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按GCS标准评分;恢复良好2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6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人,应严密观察,及时复查CT,力求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5~74岁,平均43.2岁;交通事故伤14例,高空坠落伤8例,跌伤4例,打击伤6例;住院时间3~62天;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发生于外伤后12小时~13天,平均5.2天。
入选标准:伤后首次CT仅有外伤性改变,所有病人均因临床症状加重或临床症状无法因首次头颅CT结果解释或术后症状加重,或复查CT偶然发现证实脑梗死。脑实质内CT值8~24Hu,符合脑梗死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定义为梗死范围≥5cm,或一个或多个脑梗死,局限性脑梗死定义为梗死灶位于基底区或位于脑叶内,范围<5cm。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入院时GCS评分6~8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标准。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18例,脑挫裂伤伴脑内多发血肿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其中术后并发脑梗死24例。符合大面积脑梗死26例,局限性脑梗死6例。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伤后都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神经外科综合救治。4例行单纯去骨瓣减压术,5例行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14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3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内外减压术,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小脑幕切开颞叶钩回疝复位术,3例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人都予以降颅压、解痉、抗凝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部分病人还采用高压氧、亚低温等综合治疗。
结 果
以GCS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病人转归以最后一次随访为准。良好2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50%。死亡12例死因为开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导致脑干功能衰竭。2例开颅术后并发脑梗死,再次行减压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拒绝再次手术,行保守治疗后死亡;1例并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0.05%~1.6%[1],大多在伤后1~2天出现。目前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包括:①颅脑损伤后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②头部受外伤时,颅底脑血管发生扭曲、血管损伤。③颅脑损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活性物质失调引起脑血管痉挛,以及颅脑手术中的操作对脑血管刺激、牵拉亦有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或梗死。④头颅受损伤或脑组织移位致血管移位、拉长、扭曲、痉挛或完全闭塞。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预防比治疗更显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常规复查头颅CT,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②避免盲目脱水及使用止血药物,详细记录24小时入出水量,避免因医疗措施不当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③估计病人短时间内不会清醒者,常规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通畅,防止低氧血症加重脑损害。④术中尽量避免对侧裂区血管的刺激,及生理盐水冲洗术区血性液体,去骨瓣减压应充分,防止脑组织嵌顿受压。⑤颅脑手术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常规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减少血性脑脊液对脑血管刺激。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83-485.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5~74岁,平均43.2岁;交通事故伤14例,高空坠落伤8例,跌伤4例,打击伤6例;住院时间3~62天;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发生于外伤后12小时~13天,平均5.2天。
入选标准:伤后首次CT仅有外伤性改变,所有病人均因临床症状加重或临床症状无法因首次头颅CT结果解释或术后症状加重,或复查CT偶然发现证实脑梗死。脑实质内CT值8~24Hu,符合脑梗死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定义为梗死范围≥5cm,或一个或多个脑梗死,局限性脑梗死定义为梗死灶位于基底区或位于脑叶内,范围<5cm。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入院时GCS评分6~8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标准。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18例,脑挫裂伤伴脑内多发血肿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其中术后并发脑梗死24例。符合大面积脑梗死26例,局限性脑梗死6例。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伤后都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神经外科综合救治。4例行单纯去骨瓣减压术,5例行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14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3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内外减压术,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小脑幕切开颞叶钩回疝复位术,3例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人都予以降颅压、解痉、抗凝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部分病人还采用高压氧、亚低温等综合治疗。
结 果
以GCS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病人转归以最后一次随访为准。良好2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50%。死亡12例死因为开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导致脑干功能衰竭。2例开颅术后并发脑梗死,再次行减压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拒绝再次手术,行保守治疗后死亡;1例并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0.05%~1.6%[1],大多在伤后1~2天出现。目前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包括:①颅脑损伤后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②头部受外伤时,颅底脑血管发生扭曲、血管损伤。③颅脑损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活性物质失调引起脑血管痉挛,以及颅脑手术中的操作对脑血管刺激、牵拉亦有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或梗死。④头颅受损伤或脑组织移位致血管移位、拉长、扭曲、痉挛或完全闭塞。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预防比治疗更显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常规复查头颅CT,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②避免盲目脱水及使用止血药物,详细记录24小时入出水量,避免因医疗措施不当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③估计病人短时间内不会清醒者,常规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通畅,防止低氧血症加重脑损害。④术中尽量避免对侧裂区血管的刺激,及生理盐水冲洗术区血性液体,去骨瓣减压应充分,防止脑组织嵌顿受压。⑤颅脑手术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常规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减少血性脑脊液对脑血管刺激。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8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