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战斗力、打败作战对手,最重要的法则是比对手学得更好更快。
“祖国用第一为我们命名,我们用第一回报祖国。”正如师歌里所唱,一大队面对现代军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新装备、新技术日益增加,新战法、新训法不断涌现,用学习保持竞争优势,不断续写“第一”传奇。
初冬时节,西北大漠,碧空如洗,一场空战对决悄然拉开战幕。“154∶102、130∶87”,当对抗结果在指挥大厅显示出来,大家无不为空军某师飞行一大队一举战胜两个对手拍手称奇。
仰望蓝天,代表团里出征参战的一大队飞行员百感交集:“正是‘创建学习型飞行大队、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活动的扎实开展,让我们从两年前遭遇‘滑铁卢’的惨痛失利中重塑自己,续写了‘第一’传奇。”
把对手当成最好的老师
谈起那次遭遇“滑铁卢”,还得从两年前的空军首届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说起。
2011年11月初,一场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气势恢弘的对决,采取淘汰制,共设置空战多个回合,只有一路过关斩将后,才能进入最后的“金头盔”争夺。对抗中,该大队所在团考虑到自身装备状况,选择“制敌千里之外”的常胜战术。
然而,对抗中本应占据优势的中远距阶段,己方机载雷达却频频出现“不显示目标、无法锁定干扰源”等状况,动辄丢失目标。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些对手使用的种种电子战手段,一度被有的飞行员认为是“雷达出故障了”。
首轮失利,飞行员着急,指挥员更着急,急忙改用干扰战术,但惯用的干扰手段始终没能发挥出效果。最终,对手有效发射某型导弹31枚,而他们有效发射导弹仅8枚。“59︰166”,一个令人汗颜的比分,让该大队在首个演练日就被淘汰出局,打道回府。
这一失利的事实如重锤一般,撞击着该大队每名官兵的心灵。面对失利,何颜以对先辈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辉煌荣誉?60多年前,他们首创空军空战击落敌机先例,受到毛主席亲笔题词嘉勉,“奋勇作战,甚好甚慰”,该师因此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第一师”。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大队。自此,勇争“第一”融入了每一名官兵的血脉。
按以往惯例,他们的首选战术是在对手“近身”之前,先发制敌。然而,对抗中,强大的电子干扰,使他们的雷达致盲,信息对抗的劣势让武器的优势不复存在。一场原本自信满满的主攻仗,最终变成疲于应战的被动仗。
打了败仗的他们,通过视频回放、飞参判读、网上推演发现,对抗中有6架次全程没有调用电子战画面,但对手利用的却是信息火力一体攻防。“抢攻仗”变成“被动战”反映出他们忽视电子对抗,对装备研究攻关不深透,达不到“人机合一”,缺乏信息对抗意识和信息素养。
反思中他们还发现,作为国产新型战机,即使遭受对方干扰,失去中距抢攻机会,如果武器系统使用得当,也可能挽回败局。然而,此次对抗,由于飞行员武器装备操作使用不够熟练,没能及时实施导弹攻击,无奈让机会从指间溜走。
正如大队长崔小勇在反思报告中写道:现代空战,仅仅盯着“看得见的敌人”,就必将面临“看不见的威胁”。不掌握战场信息权,就会丧失战斗主动权;不取得信息对抗优势,再好的“制胜之策”也难以赢得战争胜利。
“这原因那原因,学习研究不够是根本原因。”上级党委机关在帮助他们分析失利原因时更是一针见血,“面对信息时代,不注重信息化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未来‘信息化空战之谜’就无法真正破解!”
学习研究是基本军事训练实践活动。对手,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学习对手,研究对手,直到战胜对手。一番反思,该大队幡然醒悟,不善于学习,就等于在未来战争中进行单方面的裁军,要战胜对手,就要学习对手,要比对手学习得更好更快!
打响“脖子以上的战斗”
“弄明白输在哪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一大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久,一场“建设学习型飞行大队,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的“双学”活动,在该大队掀起信息化知识学习研究的热潮。
在一大队的荣誉室,摆放着一套团里针对那场考核制作的检讨反思教育片。大队教导员季兴涛告诉笔者:正是失利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化作战方式的威力,全大队在上级领导和机关的指导帮带下,以“双学”活动为抓手,掀起了一场学习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头脑风暴”。
在采访中笔者看到,从大队学习室到飞行员宿舍,从讲评室到空勤休息室,从楼梯、走廊到作战演练中心,不仅有“双学”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书籍、人手一本的电子书,还有信息化模拟机。为实现学习工作的有机融合,他们把学习研究和训练任务统一纳入飞行训练计划来制订,最大化、人性化地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确保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在飞行一大队学习室,飞行员王远栋详细给笔者演示了他们结合飞行训练自创的“搞清需求、制订计划、学习研究、验证飞行”等“七步学习法”。“如果说‘七步法’形成了从学习研究、飞行验证、再到学习提高的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实现了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双赢’目的,那么‘双学’活动总结的‘114’训练法则让学习训练研究有了科学的分配。” 大队长崔小勇介绍说,“‘114’ 法则即飞行前理论学习一小时,飞行中验证一小时,飞行后分析评估四小时,学习研究占了绝大比重。”
在一大队一个普通训练日中,笔者看到飞行人员完成一个飞行课目后,全体飞行人员利用飞参、视频等评估手段,对任务质量、训练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研判,特别是对存在问题深挖细研,在检讨反思中达到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打赢能力。
“换脑”催生战斗力快速生成
2012年仲秋,大漠戈壁。“浴火重生”的一大队再赴沙场,参加空军第二届自由空战对抗考核。
一大队飞行员凭借平时练就的战术动作和创新战法,忽而静默出击,忽而高空翻转,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下,将战机的作战效能和数套战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次次先于对手截获、锁定、攻击,以大比分获胜,两人被评为“空战优秀飞行员”,一人斩获“金头盔”。
“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学习让我翅膀更硬了,战法更多了!”胜利归来,“金头盔”荣获者,原一大队大队长、现任副团长许利强说出了学习体会。
许利强是一名爱琢磨的飞行员。“双学”活动的开展让他找到了平台,系统学习了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潜心钻研武器性能,对信息化武器有了全面的熟悉和掌握。结合学习研究成果,他编写的《某新型战机训练作战手册》,不仅全功能开发了该型战机的作战性能,还为未来空战探出了新路。该大队所在师的政委刘梦友高兴地告诉笔者,像许利强这样积极更新信息化知识,努力提高驾驭信息化武器能力的飞行员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双学”活动,能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时的成绩并没有让一大队驻足欣喜。他们还把“战火”烧到周边地防、电抗、雷达等军兵种部队,在协同组织的体系对抗训练中,将战斗起飞、电子干扰、空地攻防等训练内容一体化实施,使战术、战法演练训练真正成为信息化战场作战的“预实践”。
2012年年底,一场“蓝天鏖战”精彩上演。指挥大厅内,作训、通信、气象、领航等各类人员各司其职,专注于信息传递终端。一大队双机编队悄然进入“敌”后,借助信息化手段,迅即搜索识别目标,准确摧毁“敌”导弹阵地。随即,又以电子干扰、蛇形机动等战术,规避“敌”防空武器,胜利返航。2013年10月中下旬,一大队再次征战空军第三届自由空战对抗考核,同样收获胜利,捍卫了“第一”的荣誉。
“祖国用第一为我们命名,我们用第一回报祖国。”正如师歌里所唱,一大队面对现代军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新装备、新技术日益增加,新战法、新训法不断涌现,用学习保持竞争优势,不断续写“第一”传奇。
初冬时节,西北大漠,碧空如洗,一场空战对决悄然拉开战幕。“154∶102、130∶87”,当对抗结果在指挥大厅显示出来,大家无不为空军某师飞行一大队一举战胜两个对手拍手称奇。
仰望蓝天,代表团里出征参战的一大队飞行员百感交集:“正是‘创建学习型飞行大队、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活动的扎实开展,让我们从两年前遭遇‘滑铁卢’的惨痛失利中重塑自己,续写了‘第一’传奇。”
把对手当成最好的老师
谈起那次遭遇“滑铁卢”,还得从两年前的空军首届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说起。
2011年11月初,一场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气势恢弘的对决,采取淘汰制,共设置空战多个回合,只有一路过关斩将后,才能进入最后的“金头盔”争夺。对抗中,该大队所在团考虑到自身装备状况,选择“制敌千里之外”的常胜战术。
然而,对抗中本应占据优势的中远距阶段,己方机载雷达却频频出现“不显示目标、无法锁定干扰源”等状况,动辄丢失目标。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些对手使用的种种电子战手段,一度被有的飞行员认为是“雷达出故障了”。
首轮失利,飞行员着急,指挥员更着急,急忙改用干扰战术,但惯用的干扰手段始终没能发挥出效果。最终,对手有效发射某型导弹31枚,而他们有效发射导弹仅8枚。“59︰166”,一个令人汗颜的比分,让该大队在首个演练日就被淘汰出局,打道回府。
这一失利的事实如重锤一般,撞击着该大队每名官兵的心灵。面对失利,何颜以对先辈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辉煌荣誉?60多年前,他们首创空军空战击落敌机先例,受到毛主席亲笔题词嘉勉,“奋勇作战,甚好甚慰”,该师因此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第一师”。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大队。自此,勇争“第一”融入了每一名官兵的血脉。
按以往惯例,他们的首选战术是在对手“近身”之前,先发制敌。然而,对抗中,强大的电子干扰,使他们的雷达致盲,信息对抗的劣势让武器的优势不复存在。一场原本自信满满的主攻仗,最终变成疲于应战的被动仗。
打了败仗的他们,通过视频回放、飞参判读、网上推演发现,对抗中有6架次全程没有调用电子战画面,但对手利用的却是信息火力一体攻防。“抢攻仗”变成“被动战”反映出他们忽视电子对抗,对装备研究攻关不深透,达不到“人机合一”,缺乏信息对抗意识和信息素养。
反思中他们还发现,作为国产新型战机,即使遭受对方干扰,失去中距抢攻机会,如果武器系统使用得当,也可能挽回败局。然而,此次对抗,由于飞行员武器装备操作使用不够熟练,没能及时实施导弹攻击,无奈让机会从指间溜走。
正如大队长崔小勇在反思报告中写道:现代空战,仅仅盯着“看得见的敌人”,就必将面临“看不见的威胁”。不掌握战场信息权,就会丧失战斗主动权;不取得信息对抗优势,再好的“制胜之策”也难以赢得战争胜利。
“这原因那原因,学习研究不够是根本原因。”上级党委机关在帮助他们分析失利原因时更是一针见血,“面对信息时代,不注重信息化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未来‘信息化空战之谜’就无法真正破解!”
学习研究是基本军事训练实践活动。对手,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学习对手,研究对手,直到战胜对手。一番反思,该大队幡然醒悟,不善于学习,就等于在未来战争中进行单方面的裁军,要战胜对手,就要学习对手,要比对手学习得更好更快!
打响“脖子以上的战斗”
“弄明白输在哪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一大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久,一场“建设学习型飞行大队,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的“双学”活动,在该大队掀起信息化知识学习研究的热潮。
在一大队的荣誉室,摆放着一套团里针对那场考核制作的检讨反思教育片。大队教导员季兴涛告诉笔者:正是失利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化作战方式的威力,全大队在上级领导和机关的指导帮带下,以“双学”活动为抓手,掀起了一场学习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头脑风暴”。
在采访中笔者看到,从大队学习室到飞行员宿舍,从讲评室到空勤休息室,从楼梯、走廊到作战演练中心,不仅有“双学”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书籍、人手一本的电子书,还有信息化模拟机。为实现学习工作的有机融合,他们把学习研究和训练任务统一纳入飞行训练计划来制订,最大化、人性化地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确保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在飞行一大队学习室,飞行员王远栋详细给笔者演示了他们结合飞行训练自创的“搞清需求、制订计划、学习研究、验证飞行”等“七步学习法”。“如果说‘七步法’形成了从学习研究、飞行验证、再到学习提高的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实现了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双赢’目的,那么‘双学’活动总结的‘114’训练法则让学习训练研究有了科学的分配。” 大队长崔小勇介绍说,“‘114’ 法则即飞行前理论学习一小时,飞行中验证一小时,飞行后分析评估四小时,学习研究占了绝大比重。”
在一大队一个普通训练日中,笔者看到飞行人员完成一个飞行课目后,全体飞行人员利用飞参、视频等评估手段,对任务质量、训练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研判,特别是对存在问题深挖细研,在检讨反思中达到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打赢能力。
“换脑”催生战斗力快速生成
2012年仲秋,大漠戈壁。“浴火重生”的一大队再赴沙场,参加空军第二届自由空战对抗考核。
一大队飞行员凭借平时练就的战术动作和创新战法,忽而静默出击,忽而高空翻转,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下,将战机的作战效能和数套战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次次先于对手截获、锁定、攻击,以大比分获胜,两人被评为“空战优秀飞行员”,一人斩获“金头盔”。
“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学习让我翅膀更硬了,战法更多了!”胜利归来,“金头盔”荣获者,原一大队大队长、现任副团长许利强说出了学习体会。
许利强是一名爱琢磨的飞行员。“双学”活动的开展让他找到了平台,系统学习了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潜心钻研武器性能,对信息化武器有了全面的熟悉和掌握。结合学习研究成果,他编写的《某新型战机训练作战手册》,不仅全功能开发了该型战机的作战性能,还为未来空战探出了新路。该大队所在师的政委刘梦友高兴地告诉笔者,像许利强这样积极更新信息化知识,努力提高驾驭信息化武器能力的飞行员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双学”活动,能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时的成绩并没有让一大队驻足欣喜。他们还把“战火”烧到周边地防、电抗、雷达等军兵种部队,在协同组织的体系对抗训练中,将战斗起飞、电子干扰、空地攻防等训练内容一体化实施,使战术、战法演练训练真正成为信息化战场作战的“预实践”。
2012年年底,一场“蓝天鏖战”精彩上演。指挥大厅内,作训、通信、气象、领航等各类人员各司其职,专注于信息传递终端。一大队双机编队悄然进入“敌”后,借助信息化手段,迅即搜索识别目标,准确摧毁“敌”导弹阵地。随即,又以电子干扰、蛇形机动等战术,规避“敌”防空武器,胜利返航。2013年10月中下旬,一大队再次征战空军第三届自由空战对抗考核,同样收获胜利,捍卫了“第一”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