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上好活作文课,让孩子们乐于写作文?如何轻松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这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一直煞费苦心的事。为此,教师们可谓是使出浑身数解,苦口婆心地指导,竭尽全力批改,不厌其烦地讲评。可尽管这样,孩子们的作文能力,却还是如蜗牛爬行,进展甚微。而更为严重也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孩子开始“怕”作文,不愿写作文,有的孩子对作文则失去了兴趣,一篇作文要么三、五句话就完工,要么乱七八糟写什么都不知道,完全图交“差”。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却是出在我们教师的身上,是我们潜心钻研的路子不对,使得我们的教学缺少了灵活性和开放性,没有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作文的氛围中。因此,怎样找出一条既省时省力,又能提高孩子们写作能力的新路子,是我们教师目前的当务之急。本人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过一些尝试,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面向全体,让学生口“动”起来,闯过口头作文关
好动是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教学中,我便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帮助他们闯过口头作文关。例如:我在教孩子们写“校园一角”的景物描写时,我带孩子们到校园先进行有序观察,接着自由组合进行选择性的观察,然后回到课堂相互练说,最后逐个起来给大家介绍自己所观察到得校园一角的景物,让大家互相补充,这样既杜绝了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又填补了没什么可写的缺憾。在上《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要求续写盘古倒下后身体的变化省略号省略的部分时,我先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看图,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的联想讲给大家听,同时说出自己这样联想的理由,这其实就是孩子们一个心智历练的过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主动训练自己的思维,将自己所看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鲜活的实物,身临其境的体验,聊天似的叙说,适时的点拨,使孩子们完全抛开了先前的顾忌,主动言说,整个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口头作文关轻轻松松便闯了过去。
二、鼓励学生手“动”起来,将“说话”变成“写话”
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了口头作文关,再动笔写作文已经不是很难的事情了。这时候,我便告诉他们,其实写作文很简单,凡是自己平时的所玩、所想、所见,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把它写下来,就是作文了,现在我们把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再念给大家听一听,好不好,当然,在指导孩子们写的时候,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很灵活,允许他们加入自己的幼稚甚至离奇的想象,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孩子,我认为要充分给予他们心灵的空间,不仅要让他们实事求是,说真话、说实话,而且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自自然然地流露在纸上,怎样孩子们才会觉得写作文和说话一样轻松,也更乐于动手了。
三、小组互动,讨论提议,自主批改
当孩子们动笔写完作文后,我告诉他们,好文章是靠自己修改出来的。然后我提议他们在小组中互相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循环讨论批改,互相提议,再到自我发现,最后从字、词、句开始,自己修改,改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没想到,孩子们兴趣大增,小组讨论很激烈,还真有一股不发现了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不罢休,不给别人提出好建议不厚道,不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不是好汉的劲头。就这样,在这种完全自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都能很快说出别人作文中的优劣,发现自己作文中的许多不足,并及时改正,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写作兴趣大大增强,不再觉得写作文是一件苦差事。
四、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评析习作
传统的作文习作评析课,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将事先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写作滔滔不绝地进行评析,孩子们好像一名名观众,老老实实地听,认认真真地观看老师的“表演”,直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演得筋疲力尽,孩子们看得莫名其妙,听得昏昏欲睡,好不容易盼来下课铃,便是万事大吉,至于效果如何,可想而知。鉴于这种情况,我在上作文评析课时,常常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朗读,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去评析,我只是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果孩子们兴趣盎然,习作水平的提高效果出人意料。孩子们不再觉得作文评析课枯燥无味,而将它视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一、面向全体,让学生口“动”起来,闯过口头作文关
好动是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教学中,我便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帮助他们闯过口头作文关。例如:我在教孩子们写“校园一角”的景物描写时,我带孩子们到校园先进行有序观察,接着自由组合进行选择性的观察,然后回到课堂相互练说,最后逐个起来给大家介绍自己所观察到得校园一角的景物,让大家互相补充,这样既杜绝了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又填补了没什么可写的缺憾。在上《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要求续写盘古倒下后身体的变化省略号省略的部分时,我先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看图,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的联想讲给大家听,同时说出自己这样联想的理由,这其实就是孩子们一个心智历练的过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主动训练自己的思维,将自己所看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鲜活的实物,身临其境的体验,聊天似的叙说,适时的点拨,使孩子们完全抛开了先前的顾忌,主动言说,整个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口头作文关轻轻松松便闯了过去。
二、鼓励学生手“动”起来,将“说话”变成“写话”
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了口头作文关,再动笔写作文已经不是很难的事情了。这时候,我便告诉他们,其实写作文很简单,凡是自己平时的所玩、所想、所见,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把它写下来,就是作文了,现在我们把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再念给大家听一听,好不好,当然,在指导孩子们写的时候,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很灵活,允许他们加入自己的幼稚甚至离奇的想象,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孩子,我认为要充分给予他们心灵的空间,不仅要让他们实事求是,说真话、说实话,而且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自自然然地流露在纸上,怎样孩子们才会觉得写作文和说话一样轻松,也更乐于动手了。
三、小组互动,讨论提议,自主批改
当孩子们动笔写完作文后,我告诉他们,好文章是靠自己修改出来的。然后我提议他们在小组中互相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循环讨论批改,互相提议,再到自我发现,最后从字、词、句开始,自己修改,改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没想到,孩子们兴趣大增,小组讨论很激烈,还真有一股不发现了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不罢休,不给别人提出好建议不厚道,不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不是好汉的劲头。就这样,在这种完全自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都能很快说出别人作文中的优劣,发现自己作文中的许多不足,并及时改正,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写作兴趣大大增强,不再觉得写作文是一件苦差事。
四、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评析习作
传统的作文习作评析课,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将事先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写作滔滔不绝地进行评析,孩子们好像一名名观众,老老实实地听,认认真真地观看老师的“表演”,直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演得筋疲力尽,孩子们看得莫名其妙,听得昏昏欲睡,好不容易盼来下课铃,便是万事大吉,至于效果如何,可想而知。鉴于这种情况,我在上作文评析课时,常常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朗读,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去评析,我只是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果孩子们兴趣盎然,习作水平的提高效果出人意料。孩子们不再觉得作文评析课枯燥无味,而将它视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