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9日,共和国国旗第一次为着普通平民的生命而降到了旗杆中端。这一天,举国同哀,大悲希声。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的爆发,截至日前已令近7万多同胞魂归天国,4550万人饱受灾难,500万人无家可归。一道抹不去的伤痕,留在了神州大地。
汶川,北川,青川,葛洲坝……,灾区俯瞰,曾经繁华成梦渺,摆在人们面前的,是痛人心弦的断墙残骸和尘土瓦砾。
死者已矣,伤者恒痛,存者唏嘘。从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开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太多,感受了太多。从最初的惊慌迷茫到获悉后的伤心悲痛,从救援时的等待与煎熬到全国总动员的无私奉献,从总理的白发与热泪到13亿同胞的默哀,一时,悲痛与哀悼笼罩全国。
悲哀过后,该是幸存的人们重拾信心的时刻,是全国人民对灾区进行恢复重建的时刻。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既庞大又繁复的长期工程。
物质重建:安得广厦千万间
汶川一震,波及青川、北川、葛洲坝等诸多地区,大半个中国为之震颤。据统计,因地震灾害倒塌和损毁的房屋高达1500万间,数千万灾民需要妥善安置。
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和想象。5月19日,原来7.8级的预测在这一天被正式修正为8.0级,这意味着这场地震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世间罕有。
如何安置数以千万计的灾民,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在哪里修建临时过渡的房屋,更是一个难题。四川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即将开始的重建带来了诸多困难。
地震改变了山貌、水势,造成多个堰塞湖,大的有1亿立方米的水量。而山体仍可能随时滑坡,形成泥石流。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
截至目前,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全国水库出险2380座,其中四川1803座,占76%,四川出险的水库中有溃坝险情的69座,高危险情的310座。
由于受灾面积大,灾民大多地处高海拔地区,居住分散,灾民安置十分困难。尤其是灾民御寒过冬问题十分突出。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考虑重建,风险和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纵观唐山重建,历时7至10年,反观罕见的8级汶川特大地震,地震级数之大,烈度之高,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的规模。也许,抗震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都将是“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的主调。
学生需要复课,工人需要复工。然而,大部分的学校和工厂,被地震毁废殆尽,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土地。为今之计,关键是要让数百万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人们,居有定所,心有所慰。
心灵重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倒塌的千万房屋,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将其重建;可失去亲人的幸存者,却再也看不到亲人平安归来。在灾难中死去的人是不幸的,而他们把更大的不幸留给了活着的人们,这也许是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痕。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对家园的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将与生同在。对他们的心理治疗和康复,难度也可想而知。
目前,对于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已成为近期救灾的重点工作。中国心理学会等三家单位为此特别成立危机和灾难心理援助项目组,并于近日宣布,准备在灾区建立心理援助站,进行20年左右长期的心理援助工作。
据介绍,项目组已进行了一周左右的调查,发现灾区群众存在大量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除受灾群众外,救援人员也存在大量间接心理创伤,损害程度已超过其中部分人群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
项目组专家指出,在唐山地震20到30年之后,幸存者仍存在有大量的精神障碍问题。所以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张侃提出,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心理干预要坚持20年。在目前阶段,尤其要警惕地震三个月后,可能会逐渐显现和增加的幸存者自杀现象。为此,项目组准备先在灾区设约十个心理援助站。
这是一个长久的工程。目睹亲人离去,看见家园瞬间变成废墟,他们的心灵之伤,在一朝一夕,甚至三年五年都难以平恤。据来自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前方指挥部的消息,截至5月25日,四川省孤儿和暂时找不到父母的儿童已达5498名,孤老和暂时找不到亲人的老人共4797名,受伤人数逾30万。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得到当地政府的妥善安置,但是身体和心灵的重重创伤亟需治疗和抚慰。
在国务院制订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中,早已明确规定:“发生重大灾难后,当地应进行精神卫生干预,并展开受灾人群心理应急救援工作,使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的50%获得心理救助服务。”
对于数千万受灾群众,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是,这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填埋他们的心灵废墟,才能还给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
重建,才刚刚开始
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将一个百年工业城市夷为平地,夺走24万唐山人民的生命,致使16万人重伤。之后的10年,唐山人民进入了夜以继日的重建征程。直到1988年10月,随着唐山市民全部迁入新居,才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
从有关地震专家的研究来看,大地震后的重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地震发生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于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属于全面灾后重建和对灾区进行全面援助时期;第三阶段属于灾区全面恢复和自立支援时期。所以,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同样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因为四川地震灾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也给灾后的恢复和重建带来了比重建唐山更多的困难。眼下,川蜀大地仍然余震不断,大规模地重建还有待时日。当务之急,仍然是妥善安置地震中幸存的人们。
日前,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在灾区建设100万套活动板房,以保证灾民正常的生活需要。各省市和各路救援大军的物资也纷纷运抵灾区。今年,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了数百亿元人民币用于救灾,并且为恢复重建建立了750亿元人民币的地震恢复重建基金。
对于未来的选址重建方案,还处于探讨阶段。据悉,阿坝规划原地重建三个县城涉及汶川茂县理县。
随着灾民们生活、住所的安置得以解决,灾后重建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近日从四川省工商局获悉,重灾区将建立26个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不对进场商户收任何费用,并将对商品价格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要求不得哄抬物价。
4月23日,成都空军部队捐建的四川省最大规模灾后抗震学校——彭州龙门山镇中心学校正式开学,这也意味着四川受灾学校全面复课的开始。
眼下取得的进展,对于长期的重建工程而言,不过是千里之一步,江海之小流。修复震痛后的伤痕和大规模的重建序幕还未正式拉开。
对于不远的灾后大规模重建,许多专家开始献计献策。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牛文元教授提出,要提高工厂学校的建筑标准,建震不垮的房屋。这一点,唐山经验值得“汶川”借鉴。
温家宝总理近日强调,将收集这次地震中倒塌的重要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建筑资料,从这次地震灾害中总结经验,为日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救援工作接近尾声,灾后重建必将提上日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提出,灾后重建还要充分考虑经济的合理布局,做到更高层次的未雨绸缪,从而降低受灾概率和未来一旦受灾时的损失规模。
农业、工业、教育、旅游,各行各业都在筹谋重建之中。5月26日,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奔赴成都,旋即出现在四川省工业灾后重建座谈会上表示四川所有恢复重建的企业将在一年内开工重建项目,并要考虑四个原则。
一是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二是恢复重建应与当前的抗震救灾密切结合;三是以地方为主,企业积极生产自救,创造安全条件,尽快恢复生产;四是调整结构与优化产业相结合。
苗圩表示,恢复生产的进度可大致分为“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三个阶段。据悉,第一个月,主要摸清各企业受损情况,三个月内,即在8月20日前后,工业与信息化部和四川省方面将协助有条件的企业恢复生产。与此同时,国家会对恢复生产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如原材料等提供必要的保障。
意见在汇总,重建整体方案在制定。工业重建只是整体重建的开始,其他行业的重建计划也即将公布。和当年重建唐山一样,一曲感天动地之歌即将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