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我国电视媒体被网友广泛关注的事件,非“张绍刚质疑求职女海归刘俐俐”莫属。2012年1月16日,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栏目播出了24岁的女海归刘俐俐现场求职的过程,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张绍刚对刘俐俐的用词、态度进行了一连串的质疑,导致现场气氛相当紧张;刘俐俐对他的质疑有礼貌地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应,使得张绍刚多次尴尬得张口结舌。刘俐俐的求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节目也在很不愉快的氛围中宣告结束。
  如今,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随之通过电视屏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由于电视节目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强大的影响力,电视节目主持人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像同城报纸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样,电视台之间、同类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争夺收视率,很多电视台都把打造优秀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笔者以“张绍刚质疑求职女海归刘俐俐”为由头进行简单论述。
  正确清醒地定位自己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介绍者、引导者,在电视节目的推进过程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就以求职招工为内容的《非你莫属》这个栏目而言,作为主持人的张绍刚要按照“既定方针”把求职者介绍给在场的老板、让求职者介绍自己、让老板和求职者进行交流、最后由老板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这个栏目和江苏电视台的交友栏目《非诚勿扰》在程序上没有任何区别。遗憾的是,在刘俐俐来到节目现场后,张绍刚没有正确地定位自己,先是揪着刘俐俐说的“中国的变化太大了”这句话不放,教导刘俐俐“应该说这儿”,接着又说刘俐俐的态度不好,继而说出了一句很重的话——“我很少对一个求职者彻底失去兴趣”,再接下来便是打断大家的发言,让老板来表决是否录用刘俐俐。从张绍刚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没有把自己放在牵线搭桥的位置上,而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刘俐俐。张绍刚即便是觉得从海外归来的刘俐俐用“中国”一词来说我国的变化有点刺耳,也没必要抓住不放,毕竟这个节目不是讨论那句话如何说才合适的。还有,刘俐俐的态度好不好,也不是主持人评论的内容,起码不是当场评论的内容。刘俐俐的表现只要不影响节目,他只需引导节目往下进行就是了。
  电视节目主持人并非不可以对参与节目的选手提出忠告和建议,但是在选手的表现没有实质性问题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纠结于选手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某一个动作、某一个表情。在这方面,《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和《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做得就很好,他们虽然都多次对选手提出忠告和建议,但从来没有闹出尴尬的局面。张绍刚在这方面欠缺的原因大概与他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有关。当然,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并非不可以“干预”节目,这要看是什么情况。赵本山的一个徒弟在央视演出时,因为演出的内容格调不高,就被主持人礼貌地叫停过,广大观众是认可这次叫停的。曾有一年的央视春晚,著名相声演员师胜杰的节目被安排在接近零时的时候,结果相声还没说完,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主持人及时礼貌地打断了演出,师胜杰本人也不会认为不妥。
  精确地把握语言的表达技巧
  主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引导节目顺利进行下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主持人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表达的流利程度、用词的精确和精彩程度、活跃现场气氛的程度等。以这三个标准衡量张绍刚在节目中的表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说颇欠火候。节目一开始,刘俐俐用英语说了一个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名字,但马上就说自己不是故意说英语的并表示歉意。这个时候张绍刚来了一句“我无所谓听懂听不懂,你能不能说一点大家都能听懂的”,接下来他问刘俐俐的眼里“为什么总是充满恨和嘲讽,目露凶光”,这更是不妥。在说这句话之前张绍刚曾提醒刘俐俐“要放松”,说明他已注意到了刘俐俐有点紧张,可是这样的一句话岂不是让刘俐俐的情绪更加紧张而无所适从吗?再接着他用“狂浪”一词来形容刘俐俐的笑容。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毫无疑问,这档节目要想顺利进行下去,需要轻松融洽的氛围,主持人作为在现场引导、主导节目的核心人物,有营造轻松融洽氛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遗憾的是,张绍刚的话把现场的气氛变得尴尬而紧张。
  另外,节目主持人并非不可以对参加节目的其他人提出忠告、建议,只是提的时候一定得让自己的话站得住脚、无懈可击,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用精彩的语言营造轻松的氛围,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表现可圈可点。崔永元主持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的婚礼,周立波大曝他的好朋友崔永元喜欢在厕所里如何如何,自然是玩笑。崔永元巧妙地应对“其实我的人生信条就在厕所里”,稍作停顿,等大家充满好奇地安静下来后,他以惯有的淡定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现场顿时掌声如雷。婚礼现场两位“名嘴”妙语连珠,被网友评为“高手对决精彩纷呈”。
  具备以柔克刚的应急
  节目的参与者形形色色,节目现场什么“意外”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很强的应急能力,而且这种应急能力应是以柔克刚化险为夷的。据说在一家戏院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饰演关羽的演员提刀上场后,敌方主将按剧本问“来者何人”,按剧本关羽应该一边说“吾乃关羽关云长也”一边捋胡子,谁知他捋胡子的时候才发现胡子忘记戴了,于是急中生智说“吾乃关羽关云长之弟也”,敌方主将一愣,怎么改词了?再一看,哈,胡子忘记戴了。这位也是有丰富演出经验的行家,随即说“不与你战”,“关羽”接着说“找俺哥来”,说完跑下台去挂了胡子又跑上台,戏得以继续演下去。台下观众都看出了“关羽”忘记戴胡子的失误,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反而对两位演员的机智叫好。这就是应急能力的作用。
  仔细观看张绍刚主持的这档节目,他在纠缠该不该用“中国”一词时,刘俐俐解释她那样说是“敬语”,“正像我称你为您而不说你一样”,张绍刚随即出现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表情。后来刘俐俐反问他“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语文呢”,张绍刚的表情再次定格。这样的表情第三次、第四次出现是刘俐俐说完“他让我笑我就笑了”、“难道这不是一种幽默吗”之后。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作为主持人的张绍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求职者“呛”得哑口无言茫然若失。没有较强乃至很强的应急能力,主持人难免遭遇尴尬。
  说起应急能力,央视主持人李咏在主持《幸运52》的时候,曾有一名女选手特别活跃,走上前与其他选手又是打招呼又是握手,当她走到李咏面前时,李咏主动伸出手来要和她握手,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这名女选手问李咏“你洗手了吗”。李咏怔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故作生气地双手叉腰说“怎么和咏哥说话呢”,尴尬的场面被掩盖下去。崔永元的“其实我的人生信条就在厕所里”就是他具有极强的应急能力的表现。优秀的主持人就应像崔永元一样在“危急”之时口吐莲花。孟非在主持《非诚勿扰》时,曾问一名求婚的男子“对面那位女孩面前的玫瑰花美还是女孩美”,男子回答“玫瑰花美”。面对这样的回答,孟非一边笑一边用明显开玩笑的口吻说“你说句女孩美会死啊”,在场的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除了上述几种素质之外,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这是避免尴尬局面出现、保证节目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事实上在电视节目的现场,节目主持人和节目的其他参与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者,其他参与者除了自行退场外,只能听从节目主持人的安排,所以,一档节目能否顺利进行下去,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节目主持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节目搞砸了,主持人当然应该负主要责任。
  思想决定高度,素质决定结果。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公众人物,有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把节目主持好,才能受到公众的喜爱。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摘要】《新儿女英雄传》中的新英雄形象,通过表征民族意识,满足了民族自我认知的超越性要求;通过民间伦理对民族意识的转译,又同时满足了民族自我认知的普及性要求。然而民间伦理在转译民族意识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窄化了民族意识,使形象本身出现了模式化、平面化的倾向。作为新文学建构民族形象的一次尝试,解放区新英雄形象的生成机制充分展示了民族形象建构过程中超越性与普及性的互促与互限。  【关键词】民族形象;
期刊
【摘要】期刊编辑是为读者服务的,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使期刊编辑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型,以更好地贴近读者。对于读者来说,期刊编辑角色要从“老师”变为“朋友”,从“中介者”变为“分享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更加人性、平等、开放、个性的编辑风格来适应读者的需求。  【关键词】期刊编辑;读者;服务;角色    在王振铎先生的《编辑学原理论》中强调编者要有读者意识,为广大受众服务。读者是期刊的消
期刊
2011年6月7日,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的药家鑫案,随着被告人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在众声喧哗当中大幕终落。在并不意外的结果背后,中国的媒体却经历了又一次的跌宕起伏,自3月23日此案在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以来,在按照规定程序对事件进行审理的法庭之外,媒体裹挟着激愤的“民意”无形中给案件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  在自媒体时代日渐蓬勃的今天,媒体与司法的关系问题,逐渐由于社会公众的直接介入,而真正意义上成
期刊
【摘要】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办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采编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投入炽热的情感,最终实现让评论立起来、活起来的质感。质感,也正是追求卓越、塑造品牌的底气和底蕴所在。  【关键词】新闻评论;敏感;情感;质感  随着媒介的增多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新闻评论已逐渐成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传播学者李彩英认为,“媒体的竞争正从独家报道之争转向独家评论之争。评论竞争将是媒体新一轮竞
期刊
【摘要】教育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事实的报道。怎样发现和采访是做好教育新闻报道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教育新闻发现与采访的技巧,以期对教育新闻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教育新闻;发现;采访  一条新闻的见报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发现、采访、写作这三个环节。那么,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平常繁忙而琐碎的工作中,怎样去有机地完成这一系列工作,使平常人看来并不起眼的一件事,或者说顶多不过
期刊
【摘要】社群网站的兴起,为公益组织运用网络进行公益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国内研究较少有针对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的研究。本研究以四大公益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建立、资讯传播、公众沟通和议题呈现作为主要研究架构,以13家拥有加“V”新浪认证的全国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微博主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针对其微博页面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与其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  【关键词】公益组织;公益传播;社
期刊
【摘要】以将媒介作为环境予以研究的媒介生态学的观点,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重视、权力调控舆论难度的加大,是提升媒体舆论监督效果的外在生态因子;地方新闻媒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网络监督日益彰显的民众力量,是提升媒体舆论监督效果的内在生态因子。这表明舆论监督并非进入“弱效果时代”,它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日益发挥助推器作用。  【关键词】媒介生态;舆论监督;权力调控;新闻改革;监督效力  2010年第
期刊
【摘要】青春偶像剧是电视剧题材的一种,是以年轻人的友情、爱情、成长为主线的一种融合青春时尚的电视剧。近些年,偶像剧不断发展壮大并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强烈追捧,本文以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根据,试图解析偶像剧盛行的社会根源与各种内在因素。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使用与满足”理论;选择性接触;拟态环境;心绪转换  2012年一部名为《北京爱情故事》的青春偶像剧,自播出之日
期刊
s【摘要】本文从研究历史、学科发展、理论构建以及研究方法等多重维度详细论述了我国跨文化传播学科构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通过与西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对比,在反思我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学科发展前景的思考。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献综述;理论构建;历史发展;学科前景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
期刊
【摘要】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再次火爆,凸显了电视媒体人本化传播的回归趋势。从对第一财经《谁来一起午餐》的内容取向、叙事技巧、符号结构的分析中,可明显窥见人本化传播策略于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节目的服务性、指导性诉求,在对信息的动态性、全方位呈现中体现的生活本真,以及符号结构的多话语表达,均是对人本化传播规律的具体遵循与实践。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内容取向;叙事技巧;符号结构  2010年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