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具有丰富的再生能源,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开发可再生能源对于促进贵州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提出贵州发展再生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贵州发展再生能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再生能源;能源产业;产业发展
一、贵州可再生能源概述
贵州除了具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水能资源外,还有大量的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其种类多、储量较大、开发利用的前景较好,在未来能源供应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1)水能资源。贵州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乌江等流域,开发方式主要是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全省1900多万千瓦的水能资源85%以上已经开发,开发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生物能源开发、沼气建设以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的加快推进,加上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化”鼓励和支持工业垃圾发电等,贵州电力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也会加快发生变化。据统计,全省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达1874.5万kW,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8%,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蓄能
10W/KML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23万
kW,仅占全省水能资源总量的5%,开发利用潜力很大。(2)生物能源资源。贵州特有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使之形成了丰富的生物能源资源,适宜于种植小油桐等资源,适合发展第二代生物能源。尤其是在发展小油桐、乌柏、桐籽、油菜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贵州生物能源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产废弃物、有机垃圾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全省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约2000万吨,其中,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产量占70%以上。另外,可生产乙醇的马铃薯十分丰富,2008年来种植面积908.64万亩,产量达150.30万吨。另一类是木本生物油料资源,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桕、油棕、小油桐(学名:麻风树)、光皮树、黄连木等。贵州种植小油桐条件好,出油率高。经国家发改委2006年批准,贵州可在黔南州和黔西南州部分县种植小油桐60万亩,用于生物能源开发。贵州生物能源资源存在着开发水平低,大量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贵州林业方面的研究单位对以“小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开发进行了深度研究。已在贵州南部种植10万亩小油桐,并取得初步成效,加上其他生物能源资源,贵州生物能源开发前景可观,将成为贵州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新能源开发中已经具备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及初步的商业化发展条件。为充分利用贵州的土壤、气候资源,近年来在贵州南部试种了20万亩小油桐,并建立装置作了试验性开发。在沼气开发利用方面进展更快,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全省各地开发沼气的积极性高,开发利用的成效也较显著。(3)风能资源。根据有关普查,贵州年平均风速大于2.0米/秒的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风能约2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等地区。近年来,贵州按照国家关于风电开发前期工作要求开展了风能资源普查,近年来在毕节、安顺、六盘水、黔南、黔西南和贵阳等市(州、地)建立了30多个风电场点进行资源详查。制定了风能开发规划,并引进大唐、华能等公司分别开展了盘县四格、赫章韭菜坪风电场前期工作。(4)太阳能资源。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1200~1600小时之间,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年日照百分率除西部威宁达40%外,绝大部分地区在25%~35%之间。这种日照条件决定了贵州太阳能储量不大,因而开发进展也较缓慢。
二、促进贵州再生能源发展对策
(1)全面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发展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2)采取激励性政策,发展生物质能源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曾就积极倡导发展风电、太阳能光袄电池等产业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扶持了许多企业,但由于政府对新兴产业的规制与激励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进入门槛太低,追求产能扩张多过建设质量内涵,没有引入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良莠不齐,无序竞争,造成产业过剩、重复建设、设计与制造的基础领域比较薄弱、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这些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与活力。生物质产业的发展要汲取这个教训,要将政府的支持通过招标分配给最有活力的企业,政府更有责任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建立健全行业严格的技术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调高进入门槛,增强项目流程的透明度,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管理,保障企业的公平竞争,培育生物质能源市场。(3)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环境。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综合措施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并通过组织政府投资项目和特许权项目等方式,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石油销售企业要按国家规划和实施计划制订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市场规划,并在技术和设施方面做好收购及销售生物液体燃料的准备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王礼全主编.贵州产业发展研究报告[J].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7)
[2]黄进.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8)
[3]周鹏飞.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必要性[J].农村能源.2001(4):3~5
【关键词】再生能源;能源产业;产业发展
一、贵州可再生能源概述
贵州除了具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水能资源外,还有大量的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其种类多、储量较大、开发利用的前景较好,在未来能源供应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1)水能资源。贵州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乌江等流域,开发方式主要是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全省1900多万千瓦的水能资源85%以上已经开发,开发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生物能源开发、沼气建设以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的加快推进,加上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化”鼓励和支持工业垃圾发电等,贵州电力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也会加快发生变化。据统计,全省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达1874.5万kW,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8%,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蓄能
10W/KML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23万
kW,仅占全省水能资源总量的5%,开发利用潜力很大。(2)生物能源资源。贵州特有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使之形成了丰富的生物能源资源,适宜于种植小油桐等资源,适合发展第二代生物能源。尤其是在发展小油桐、乌柏、桐籽、油菜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贵州生物能源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产废弃物、有机垃圾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全省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约2000万吨,其中,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产量占70%以上。另外,可生产乙醇的马铃薯十分丰富,2008年来种植面积908.64万亩,产量达150.30万吨。另一类是木本生物油料资源,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桕、油棕、小油桐(学名:麻风树)、光皮树、黄连木等。贵州种植小油桐条件好,出油率高。经国家发改委2006年批准,贵州可在黔南州和黔西南州部分县种植小油桐60万亩,用于生物能源开发。贵州生物能源资源存在着开发水平低,大量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贵州林业方面的研究单位对以“小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开发进行了深度研究。已在贵州南部种植10万亩小油桐,并取得初步成效,加上其他生物能源资源,贵州生物能源开发前景可观,将成为贵州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新能源开发中已经具备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及初步的商业化发展条件。为充分利用贵州的土壤、气候资源,近年来在贵州南部试种了20万亩小油桐,并建立装置作了试验性开发。在沼气开发利用方面进展更快,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全省各地开发沼气的积极性高,开发利用的成效也较显著。(3)风能资源。根据有关普查,贵州年平均风速大于2.0米/秒的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风能约2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等地区。近年来,贵州按照国家关于风电开发前期工作要求开展了风能资源普查,近年来在毕节、安顺、六盘水、黔南、黔西南和贵阳等市(州、地)建立了30多个风电场点进行资源详查。制定了风能开发规划,并引进大唐、华能等公司分别开展了盘县四格、赫章韭菜坪风电场前期工作。(4)太阳能资源。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1200~1600小时之间,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年日照百分率除西部威宁达40%外,绝大部分地区在25%~35%之间。这种日照条件决定了贵州太阳能储量不大,因而开发进展也较缓慢。
二、促进贵州再生能源发展对策
(1)全面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发展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2)采取激励性政策,发展生物质能源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曾就积极倡导发展风电、太阳能光袄电池等产业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扶持了许多企业,但由于政府对新兴产业的规制与激励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进入门槛太低,追求产能扩张多过建设质量内涵,没有引入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良莠不齐,无序竞争,造成产业过剩、重复建设、设计与制造的基础领域比较薄弱、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这些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与活力。生物质产业的发展要汲取这个教训,要将政府的支持通过招标分配给最有活力的企业,政府更有责任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建立健全行业严格的技术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调高进入门槛,增强项目流程的透明度,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管理,保障企业的公平竞争,培育生物质能源市场。(3)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环境。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综合措施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并通过组织政府投资项目和特许权项目等方式,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石油销售企业要按国家规划和实施计划制订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市场规划,并在技术和设施方面做好收购及销售生物液体燃料的准备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王礼全主编.贵州产业发展研究报告[J].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7)
[2]黄进.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8)
[3]周鹏飞.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必要性[J].农村能源.20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