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自主课堂”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各种理论和应用空前繁荣。但由于学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自主学习”的认识上是有共识的,如都强调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的各要素中能够体现其能动性和独立性。广义的自主学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在内的一切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主要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作为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其特殊性,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约束。因此,目前课堂教学在以教师指导为主的背景下,以“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要素为基础,确立了“自主学习”的维度和内容。
一、“自主学习”的维度和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实行自主的前提,激发学生兴趣对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有重大影响。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师生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重大影响。
2.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实现自主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不同,势必影响自主程度和效果。
3.自主学习的时间
课堂上有多长时间体现学生自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在某一学习内容上对“自主”程度的理解及对“自主”分配的合理性。
4.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否有利,师生交流互动是否顺畅和谐,同伴合作关系是否有效。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的学习需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因此,自主环境影响自主能力培养及自主活动实施效果。
二、中学化学“自主课堂”实施的几点需要
1.自主课堂实施的程度
“自主课堂”是相对被动学习、他动学习而言的。学校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及社会的一整套服务体系支持下进行的学习,是集体学习,必然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具体而言,具体教学内容、课时设置、教学材料、实验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实施“自主学习”的限制条件。从许多化学同课异构的教学看,即使教师、学生的层次都相当,课程内容也易实施自主教学,课堂自主性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在现实化学教学中,要求课堂完全自主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自主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自读、自悟、现实互动、教师引导等方法使学生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评价上,不能绝对地将课堂划分成“自主”的课堂或“不自主”的课堂,只有认识到这种客观的约束,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恰当提高“自主”程度,实现高效课堂才是有意义且可行的。
2.自主课堂实施的前提
在自主学习理论中,学生学习内在动机是衡量“自主学习”的首要因素。只有学生具有主动性学习意识,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得以维持。所以,化学自主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状态和需要,通过各种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是自主课堂实行的前提。亲密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个人魅力、生动幽默的语言、亲切温和的笑容、有力的鼓励;广博的学科知识、科学知识;积极的教学策略。如在化学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化学实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都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实现课堂自主性。
3.自主课堂实施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既可以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引导启发,又可以通过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但是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尤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尽可能增多学生体验和操作的活动,实验应该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能够“自我监控”或“自我调节”。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较为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定的物质和化学实验条件,让学生在活动和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中去学。当然,“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需要学生及时审查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做出适当调整,从而实现“自我调控”和“自我调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亲历了探索化学原理和化学世界的过程,从而建构起化学知识观念和学科思想,肯定是持久并深刻的。领悟的化学思想必然更深,得到的能力必然更强。
4.自主课堂实施的保障
由于自主课堂的“自主”是相对的,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实施自主,都离不开教师引导,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穿针引线,为学生思维提供“脚手架”,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提供必要指导,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需要引领探究方向等,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自主课堂的保障。
有效引导需要考虑引导的时机和尺度,教师的引导应该出现在学生恰好需要的时候。早一步,如果在学生还没有探索知识之前,教师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空间;晚一步,又浪费时间,影响课堂高效性和学生积极性。引导的尺度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层次高的学生可以点到即止,或抛出问题启发即可;弱点的学生多给出一些铺垫,构建多一些的“脚手架”,但是也要防止大包大揽,“导”得过多、过细、过直白,会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机会。不管教师如何引导,一定要把思维主体留给学生。
总之,新课堂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中,实施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的必需,成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手段、途径。而在化学课堂中使学生“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学生能通过课堂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学会如何“自主学习,会学知识”,以及合理有效利用课堂,切实实施课堂自主学习,则需要教师以丰富的学科知识、经验、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的操作技能等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自己“走路”。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各种理论和应用空前繁荣。但由于学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自主学习”的认识上是有共识的,如都强调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的各要素中能够体现其能动性和独立性。广义的自主学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在内的一切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主要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作为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其特殊性,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约束。因此,目前课堂教学在以教师指导为主的背景下,以“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要素为基础,确立了“自主学习”的维度和内容。
一、“自主学习”的维度和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实行自主的前提,激发学生兴趣对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有重大影响。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师生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重大影响。
2.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实现自主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不同,势必影响自主程度和效果。
3.自主学习的时间
课堂上有多长时间体现学生自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在某一学习内容上对“自主”程度的理解及对“自主”分配的合理性。
4.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否有利,师生交流互动是否顺畅和谐,同伴合作关系是否有效。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的学习需要和谐的课堂环境,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因此,自主环境影响自主能力培养及自主活动实施效果。
二、中学化学“自主课堂”实施的几点需要
1.自主课堂实施的程度
“自主课堂”是相对被动学习、他动学习而言的。学校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及社会的一整套服务体系支持下进行的学习,是集体学习,必然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具体而言,具体教学内容、课时设置、教学材料、实验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实施“自主学习”的限制条件。从许多化学同课异构的教学看,即使教师、学生的层次都相当,课程内容也易实施自主教学,课堂自主性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在现实化学教学中,要求课堂完全自主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自主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自读、自悟、现实互动、教师引导等方法使学生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评价上,不能绝对地将课堂划分成“自主”的课堂或“不自主”的课堂,只有认识到这种客观的约束,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恰当提高“自主”程度,实现高效课堂才是有意义且可行的。
2.自主课堂实施的前提
在自主学习理论中,学生学习内在动机是衡量“自主学习”的首要因素。只有学生具有主动性学习意识,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得以维持。所以,化学自主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状态和需要,通过各种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是自主课堂实行的前提。亲密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个人魅力、生动幽默的语言、亲切温和的笑容、有力的鼓励;广博的学科知识、科学知识;积极的教学策略。如在化学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化学实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都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实现课堂自主性。
3.自主课堂实施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既可以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引导启发,又可以通过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但是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尤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尽可能增多学生体验和操作的活动,实验应该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能够“自我监控”或“自我调节”。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较为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定的物质和化学实验条件,让学生在活动和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中去学。当然,“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需要学生及时审查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做出适当调整,从而实现“自我调控”和“自我调节”。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亲历了探索化学原理和化学世界的过程,从而建构起化学知识观念和学科思想,肯定是持久并深刻的。领悟的化学思想必然更深,得到的能力必然更强。
4.自主课堂实施的保障
由于自主课堂的“自主”是相对的,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实施自主,都离不开教师引导,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穿针引线,为学生思维提供“脚手架”,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提供必要指导,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需要引领探究方向等,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自主课堂的保障。
有效引导需要考虑引导的时机和尺度,教师的引导应该出现在学生恰好需要的时候。早一步,如果在学生还没有探索知识之前,教师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空间;晚一步,又浪费时间,影响课堂高效性和学生积极性。引导的尺度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层次高的学生可以点到即止,或抛出问题启发即可;弱点的学生多给出一些铺垫,构建多一些的“脚手架”,但是也要防止大包大揽,“导”得过多、过细、过直白,会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机会。不管教师如何引导,一定要把思维主体留给学生。
总之,新课堂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中,实施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的必需,成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手段、途径。而在化学课堂中使学生“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学生能通过课堂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学会如何“自主学习,会学知识”,以及合理有效利用课堂,切实实施课堂自主学习,则需要教师以丰富的学科知识、经验、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的操作技能等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自己“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