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儿童小说。小说细致地描摹了1957年到1963年间北京男孩吉祥的学习与生活,书写了充满质感和时代特色的少年成长之路。带着青春期的懵懂,主人公吉祥在生活和学习的历练中体验人生百味,新鲜的生活扑面而来: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纪念大会、国庆典礼上放飞和平鸽、学工学农、文工团里当小工、制作小球藻……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如同熠熠星光,指引着吉祥的成长之路。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段历史。
那一年,吉祥有了自己独立的一间小屋。
小屋的位置很奇特。它在西房和北房交接的拐角。外边的走廊正是从低往高的斜坡,现在堆着几个柳条箱,因此很少有人经过这里。小屋没有窗子,只有一扇朝南开启的门,房顶上开了一个天窗。屋里的明亮都靠着从天窗漏下来的阳光。隔壁院子的一棵枣树探身过来,枣子成熟的时候,常常会有落叶或者枣子敲打天窗……
小屋里有一张方桌,方桌有两个抽屉,抽屉不大,只能放一些吉祥最要紧的东西。他有一枚鸡血石的小图章,那是父亲特意找人给他刻的。有人给了父亲一块鸡血石,父亲本来可以刻一枚大一点儿的图章。可是父亲偏让刻图章的先生锯下三分之一给吉祥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枚名章。另外三分之二还保存在父亲那里。
除了图章,抽屉里还有一只哨子,一只红褐色的电木做成的哨子。那是表兄送给他的。表兄是母亲的侄子,他差不多比吉祥大二十岁。他当过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是汽车兵,复员后暂时住在吉祥家里,在一家仪器工厂当临时工。他有几样东西吉祥很喜欢。第一样是枚纪念章,金色的五边形花边,红色珐琅底上有只金色的和平鸽,上面写着四个金字:和平万岁!第二样是个大号的搪瓷茶缸,白底上写着红字:献给最可爱的人。第三样是只哨子。表兄说,志愿军冲锋的时候还吹哨子,他就吹着哨子冲锋过。吉祥不明白,冲锋不是吹冲锋号吗?表兄告诉他,冲锋号、呐喊声、哨子声一起铺天盖地地响,能给敌人很大的威慑和震撼。当时每个士兵都发了一只哨子,几百人一起吹起来真是难以想象。
表兄说:“三样东西我只能送你一样,剩下的我要留作纪念。”
吉祥选择了那只红褐色的哨子,把它放在一个小白布袋里。这成为他珍贵的收藏。记得当时他把哨子洗了洗,还擦了几遍,总想找出有纪念意义的痕迹,哪怕有个日期也好呀。可是哨子上只有四个字:上海制造。
1956年的秋天,吉祥家来了一个小伙伴,比吉祥瘦,比吉祥黑,也比吉祥高一點儿,是个从农村来的孩子。
爸爸对吉祥说:“他叫春来,是刘大叔的儿子。”
吉祥怔怔地看着这个新来的伙伴。
春来咧咧嘴,算是打了招呼。
春来的爸爸是父亲的好朋友,吉祥叫他刘大叔。刘大叔老家也在山东,一个人在北郊木材厂当技术员。有一天聊起家常,刘大叔说他的儿子小学毕业在山东老家,父亲就说:“到北京来念中学吧。没准儿出息了也说不定。”
刘大叔叹了一口气:“唉—也没有指望他成气候,就在家里凑合念个初中,跟着他爷爷种地吧。”
吉祥的父亲再三动员,刘大叔勉强答应了,给家里写了封信。春来就独自坐着火车来到北京。刘大叔还没有下班,没有来得及去接他。春来自己坐三轮车来到地处王府井的木材厂门市部。一位老大爷把他领到刘大叔的屋子里,让他休息休息。老大爷出去了。春来想拉把椅子坐下,忽然房间亮了起来。春来以为起火了,一面往外跑一面喊:“着火了—”
老大爷跟着他跑进屋一看,原来是电灯亮了。老大爷笑着说:“大少爷,没有起火,是你拉着电灯绳把灯点亮了。”
春来再仔细一看,原来灯绳被拴在椅子上。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电灯。”春来对吉祥说。
“这是第一次有人叫我大少爷……”春来又说。
吉祥听春来说着笑话一样的经历,笑得直咳嗽。
春来从木材厂搬到吉祥的家,和吉祥一起住在了小东屋。
现在小屋摆了两张单人床。吉祥在西面,春来在东面。两张床头的中间是那张方桌,可以写字和读书。吉祥懂事地把挨着春来那边的方桌抽屉腾出来,让春来使用,还顺便把那只哨子的历史给春来讲述了一番。
吉祥从此有了个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这真是上天送给他的礼物。
农村孩子上学晚。春来比吉祥大两岁。吉祥的算术比春来的好,春来的语文比吉祥的好。那时候春来就可以写很漂亮的毛笔字。他们成了复习功课的伙伴,朝夕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他们一起读了许多书,家里虽然没有多少书,就东借一本,西借一本。那时候的书流通得很快,大部分的书都不寂寞。这本书今天在你的桌子上,明天就可能来到另一个朋友或者同学的枕头边。崭新的书几乎看不到,吉祥的手上都是被传阅了多次的书。
《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旗谱》《敌后武工队》《苦菜花》《迎春花》《创业史》……吉祥几乎都看了。《说唐》《说岳全传》《七侠五义》《施公案》等侠客小说也是一两天就看完一本。
考初中和上初中那段时间,可能是吉祥和春来读书最多的时候。
孩子们阅读有个可爱的倾向—他们不崇拜权位,只佩服少年英雄。孩子们都知道大唐的第一好汉是李元霸,他比他的哥哥—唐太宗李世民更受少年读者的喜爱。说起《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孩子们更喜爱的还是赵云—赵子龙。
吉祥和春来共同阅读的书还有全国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
这套书装帧朴素,灰色封皮上面写着“文史资料选辑”六个字。这类书书店没有卖,都是吉祥的姐夫带回家来的。从那里面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很有质感的东西,知道许多以前不了解的历史细节。
春来和吉祥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喜欢读小说,都喜欢历史,也都喜欢聊大天。除开这些以外,大家都认为吉祥比较娇气,而春来是个很皮实的家伙。
冷天的时候春来可以光着膀子用冷水洗澡。母亲给春来的脸盆旁边放了擦脸油,但春来不搽油。吃饭的时候,吉祥告诉母亲,母亲说:“春来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
炉子上烤了馒头片,春来很爱吃。吉祥就说:“搽油不习惯,吃馒头怎么就习惯呢?”母亲瞪了一眼吉祥说:“这是两件事情,别人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勉强人家。”
有一天,刘大叔到吉祥家,那天还下着毛毛雨。
大家坐到南屋,刘大叔一面和吉祥的父亲说话,一面检查春来的作业。吉祥和春来站在一旁等着大人们的评价。刘大叔看完一道数学题,抬起头对春来说:“虽然得数对了,但不是最简便的解法。”
春来有些不在乎地说:“得数对了不就成了吗?”
万万没有想到,刘大叔抬手就给了春来一个大嘴巴。
全屋的人都愣了。没有一个人说话。吉祥呆住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和蔼的刘大叔会有这样的举动。
刘大叔对吉祥很和气,可是对春来却一直板着脸,从来没有个笑模样。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对孩子,只能惯心不能惯脸。
这一天的刘大叔深深地印在了吉祥的脑海中。
(选自《吉祥的天空》,作家出版社2020年版)
这是一本儿童小说。小说细致地描摹了1957年到1963年间北京男孩吉祥的学习与生活,书写了充满质感和时代特色的少年成长之路。带着青春期的懵懂,主人公吉祥在生活和学习的历练中体验人生百味,新鲜的生活扑面而来: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纪念大会、国庆典礼上放飞和平鸽、学工学农、文工团里当小工、制作小球藻……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如同熠熠星光,指引着吉祥的成长之路。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段历史。
那一年,吉祥有了自己独立的一间小屋。
小屋的位置很奇特。它在西房和北房交接的拐角。外边的走廊正是从低往高的斜坡,现在堆着几个柳条箱,因此很少有人经过这里。小屋没有窗子,只有一扇朝南开启的门,房顶上开了一个天窗。屋里的明亮都靠着从天窗漏下来的阳光。隔壁院子的一棵枣树探身过来,枣子成熟的时候,常常会有落叶或者枣子敲打天窗……
小屋里有一张方桌,方桌有两个抽屉,抽屉不大,只能放一些吉祥最要紧的东西。他有一枚鸡血石的小图章,那是父亲特意找人给他刻的。有人给了父亲一块鸡血石,父亲本来可以刻一枚大一点儿的图章。可是父亲偏让刻图章的先生锯下三分之一给吉祥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枚名章。另外三分之二还保存在父亲那里。
除了图章,抽屉里还有一只哨子,一只红褐色的电木做成的哨子。那是表兄送给他的。表兄是母亲的侄子,他差不多比吉祥大二十岁。他当过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是汽车兵,复员后暂时住在吉祥家里,在一家仪器工厂当临时工。他有几样东西吉祥很喜欢。第一样是枚纪念章,金色的五边形花边,红色珐琅底上有只金色的和平鸽,上面写着四个金字:和平万岁!第二样是个大号的搪瓷茶缸,白底上写着红字:献给最可爱的人。第三样是只哨子。表兄说,志愿军冲锋的时候还吹哨子,他就吹着哨子冲锋过。吉祥不明白,冲锋不是吹冲锋号吗?表兄告诉他,冲锋号、呐喊声、哨子声一起铺天盖地地响,能给敌人很大的威慑和震撼。当时每个士兵都发了一只哨子,几百人一起吹起来真是难以想象。
表兄说:“三样东西我只能送你一样,剩下的我要留作纪念。”
吉祥选择了那只红褐色的哨子,把它放在一个小白布袋里。这成为他珍贵的收藏。记得当时他把哨子洗了洗,还擦了几遍,总想找出有纪念意义的痕迹,哪怕有个日期也好呀。可是哨子上只有四个字:上海制造。
1956年的秋天,吉祥家来了一个小伙伴,比吉祥瘦,比吉祥黑,也比吉祥高一點儿,是个从农村来的孩子。
爸爸对吉祥说:“他叫春来,是刘大叔的儿子。”
吉祥怔怔地看着这个新来的伙伴。
春来咧咧嘴,算是打了招呼。
春来的爸爸是父亲的好朋友,吉祥叫他刘大叔。刘大叔老家也在山东,一个人在北郊木材厂当技术员。有一天聊起家常,刘大叔说他的儿子小学毕业在山东老家,父亲就说:“到北京来念中学吧。没准儿出息了也说不定。”
刘大叔叹了一口气:“唉—也没有指望他成气候,就在家里凑合念个初中,跟着他爷爷种地吧。”
吉祥的父亲再三动员,刘大叔勉强答应了,给家里写了封信。春来就独自坐着火车来到北京。刘大叔还没有下班,没有来得及去接他。春来自己坐三轮车来到地处王府井的木材厂门市部。一位老大爷把他领到刘大叔的屋子里,让他休息休息。老大爷出去了。春来想拉把椅子坐下,忽然房间亮了起来。春来以为起火了,一面往外跑一面喊:“着火了—”
老大爷跟着他跑进屋一看,原来是电灯亮了。老大爷笑着说:“大少爷,没有起火,是你拉着电灯绳把灯点亮了。”
春来再仔细一看,原来灯绳被拴在椅子上。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电灯。”春来对吉祥说。
“这是第一次有人叫我大少爷……”春来又说。
吉祥听春来说着笑话一样的经历,笑得直咳嗽。
春来从木材厂搬到吉祥的家,和吉祥一起住在了小东屋。
现在小屋摆了两张单人床。吉祥在西面,春来在东面。两张床头的中间是那张方桌,可以写字和读书。吉祥懂事地把挨着春来那边的方桌抽屉腾出来,让春来使用,还顺便把那只哨子的历史给春来讲述了一番。
吉祥从此有了个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这真是上天送给他的礼物。
农村孩子上学晚。春来比吉祥大两岁。吉祥的算术比春来的好,春来的语文比吉祥的好。那时候春来就可以写很漂亮的毛笔字。他们成了复习功课的伙伴,朝夕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他们一起读了许多书,家里虽然没有多少书,就东借一本,西借一本。那时候的书流通得很快,大部分的书都不寂寞。这本书今天在你的桌子上,明天就可能来到另一个朋友或者同学的枕头边。崭新的书几乎看不到,吉祥的手上都是被传阅了多次的书。
《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旗谱》《敌后武工队》《苦菜花》《迎春花》《创业史》……吉祥几乎都看了。《说唐》《说岳全传》《七侠五义》《施公案》等侠客小说也是一两天就看完一本。
考初中和上初中那段时间,可能是吉祥和春来读书最多的时候。
孩子们阅读有个可爱的倾向—他们不崇拜权位,只佩服少年英雄。孩子们都知道大唐的第一好汉是李元霸,他比他的哥哥—唐太宗李世民更受少年读者的喜爱。说起《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孩子们更喜爱的还是赵云—赵子龙。
吉祥和春来共同阅读的书还有全国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
这套书装帧朴素,灰色封皮上面写着“文史资料选辑”六个字。这类书书店没有卖,都是吉祥的姐夫带回家来的。从那里面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很有质感的东西,知道许多以前不了解的历史细节。
春来和吉祥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喜欢读小说,都喜欢历史,也都喜欢聊大天。除开这些以外,大家都认为吉祥比较娇气,而春来是个很皮实的家伙。
冷天的时候春来可以光着膀子用冷水洗澡。母亲给春来的脸盆旁边放了擦脸油,但春来不搽油。吃饭的时候,吉祥告诉母亲,母亲说:“春来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
炉子上烤了馒头片,春来很爱吃。吉祥就说:“搽油不习惯,吃馒头怎么就习惯呢?”母亲瞪了一眼吉祥说:“这是两件事情,别人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勉强人家。”
有一天,刘大叔到吉祥家,那天还下着毛毛雨。
大家坐到南屋,刘大叔一面和吉祥的父亲说话,一面检查春来的作业。吉祥和春来站在一旁等着大人们的评价。刘大叔看完一道数学题,抬起头对春来说:“虽然得数对了,但不是最简便的解法。”
春来有些不在乎地说:“得数对了不就成了吗?”
万万没有想到,刘大叔抬手就给了春来一个大嘴巴。
全屋的人都愣了。没有一个人说话。吉祥呆住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和蔼的刘大叔会有这样的举动。
刘大叔对吉祥很和气,可是对春来却一直板着脸,从来没有个笑模样。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对孩子,只能惯心不能惯脸。
这一天的刘大叔深深地印在了吉祥的脑海中。
(选自《吉祥的天空》,作家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