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国已基本实现全面电网接入,且无线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就必须做好电力无线通信的安全防护工作。本文通过论述无线接入技术特点,分析电力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一步提出电力无线通信防护技术。
[关键词]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防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78-01
在有线通信网络运行状态下,信息系统运行、电力信息采集、交互及移動终端接入等都会受到作业环境、气候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相比之下,电力无线通信技术优势明显。由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网络与用户终端之间是采用无线接入技术进行联结的,外在环境因素对其运行的影响微乎其微。在肯定无线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线接入过程中,传输信号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数据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进而造成安全隐患的出现。我们要结合电监会颁布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加强电力无线通信系统安全隐患防护技术。
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
无线接入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技术,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无线本地环路系统(WLL)、无线局域网(WLAN)等等。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及其系统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一)无线接入终端及信息接受者具有临时性
采用无线接入技术的电力通信网络,其终端及信息接受者都具有临时性,无线通信的信道将随着传输信息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每一次具体的信息通信中,都要重新对用户登陆进行验证,用户登陆权限被确认后才可接入终端,以这种方式来保证无线通信的安全和可靠。采用无线接入技术,信息传输信号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数传输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使数据信息容易出现丢失,进而影响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二)影响无线接入技术的干扰因素较多
无线接入技术虽然受恶劣作业环境及复杂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弱,但受其他各种干扰因素影响较多。这些干扰因素通常分为两类:无针对性干扰包括噪声、无线电、天线等;而有针对性干扰包括频带、瞄准等,是对实现某种目的而有采取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干扰措施。无针对性干扰和有针对性干扰均是对信息接受方所接受到的信息产生影响。信息发射源发出正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各种干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接受者在接收到信息后,需对信息内容进行甄别,保留发射源所发出的真实信息即可。
(三)信道空间发生堵塞引发数据冲突问题
由于数据信息传输的信道空间有限,多个信息发射源同一时间发出的信息可能会进入到同一信道空间,导致信道空间内的信息发生堵塞,引发数据冲突。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造成网络拥挤,影响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建立信道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信道空间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三、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
(一)通信系统内外部风险
电力无线通信最大的外部安全隐患来源于黑客对通信网络的攻击。黑客熟悉网络传输协议,通过网关由外网进入到局域网中,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攻击。黑客攻击不仅增加了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而且会破坏无线通信网络,使电力网络无法正常运行。
电力无线网络通信内在安全隐患风险则是源于网络管理人员的破坏力。管理人员对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运行流程及设计原理都非常熟悉,一旦出现管理人员造成的破坏,其破坏力度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必须对无线通信网络管理员的权限进行限制,以此降低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风险度。
(二)通信网络安全漏洞
电力无线通信网络上有多个数据终端。信息发射源发射的数据信息在通过终端设备后会被打包,传输到数据中心系统后再分包。反之,数据中心系统接收到分包信息后,将还原成数据信息并发送给数据终端上的用户。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身份认证,就无法加密传输的信息,会留下安全漏洞。黑客一旦发现这些漏洞的存在,能够轻易攻击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威胁系统运行的安全。
四、电力无线通信防护技术
(一)采用网络隔离技术
网络隔离技术是采用不同协议的方式,实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其数据交换是以可路由网络通过不可路由协议进行的。网络隔离技术能够在数据交换时隔离外来的有害攻击,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有效防护电力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网络隔离技术虽然以原有安全技术为基础,但有效弥补了原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二)采用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用来验证网络系统操作者的一种技术。在网络系统中,计算机能够根据识别到的用户信息给予不同的操作权限。但是如何认证操作员身份信息,判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保证其身份不被盗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当前较为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名加密、USB秘钥认证、动态口令认证等。在这些的方式中,USB 秘钥认证因其具有易用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成为解决电力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性的最佳身份认证技术。
(三)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通过对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减少数据被各种因素的干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是采用加密算法将传输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密文,从而对数据信息形成保护。除此之外,传输过程中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加密范围包括数据、图像、语音等你内容。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无线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中要求,要及时分析电力无线通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电力无线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或网络异常,就必须准确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建立防护机制,才能保证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为电网提供可靠的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 屈麟,刘贵富.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及防护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81-182.
[2] 崔健,冯斐斐,杜喆等.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及防护技术[J].数字通信世界,2015,(10):8-9.
[关键词]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防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78-01
在有线通信网络运行状态下,信息系统运行、电力信息采集、交互及移動终端接入等都会受到作业环境、气候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相比之下,电力无线通信技术优势明显。由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网络与用户终端之间是采用无线接入技术进行联结的,外在环境因素对其运行的影响微乎其微。在肯定无线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线接入过程中,传输信号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数据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进而造成安全隐患的出现。我们要结合电监会颁布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加强电力无线通信系统安全隐患防护技术。
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
无线接入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技术,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无线本地环路系统(WLL)、无线局域网(WLAN)等等。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及其系统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一)无线接入终端及信息接受者具有临时性
采用无线接入技术的电力通信网络,其终端及信息接受者都具有临时性,无线通信的信道将随着传输信息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每一次具体的信息通信中,都要重新对用户登陆进行验证,用户登陆权限被确认后才可接入终端,以这种方式来保证无线通信的安全和可靠。采用无线接入技术,信息传输信号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数传输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使数据信息容易出现丢失,进而影响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二)影响无线接入技术的干扰因素较多
无线接入技术虽然受恶劣作业环境及复杂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弱,但受其他各种干扰因素影响较多。这些干扰因素通常分为两类:无针对性干扰包括噪声、无线电、天线等;而有针对性干扰包括频带、瞄准等,是对实现某种目的而有采取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干扰措施。无针对性干扰和有针对性干扰均是对信息接受方所接受到的信息产生影响。信息发射源发出正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各种干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接受者在接收到信息后,需对信息内容进行甄别,保留发射源所发出的真实信息即可。
(三)信道空间发生堵塞引发数据冲突问题
由于数据信息传输的信道空间有限,多个信息发射源同一时间发出的信息可能会进入到同一信道空间,导致信道空间内的信息发生堵塞,引发数据冲突。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造成网络拥挤,影响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建立信道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信道空间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三、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
(一)通信系统内外部风险
电力无线通信最大的外部安全隐患来源于黑客对通信网络的攻击。黑客熟悉网络传输协议,通过网关由外网进入到局域网中,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攻击。黑客攻击不仅增加了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而且会破坏无线通信网络,使电力网络无法正常运行。
电力无线网络通信内在安全隐患风险则是源于网络管理人员的破坏力。管理人员对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运行流程及设计原理都非常熟悉,一旦出现管理人员造成的破坏,其破坏力度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必须对无线通信网络管理员的权限进行限制,以此降低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风险度。
(二)通信网络安全漏洞
电力无线通信网络上有多个数据终端。信息发射源发射的数据信息在通过终端设备后会被打包,传输到数据中心系统后再分包。反之,数据中心系统接收到分包信息后,将还原成数据信息并发送给数据终端上的用户。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身份认证,就无法加密传输的信息,会留下安全漏洞。黑客一旦发现这些漏洞的存在,能够轻易攻击电力无线通信网络,威胁系统运行的安全。
四、电力无线通信防护技术
(一)采用网络隔离技术
网络隔离技术是采用不同协议的方式,实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其数据交换是以可路由网络通过不可路由协议进行的。网络隔离技术能够在数据交换时隔离外来的有害攻击,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有效防护电力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网络隔离技术虽然以原有安全技术为基础,但有效弥补了原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二)采用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用来验证网络系统操作者的一种技术。在网络系统中,计算机能够根据识别到的用户信息给予不同的操作权限。但是如何认证操作员身份信息,判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保证其身份不被盗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当前较为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名加密、USB秘钥认证、动态口令认证等。在这些的方式中,USB 秘钥认证因其具有易用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成为解决电力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性的最佳身份认证技术。
(三)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通过对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减少数据被各种因素的干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是采用加密算法将传输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密文,从而对数据信息形成保护。除此之外,传输过程中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加密范围包括数据、图像、语音等你内容。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无线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中要求,要及时分析电力无线通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电力无线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或网络异常,就必须准确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建立防护机制,才能保证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为电网提供可靠的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 屈麟,刘贵富.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及防护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81-182.
[2] 崔健,冯斐斐,杜喆等.电力无线通信安全隐患及防护技术[J].数字通信世界,2015,(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