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外贸出口面临下滑的严峻形势,国外企业预付货款的比例在降低,而赊账期限则加长。与此同时,有出口企业称,各大银行对企业的授信在萎缩。出口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资金困境。为此,我们走访了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银行——中国银行。
依据优势
有效盘活企业资金。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银行在贸易金融业务领域仍居领先地位。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最有特色的业务有哪些?
王国胜:贸易金融服务历来是中国银行最具优势的业务,其百年历史积淀的品牌效应、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专业的技术优势、健全的产品服务体系,造就了中国银行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贸易金融服务的能力。
国际结算服务是中国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传统优势,2008年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量近1.7万亿美元,不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30%,遥遥领先国内同业,在国际市场也居于领先水平。在提供基本结算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行还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与在各类国际、国内专业组织中的话语权,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贸易纠纷,争取正当权益,为企业保驾护航。
除传统国际结算服务外,中国银行还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特色贸易融资业务。2008年中国银行外币贸易融资余额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其中出口保理业务位列全球首位,国际组织担保项下福费廷业务一上市也迅速赢得客户的青睐,2008年中国银行外币保函业务在国内五大行的市场份额超过50%,多种保函产品为国内独家办理,为“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中国银行独创的“达”系列特色供应链产品通过巧妙的产品组合、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以及对担保方式的合理选择为广大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有效的供应链融资服务,盘活了企业资金。
特色产品
帮企业规避风险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全球采购基本上形成了买方市场。非信用证结算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国际贸易中,这种情况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在我们采访中,一些经理人曾形容,“大量的应收账款使我们对资金流的需求超过了生命对水的渴望。”资金紧张成为制约这些外向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这方面,中国银行如何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王国胜:中国银行有很多专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加快应收账款周转,减少资金占压,例如保理、福费廷、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等都是帮助企业规避非信用证结算项下买方信用风险、减少应收账款的有力武器。其中,保理产品最具针对性,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付款担保、应收账款管理、催收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进出口经理人》:对于企业收汇难的问题,中国银行对出口企业有哪些建议和提醒?
王国胜:首先,出口企业应充分掌握交易对手的情况,可以通过资信调查等银行服务,准确掌握进口商的资金状况、交易记录、合作银行、关联企业信息等,确保交易对手真实、可靠。
第二,要格外关注国家地区风险和银行风险。出口商应尽量避免通过高风险地区银行办理业务,如进口商明确要求,则可通过在中国银行和有金融机构授信的进口方银行叙做业务,并尽量落实第三方机构担保以锁定风险。例如,中国银行自2007年起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联手推出了国际金融机构担保项下福费廷、保兑、保函等业务,有效协助企业解决向高风险国家出口项目中的融资或担保问题。
第三,密切关注进出口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的市场走势。金融和经济衰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国际贸易中违约拒付情况大幅增加,给国内企业带来一些损失。国内出口商应特别关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如发现价格波动,应提前与其协商修订价格,避免拒付。
第四,在各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建议更多地选择信用证结算方式,借助银行信用与国际惯例保护自身利益。
完善业务
分担出口企业难处
《进出口经理人》:在外部市场急剧萎缩情况下,一些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而有些银行悄然间收紧了贸易信贷融资的审查标准。作为国内和出口企业关联最紧密的银行,在这关键时刻,中行是怎样既保证自己的业务安全。又适当分担这些企业的难处的?
王国胜:严峻的市场形势确实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业务机遇。在目前形势下,中国银行正在积极调整自己的风险管理政策,更为审慎地分析、选择客户,认真研究客户遇到的是临时性困难还是长期困难,采取“有保有压”的发展策略。对于发展稳定、有订单的客户,即使是遇到暂时性困难,中国银行仍会加大支持力度,与企业创造共赢。
在把控风险的同时,中国银行也在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力求在确保自己业务安全的同时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一方面,中国银行通过与中信保合作,联合推出由银行承担出口商违约风险,保险公司承担进口商信用风险和所在国家风险的“出口融信达”产品,在帮助企业规避各类风险、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有效地分散了客户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国银行还研发了“通易达”产品,通过占用进口方银行金融机构授信,将出口企业经进口方银行担保的应收账款质押,解决了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对外资银行已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在人们的眼里,中外银行将就面向居民的零售业务展开竞争,但据业内人士称,更多的交锋可能在于贸易金融业务,中小企业是主要对象。如果情况果真如此,中行在这方面推出哪些更多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品种?
王国胜: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是外币业务,这是中国对于外资银行限制最小的业务领域,因此外资银行一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面临的就是这一方面的竞争。人民币业务放开后,外资银行对于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其对客户关系的渗透。应该说,人民币业务放开只能使得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针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中国银行先后推出了进口汇利达、保理、福费廷、融信达、融易达、供应链融资等有针对性的产品,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响应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
《进出口经理人》:在近期出台的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诸多政策中,国家对银行有什么要求,中国银行如何根据此类政策调整自身业务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王国胜:出口方面,国家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出口,在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同时,要求银行改善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并加大对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此,中国银行迅速推出了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业务,帮助出口企业进行出口退税款项周转,同时加大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融信达、保理规模,通过自身业务优势与专业技术扩大,支持企业出口。
进口方面,政府提出扩大内需、加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的进口量。为此,中国银行大力推广“融货达”产品,帮助进口货物周转量大、授信额度有限的进口企业通过进口货物质押获得资金融通,促进进口量的增加。
此外,国家还提出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此,中国银行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利用强大海外优势和多业发展平台,提供包括财务顾问、投资银行、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担保等系列产品,支持“走出去”企业的并购、工程承包等经营活动的开展。
依据优势
有效盘活企业资金。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银行在贸易金融业务领域仍居领先地位。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最有特色的业务有哪些?
王国胜:贸易金融服务历来是中国银行最具优势的业务,其百年历史积淀的品牌效应、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专业的技术优势、健全的产品服务体系,造就了中国银行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贸易金融服务的能力。
国际结算服务是中国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传统优势,2008年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量近1.7万亿美元,不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30%,遥遥领先国内同业,在国际市场也居于领先水平。在提供基本结算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行还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与在各类国际、国内专业组织中的话语权,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贸易纠纷,争取正当权益,为企业保驾护航。
除传统国际结算服务外,中国银行还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特色贸易融资业务。2008年中国银行外币贸易融资余额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其中出口保理业务位列全球首位,国际组织担保项下福费廷业务一上市也迅速赢得客户的青睐,2008年中国银行外币保函业务在国内五大行的市场份额超过50%,多种保函产品为国内独家办理,为“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中国银行独创的“达”系列特色供应链产品通过巧妙的产品组合、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以及对担保方式的合理选择为广大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有效的供应链融资服务,盘活了企业资金。
特色产品
帮企业规避风险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全球采购基本上形成了买方市场。非信用证结算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国际贸易中,这种情况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在我们采访中,一些经理人曾形容,“大量的应收账款使我们对资金流的需求超过了生命对水的渴望。”资金紧张成为制约这些外向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这方面,中国银行如何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王国胜:中国银行有很多专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加快应收账款周转,减少资金占压,例如保理、福费廷、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等都是帮助企业规避非信用证结算项下买方信用风险、减少应收账款的有力武器。其中,保理产品最具针对性,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付款担保、应收账款管理、催收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进出口经理人》:对于企业收汇难的问题,中国银行对出口企业有哪些建议和提醒?
王国胜:首先,出口企业应充分掌握交易对手的情况,可以通过资信调查等银行服务,准确掌握进口商的资金状况、交易记录、合作银行、关联企业信息等,确保交易对手真实、可靠。
第二,要格外关注国家地区风险和银行风险。出口商应尽量避免通过高风险地区银行办理业务,如进口商明确要求,则可通过在中国银行和有金融机构授信的进口方银行叙做业务,并尽量落实第三方机构担保以锁定风险。例如,中国银行自2007年起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联手推出了国际金融机构担保项下福费廷、保兑、保函等业务,有效协助企业解决向高风险国家出口项目中的融资或担保问题。
第三,密切关注进出口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的市场走势。金融和经济衰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国际贸易中违约拒付情况大幅增加,给国内企业带来一些损失。国内出口商应特别关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如发现价格波动,应提前与其协商修订价格,避免拒付。
第四,在各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建议更多地选择信用证结算方式,借助银行信用与国际惯例保护自身利益。
完善业务
分担出口企业难处
《进出口经理人》:在外部市场急剧萎缩情况下,一些出口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而有些银行悄然间收紧了贸易信贷融资的审查标准。作为国内和出口企业关联最紧密的银行,在这关键时刻,中行是怎样既保证自己的业务安全。又适当分担这些企业的难处的?
王国胜:严峻的市场形势确实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业务机遇。在目前形势下,中国银行正在积极调整自己的风险管理政策,更为审慎地分析、选择客户,认真研究客户遇到的是临时性困难还是长期困难,采取“有保有压”的发展策略。对于发展稳定、有订单的客户,即使是遇到暂时性困难,中国银行仍会加大支持力度,与企业创造共赢。
在把控风险的同时,中国银行也在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力求在确保自己业务安全的同时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一方面,中国银行通过与中信保合作,联合推出由银行承担出口商违约风险,保险公司承担进口商信用风险和所在国家风险的“出口融信达”产品,在帮助企业规避各类风险、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有效地分散了客户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国银行还研发了“通易达”产品,通过占用进口方银行金融机构授信,将出口企业经进口方银行担保的应收账款质押,解决了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对外资银行已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在人们的眼里,中外银行将就面向居民的零售业务展开竞争,但据业内人士称,更多的交锋可能在于贸易金融业务,中小企业是主要对象。如果情况果真如此,中行在这方面推出哪些更多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品种?
王国胜: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是外币业务,这是中国对于外资银行限制最小的业务领域,因此外资银行一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面临的就是这一方面的竞争。人民币业务放开后,外资银行对于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其对客户关系的渗透。应该说,人民币业务放开只能使得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针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中国银行先后推出了进口汇利达、保理、福费廷、融信达、融易达、供应链融资等有针对性的产品,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响应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
《进出口经理人》:在近期出台的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的诸多政策中,国家对银行有什么要求,中国银行如何根据此类政策调整自身业务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王国胜:出口方面,国家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出口,在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同时,要求银行改善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并加大对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为此,中国银行迅速推出了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业务,帮助出口企业进行出口退税款项周转,同时加大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融信达、保理规模,通过自身业务优势与专业技术扩大,支持企业出口。
进口方面,政府提出扩大内需、加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的进口量。为此,中国银行大力推广“融货达”产品,帮助进口货物周转量大、授信额度有限的进口企业通过进口货物质押获得资金融通,促进进口量的增加。
此外,国家还提出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此,中国银行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利用强大海外优势和多业发展平台,提供包括财务顾问、投资银行、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担保等系列产品,支持“走出去”企业的并购、工程承包等经营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