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 上移化 多元化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与改善民生及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致力于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表现出以下共同趋势,即横向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的综合化趋势;纵向方面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延伸的上移化趋势;内涵方面职业教育功能及教育对象的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 趋势 综合化 上移化 多元化
  现代职业教育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发展,通过不断变革以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同国家而言,各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政策等因素都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之后,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到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13 177所,在校生2 197万人;高等职业学校1 280所,在校生744万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1]。因此,有必要分析国际先进经验,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1 综合化:横向融合趋势
  201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认为,为了提升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工作能力与生活品质,应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使各层次教育路径间能灵活转换,并为职业教育学习者获取更高层次学历或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有利条件。刘延东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职业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形成各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2]。袁贵仁指出,要拓宽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鼓励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课程互换、学分互认,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扩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机会[1]。鲁昕认为,要通过多元立交,实现普通和职业教育在各环节、各方面、各阶段的衔接,使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出色的工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给予他们稳定就业、持续创业和实现美好生活的能力[3]。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衔接,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CVQ)在高水平的普通教育证书(A—level)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间推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为所有青年人接受职业基础教育、获取高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机会。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课程按照工作岗位或就业领域划分编排,修完相应内容即获得相应证书,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基础、中等和高级阶段三个级别,与传统的学校文凭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值, 获得高级证书后,既可以进入高等院校修习大学学位,也可以继续职业教育学习获取更高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4]。为了解决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不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问题,德国不断加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并在继续教育方面强化职业培训,为不胜任目前职业岗位的人群提供更好、更系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2012年,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生涯和技术教育改革蓝图》,提出要在美国发展适应性更强和结果驱动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一次性、线性、缺乏衔接、隔离的教育模式向终身学习和学分累积教育路径转换方面的重要作用[5]。
  由此可见,随着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掌握某种技能便能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结束,再就业学习及岗位再学习成为众多从业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性质从一次性终结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偏重职业技术培训、忽视基础知识学习的状况已经结束,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转岗就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及继续学习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加强职普教之间的横向融合。
  2 上移化:纵向延伸趋势
  为了统一全球教育系统统计口径,确保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数据的可比性,1976年,教科文组织研发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它是一个以教育等级和学科来组织安排教育课程和相关资格证书的参考分类,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等级分类、主要特征等内容,并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自公布以来,1997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12年公布了第二次修订版—《201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2011),ISCED2011更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为各国完善学制体系、实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ISCED2011最大的变化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见表1),不仅分层更细,而且明确单独指明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定位、功能等内容。level 5为短期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指为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学生提供基于实用和特定职业的教育,完成此阶段2~3年学习的学生,大部分直接就业,同时,此阶段学分也可以转换,即他们也可以继续进入高一级院校学习获取学士文凭;level 6 ,level 7为学士和硕士学位或相当水平资格证书高等教育阶段,均有学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向,学生根据修习方向在综合大学和技术学院重点学习理论知识、最新研究成果或职业技能实践、最好的专业实践知识,完成学业,有选择继续深造的机会[6]。据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依托相应的课程计划及资格证书并行展开,各自形成了相对完整、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表1 ISCED2011与ISCED1997教育分层对照表[8]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美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最初学徒制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在17~18世纪,美国还处于手工业发展阶段,就引入了学徒制度,为各行业作坊培养各类工匠。美国独立后,随着工业革命步伐的加快,为了培养使用和保养维修机器的技工和机械工,中等职业教育的雏形——机械讲习所应运而生,这种讲习所不仅传授机械知识及使用技能,还为科学知识基础不够的学员补习基础文化知识。19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对初级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美国颁布了《史密斯—休斯法 》,积极推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电器、汽车、信息技术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兴起,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也日渐强烈,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案》《职业教育法》等法律规定,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美国高职教育主要场所的社区学院和一些工业大学的技术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如1960年,美国有社区学院500多所,在校生40万人,而目前,共有社区学院近1 200所,执教教师39万人,在读学生数1 180万[7]。社区学院同技术学院相衔接,学生完成学业获得副学士学位,既可以就业,也可以进入技术学院深造。与之相似,日本通过中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大学,培养各类专门技术人才;英国通过多科技术学院培养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级科技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潘懋元说过,我们应当考虑建立能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立体系,培养高职的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高级人才[8]。2012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大学联合招收高职本科生,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由深圳大学颁发毕业证,毕业证书采用高职编号,并注明“高职”字样,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深圳大学学士学位[9]。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昭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大众高等教育需求日趋旺盛的今天,纵向延伸上移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建立相互衔接、更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 多元化:内涵拓展趋势
  职业教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学徒制,当时农业和手工业都依靠简单的手工操作,师傅仅仅将自己掌握的手工技艺传授给徒弟,以帮助其获得谋生的手段。18世纪进入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时期以后,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出现了传授机器生产科学原理及操作技能的职业学校,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对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生产日益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各国更重视各类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生产效率。1958年,美国通过《国防教育法》,要求各地区有计划地对青年、成年人、高龄者进行职业培训、技术训练和再训练,使之成为科学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或熟练工人。同时,各国也愈来愈关注人的自我发展需求,联邦德国1976年修订了《青年劳动保护法》,并规定各种职业教育机构职业培训的第一年,要进行一般文化知识的教学及广泛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10]。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以经济、公平和改革为视角,倡导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并提出:扩大机会,提高质量及促进公平,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学习者通识及跨学科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其具有可持续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提供高质量和包容性的职业教育,尤其要为残疾人士、边缘群体提供职业教育;构建将技能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的资格体系;持续开发生涯指导体系,帮助学习者根据个人潜能及兴趣选择个性化的教育路径[11]。我国提出,要坚持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全面、系统培养人才的观念,高质量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在继续教育领域全面实施;坚持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教育同时并举,使职业教育学习者具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13]。
  职业教育的内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并日益走向多元。首先是教育功能的多元化,在起始阶段,职业教育承担的是就业功能,学员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料的丰富,如何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质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渐受人关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加强融合并呈现上移化趋势,职业教育升学功能凸显,成人继续教育、个人闲暇教育等个性化教育服务功能展现,弱势群体教育等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服务功能引人关注。其次是职业教育对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最初以青年准就业人群为主,逐渐转变为青少年教育年龄人群,并向成人、高龄人、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再教育人群转移。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中国道路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的主旨发言[J].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4-65.
  [2] 尚志平,孙培东.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5-6.
  [3] 鲁昕.中国行动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中国专题圆桌会议上的发言[J].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6-67.
  [4] Williams, Steve.Policy tension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young people [J].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VOL.14, N0.2, 1999.
  [5] 李玉静.走向全球化的技能开发各国在行动[J].职业技术教育,2012(15):54-57.
  [6] UNESC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2011[M].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12.
  [7]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2010 FACT SHEET[DB/OL]. http://www. aacc.nche.edu/.
  [8] 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5(5):28-31.
  [9] 深大、深职院联合招收高职本科生300人[DB/OL].http://zhaosheng .szpt.edu.cn/shownew.asp?newid=410.
  [10] 杨汉清,吴文侃.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1] 李玉静.上海共识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的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3-76.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有关服务的话题近年来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在2013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以“服务”为主题和引领,探讨了技术手段、资源建设和机构改革等对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支撑,丰富而精彩的内容使得场场报告座无虚席。本期我们也以“服务”为主题,将一篇论坛综述和一篇馆长专访呈现给读者,冀以引发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6月17日至19日,2013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吉林长春国际会
期刊
摘 要:为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校内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在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键词:工程训练 教学模式 综合素质  工程训练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而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作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本科阶段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要的工程实践教学载
期刊
张文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西安市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198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2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获教育学博士学
期刊
摘要:数字教育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和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教育电视节目的类型作出了划分,接着借鉴韩国电视剧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与国内的教育电视节目作比较分析,提出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策略,最后提出传播策略,以期为国内数字教育电视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数字教育电视 节目设计 传播策略  1 教育电视节目与数字教育电视节目  教育电视节目,是充分发挥电视的传播功
期刊
编者按:  中医是中华民族通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不断发展并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当代中医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方面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经过严格的实践训练掌握中医“四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伟荣教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学实训体系,培养创新型中医药高级人才。我刊本期从中心建设、实验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期刊
编者按:  初春时节,我刊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兼任主任,他为中药学科建设制定方向,为实验教学改革规划思路,使中药学实验教学在国内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由具有丰富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的张彤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实验中心日常工作及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负责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与各项教改措施的落实。在两位教授的统筹规划下,中心改革创新,在仪器设备配置、
期刊
摘 要: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培养目标的作用。以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细致分析了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前的教学情况,对提高公共选修课程的授课质量作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兴趣 实践 考核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开拓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
期刊
编者按:目前,我国高校在法学这门社会科学教学实践中开设实验教学的经验明显不足,建设跨学科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更是无前例可循。中山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在校、院两级领导支持下,明确建设思路,在探索中前行,在服务中成长,实现“从小到大,从有到精”的跨越式发展,这其中既有中心主任杨建广教授的长远谋划与坚持不懈,也有中心教职工的献计献策与默默付出。2005年,学校确立了“大法学”的观念,整合了校内资源,
期刊
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图书馆馆长,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科学技术哲学史(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环境思想:基于中日传统与现实的回应》《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在真与善
期刊
2013年4月25日,《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高教版第三届编委会在江西南昌国际展览中心3号会议室成功召开。参加本次编委会的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编委会主任范文曜,教育部高教司实验室处处长李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助理曹胜利,《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主编陈锡章,编委会副主任高晓杰,编委会副主任、杂志社社长张家栋,常务副社长丛林,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