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做好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新形势
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做好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此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认清新形势增强紧迫感
社会是发展的,历史是进步的,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创新,对日常工作要敢于打破旧框框,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勇于思考探索。要做到急事急办,快事快办,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质量专业人才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质量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热爱质量事业、精通质量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方位优化检测力量布局,合理配置检测资源,努力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重点突出、技术先进、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和运行体系;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提高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食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实验室建设,尽快完善各级监管机构开展食品等安全类产品检测所必须的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强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
质监部门要想有所作为,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必须紧扣地方中心工作,出好招、出实招,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大潮中扮演好助推器的角色,赢得地位。质监工作是事关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事关产业、企业发展,弹性空间很大。就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讲,如何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名牌战略、提高企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等等,质监部门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提高有效性。
一是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地方政府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做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的监管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大环境。质监部门要围绕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一核心,积极履行监管职能,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培训、督导,全力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提升区域质量水平。要积极开展“质量强省(市、县)”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地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转变执法理念,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服务,更多地为企业排解困难,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帮助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产业发展、企业规模化发展。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树立起了质监部门的威信,监管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三是打假治劣,服务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质监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生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安心、放心;要大力实施计量惠民活动。针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租车计价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等开展计量监督检查,力争让老百姓买放心菜、坐放心车、加放心油,以诚信计量推动和谐城乡建设;要加大打假力度,坚持开展对涉及生产和生活消费安全危害大、影响面广的农资、建材、电线电缆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点区域的打假治劣工作。
四、注重优化质监工作的环境
一是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质监工作要有所作为,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因此要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要主动汇报工作,尤其是向人大、政协,使他们了解我们的职责范围,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摆正位置,重新做好自身定位,放低调子,凡事以商量的口吻,加强沟通联络,及时通报情况,加深感情。
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制定服务企业措施,建立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对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制度規范,增强服务意识,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高效率地履行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适当调整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网上行政审批,实现高效便民目标。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贯彻国家局行风廉政建设“十不准”和行政执法“五公开”规定。积极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内外监督,强化宣传沟通,建立完善与媒体定期联系制度,通报质监方面的重要情况,对重大案件报社、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予以曝光,树立、巩固质监部门良好形象。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新形势
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做好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此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认清新形势增强紧迫感
社会是发展的,历史是进步的,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创新,对日常工作要敢于打破旧框框,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勇于思考探索。要做到急事急办,快事快办,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质量专业人才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质量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热爱质量事业、精通质量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方位优化检测力量布局,合理配置检测资源,努力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重点突出、技术先进、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和运行体系;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提高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食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实验室建设,尽快完善各级监管机构开展食品等安全类产品检测所必须的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强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
质监部门要想有所作为,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必须紧扣地方中心工作,出好招、出实招,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大潮中扮演好助推器的角色,赢得地位。质监工作是事关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事关产业、企业发展,弹性空间很大。就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讲,如何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名牌战略、提高企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等等,质监部门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提高有效性。
一是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地方政府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做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的监管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大环境。质监部门要围绕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一核心,积极履行监管职能,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培训、督导,全力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提升区域质量水平。要积极开展“质量强省(市、县)”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地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转变执法理念,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服务,更多地为企业排解困难,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帮助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产业发展、企业规模化发展。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树立起了质监部门的威信,监管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三是打假治劣,服务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质监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生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安心、放心;要大力实施计量惠民活动。针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租车计价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等开展计量监督检查,力争让老百姓买放心菜、坐放心车、加放心油,以诚信计量推动和谐城乡建设;要加大打假力度,坚持开展对涉及生产和生活消费安全危害大、影响面广的农资、建材、电线电缆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点区域的打假治劣工作。
四、注重优化质监工作的环境
一是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质监工作要有所作为,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因此要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要主动汇报工作,尤其是向人大、政协,使他们了解我们的职责范围,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摆正位置,重新做好自身定位,放低调子,凡事以商量的口吻,加强沟通联络,及时通报情况,加深感情。
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制定服务企业措施,建立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对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制度規范,增强服务意识,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高效率地履行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适当调整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网上行政审批,实现高效便民目标。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贯彻国家局行风廉政建设“十不准”和行政执法“五公开”规定。积极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内外监督,强化宣传沟通,建立完善与媒体定期联系制度,通报质监方面的重要情况,对重大案件报社、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予以曝光,树立、巩固质监部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