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传统的园林害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园林害虫生态治理的对策,从而达到整体治理和保护园林生态系统群体健康的目的,保证园林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害虫;防治;存在问题;生态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04-01
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受人为干预的、稳定性较差的生态系统,园林规划、绿化植物种类和布局、人类的活动等均对这一系统产生影响。系统内植物种类丰富,为昆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昆虫种类众多,但真正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类并不是很多。而传统的园林害虫防治措施,过分依赖及滥用化学杀虫剂,不仅大量杀伤了害虫天敌,削弱了自然控制因子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更重要的是破坏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1]。因此,园林害虫防治应从对有害生物的杀灭变为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群体健康的整体治理和保护。
1园林害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人、物、技薄弱,检疫力度不够
一是缺乏专门的园林植保部门,无法对辉南县的植保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推广、指导。同时,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够。二是园林管理、养护部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各绿化部门基本上不配备专职植保人员,在岗绿化管理人员受专业培训不够,病害、虫害混淆,甚至连杀虫剂、杀菌剂也难以分清。三是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没有一个园林部门具有检疫权,大量外来苗木及客土种植时已带虫、带菌,引起危险生物入侵,对本地绿化苗木的生产和绿化造成威胁。
1.2园林植保在园林绿化中的定位不清
园林植保在园林绿化中的定位不清,将植保与绿化有关的规划设计、种植、施工、管养等各个环节割裂开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应用的植物品种单一,为某些病虫害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及发生流行的环境。品种单一,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不足,并成为市区绿地植被群落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二是植物配置不合理。单一品种成片大量种植或是病虫转主寄主混植现象严重,为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三是施工管理不规范、把关不严,没有营造植物健康生长的环境,造成植物的逆境生存,形成病虫害发生的“温床”。笔者对辉南地区绿地土壤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土壤瘠薄,影响植物的生长。
1.3防治手段单一,防治方法不合理
辉南县害虫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养护人员对害虫防治技术认识和掌握不足,无法实施害虫综合治理。同时,大量应用中、高毒农药,农药品种及剂型单一。目前用于害虫防治的农药以有机磷农药为主,主要的品种有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呋喃丹、甲基1605、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应用还比较普遍,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而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由于价格稍高、见效缓或是养护部门不了解而很少使用。
2生态治理对策
2.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开发植保信息技术
一是成立园林植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全县植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人员培训、技术咨询和推广。同时,组建预测预报网络。二是建立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加强对害虫的监测;建立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布害虫信息,提高害虫管理的决策水平。三是建立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传入害虫的分级管理策略。进一步明确当地园林害虫的新记录,对它们的危害性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级管理。四是加强植物检疫,严禁危险害虫的入侵。这是害虫生态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地区间贸易扩大、苗木交流和调运的频繁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为危险性害虫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2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科学养护管理
害虫种群所处的生境条件的波动,往往是害虫暴发成灾的诱发因子。因此,可以根据害虫种群生命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恶化害虫生境,达到控制的目的。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做到适地适树,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依据生态学规律,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的人工群落,同时要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避免混植病虫转主寄生植物,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是生态控制中最基础、最经济的方法,做好以园林植物的土、肥、水等栽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植物保健,能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病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3]。
2.3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园林害虫可利用的天敌种类较多,据调查有200多种,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鸟类等。生物防治技术和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保护利用天敌。改善天敌生存条件,适当配置、科学养护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补充营养,同时避免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强的农药,控制一定的害虫种群密度以维护园林生态系统自然的食物链。二是人工繁殖散放天敌。这是害虫防治行之有效的生态控制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害虫防治上。目前,赤眼蜂的生产已形成产业化,应用技术也十分成熟,赤眼蜂的寄主很广,可用于园林上防治鳞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笔者正(下转第208页)
(上接第204页)
尝试利用赤眼蜂防治灰白蚕蛾,利用小红瓢虫防治埃及吹绵蚧。三是利用生物制剂。我国生物制剂很多已可进行产业化生产。如Bt、白僵菌、昆虫病毒等已广泛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上,而这些制剂用于园林害虫的防治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四是利用植物杀虫剂。植物杀虫剂一般不杀伤天敌或对天敌的杀伤力不大,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可以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等是应用较多的植物杀虫剂(驱避剂)。五是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影响昆虫正常生长和发育,破坏昆虫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而使昆虫死亡。具有选择毒性,只对昆虫有效,对人、畜安全,因而在害虫持续控制中很有发展前途。灭幼脲、除虫脲以及扑虱灵都是园林害虫防治上可利用的高效药剂,前者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后者用来防治叶蝉等同翅目害虫[4]。
2.4开展人工和物理机械方法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利用害虫的特殊趋性和习性,应用简单工具以及光、电等物理技术来防治害虫,在园林害虫防治的各种方法中是最简便有效而对环境又不造成污染的方法。如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此外,还可利用色诱、味诱等诱杀及人工方法防治害虫。化学农药防治虽然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问题,但它仍是害虫防治的手段之一,特别对突发性或大面积发生的害虫,化学农药防治是应急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可以提高化学农药的生命力,使其更加有效地控制害虫。如加强对害虫的监测,制定防治适期;轮用、混用农药可抑制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应用特异性、选择性高的农药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严格控制使用农药的品种,应用低毒、广谱、低残留的农药及采用适当的施药方式,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参考文献
[1] 戈峰,李典谟.可持续农业中的害虫管理问题[J].昆虫知识,1997,34(1):39-45.
[2] 李培夫.农作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研究进展(上)[J].世界农业,1999(7):36-37.
[3] 徐公天,庞建军,戴秋惠.园林绿色植保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胡春玲.园林害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控制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8(6):46-48.
关键词园林害虫;防治;存在问题;生态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04-01
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受人为干预的、稳定性较差的生态系统,园林规划、绿化植物种类和布局、人类的活动等均对这一系统产生影响。系统内植物种类丰富,为昆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昆虫种类众多,但真正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类并不是很多。而传统的园林害虫防治措施,过分依赖及滥用化学杀虫剂,不仅大量杀伤了害虫天敌,削弱了自然控制因子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更重要的是破坏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1]。因此,园林害虫防治应从对有害生物的杀灭变为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群体健康的整体治理和保护。
1园林害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人、物、技薄弱,检疫力度不够
一是缺乏专门的园林植保部门,无法对辉南县的植保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推广、指导。同时,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够。二是园林管理、养护部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各绿化部门基本上不配备专职植保人员,在岗绿化管理人员受专业培训不够,病害、虫害混淆,甚至连杀虫剂、杀菌剂也难以分清。三是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没有一个园林部门具有检疫权,大量外来苗木及客土种植时已带虫、带菌,引起危险生物入侵,对本地绿化苗木的生产和绿化造成威胁。
1.2园林植保在园林绿化中的定位不清
园林植保在园林绿化中的定位不清,将植保与绿化有关的规划设计、种植、施工、管养等各个环节割裂开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应用的植物品种单一,为某些病虫害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及发生流行的环境。品种单一,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不足,并成为市区绿地植被群落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二是植物配置不合理。单一品种成片大量种植或是病虫转主寄主混植现象严重,为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三是施工管理不规范、把关不严,没有营造植物健康生长的环境,造成植物的逆境生存,形成病虫害发生的“温床”。笔者对辉南地区绿地土壤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土壤瘠薄,影响植物的生长。
1.3防治手段单一,防治方法不合理
辉南县害虫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养护人员对害虫防治技术认识和掌握不足,无法实施害虫综合治理。同时,大量应用中、高毒农药,农药品种及剂型单一。目前用于害虫防治的农药以有机磷农药为主,主要的品种有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呋喃丹、甲基1605、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应用还比较普遍,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而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由于价格稍高、见效缓或是养护部门不了解而很少使用。
2生态治理对策
2.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开发植保信息技术
一是成立园林植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全县植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人员培训、技术咨询和推广。同时,组建预测预报网络。二是建立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加强对害虫的监测;建立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布害虫信息,提高害虫管理的决策水平。三是建立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传入害虫的分级管理策略。进一步明确当地园林害虫的新记录,对它们的危害性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级管理。四是加强植物检疫,严禁危险害虫的入侵。这是害虫生态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地区间贸易扩大、苗木交流和调运的频繁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为危险性害虫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2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科学养护管理
害虫种群所处的生境条件的波动,往往是害虫暴发成灾的诱发因子。因此,可以根据害虫种群生命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恶化害虫生境,达到控制的目的。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做到适地适树,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依据生态学规律,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的人工群落,同时要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避免混植病虫转主寄生植物,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是生态控制中最基础、最经济的方法,做好以园林植物的土、肥、水等栽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植物保健,能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病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3]。
2.3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园林害虫可利用的天敌种类较多,据调查有200多种,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鸟类等。生物防治技术和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保护利用天敌。改善天敌生存条件,适当配置、科学养护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补充营养,同时避免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强的农药,控制一定的害虫种群密度以维护园林生态系统自然的食物链。二是人工繁殖散放天敌。这是害虫防治行之有效的生态控制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害虫防治上。目前,赤眼蜂的生产已形成产业化,应用技术也十分成熟,赤眼蜂的寄主很广,可用于园林上防治鳞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笔者正(下转第208页)
(上接第204页)
尝试利用赤眼蜂防治灰白蚕蛾,利用小红瓢虫防治埃及吹绵蚧。三是利用生物制剂。我国生物制剂很多已可进行产业化生产。如Bt、白僵菌、昆虫病毒等已广泛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上,而这些制剂用于园林害虫的防治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四是利用植物杀虫剂。植物杀虫剂一般不杀伤天敌或对天敌的杀伤力不大,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可以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等是应用较多的植物杀虫剂(驱避剂)。五是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影响昆虫正常生长和发育,破坏昆虫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而使昆虫死亡。具有选择毒性,只对昆虫有效,对人、畜安全,因而在害虫持续控制中很有发展前途。灭幼脲、除虫脲以及扑虱灵都是园林害虫防治上可利用的高效药剂,前者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后者用来防治叶蝉等同翅目害虫[4]。
2.4开展人工和物理机械方法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利用害虫的特殊趋性和习性,应用简单工具以及光、电等物理技术来防治害虫,在园林害虫防治的各种方法中是最简便有效而对环境又不造成污染的方法。如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此外,还可利用色诱、味诱等诱杀及人工方法防治害虫。化学农药防治虽然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问题,但它仍是害虫防治的手段之一,特别对突发性或大面积发生的害虫,化学农药防治是应急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可以提高化学农药的生命力,使其更加有效地控制害虫。如加强对害虫的监测,制定防治适期;轮用、混用农药可抑制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应用特异性、选择性高的农药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严格控制使用农药的品种,应用低毒、广谱、低残留的农药及采用适当的施药方式,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参考文献
[1] 戈峰,李典谟.可持续农业中的害虫管理问题[J].昆虫知识,1997,34(1):39-45.
[2] 李培夫.农作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研究进展(上)[J].世界农业,1999(7):36-37.
[3] 徐公天,庞建军,戴秋惠.园林绿色植保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胡春玲.园林害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控制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8(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