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向现代教育转型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城市,在乡村,起的最早的中国人都是身背沉重书包,睡眼惺忪赶去上学的孩子们;庙堂之上,教育也一直凝聚着最多的关注,今年“两会”温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新华社记者向总理提出的就是众所瞩目的义务教育问题。
  教育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分量之重,没有几个民族能与之相比。为人父母者,把让孩子受教育的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而赢得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直至名牌大学的入学机会,是我们从懂事起就念兹在兹的人生目标。教育在中国人心中有如许地位,深究其原因,不能不提到“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
  教育曾经是一种特权。封建时代的民众没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在西方,受教育是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在东方,教育与特权挂钩的形式刚好相反,受过教育,进入“士”阶层,就能享有政治、经济上的特权。
  在那个时代,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才能有一点人的尊严,不用碰见官员就下跪,还能得到柴米银两资助和田赋减免等经济奖励。更重要的是,科考提供了一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举改变社会地位的途径。功名利禄皆出于此,“教育”的重要自不待言。
  这种教育确实起到了保证部分人识文断字,传承文化的功效。可惜兴办者的兴趣并不在此。唐太宗开科取士,看见士子络绎前来,兴奋地感慨——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矣!可见这种教育的兴办者,关注的不是知识传播的效果,而是能不能消除改变社会地位的其他途径,稳固江山社稷。
  有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效果,从“独尊儒术”到只考“四书”,这种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越收越小,与教育传播知识、丰富人类思想的天职渐行渐远。徒有形式的“教育”只留下几篇八股文,发展不出现代化,更创造不了“知识经济”。
  现代教育则不同,它要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向大众,让更多人得到更多知识,是它的基本特征。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强调:“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总理提到的作为“现代化国家基石”的教育,指的就是这种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观的灵魂,是平等,而不是制造等级。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既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更不是获取特权的通行证。
  面对教育现状,人们产生的种种心理落差,有时候反映的其实是新旧两种教育观在现实中的碰撞。今天的大学生发现,一次考试并不能定终生,竞争将一直延续到大学里、毕业后;他们还会发现,文凭和工作机会、薪酬待遇往往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于“上大学”接受精英教育,这件从来都令人艳羡的事儿,也有可能是投入的学费与产出的报酬不成比例的“亏本买卖”。这些传统教育观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成为了现实。
  在纷繁的争议中,辨析哪些是旧观念在新时代的不适症,哪些是教育改革的失误之处,是求解当前教育难题的关键;坚持向现代教育转型,则是化解一切教育难题的惟一出路。
  向现代教育转型,政府需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虽然现代政府仍负有选拔精英的责任,但它更重要的职责是保证全体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提供教育经费的义务全部推给父母家长,由政府财政向公民提供基础教育保障,是现代国家的象征。
  政府和公立大学要树立的第二个观念是,坚守教育本位,以提供知识为大学的本分,不宜再向学生提供“转户口”,“干部身份”等涉及身份转换的特殊产品,更不能利用对这些特殊产品的垄断权与民营大学竞争。
  转变教育观念,更重的任务落在普通人身上。每一个曾经为高考通宵达旦的学子,每一位曾在考场外苦苦守候的父亲母亲都有必要反省,我们对教育的热情,有多少付给了知识本身,又有多少付给了文凭所附加的东西。
  缓解当下教育的主要矛盾,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要让人们面对现实:发展中的中国不可能向全民提供精英教育;让只愿意报考“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子们认识到,中国就业结构从劳动力密集型转为知识密集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首先必须说服人们放弃以改换社会地位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观。
  时代变迁。精英教育早己不是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在当代,改变社会地位的途径多种多样,大学文凭不能提供的,或许企业家创新精神能够提供给你;高学历不能提供的,或许善于发明创造的头脑能够提供给你。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在更宽广的领域,用更多的方式去争取政治、经济权利,追寻梦想,改变人生。
  回归本位的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传播知识、完善人格这些基本职能。也只有这样心无旁驽的教育,才能打下“知识经济”的基石,铺就科教兴国的道路。
  卸下教育所不能承载的期望和幻想,还教育以本来面目,这个话题将不再继续沉重。
其他文献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亿中国农民的命运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土改”、“合作社运动”、“包产到户”,中国现代史的每一个篇章,几于都是由这些标志性的农村政策调整所开启。“十一五”开端之年发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将开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经过50多年探索,新中国在农村工作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制定任何农村政策,必须尊重农民自主权,
尽管拿着由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提供的厚达两三厘米的“关于调整本市出租汽车租价的申请”(以下简称“申请”),尽管在这份128页的“申请”中,有117页是北京嘉信达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出租车租价体系评审报告,数十份密密麻麻的“年度损益表”、“税金明细表”、“单车成本”、“管理费用明细表”列出了北京首汽股份公司等六家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数据,包括李涌在内的几位听证会代表仍然对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运营成本心怀疑问。 
他们将特殊地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    从过去的历史中,有人发现一个国家在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一代人,往往会在不远的将来,特殊地影响这个国家的走向。  比如,1946年至1964年间,美国战后生育高峰“婴儿潮”的一代人(the Baby BoomGeneration),被称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不平凡的一代”。这些被人口学家比喻为“怪蛇腹中的猪”的美国人,在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由于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还需要中国继续加油,继续跑步向前”  ——湖北读者    丢和捡的距离    早晨上班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忽然从路边拐弯处窜出一辆轿车,只见那轿车在窜出的一刹那,有一只手迅速从摇下的车窗内扔出一个矿泉水瓶,然后加速开车离开。说时迟,那时快,后面紧赶上来一个蹬三轮收破烂的人,从车上跳下来,一个箭步蹿过去,将那个刚从轿车内扔出来的矿泉水瓶
巴格达的人们已经长时间没有享受到节日的欢乐了,他们只能用手机互致问候,取代彼此走亲访友    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中国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进行对比。同是文明古国,现在的景象却是那么的不一样。现在,北京春节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这让我很想念伊拉克最重要的节日古尔邦节。  不知道也很想知道,在北京欢天喜地过节的时候,我在伊拉克的家人正在做什么呢?    巴格达每天有17小时断电    在
52岁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脚穿一双黑色平底布鞋,站在他紧邻东二环的办公室里。不久前,单霁翔去了贵州山区参加风雨桥重建开工典礼。  “一直下雨,布鞋在泥泞里走了一天,全完蛋了。第二天等泥巴干了,两只鞋对在一起搓一搓,接着穿。”单霁翔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经常下乡、下工地的官员最喜欢穿布鞋。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单霁翔正在整理今年政协会上的提案。去年他提交了七份提案,其中关于设立中国“
摘要:家园合育是幼儿教育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互联网 ”时代,如何将现有教育形式与在技术手段有机融合促进家园合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该文直面当前家园合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剖析原因,依据三元人格理论探索了一套全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方法体系,通过采用“一个理念、五项措施、一个报告”的形式,基于手机APP的使用,建立了家园合育体系,并以相关数据检验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 ”
1  我和王小玉正宽衣解带时,听见了敲门声。注意,这里我用了“宽衣解带”一词,足以说明我们此刻的投入与用心。敲门声很轻,很稀,以至于我们都认为是从楼下传来的,或者是远处胆怯的鞭炮声。我趿拉着拖鞋出去,多少有些不太情愿。从猫眼里看了一眼,果真有个男人直愣愣地站在外面,这让我更为恼火。  来人叫吴万里,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吴”,万里长城的“万里”——他是这么自我介绍的。因为时间太晚了,所以他感到很歉疚,
摘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短板和不足。“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教师质量,教育信息化2.O也给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特提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着力破除乡村教师管理体制障碍、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
总体而言,民企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待改善    2006年初,浙江省工商联推出了在2005年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引起了浙江省民营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这份主题为“浙江省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查报告的出台,是经过了大规模的调查和调研,听取了各地党委政府领导和26个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召开了15次企业家座谈会,有19个行业协会、商会和122家企业参加了座谈会,走访了74家企业、3个市场。该问卷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