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他们会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
关键词:作业设计 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制约学习的灵活性,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生活化、趣味化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学生也对生活化的数学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取材于学生息息相关的身边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针对教材内容初步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折叠让学生观察折痕并发現其特点。大部分孩子通过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已经能够掌握,但是孩子们却是意犹未尽。于是我课后并没有留书面的作业,因为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如果只教会孩子们去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那么就失去了教学原本的意义了。我设计了两个制作的作业让孩子去动手完成。习题一:自己制作一个风车。习题二:自己制作一个风筝。 这两道题是选作的,习题一难度较小,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学会制作的方法;而习题二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合作或与家长合作才能完成。两道题目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并且他们很感兴趣,让枯燥的作业更加生活化、趣味化。
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创造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设计练习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和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 “被动”变为“主动”,想去解决问题,这也需要教师在设计习题时注意习题的难度、开放度等等。也可以改变惯用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这当然需要教师充分的指导,才能做到练习设计的针对性,真正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间房长4米,宽3米,现在有20×20平方厘米(每块8元)、30×20平方厘米(每块8.5元)、30×30平方厘米(每块10元)、40×40平方厘米(每块20元)、50×50平方厘米(每块16元)五种砖块供你选择,设计铺设方案。你设计的方案买地砖需要多少钱?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了,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方案。有的学生设计了最省钱的方案;有的学生根据房间的大小,设计了最不浪费材料的方案;有的学生提出根据地砖质量的不同来确定方案;还有的学生提出根据个人爱好不同,设计出不同颜色或各种颜色搭配,具有个性化的方案。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三、作业设计的整合性、全面性
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数学练习也应考虑整合性。
例如学习了乘法后,我布置了一首完整的唐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都不知道数学作业为什么要出示唐诗,这时我提出问题:“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怎么列式计算?”从而引出了乘法算式。又如,与美术学科整合,欣赏对称图形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电脑机器人课整合,利用数学知识编程使机器人完成任务等等。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地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周素梅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J].华章(数学探索),2006年,02期。
2.陶琴坤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1期。
3.郝景新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学周刊·B,2010年,第3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 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制约学习的灵活性,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生活化、趣味化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学生也对生活化的数学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取材于学生息息相关的身边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针对教材内容初步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折叠让学生观察折痕并发現其特点。大部分孩子通过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已经能够掌握,但是孩子们却是意犹未尽。于是我课后并没有留书面的作业,因为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如果只教会孩子们去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那么就失去了教学原本的意义了。我设计了两个制作的作业让孩子去动手完成。习题一:自己制作一个风车。习题二:自己制作一个风筝。 这两道题是选作的,习题一难度较小,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学会制作的方法;而习题二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合作或与家长合作才能完成。两道题目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并且他们很感兴趣,让枯燥的作业更加生活化、趣味化。
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创造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设计练习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和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 “被动”变为“主动”,想去解决问题,这也需要教师在设计习题时注意习题的难度、开放度等等。也可以改变惯用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这当然需要教师充分的指导,才能做到练习设计的针对性,真正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间房长4米,宽3米,现在有20×20平方厘米(每块8元)、30×20平方厘米(每块8.5元)、30×30平方厘米(每块10元)、40×40平方厘米(每块20元)、50×50平方厘米(每块16元)五种砖块供你选择,设计铺设方案。你设计的方案买地砖需要多少钱?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了,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方案。有的学生设计了最省钱的方案;有的学生根据房间的大小,设计了最不浪费材料的方案;有的学生提出根据地砖质量的不同来确定方案;还有的学生提出根据个人爱好不同,设计出不同颜色或各种颜色搭配,具有个性化的方案。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三、作业设计的整合性、全面性
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数学练习也应考虑整合性。
例如学习了乘法后,我布置了一首完整的唐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都不知道数学作业为什么要出示唐诗,这时我提出问题:“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怎么列式计算?”从而引出了乘法算式。又如,与美术学科整合,欣赏对称图形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电脑机器人课整合,利用数学知识编程使机器人完成任务等等。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地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周素梅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J].华章(数学探索),2006年,02期。
2.陶琴坤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1期。
3.郝景新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学周刊·B,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