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刊2006年第11期第671页刊出了许凌晖等医师撰写的“匐行性回状红斑一例”,该例患者仅有皮损,但不伴发肿瘤,且皮损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特点不十分典型,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近日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虞瑞尧教授对本例的诊断提出疑义,经与作者联系,作者也谈出自己的看法。现将两封来信一并刊出.希望对此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开展讨论。作为编者,我们愿意引导这样有意义的讨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06年第11期第671页刊出了许凌晖等医师撰写的“匐行性回状红斑一例”,该例患者仅有皮损,但不伴发肿瘤,且皮损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特点不十分典型,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近日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虞瑞尧教授对本例的诊断提出疑义,经与作者联系,作者也谈出自己的看法。现将两封来信一并刊出.希望对此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开展讨论。作为编者,我们愿意引导这样有意义的讨论。
其他文献
由于狼疮的活动性、治疗并发症以及长期后遗症,SLE患者有一定的死亡率。虽然有关SLE死亡率的文献日益增多,但有必要对这些结论进行证实。最近,加拿大蒙特利尔医院的Bernatsky博士等对SLE的死亡率进行了一次大样本调查。
患者男,53岁.18岁时掌跖部开始出现角质丘疹,质地坚硬,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多.曾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近1个月患者胸背部开始出现红斑鳞屑性皮疹,遂来我科就诊.患者家族三代中有5人(男3例,女2例)患有点状掌跖角化病,但仅此例伴发银屑病。
有研究表明,白介素20(IL-20)是介导银屑病发生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1,2].为探讨IL-20 mRNA与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II-20 mRNA表达情况。
目的 评价曲尼司特胶囊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曲尼司特和安慰剂治疗,于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3周访视1次,连续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SCORAD,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炎症性皮损范围指数、瘙痒的视觉模拟评分及影响睡眠评分等.结果 共14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曲尼司特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72例)参加
多年来,广东医学院吴志华教授精心编写了许多大型皮肤病性病专著,很有参考价值.新近他又主编出版了<皮肤科治疗学>,全书分7篇,共69章,200多万字,并附有照片和模式图600余幅,同样是一部内容详细、新颖实用、有独到之处的偏重于治疗的大型参考书。
为了解面部皮肤癣菌病(简称面癣)的菌种构成,探讨其临床特点与病原菌的联系,分析其致病因素,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238例临床拟诊为面癣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患者女,34岁,因双侧乳头乳晕疣状增生性斑块3年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乳头乳晕出现淡褐色疣状丘疹,质软,偶痒,逐渐增大增多,界清.未用药物治疗.既往无湿疹、鱼鳞病等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