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为依据,弹性学制在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它特有的优越性。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增强办学活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实现学为所用。通过加深对弹性学习制度的了解,明确弹性学制对高职教育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我院教育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弹性学制 理论依据 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的教育价值观,要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这种教学管理形式,尤其体现在职业教育领域,便是尊重个体发展。弹性学制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美、德、新西兰等国家将实行弹性学制作为其高职教育高度发达的重要制度保障。我院作为一所新兴高职院校,研究其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显得迫在眉睫。
一、高职实行弹性学制的理论依据
(一)弹性学制的哲学理论依据。
“学术自由”属哲学范畴,其中包含的“学习自由”思想,即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主体性,是弹性学习制度合理存在的基础。马克思的自由理论被大家普遍接受。他认为,活动者是活动真正的主人,那么学生理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觉、自为、自主构成的自由,自主是核心。因为自由和限度是一对统一辩证体,学生只要有积极的限制,即老师的帮助下,便可以自我指导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弹性学制的心理学基础。
保护个体差异,发展差异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太过于按照统一的标准必将忽视个体的存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个体潜能和创造性。建立在了解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弹性学制,一反教育“一刀切”模式,极力倡导利用差异发展差异,而“个体差异”则属于心理学领域问题。
(三)弹性学制的教育学基础。
实践“个体差异理论”的因材施教原则,是弹性学制存在的教育学基础。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获得较佳发展。弹性学制以此为初衷,也以此为目标,在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二、弹性学制与传统学年制的比较
弹性学制的内涵要素包括弹性学制、弹性管理、弹性计划、弹性课程、弹性选课、弹性教学内容等。相对整齐划一的学年制,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学生成绩优秀可提前完成学业,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或因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参加正常学习阶段,可适当延长修业期限;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自由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甚至授课教师。弹性学制在学习时限、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等方面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质和需求。
三、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的现实意义
(一)弹性学制促使学生发展立体化。
打破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思维,弹性学制的学科体系、过程管理等内容都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它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制订合理、富有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弹性学制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旨在培养规格和类型多样化的实用型人才。
(二)弹性学制保障生源续接稳定化。
按需所学,按能所选。弹性学制的伸缩性,给学生的学习选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可能性。学生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短期内提前毕业。出现特殊状况的学生可以在弹性学制规定的最长期限内,推迟毕业时间;已与用人单位确定就业意向的学生,可以中止学习,进行阶段性顶岗实习,之后继续完成学业,甚至可以提前就业,半工半读。学制虽然因此而拉长,但最终学业、工作双丰收。这种弹性学制具有特殊性和灵活性,完全以学生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对高职院校的生源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起着强劲的保障作用。
(三)弹性学制实现学习就业一体化。
弹性学制实行的学分制以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为指导,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多层次人才并随时输送到企业;根据学生学业需要,学校以企业支持为坚强后盾,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学习、实践的培训环境和机会。这样,既满足了社会、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和学校的需要,从而保障了学生稳定的就业率。
四、我院实行弹性学制的主要措施
借鉴国内外业已成熟的“弹性学制”教学模式,我们需从根本上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并坚决执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制定弹性学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弹性学制的保证是制度先行。相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如《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学生选课管理办法》、《有效学时登统管理办法》等。各种制度相辅相成,弹而不乱。
(二)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保障弹性学制运行的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动态地调整课程体系,适量降低理论课的比重,增加技能辅导。增加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注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编写校本教材。
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研究能力较弱,学习基础不扎实。开发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材,不仅可以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内容对企业的适应性,有利于达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教师还可以整合企业培训材料,使之变成“企本教材”。
(四)建立“四结合”学习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一改往常的期末书面性考核方式,逐步形成立体的考量体系。具体体现在:学生修读的量与质相结合;认定学生学分数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性要求学生参加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并且考试、考查合格即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灵活性是指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过各级各类专业比赛的名次,学校可以相应折算成学分;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加大过程考核权重;实习企业认定与学校相结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弹性学制 理论依据 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的教育价值观,要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这种教学管理形式,尤其体现在职业教育领域,便是尊重个体发展。弹性学制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美、德、新西兰等国家将实行弹性学制作为其高职教育高度发达的重要制度保障。我院作为一所新兴高职院校,研究其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显得迫在眉睫。
一、高职实行弹性学制的理论依据
(一)弹性学制的哲学理论依据。
“学术自由”属哲学范畴,其中包含的“学习自由”思想,即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主体性,是弹性学习制度合理存在的基础。马克思的自由理论被大家普遍接受。他认为,活动者是活动真正的主人,那么学生理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觉、自为、自主构成的自由,自主是核心。因为自由和限度是一对统一辩证体,学生只要有积极的限制,即老师的帮助下,便可以自我指导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弹性学制的心理学基础。
保护个体差异,发展差异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太过于按照统一的标准必将忽视个体的存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个体潜能和创造性。建立在了解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弹性学制,一反教育“一刀切”模式,极力倡导利用差异发展差异,而“个体差异”则属于心理学领域问题。
(三)弹性学制的教育学基础。
实践“个体差异理论”的因材施教原则,是弹性学制存在的教育学基础。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获得较佳发展。弹性学制以此为初衷,也以此为目标,在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二、弹性学制与传统学年制的比较
弹性学制的内涵要素包括弹性学制、弹性管理、弹性计划、弹性课程、弹性选课、弹性教学内容等。相对整齐划一的学年制,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学生成绩优秀可提前完成学业,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或因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参加正常学习阶段,可适当延长修业期限;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自由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甚至授课教师。弹性学制在学习时限、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等方面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质和需求。
三、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的现实意义
(一)弹性学制促使学生发展立体化。
打破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思维,弹性学制的学科体系、过程管理等内容都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它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制订合理、富有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弹性学制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旨在培养规格和类型多样化的实用型人才。
(二)弹性学制保障生源续接稳定化。
按需所学,按能所选。弹性学制的伸缩性,给学生的学习选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可能性。学生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短期内提前毕业。出现特殊状况的学生可以在弹性学制规定的最长期限内,推迟毕业时间;已与用人单位确定就业意向的学生,可以中止学习,进行阶段性顶岗实习,之后继续完成学业,甚至可以提前就业,半工半读。学制虽然因此而拉长,但最终学业、工作双丰收。这种弹性学制具有特殊性和灵活性,完全以学生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对高职院校的生源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起着强劲的保障作用。
(三)弹性学制实现学习就业一体化。
弹性学制实行的学分制以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为指导,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多层次人才并随时输送到企业;根据学生学业需要,学校以企业支持为坚强后盾,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学习、实践的培训环境和机会。这样,既满足了社会、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和学校的需要,从而保障了学生稳定的就业率。
四、我院实行弹性学制的主要措施
借鉴国内外业已成熟的“弹性学制”教学模式,我们需从根本上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并坚决执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制定弹性学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弹性学制的保证是制度先行。相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如《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学生选课管理办法》、《有效学时登统管理办法》等。各种制度相辅相成,弹而不乱。
(二)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保障弹性学制运行的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动态地调整课程体系,适量降低理论课的比重,增加技能辅导。增加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注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编写校本教材。
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研究能力较弱,学习基础不扎实。开发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材,不仅可以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内容对企业的适应性,有利于达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教师还可以整合企业培训材料,使之变成“企本教材”。
(四)建立“四结合”学习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一改往常的期末书面性考核方式,逐步形成立体的考量体系。具体体现在:学生修读的量与质相结合;认定学生学分数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性要求学生参加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并且考试、考查合格即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灵活性是指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过各级各类专业比赛的名次,学校可以相应折算成学分;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加大过程考核权重;实习企业认定与学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