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那个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吗?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从父母那体会到“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言传身教,大概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那是他们带我去一位战友家做客,那位叔叔住得很远,坐公交车过去要花将近两个小时,妈妈特意提前告诉我:“明天要早一个小时起床,中午跟叔叔一起吃饭。”
  那会儿大概是三九天,空气又湿又冷,即便到了九点多,天空中依然布满了湿漉漉的水汽。我在睡得正酣之际被强行叫醒,被北风吹得又冷又饿,一肚子烦躁,老大不高兴地问我妈:“为什么要我们提前出发?他们就不能晚一个小时开饭等等我们吗?”
  “当然能,但自己可以克服的事情,为什么要给人家添麻烦?”我妈特别郑重地说,“你以后也要记住,自己能做的小事,就不要随便麻烦别人。”
  我的家里一向开明,父母并不常常说出这种郑重其事的教导,而我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大概也是因为那天冻得太惨,患上了十几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感冒。
  我果然如父母所愿,长成了那个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比起我妹妹可以轻易地说出“你一会儿到学校门口帮我取个快递吧”“你帮我买盒酸奶吧”或是“你今天帮我签个到好不好”这种带着点儿撒娇的拜托,我大概称得上是一个很标准的“好孩子”。
  “好”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哪怕在一个问题上困扰一个小时,也不愿开口打扰忙碌的另一个人。
  宁愿自己跑两趟倒三次车,也不好意思拜托别人帮我去取一张票,哪怕那个地方距离他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小区里电缆大修,宁愿在停电的小屋里摸黑生活,也不愿开口问问朋友,能不能在对方家里借住两天。
  说这些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多好,或者是为自己的这种“品德”感到骄傲或自豪,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反而觉得,正是因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才给自己平添了很多麻烦。
  别人随便问一句就能解决的事,我要花更长的时间自己思索;别人打个电话两句拜托就可以解决的小事,我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自己去做;身边的朋友因为我从未掏心掏肺地向他们诉过苦,觉得我不够意思不愿交心。
  我最好的女友就曾直言不讳地埋怨我:“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样子,总让我觉得你是个外人?你从不来麻烦我,那我遇到点儿什么事,又怎么好意思来找你?”
  人情本就是相互亏欠,才能够彼此挂念,有时候我也不是自己不能做,一定要麻煩你的呀,只不过是想借某件小事,让你想起我。
  其实生活中更多的困扰并不是来自很亲密的那几个人,而是来自某些你不愿意麻烦却总会不请自来地麻烦你的人。
  “待会儿顺便帮我打壶水。”
  “下周要去旅游,帮我喂一周宠物吧。”
  “今天下午有点儿事,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卷子送去教学楼?”……
  他们轻松地说着这些拜托,好像在陈述一个天气现象一般轻描淡写,丝毫不觉得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困扰。而我常常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心不甘情不愿地帮了对方之后,也很难获得那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满足,反而是很烦躁。
  好像是自己最心爱的那片沙滩,被别人随意地丢了满地的垃圾。
  我开始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直到有次实习的时候,因为工作去约访一位前辈。
  早在见面之前就已经听说了他极其守时的习惯,我特意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可是不巧偏偏赶上高架桥上三车追尾堵成的大长龙,出租车堵在半道动弹不得。等我紧赶慢赶地到了约定的地点时,还是迟到了半小时。
  虽然提前给他打了电话说明情况,心中还是无比忐忑,初次见面就迟到本就不应该,更何况坐在对面等我的还是素来以“尊重时间”为原则的前辈。
  没有意想中的黑脸或是斥责,他面色平和地坐在那翻着一本书,在我第四次向他道歉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笑了,问我:“你是听他们说我很守时,所以才这么紧张对吗?我是很守时,但只针对自己,从来不要求他人。”
  他说:“若对方能准时,那最好,若不能也没关系,我一个人看会儿书,也不算浪费时间。”
  “那岂不是很吃亏?”我忍不住问。
  “年轻的时候遇到那些不守时的人也很生气,可是慢慢地就想通了,我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只要我自己不迟到,就不会愧疚,至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时间,那是他们的事。”他笑笑,眨了眨眼睛,“有些东西虽然是很好的,但也只能用来要求自己,不能用于约束他人。”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到底是不是一种美德”,嘉宾苏有朋和导师蔡康永分别在辩题中定义了两个重点,一是“别人”,一是“界限”。
  谁是自己人,谁是别人;什么是过度,什么又是合宜;什么是举手之劳,什么是真正的麻烦。
  但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这些的呀。
  正是因为试探者和保守者的同时存在,我们才能享有一个有规则有底线,但也有人情有温度的社会。
  前者是生活的常态,而后者却是我们在筋疲力尽或是走投无路之时可以去寻求的安慰与依靠。
  所以有时才会觉得很庆幸,还好这世界并不仅仅是由像我这样“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组成。我们像是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与世隔绝的人,而只有有人来敲我们的门讨一口水或聊一会儿天的时候,才能将我们从自给自足的孤岛上拉出来,融入那个更大的世界。
  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是我们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功课,但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依然要坚持做自己。
  正如蔡康永在总结辩题时说的那句话:拥有美德,不一定会让你生活得更好,但你终究会因为拥有它而得到宁静。
   题、插图/张涵
其他文献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促进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大发展、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示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成就、高新产品,为中小企业
适合话题:  爆发与持久;  长处和短处  有一次看拳击比赛,评论员分别对两个拳手说了一番妙语:“对付穿蓝裤子的拳手,只要你能在5局之内不被他打倒,八成就能贏了。对付穿红裤子的那个拳手,要是你在8局之内不能把他打倒,你就有九成可能要输。”  那场拳击赛真像是一次交换挨打的比赛。前面几局,穿蓝裤子的拳手拳如雨下;后几局,穿红裤子的拳手则占尽优势。我心想:“为什么前者不保留一点儿体力到后面,后者又为何
摘 要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长期、任务艰巨的工作,这也决定了班主任在开展该工作时定会衍生出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再次被提上热点话题,如何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成为当下班主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重点。文章也将就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为例,探析初中班主任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工作问题,针对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
有些人有善结人缘的能力,不管走到哪里,都能与人和谐相处,打成一片,而且很快能在陌生的环境中慢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这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我也见过一类人,天生外向,碰到人一见如故,为人热情周到,总能让人产生如沐春风的舒适感,在公众社交场合,他们成为最有号召力和亲和力的人。  有个朋友讲到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时不时地跟电话名单和网络联系名单的人问候一下,闲聊几句,保持社交的温度,看似漫不经心,但经
广州花都区发生了一起悲剧,两名男童自行进入别人未锁车门的车内,触碰门锁按钮导致车门锁死。因年龄太小不懂脱困,最终两名男童死亡。家属认为,私家车车主有一定责任,“他没有关车门,孩子才进去了”。  车主真的有责任吗?很多网友的声音站在了车主一边:车停在自家院子里,不要说是因为车锁有故障,就算是忘了关门,别人私自爬进去导致意外,车主也只能算是受害者,怎么还要被追究责任?  在法律判决上,以前确有类似案例
要通过改革调整,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微观主体、法人主体。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
1983年,15岁的蒙古族少年白岩松进入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二中,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一学生。他的父亲在他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哥哥。他对当时生活的记忆是“每一个冬天都很寒冷”。  10年后的1993年,25岁的白岩松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工作,成为第一个在《东方时空》露面的新闻主持人。4年后他主持了香港回归的大型直播节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大型新闻直播,他站在了世界瞩目的舞台上。再
收到哈佛的邀请函后,在助理开始办相关手续时,我却心虚了。我的英语只保留了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听、说只能应付酒店的出入。  后来因为不可抗力,秋季开学时没能成行。我没有懊恼,反而庆幸有了更多准备时间。  语言的听说能力一直是我的弱项:比如刚去深圳时,我专门参加过两次广东话的培训班,都不及格。但是我敢讲,在公司,开会我都讲广东话,我觉得大家都听懂了,实际可能没听懂,但不好意思说。有一天,我在香港的一家餐
《道德经》曾提出“少则得,多则惑”的价值主张。我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过多的样本量反而容易迷惑心智,因为每个样本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渐渐地,在领略了大量样本以后,選择者的初衷变得越来越模糊,想要占尽优势的贪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真正的主宰者。此时,人的欲望与执念已然是决策者,而理智变成了执行者;当决策者做出不切实际的判断时,不管执行者如何疲于奔命,也无法在海市蜃楼的欲望与现实之间找到交汇点,于是,大量
1  最近,一位朋友找我倾诉烦恼。  她上初二时,因为家人工作变动,转学到另外一所初中。本来她的性格开朗,也有很多朋友,可到了新学校后,周围都是陌生人,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很孤独,很长时间都融入不了新集体,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她。从那以后,她变得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上课不敢举手,怕别人笑话她笨;交作业也不敢提前交,怕别人说她瞎积极;甚至集体打扫卫生,她也是到最后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