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具有数量大、地域性强、附加值低等特点,我国近郊宅基地房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健全的利用体系,建筑垃圾概念尚不完善,尚未形成健全的利用体系。其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便利,应尽快并且科学合理地处置这些建筑垃圾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成立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利用推进委员会,协调各部门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政策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完善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体系。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时期,大量的工程建设和拆迁改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每年数亿吨的建筑垃圾,但过去无具体数据统计,各种披露的数据均为推测算而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左右。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城镇化走了一条城市大规模扩张和大拆大建的发展路径。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持续快速增长的城市垃圾总量贡献很大[1]。目前我国年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达3亿吨以上,近郊宅基地房屋建筑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1亿吨,建筑固体废弃物占人类活动产生废弃物总量的四成,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相对滞后,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较低,处理方式主要以露天搁置和填埋为主。此外,关于建筑垃圾的定义理解也不尽相同,也造成目前推测算的数据差别较大。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规定中建筑垃圾定义:“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建筑垃圾基本分为土地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两大类。土地开挖垃圾量要大于拆除建筑垃圾量[2]。日前参考消息报道的香港大学吕伟生估计我国年产20亿吨建筑垃圾的推算量应该是可能的,但应该是包括渣土量在内,现在,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80%~90%。建筑垃圾堆积和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且运送和处置成本也相当大,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经济负担。此外,我国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优质的天然骨料在有些地区已趋枯竭,许多地方大规模开山采石,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在严峻形势下,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日益引起我国建筑建材界的重视,为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验,通过对建筑垃圾再利用方法、产品性能等研究[4]。现阶段,我国已经将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到了一定高度,并把如何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议题。
全国范围内,建筑垃圾多数还是填埋堆放,垃圾围城、垃圾围村比较普遍,而且由于很多城市没有专门建筑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的现象非常猖獗,多是非法堆放[5-8]。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随着近郊沟壑被填满,倾倒点越来越远,垃圾车开始将垃圾随意倾倒到路边和城区闲置的空地[9-12]。建筑垃圾堆放与填埋主要影响是:一、侵占土地,20亿吨建筑垃圾将占用50万亩土地;二、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且更难消解;三、严重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已填埋的土地如用作建设用地需重新开挖,消除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往往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现状建筑垃圾具有资源化属性,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置,96%以上可成为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并能应用到建设工程中去。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是指拆除建筑垃圾制成再生建材再应用到工程上的比例,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均在80%以上,不少国家已达95%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危害,而且能变废为宝,提供了新的建材材料再用于城市建设,形成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筑垃圾再生的基本形式是再生骨料、粉料,继而可以作为天然砂石、土资源生产各种再生砖(砌块)、路用无机混合料及路用制品、再生骨料混凝土、砂浆、水泥、填充用混泥土等各种建材产品,技术基本成熟,质量达标。我国已具备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技术条件,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已逐步成型。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处理设备、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使用示范等环节均已突破瓶颈,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已初步搭建。建筑垃圾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资源使用,节省大量的天然资源,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由于建筑垃圾废物处置和利用受地域限制,地方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有百余家小企业在处置建筑垃圾,这些小企业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的市场规律自发兴起,能够盈利,但存在设备简便、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很多城市的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还在规划和建设当中,就全国而言,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目前的确不足6%。
近郊宅基地房屋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和再利用各个环节,涉及到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工信、财政等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只有当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形成政策束支持,才能使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形成闭合回路,真正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建议由国务院综合部门牵头,协调国务院相关机构,成立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利用委员会,研究出台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法》,制定行业发展五年规划,完善建筑垃圾再生建材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莹,徐仁崇,戴鹏.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J].粉煤灰,2016,28(01):27-30+34.
[2]肖绪文,冯大阔,田伟.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J].施工技术,2015,44(10):6-8.
[3]高青松,胡佳慧.市场逻辑、政府规制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05):83-87.
[4]李浩,翟宝辉.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3):119-124.
[5]刘红勇,黄秋爽.建筑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及对策——以成都市为例[J].建筑经济,2014,35(10):23-25.
[6]王琼,於林锋,方倩倩,林茂松.国内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和国内发展建议[J].粉煤灰,2014,26(04):19-21.
[7]高青松,謝龙.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关键节点及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06):137-141.
[8]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J].建设科技,2014(01):9-12.
[9]叶晓甦,石世英.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J].建筑经济,2014(01):101-106.
[10]李海明.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建筑技术,2013,44(09):795-797.
[11]魏秀萍,赖芨宇,张仁胜.建筑垃圾的管理与资源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03):25-29.
[12]王香治.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02):49-52.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时期,大量的工程建设和拆迁改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每年数亿吨的建筑垃圾,但过去无具体数据统计,各种披露的数据均为推测算而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左右。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城镇化走了一条城市大规模扩张和大拆大建的发展路径。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持续快速增长的城市垃圾总量贡献很大[1]。目前我国年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达3亿吨以上,近郊宅基地房屋建筑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1亿吨,建筑固体废弃物占人类活动产生废弃物总量的四成,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相对滞后,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较低,处理方式主要以露天搁置和填埋为主。此外,关于建筑垃圾的定义理解也不尽相同,也造成目前推测算的数据差别较大。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规定中建筑垃圾定义:“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建筑垃圾基本分为土地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两大类。土地开挖垃圾量要大于拆除建筑垃圾量[2]。日前参考消息报道的香港大学吕伟生估计我国年产20亿吨建筑垃圾的推算量应该是可能的,但应该是包括渣土量在内,现在,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80%~90%。建筑垃圾堆积和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且运送和处置成本也相当大,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经济负担。此外,我国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优质的天然骨料在有些地区已趋枯竭,许多地方大规模开山采石,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在严峻形势下,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日益引起我国建筑建材界的重视,为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验,通过对建筑垃圾再利用方法、产品性能等研究[4]。现阶段,我国已经将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到了一定高度,并把如何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议题。
全国范围内,建筑垃圾多数还是填埋堆放,垃圾围城、垃圾围村比较普遍,而且由于很多城市没有专门建筑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的现象非常猖獗,多是非法堆放[5-8]。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随着近郊沟壑被填满,倾倒点越来越远,垃圾车开始将垃圾随意倾倒到路边和城区闲置的空地[9-12]。建筑垃圾堆放与填埋主要影响是:一、侵占土地,20亿吨建筑垃圾将占用50万亩土地;二、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且更难消解;三、严重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已填埋的土地如用作建设用地需重新开挖,消除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往往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现状建筑垃圾具有资源化属性,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置,96%以上可成为工程建设的原材料并能应用到建设工程中去。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是指拆除建筑垃圾制成再生建材再应用到工程上的比例,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均在80%以上,不少国家已达95%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危害,而且能变废为宝,提供了新的建材材料再用于城市建设,形成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筑垃圾再生的基本形式是再生骨料、粉料,继而可以作为天然砂石、土资源生产各种再生砖(砌块)、路用无机混合料及路用制品、再生骨料混凝土、砂浆、水泥、填充用混泥土等各种建材产品,技术基本成熟,质量达标。我国已具备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技术条件,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已逐步成型。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处理设备、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使用示范等环节均已突破瓶颈,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已初步搭建。建筑垃圾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资源使用,节省大量的天然资源,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由于建筑垃圾废物处置和利用受地域限制,地方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有百余家小企业在处置建筑垃圾,这些小企业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的市场规律自发兴起,能够盈利,但存在设备简便、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很多城市的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还在规划和建设当中,就全国而言,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目前的确不足6%。
近郊宅基地房屋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和再利用各个环节,涉及到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工信、财政等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只有当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形成政策束支持,才能使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形成闭合回路,真正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建议由国务院综合部门牵头,协调国务院相关机构,成立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利用委员会,研究出台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法》,制定行业发展五年规划,完善建筑垃圾再生建材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莹,徐仁崇,戴鹏.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J].粉煤灰,2016,28(01):27-30+34.
[2]肖绪文,冯大阔,田伟.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J].施工技术,2015,44(10):6-8.
[3]高青松,胡佳慧.市场逻辑、政府规制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05):83-87.
[4]李浩,翟宝辉.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3):119-124.
[5]刘红勇,黄秋爽.建筑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及对策——以成都市为例[J].建筑经济,2014,35(10):23-25.
[6]王琼,於林锋,方倩倩,林茂松.国内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和国内发展建议[J].粉煤灰,2014,26(04):19-21.
[7]高青松,謝龙.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关键节点及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06):137-141.
[8]陈家珑.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J].建设科技,2014(01):9-12.
[9]叶晓甦,石世英.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J].建筑经济,2014(01):101-106.
[10]李海明.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建筑技术,2013,44(09):795-797.
[11]魏秀萍,赖芨宇,张仁胜.建筑垃圾的管理与资源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03):25-29.
[12]王香治.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0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