,自己时常对着钢琴或者抱着吉他苦弹但没有任何思路和灵感。“你这个琴弹两下,发现不对,那个弹几下……你可能要耗四五个小时,如果放弃了那就是放弃了。但是如果你一直坚持,那可能很快就可以找得到思路。”黄湘丽认为灵感出现的前提是咬牙坚持。
在黄湘丽的心中,创作本身是孤独的,独角戏的创作则更孤独。“以前我做什么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好。但是后来发现,即使我第一次做好了,那个成功、那个好也是不稳固的。摔打了千百次,一点一点坚固地往长涨,最后的那个好才是真正的好,是无可撼动的好。”从《你好,忧愁》开始,黄湘丽享受创作中的泥泞。 她坦言,经历过两部独角戏的排练,现在心态特别好。“一开始不要有那么多想法,不要有那么多野心,一开始你就想达到最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们就是想要演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本着这样的信条,黄湘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你好,忧愁》搬上话剧舞台的女演员。编剧王好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去大使馆申请独家授权的时候,大使馆的人觉得这么难的东西竟然搬上了话剧舞台,大呼“不可思议”。
8年,风格渐养成
作为孟京辉剧组的当家花旦,黄湘丽的戏剧之路可不是想象中那样的一帆风顺。
初入工作室的几年,黄湘丽最大的感受是“不适应”。学生时代老师手把手教学生的方式深入人心,来到工作室后发现孟导给每个人的空间都是巨大的。导演不会一点一滴教你、纠正你,这让黄湘丽很是困惑,一度认为自己“来错了地儿”。
她回忆起刚进组的时候,每天为排戏忙碌着,但没有目标,也不确定自己适不适合演话剧,更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安排,心里的感受可谓五味杂陈。有次孟导问她:“你热爱话剧吗?”她纠结了一秒,没有太多底气地回答了一句“热爱”。孟导听到后只是说了一句:“那行吧,我们等着看吧。”
就这样,“一看”就是8年。8年间,她饰演了《恋爱的犀牛》中偏执的明明,《桃色办公室》里疯狂的湖南大舌妹,《三个橘子的爱情》中清纯唯美的天使女孩,《蝴蝶变形记》里脏话连篇的不良少女…… 慢慢的,她厚积薄发,从配角到主角,从主角到一人独霸舞台,演技越来越精湛,对艺术的体悟也越来越深刻。
她回忆第一次演独角戏的情境。那是2013年10月10日,她第一次一人撑起整个蜂巢剧场,成为那个茨威格笔下视爱情如生命的“陌生女人”。演出的首日,一切似乎都不太顺利,合成有问题、台词打磕巴、表演太过紧张……离演出的19:30分越来越近了,黄湘丽和孟导以及化妆师三人在化妆间,她屏住呼吸,不知道接下来到底会如何。孟导拍拍她的肩膀说:“加油啊!”黄湘丽点点头。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黄湘丽上场了,看到观众的那一刻,她神奇般地平静了。演出结束,她用“超常发挥”来评价自己当天的表现,这为以后的独角戏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后的3年时间里,几百场“陌生女人”全国巡演,她在舞台上酣畅淋漓地弹着吉他、做饭、撕心裂肺地表白、举止夸张地舞蹈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能够做10年,肯定是喜欢才做吧。”黄湘丽觉得,如今她可以对话剧表演称得上“热爱”。
不过对于自己在表演上的成长,黄湘丽表示从未满意过。她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表演风格。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你好,忧愁》,黄湘丽试图找到更加冷酷、克制的表达方式,她认为,这种不煽情的、克制的表演是一种更高级的表达。演完《你好,忧愁》,黄湘丽感觉自己变得更加自由,不像一开始演独角戏时保守、拘谨,在所有地方用上100%的蛮力而不懂得力量的分散搭配。
“真正好的表演是一定要有另外一个自己跳出来,在剧场的上空看着自己表演。”黄湘丽告诉记者,今年在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时有了些许的体会。“我会在某个瞬间突然跳出来看到自己的演出,但也不是整场。”面对这样跳脱的时刻,黄湘丽坦言,“完全沉浸在自己中等于跟观众立了一道墙,我们为什么要打破这堵墙?就是要跟观众进行交流。这个剧场不光是有演员,还有观众,一个剧、一个场。”她这样剖析剧场的含义。“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有好多东西太需要自己去体验和琢磨了。”
其实,找到更加自由、克制的表达方式,单纯靠表演技艺上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黄湘丽承认,这需要多方面的学习。比如,不做井底之蛙,保持开放的心态。“比如,去阿维尼翁和爱丁堡看戏,还有与同学们聊天,你会知道哪些戏是你没看过的,看过和没看过很不一样。”她这样认为。
除了包容的心态,阅读是黄湘丽汲取能量的另一大秘诀。黄湘丽赏漫画、读诗集、看小说,这同时也是导演孟京辉对她们的硬性要求。她说:“阅读对于人生是很重要的,你要让阅读成为一个习惯,成为你生活的一个部分。”平日外出,黄湘丽养成了随手带书的习惯,她说:“没事翻一下确实会有不同的感觉,这不是说你用到了再去读书的事儿。”
有次演出,一位看过黄湘丽4次表演的观众问她是不是在读书,因为观众明显感受到了她比前两次显得更加有内敛的气质,黄湘丽很是欣喜。“它是一个内在的无形提升,你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可能演化成你的气质,融入在你的表演感情里,就是这种无形细微的变化,观众可能能觉察出来。”
解锁无数技能
多才多艺是大家看到黄湘丽表演后的一致评价。她能歌善舞,吉他、钢琴弹奏熟稔,摄影技艺不在话下,台上厨艺信手拈来,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每日看经典的文学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场白就是一段德语独白,很多观众都大吃一惊,不想一名话剧女演员能讲出流利的德语。可观众却不知道,可以解锁无数技能的话剧女神在舞台背后是多于常人的付出和专注的态度。
“对我来说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喜欢专注,要不然呢?不好好做就别干了。”这就是黄湘丽能获取每一件技艺的杀手锏。
作为前东方歌舞团的职业演员,黄湘丽的舞蹈功底和身体素质都毋庸置疑。不过,为了让体能更加充沛,她接受了奥地利形体训练师多丽丝的形体指导。五天的时间看似很短,但地狱般的生活让黄湘丽刻骨铭心。那时的黄湘丽晚上要演《恋爱的犀牛》,白天则接受多丽丝的训练,劳动强度是超负荷的。“逼近人体极限后还要再逼你一把”,魔鬼式训练着实让黄湘丽大为震撼。“虽然辛苦,但也是对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吧。”她向记者吐露自己的看法,“她传授的那种观念可能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她希望的就是我们在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直奔那个结果。”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中,黄湘丽曾包揽了所有的词曲创作。在《你好,忧愁》中,因为有些词曲创作不太适合演出便更多的采用了音乐总监华山的歌,虽然没用上,但她觉得歌不会白写。 这几年,她在蜂巢剧场开了多次演唱会,抱着吉他动情弹唱。她的声音或嘶哑、或清澈、或性感、或疯狂,一如她的名字“百变女郎”。“我们的身体/粼光闪闪/软弱无力……”,网络上流传至今的这首《粼光闪闪》足以看出黄湘丽极具穿透力的声线和多年扎实的音乐素养以及对陌生女人爱入疯魔的状态恰如其分的揣摩。
如果说戏剧是黄湘丽最忠贞的朋友,那音乐便是她最唯美的艳遇。“除了表演,我又找到了另外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那就是作曲,它打开了我另一扇门。”她这样诠释音乐创作带来的广阔世界。
多才多艺的黄湘丽除了开演唱会,还在去年4月~6月于蜂巢剧场举办了“黑的白的——黄湘丽个人摄影展”。这样的创作灵感取自于《一个陌生女人》舞台上用夜视模式的摄像机拍摄自己后,绿色光束扫射碎玻璃般舞台后的奇妙效果。展出的15幅带有二次绘画创作的反转色个人摄影作品不同于普通写真,它们每一张都是黄湘丽自己或好友的面孔,或黑白、或鲜红、或艳蓝、或果绿……颜色夸张,每一张都突出了人的嘴唇和眼睛。来蜂巢剧场看演出的观众对这些作品爱不释手,忍不住拿两张带有摄影作品的明信片寄给远方的好友。
在黄湘丽眼中,颜色是有温度的,而在精心拍摄的翻转黑白照片上作画,手工填色的痕迹就被保留了下来,既视感可见一斑。她说,她想通过瞬间的记录留住永恒。
她赞同“艺多不压身”的古训。“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长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单方面某一个,比如说只是厨艺,而是所有这些东西都挂在我的身上,我能够把它们串起来,很自然地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在她的眼中,所有的才艺都为自己的表演构筑一份力量。
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