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即生物教师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换,明确生物学教学的目的,加强学习,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生物教师 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伴随着新课程实施,被业内人事日益重视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专业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做专业的教师。生物新课程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适应角色转换,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改变教师的课程专业生活方式,通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尽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内涵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教师角色转换、生物教学目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如何教、加强教研和教学合作、加强教学反思等方面谈点看法:
1 以适应角色转换促教师专业成长
生物新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基础性强等特点,新课程生物教学更多的是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综合和渗透。新的生物教学原则,规范教师的教与学,充分体现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生物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转变,从师生关系上看,教师要以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关系上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从教学与课程准确率上看,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不能只是课程的实施者;从教师与社会关系上看,教师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教师向社会教育者转变。
2 以明确教学目的促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生物学教学目的随时代的发展调整,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教学目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较少论证教学目的的可行性。有些教学目的并没有在课本中反应出来,教师也没有去探究其教学目的;或者有些反应,但由于教学时数少,设备差,而没有条件予以保证。结果教师就把它作为“空话”处理掉。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课本中的许多内容,编得非常好,只要通过实验操作就能让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照办的话,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达到合二而一。可是这样好的课本内容,由于我们学校的设备、教学时间等原因,教师不得不采用实质上的“填鸭式”教学法,即教师空口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培养能力的机会就会被大大削弱了。再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观点的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没有认真对待它?有些情况下教师较清楚教学目的,但学生却不知道,这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指导的。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具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觉的需要、广泛的兴趣和必要的促进。
3 以内涵发展促教师专业成长
以往教师们都认为,只要自己有一桶水对一杯水的优势,就能自如的驾驭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要求生物教师要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飞跃式的发展,生物学知识的发展比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快,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科特点,生物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生物教育基础理论(包括生物学理论、生物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等等),学习的好方法就是多读书刊。书刊(包括网上报刊及其它网上读物)是教师的良师益友。新课程的实施为生物老师有所作为提供了许多优越的条件,只要善于学习就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加强学历进修,尽力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加强板书板画、口头表达、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解题速度等基本功训练,提高开展教学的综合能力。要注重和加强突破教学难点、培养生物特优生、减轻学生生物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实践研究,多揣摩,多思考,多比较,多调查,多查阅,多考证,多拷问,切实提高生物学科素质教育实施能力。
4 以“如何教”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的积累和发展。这说明了把“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教什么”,作为教师专业所长,更确切些。因此,生物教师必须不断思考和研究生物教学的过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审视和安排课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物质技术设备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教学技能、实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教学等的技能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就是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狭义的理解即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等,是一类策略性知识,也可以称之为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是非常个人化的知识和能力,靠师范教育或者教师培训都无法真正获得。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并转化为专业能力。研究表明,有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或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相关。如本人到一所学校听老师“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的公开课,教师首先提问:什么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细胞是否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并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总结完学生的回答之后,老师引出减数分裂的课题。接着又设疑导学,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问:细胞怎样分裂会使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主动探索减数分裂过程。实验材料:红色、蓝色橡皮泥,软铁丝,一大张纸。简介材料的用途:橡皮泥做成染色体(4条——每染色各两条,2长2短),铁丝做成丝粒。教师展示做的染色体模型。模拟实验结束后,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经过减数分裂,一个亲代细胞形成了多少个子细胞?减数分裂开始时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结束时形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教师的专业成长虽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专业能力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展示。
5 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朱永新指出: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第一推动力;教育科研是学校培养青年老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路子。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教育科研,能使教师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往往普通的教师也能创造出教育教学的佳绩甚至奇迹。生物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参与教育科研合作;加强小组讨论研究,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要积极开展听课、跨校听课、网上远程听课、教学切磋、教研组专题讨论等教研活动,改进教研方法。依托信息社会的网络优势,构建信息互动平台,形成合作教学教研的有效信息基础。
6 以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和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创新性见解。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为: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资源实际;反思教学对象,使教师教有所用,学生学有所获,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内容,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细节、教学效果,形成高效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教师的教学激情,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艺术,使课堂既在教师的调控之中,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收放自如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等。教学反思的载体形式主要是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后记等,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学后记。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学会和善于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力,有利于调动学生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1 教学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教学前反思教学起点是否合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能突破、疑点是否找准、讲练是否结合。
6.2 教学中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思学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达成状态等,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做到巧妙“加减”,灵活调控。
6.3 教学后反思:日常教学中的反思,多是教学后的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一个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教学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的应变和教案的修正等。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新课程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和生物学科的特点,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我们还要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使广大生物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形成生物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永胜主编.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2003.7
2 郭东岐编著.教师的适应与发展期,2001.12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生物教师 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伴随着新课程实施,被业内人事日益重视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专业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做专业的教师。生物新课程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适应角色转换,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改变教师的课程专业生活方式,通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尽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内涵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教师角色转换、生物教学目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如何教、加强教研和教学合作、加强教学反思等方面谈点看法:
1 以适应角色转换促教师专业成长
生物新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基础性强等特点,新课程生物教学更多的是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综合和渗透。新的生物教学原则,规范教师的教与学,充分体现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生物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转变,从师生关系上看,教师要以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关系上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从教学与课程准确率上看,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不能只是课程的实施者;从教师与社会关系上看,教师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教师向社会教育者转变。
2 以明确教学目的促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生物学教学目的随时代的发展调整,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教学目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较少论证教学目的的可行性。有些教学目的并没有在课本中反应出来,教师也没有去探究其教学目的;或者有些反应,但由于教学时数少,设备差,而没有条件予以保证。结果教师就把它作为“空话”处理掉。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课本中的许多内容,编得非常好,只要通过实验操作就能让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照办的话,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达到合二而一。可是这样好的课本内容,由于我们学校的设备、教学时间等原因,教师不得不采用实质上的“填鸭式”教学法,即教师空口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培养能力的机会就会被大大削弱了。再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观点的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没有认真对待它?有些情况下教师较清楚教学目的,但学生却不知道,这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指导的。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具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觉的需要、广泛的兴趣和必要的促进。
3 以内涵发展促教师专业成长
以往教师们都认为,只要自己有一桶水对一杯水的优势,就能自如的驾驭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要求生物教师要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飞跃式的发展,生物学知识的发展比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快,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科特点,生物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生物教育基础理论(包括生物学理论、生物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等等),学习的好方法就是多读书刊。书刊(包括网上报刊及其它网上读物)是教师的良师益友。新课程的实施为生物老师有所作为提供了许多优越的条件,只要善于学习就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加强学历进修,尽力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加强板书板画、口头表达、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解题速度等基本功训练,提高开展教学的综合能力。要注重和加强突破教学难点、培养生物特优生、减轻学生生物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实践研究,多揣摩,多思考,多比较,多调查,多查阅,多考证,多拷问,切实提高生物学科素质教育实施能力。
4 以“如何教”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的积累和发展。这说明了把“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教什么”,作为教师专业所长,更确切些。因此,生物教师必须不断思考和研究生物教学的过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审视和安排课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物质技术设备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教学技能、实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教学等的技能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就是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狭义的理解即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等,是一类策略性知识,也可以称之为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是非常个人化的知识和能力,靠师范教育或者教师培训都无法真正获得。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并转化为专业能力。研究表明,有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或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相关。如本人到一所学校听老师“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的公开课,教师首先提问:什么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细胞是否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并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总结完学生的回答之后,老师引出减数分裂的课题。接着又设疑导学,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问:细胞怎样分裂会使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主动探索减数分裂过程。实验材料:红色、蓝色橡皮泥,软铁丝,一大张纸。简介材料的用途:橡皮泥做成染色体(4条——每染色各两条,2长2短),铁丝做成丝粒。教师展示做的染色体模型。模拟实验结束后,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经过减数分裂,一个亲代细胞形成了多少个子细胞?减数分裂开始时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结束时形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教师的专业成长虽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专业能力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展示。
5 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朱永新指出: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第一推动力;教育科研是学校培养青年老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路子。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教育科研,能使教师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往往普通的教师也能创造出教育教学的佳绩甚至奇迹。生物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参与教育科研合作;加强小组讨论研究,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要积极开展听课、跨校听课、网上远程听课、教学切磋、教研组专题讨论等教研活动,改进教研方法。依托信息社会的网络优势,构建信息互动平台,形成合作教学教研的有效信息基础。
6 以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和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创新性见解。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为: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资源实际;反思教学对象,使教师教有所用,学生学有所获,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内容,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细节、教学效果,形成高效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教师的教学激情,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艺术,使课堂既在教师的调控之中,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收放自如的教学效能;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等。教学反思的载体形式主要是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后记等,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学后记。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学会和善于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力,有利于调动学生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1 教学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教学前反思教学起点是否合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能突破、疑点是否找准、讲练是否结合。
6.2 教学中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思学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达成状态等,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做到巧妙“加减”,灵活调控。
6.3 教学后反思:日常教学中的反思,多是教学后的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一个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教学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的应变和教案的修正等。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新课程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和生物学科的特点,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我们还要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使广大生物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形成生物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永胜主编.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2003.7
2 郭东岐编著.教师的适应与发展期,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