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的异常。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克服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异常 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
人生的路有许多,但关键时候只有几步。进入青年初期的大学生,有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他们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社会转型的大趋势,高校普遍扩招,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的限制,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等,加剧了学生的不安定感。而学生自身,有较高的期望值,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中失去了方向,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而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期,将是奠定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在这样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却感到危机四伏。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28所高等院校的74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还包括抑郁(26.1%)、强迫症(24.3%)、忧虑(22.5%)和自卑(20.7%)等。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表示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就业。同时,也有53.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是最大的压力。此外,也有一些大学生的压力来自情感问题(27%)、人际关系(26.5%)、经济紧张(14.4%)以及父母(8.6%)。 通过以上的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是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心理问题异常的判断标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在一定环境中成长,他的思想、情感和由此支配的各种行为,无不同周围事物发生密切联系,他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同时又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自我调节,就会使认识、感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但使自己的内心活动不协调而且和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由此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活动,均属心理异常。
如何判断心理异常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而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我们利用以下方面进行观察。
(一)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是否协调。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二)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是否一致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三)观察心理活动是否相对稳定。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主观表现及心理疏导
(一)嫉妒心理及心理疏导
一个班级的部分同学,在学习上冒尖了,工作中受到老师表扬等,于是有的就对进步者,议论纷纷,对冒尖者冷嘲热讽,成功者可能会受到一些刁难,有成绩的反而感到孤立了,这些都是嫉妒心理造成的危害。试想一人生活在世界上,接触过的同学、朋友及周围的人很多,在自己之上者也不少,如果今天嫉妒同学、明天嫉妒朋友、后天嫉妒周围的人,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使自己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就经常处于恐惧、愤怒、抑郁、焦虑、消沉、憎恨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中。
心理疏导:首先要认识嫉妒心理对人对己的危害,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提倡在平等的基础是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提倡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坚决克服阻碍别人前进的坏毛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就必须把全部精力注入学习和工作之中,因而不就无空余时间嫉妒别人。当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进行一个换位思考,体会一下被嫉妒的感受,享受一下取得成绩的乐趣,对克服过去嫉妒心理非常有效。即使自己暂时取得不够突出的成绩,也应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胜过别人,承认自己的不足,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经验,发展自己,就有可能超过别人。同时可体会到经过努力取得成绩的愉快心理要比嫉妒别人的恐惧、焦虑、憎恨心理舒服得多。
(二)逆反心理及心理疏导
青年人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制止而又无法讲清道理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想方设法探个究竟。猜疑、推测的好奇心使其不顾禁令的约束做个尝试。另外青年人总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表现自己,用标新立异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在否定权威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自我价值,进而得到满足感,因而有意采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行为,这是青年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基础。
心理疏导:通过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理论上找出其危害。当逆反心理出现时,首先通过比较,否定自己不正确的结论。回忆过去逆反心理产生的失误,通过挫折的教训会帮助自己慎重行事。结论产生在付诸行动前不妨听听朋友的意见,养成三思而行的习惯。
(三)抑郁心理及心理疏导
抑郁心理应该说是一种情绪障碍,是在原有性格基础上,遇到挫折后产生的一种较为长久的悲观心境。挫折大多来自学习和生活中。如遇到问题多次找老师得不到解决时,自己或亲人病重而久治不愈时,遇到困难经努力仍不能克服时,人际关系不好感到孤独时,都出现一时的抑郁情绪。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别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消除,就可出现心理障碍。表现饮食无味,事事发愁,忧心忡忡,夸大困难,低估自己,缺乏信心,消极悲观等现象。
心理疏导:提高认识,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用拼搏精神努力争取。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当然要多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当你感到心情不好时不妨向你的朋友诉说,如果他告诉你他过去也有同样的感受,你可以从中得到一种自我安慰,从而消除精神压力。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绍一下他如何摆脱抑郁心情的体会,你会得到一些处理的经验,同时也可分享他们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书面发泄情绪的过程。当然也可以参加一些问题活动,听听音乐等也可改善一下情绪。我们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走向学校,社会经验少,当你遇到困难时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离开家中亲人你会体会到同学的特殊内涵。
大学生在社会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直接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增大,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备受关注。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在实际的工作中,作为他们的导师,更要清楚他们的心理问题属于什么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辅导。此外,我们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予关注,做好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老师。
【参考文献】
[1]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 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
[2]陈核来.论大学生的就业观[J].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53-55.
[3]刘慧.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3(9):50-52.
[4]黄希庭等.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白侠,杨晶等. 大学生自我心理辅导手册[M].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6]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王建军,莫俊生等. 大学生心理学[M]. 海潮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异常 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
人生的路有许多,但关键时候只有几步。进入青年初期的大学生,有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他们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社会转型的大趋势,高校普遍扩招,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的限制,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等,加剧了学生的不安定感。而学生自身,有较高的期望值,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中失去了方向,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而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期,将是奠定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在这样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却感到危机四伏。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28所高等院校的74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还包括抑郁(26.1%)、强迫症(24.3%)、忧虑(22.5%)和自卑(20.7%)等。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表示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就业。同时,也有53.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是最大的压力。此外,也有一些大学生的压力来自情感问题(27%)、人际关系(26.5%)、经济紧张(14.4%)以及父母(8.6%)。 通过以上的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是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心理问题异常的判断标准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在一定环境中成长,他的思想、情感和由此支配的各种行为,无不同周围事物发生密切联系,他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同时又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自我调节,就会使认识、感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但使自己的内心活动不协调而且和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由此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活动,均属心理异常。
如何判断心理异常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而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我们利用以下方面进行观察。
(一)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是否协调。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二)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是否一致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三)观察心理活动是否相对稳定。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人主观表现及心理疏导
(一)嫉妒心理及心理疏导
一个班级的部分同学,在学习上冒尖了,工作中受到老师表扬等,于是有的就对进步者,议论纷纷,对冒尖者冷嘲热讽,成功者可能会受到一些刁难,有成绩的反而感到孤立了,这些都是嫉妒心理造成的危害。试想一人生活在世界上,接触过的同学、朋友及周围的人很多,在自己之上者也不少,如果今天嫉妒同学、明天嫉妒朋友、后天嫉妒周围的人,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使自己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就经常处于恐惧、愤怒、抑郁、焦虑、消沉、憎恨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中。
心理疏导:首先要认识嫉妒心理对人对己的危害,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提倡在平等的基础是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提倡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坚决克服阻碍别人前进的坏毛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就必须把全部精力注入学习和工作之中,因而不就无空余时间嫉妒别人。当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进行一个换位思考,体会一下被嫉妒的感受,享受一下取得成绩的乐趣,对克服过去嫉妒心理非常有效。即使自己暂时取得不够突出的成绩,也应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胜过别人,承认自己的不足,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经验,发展自己,就有可能超过别人。同时可体会到经过努力取得成绩的愉快心理要比嫉妒别人的恐惧、焦虑、憎恨心理舒服得多。
(二)逆反心理及心理疏导
青年人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制止而又无法讲清道理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想方设法探个究竟。猜疑、推测的好奇心使其不顾禁令的约束做个尝试。另外青年人总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表现自己,用标新立异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在否定权威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自我价值,进而得到满足感,因而有意采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行为,这是青年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基础。
心理疏导:通过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理论上找出其危害。当逆反心理出现时,首先通过比较,否定自己不正确的结论。回忆过去逆反心理产生的失误,通过挫折的教训会帮助自己慎重行事。结论产生在付诸行动前不妨听听朋友的意见,养成三思而行的习惯。
(三)抑郁心理及心理疏导
抑郁心理应该说是一种情绪障碍,是在原有性格基础上,遇到挫折后产生的一种较为长久的悲观心境。挫折大多来自学习和生活中。如遇到问题多次找老师得不到解决时,自己或亲人病重而久治不愈时,遇到困难经努力仍不能克服时,人际关系不好感到孤独时,都出现一时的抑郁情绪。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别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消除,就可出现心理障碍。表现饮食无味,事事发愁,忧心忡忡,夸大困难,低估自己,缺乏信心,消极悲观等现象。
心理疏导:提高认识,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用拼搏精神努力争取。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当然要多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当你感到心情不好时不妨向你的朋友诉说,如果他告诉你他过去也有同样的感受,你可以从中得到一种自我安慰,从而消除精神压力。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绍一下他如何摆脱抑郁心情的体会,你会得到一些处理的经验,同时也可分享他们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书面发泄情绪的过程。当然也可以参加一些问题活动,听听音乐等也可改善一下情绪。我们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走向学校,社会经验少,当你遇到困难时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离开家中亲人你会体会到同学的特殊内涵。
大学生在社会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直接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增大,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备受关注。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在实际的工作中,作为他们的导师,更要清楚他们的心理问题属于什么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辅导。此外,我们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予关注,做好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老师。
【参考文献】
[1]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 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
[2]陈核来.论大学生的就业观[J].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53-55.
[3]刘慧.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3(9):50-52.
[4]黄希庭等.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白侠,杨晶等. 大学生自我心理辅导手册[M].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6]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王建军,莫俊生等. 大学生心理学[M]. 海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