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校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打下看、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及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以适应社会,融于社会。
聋生入学前只会用简单的自然手势或形体示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多数在幼儿时期就失聪,所以,语言的障碍导致了思维的障碍。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用手指语、手势语(全国通用)对聋生进行发音说话的教学,训练其思维,启蒙他们语言的逻辑性,充实他们的词汇,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融入社会架起桥梁。
通过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我找到了许多训练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交给聋生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聋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好处的。
如我在讲授《天涯情思》一课时,先给学生一些时间去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聋生的概括能力差,我提示他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什么?”很快有50%的同学举手了,其他同学又看了看课文,也陆续举手了,而且回答得非常好,接着我又给学生讲在学习记事文章时,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事件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说六要素,以后在学习记事的文章时,就可以从这六要素去了解、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要把这六要素写清楚。
二、课堂要有感情
课堂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使课堂有一个最自然、恰当的开端。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十分关注,根据其这种心理去设置悬念,能引起他们对新课的浓厚兴趣。
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我通过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班学生来自不同的县市,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不出现错别字。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各种句式的变换,病句的修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近、反义词的积累掌握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并让学生经常性摘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体会修辞之间的区别及作用。这样经常性地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四、掌握教育机智的艺术
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必须沟通学生的智力心理。沟通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有时候,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面对学习任务,一筹莫展,不知从哪里入手,这除知识障碍外,多半是方法问题。这时,我就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点拨开窍,让他们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还要沟通学生的非智力心理。比如有时候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课堂反映不积极,倒不是智力有问题,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这时我就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让学生去体验、探索、感悟,尽情地展示自己!想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不断使他们的愿望在成功的喜悦中变成现实。
课堂教学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要求教师善于觉察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并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五、重视积累运用
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后才能运用。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语文活动。如:比比谁的“采蜜集”里最丰富,让学生拿出来展示,比较,看谁设计的有创意;进行归类词汇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等,以及符合各种要求的词汇;开展各种语文游戏,锻炼学生的机敏度,增长知识,增强动脑的能力;作文比赛,举行朗读自己作文的比赛,看谁用的好词好句多,用的好。这样,学生积累的积极性逐渐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六、课堂结尾要有艺术
一个完美的结尾,会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与深刻的印象。我时而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主要是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在原学习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提高,进而完全掌握;时而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时而又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眼光引向课外,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
七、在生活中学语文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等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能给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创造一些条件,为他们准备一些生活技能,将来能回归社会的主流。
聋生入学前只会用简单的自然手势或形体示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多数在幼儿时期就失聪,所以,语言的障碍导致了思维的障碍。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用手指语、手势语(全国通用)对聋生进行发音说话的教学,训练其思维,启蒙他们语言的逻辑性,充实他们的词汇,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融入社会架起桥梁。
通过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我找到了许多训练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交给聋生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聋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好处的。
如我在讲授《天涯情思》一课时,先给学生一些时间去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聋生的概括能力差,我提示他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什么?”很快有50%的同学举手了,其他同学又看了看课文,也陆续举手了,而且回答得非常好,接着我又给学生讲在学习记事文章时,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事件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说六要素,以后在学习记事的文章时,就可以从这六要素去了解、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要把这六要素写清楚。
二、课堂要有感情
课堂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使课堂有一个最自然、恰当的开端。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十分关注,根据其这种心理去设置悬念,能引起他们对新课的浓厚兴趣。
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我通过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班学生来自不同的县市,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不出现错别字。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各种句式的变换,病句的修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近、反义词的积累掌握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并让学生经常性摘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体会修辞之间的区别及作用。这样经常性地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四、掌握教育机智的艺术
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必须沟通学生的智力心理。沟通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有时候,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面对学习任务,一筹莫展,不知从哪里入手,这除知识障碍外,多半是方法问题。这时,我就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点拨开窍,让他们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还要沟通学生的非智力心理。比如有时候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课堂反映不积极,倒不是智力有问题,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这时我就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让学生去体验、探索、感悟,尽情地展示自己!想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不断使他们的愿望在成功的喜悦中变成现实。
课堂教学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要求教师善于觉察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并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五、重视积累运用
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后才能运用。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语文活动。如:比比谁的“采蜜集”里最丰富,让学生拿出来展示,比较,看谁设计的有创意;进行归类词汇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等,以及符合各种要求的词汇;开展各种语文游戏,锻炼学生的机敏度,增长知识,增强动脑的能力;作文比赛,举行朗读自己作文的比赛,看谁用的好词好句多,用的好。这样,学生积累的积极性逐渐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六、课堂结尾要有艺术
一个完美的结尾,会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与深刻的印象。我时而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主要是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在原学习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提高,进而完全掌握;时而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时而又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眼光引向课外,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
七、在生活中学语文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等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能给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创造一些条件,为他们准备一些生活技能,将来能回归社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