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胜学校舍陵光
学业校风万古芳
扬予江头学旗帜、高飘扬。
德智体育齐提倡
我们愿为国栋梁
为国为人民
是我们的方向
道胜、道胜我的爱校
教我真理和目标
振兴中华赖我曹
伟大理想在呼召
现代化中华由我们来剑造。
——道胜学堂(南京十二中的前身)校歌
徜徉于南京十二中的校园中,那透露着时间积累的文化景点,使我们似乎听到了风中悠扬的吟诵、激昂的呐喊。脑海中浮现出办学先哲的风韵。当年钱正英老人在得知母校八十校庆时,竟脱口吟唱出当年的道胜校歌,感慨不已。那歌犹如精神图腾,唤起了人们对十二中近百年的成长记忆:她从上世纪初中国新旧时代嬗变的激烈碰撞中逶迤而来,怀着变革社会的理想,造福桑梓的抱负;透着育才树人的信念,矢志民生的执着……从初创时的蹒跚起步、筚路蓝缕,到如今的生机蓬勃、气象日新,南京十二中栉风沐雨,百折不回,竟走过了近百年的光辉历程。
洗尽铅华走从容
位于下关挹江门外的十二中不太像学校,倒像是一座文化博物馆。六栋明清风格的古典建筑飞檐斗拱,古香古色,与现代化的体育馆、教学楼交相辉映,珠联璧合;校园内亭台楼阁、假山喷泉、古树名木、花圃草坪、通道回廊,可谓异彩纷呈,相映成趣;课余饭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坐在树阴下的长凳上安安静静地翻看着手中的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这让从喧嚣的街道进来的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南京十二中创建于1917年,它的前身是道胜堂,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在下关修建的基督教传教建筑。除润星楼外,五栋古典建筑皆用明城墙砖砌成,其中,道胜楼是传教区,尊道楼和益智楼是教士们的生活区。双楼现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本是南北两栋古楼,相距不过10米,成双配对,成了别具一格的“鸳鸯楼”。双楼腰处阳文雕刻着一圈关于教育理论的名言名句,有的出自《论语》《中庸》,有的出自《圣经》,和双楼的造型一样中西合璧。文革期间,北楼设着造反派司令部,到处张贴着大字报,气氛肃杀,双楼也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构件惨遭毁坏,学校的师生将外墙上的阳文雕刻用泥土糊上,才免遭铲除。后来学校对包括双楼在内的学校建筑进行了两次整修,“教稚以道,耋老罔背”等中西方名言警句得以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楼成为学校图书馆,北楼是教师阅览室,南楼则是学生阅览室。双楼的外围回廊成为学校的“名生廊”。
一栋楼有一个故事,一段路就是一段历史。在十二中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个人改变了双楼的命运和形象。其一就是传教士约翰·马吉。作为宗教界人士,他满怀爱心,来到下关,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在这片土地上点燃智慧的火焰,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纪念美国友人约翰·马吉先生创办学校特别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为南京人民所做出的特殊历史贡献,2002年十二中图书馆被南京市政府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其二就是沈子高主教。他19岁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23岁分配到南京道胜堂工作,是他参与创办“益智小学”,并担任校长,是他确立了“教稚以道,耋老罔背”的办学思想,并把它们镌刻在双楼的外墙上。
近百年的春秋易序,近百年的薪火相传,十二中一路走来,形成一部探寻规律、尊道而行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逐步形成了“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源自十二中九十多年前的“教稚以道,耋老罔背”、“天下无不可以教者,亦无可以不教者”的校训,启迪着十二中人尊道行事,以德立身。
尊道益智求传承
悠悠百年,漫漫历程,十二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深邃的人文底蕴。弦歌不绝,薪火传衍,得益于代代相继、志存高远、毕生勤勉的学人和独特的办学风格。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十二中的气度与风范。学校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社会需要,得益于新中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聚集。百年前,她的初创就带此明显特征:益智小学、道胜学堂到现在的十二中,教育内容和形式中西合璧,可谓应运而生,乘风而长;百年后,她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学校的联系,同时与兄弟学校友好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谱写了风格各异的校园文化相互借鉴的美好篇章。
尊道益智、日有所进是十二中的理念与责任。十二中人尊道而行开展德育工作,鼓励学生日有所进。“日有所进”的校训l可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传承了先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伟大哲思,概括了日有所思、日有所悟、日有所得、日新月异的渐进式的成才过程,符合积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致千里的健全人格的形成规律,诠释着十二中人战胜逆境、宠辱不惊、不自暴自弃、不固步自封、不急躁冒进的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它是代代十二中人汗水与智慧、经验与教训的结晶。同时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以德促智,以智养德”的教育思路,在文明举止、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疏导、引导和矫正,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他们和谐而健康地成长。
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是十二中的理想与向往。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十二中有过自己辉煌的过去。身处普通高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十二中也有过发展的低谷期。新旧世纪之交连续几年的质量波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十二中随后几年的后续发展。自2005年起,在“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理想激励下,十二中已行走在教育质量不断攀升的大道上。而今,十二中人未雨绸缪,乘势而上,正努力赢得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走向通往争创一流学校的征程。
浓墨重彩写今朝
一所学校一种氛围,一种文化。《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知识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文化中受到熏陶,经过渐染浸润而成为人才。正如孟母三迁追求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那样,各界对一所学校的认同,不仅是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的认同,更是对学校文化的认同。
在传承与创新、封闭与开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民族教育与西化变革中,南京十二中教育的灵魂砺炼不散,教育的血脉贯穿古今,演绎成当今中西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与人文景观。狮子山麓,绣球湖畔,人与自然的完美映衬,显现出了办学者开阔的眼界,可以说,十二中是源于中西文化交融,兴于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采取开放的办学思想,是当初办学者的愿景,也是当下顺应时代潮流的智慧选择。
在近一个世纪的跋涉中,这所百年名校秉承中西文化交融的理念,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刘锦庭,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院部院士龚昌 德,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名誉教授沈云英,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周帅,世界羽毛球冠军刘永、孙俊、戴韫、钱虹、陈金……不管是科技战线的精英学者,还是闻名中外的商业领袖,或是驰骋世界的体育明星,他们都有一颗共同的拳拳赤子之心。而南京十二中也正以它蓬勃的生命力、竞争力、发展力“傲然挺立”。“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全国百所优美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首批“南京市百年名校”、“南京市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十二中正迎接着属于她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十二中领导班子从来没有被昔日的辉煌所陶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愈是缅怀辉煌的过去,愈是要把握今天,努力创造今天的实绩。他们先后和美国的BROAD RUN高中、韩国的北彦中学、澳门东南学校等结成姊妹学校,定期交流,以增强师生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提高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前不久十二中接待了美国Broad Run高中师生代表团一行12名师生的来访。学校安排了对应家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接待,让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这种交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在交流期间,美国学生动手能力强、自信心足以及谦和礼貌的优点对我校师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十二中又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美国进行回访。通过校际深层次的交流,十二中逐步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国际化办学进程。
今年,作为下关区的龙头学校,十二中初中部与“新东方”合作办学,引进了新东方的教学模式,更好的造福了下关区乃至全南京市的学生。合作办学后,12中初中部将开设两个英语实验班、高中部将开设两个英语精品班,分别面向今年的初一、高一新生招生。无论是英语实验班,还是英语精品班,将全面引进新东方的英语教学模式,策应新中考、高考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十二中初中部校长徐树忠说:“学校教师教授英语课程严谨、规范,但是缺少了一些激情和互动,这样的合作可以促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学生在学校里不花钱就能够参加新东方培训,3年下来,无论是英语口语还是听力,都会比其他班学生强。
十二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金牌励志”的传统。“金牌精神”不仅涵概了自信、自立、自强、为国争光的志气,还激发了学生们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意志以及勇于进取、勇攀高峰的毅力,这是十二中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学校,每年都向国家队、省队或高校输送一批优秀学员。现有陈金、徐晨、孙俊杰、汤金华等4人在国家羽毛球队服役。钱景、袁亮、吕磊、王康等8人先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名牌大学就读,2011年,王康等4位同学通过了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羽毛球测试。作为江苏省中学生羽毛球协会主席单位,十二中在全省中学生羽毛球运动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承前启后续华章
十二中依山而建,邻水而居,狮子山的苍苍云树荫蔽着她,绣球湖的滚滚柔波滋润着她,从而使她记录着下关文化挥之不去的深远与隽永、骄傲与自豪,承载着万千学子的希望与梦想、耕耘与收获,无怨无悔地向我们走来。回顾十二中,教泽绵绵,生生不息,十二中的百年,是下关近代教育发韧、发展到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前行的缩影。
今天的十二中,早已洗尽了风尘落下的斑斑铅华,处于新旧近百年的交汇点上,抚今追昔,瞩目未来,心情似乎格外凝重:先贤们以其睿智和勤劳,铸就了辉煌。十二中优良的传统、丰厚的积淀,对于此时的我们意味着荣光,更意味着挑战——站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创新和超越,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十二中的现状还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期,但是它的教育质量却仍在不断地提升。唐云龙校长常说:“老百姓是在用他们的脚给优质学校投票的。”所以十二中只有做优初中,输进更优质的生源;做好高中,输出更出色的人才,才可能赢得老百姓的美誉度和信任度。因为我们承担的不仅是让学校持久发展的压力,更是使之更上一层楼的精神负荷。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二中人自觉承负着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依托百年人文底蕴,传承百年新学传统,弘扬百年办学精神,再振百年奋斗雄风,再展百年树人风采,赋予百年名校以新时期的生命活力,让她不断焕发时代的光芒。
十二中的百年,是一曲悠长而动人的赞歌,和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和着逝者如斯的时光碎片将成为永恒。掩卷长思,时代风云、教坛波澜、风雨历程,留给我们多少启迪和感慨。对于历史名校,人们不仅关注它辉煌的往昔,更关注它今日是否风采依然。展望十二中的未来,教育并非仅仅为了教育,教育所担负的远不止于此,任重而道远。十二中开创的百年奋进与发展的恢宏之路,精彩可期!
学业校风万古芳
扬予江头学旗帜、高飘扬。
德智体育齐提倡
我们愿为国栋梁
为国为人民
是我们的方向
道胜、道胜我的爱校
教我真理和目标
振兴中华赖我曹
伟大理想在呼召
现代化中华由我们来剑造。
——道胜学堂(南京十二中的前身)校歌
徜徉于南京十二中的校园中,那透露着时间积累的文化景点,使我们似乎听到了风中悠扬的吟诵、激昂的呐喊。脑海中浮现出办学先哲的风韵。当年钱正英老人在得知母校八十校庆时,竟脱口吟唱出当年的道胜校歌,感慨不已。那歌犹如精神图腾,唤起了人们对十二中近百年的成长记忆:她从上世纪初中国新旧时代嬗变的激烈碰撞中逶迤而来,怀着变革社会的理想,造福桑梓的抱负;透着育才树人的信念,矢志民生的执着……从初创时的蹒跚起步、筚路蓝缕,到如今的生机蓬勃、气象日新,南京十二中栉风沐雨,百折不回,竟走过了近百年的光辉历程。
洗尽铅华走从容
位于下关挹江门外的十二中不太像学校,倒像是一座文化博物馆。六栋明清风格的古典建筑飞檐斗拱,古香古色,与现代化的体育馆、教学楼交相辉映,珠联璧合;校园内亭台楼阁、假山喷泉、古树名木、花圃草坪、通道回廊,可谓异彩纷呈,相映成趣;课余饭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坐在树阴下的长凳上安安静静地翻看着手中的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这让从喧嚣的街道进来的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南京十二中创建于1917年,它的前身是道胜堂,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在下关修建的基督教传教建筑。除润星楼外,五栋古典建筑皆用明城墙砖砌成,其中,道胜楼是传教区,尊道楼和益智楼是教士们的生活区。双楼现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本是南北两栋古楼,相距不过10米,成双配对,成了别具一格的“鸳鸯楼”。双楼腰处阳文雕刻着一圈关于教育理论的名言名句,有的出自《论语》《中庸》,有的出自《圣经》,和双楼的造型一样中西合璧。文革期间,北楼设着造反派司令部,到处张贴着大字报,气氛肃杀,双楼也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构件惨遭毁坏,学校的师生将外墙上的阳文雕刻用泥土糊上,才免遭铲除。后来学校对包括双楼在内的学校建筑进行了两次整修,“教稚以道,耋老罔背”等中西方名言警句得以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楼成为学校图书馆,北楼是教师阅览室,南楼则是学生阅览室。双楼的外围回廊成为学校的“名生廊”。
一栋楼有一个故事,一段路就是一段历史。在十二中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个人改变了双楼的命运和形象。其一就是传教士约翰·马吉。作为宗教界人士,他满怀爱心,来到下关,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在这片土地上点燃智慧的火焰,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纪念美国友人约翰·马吉先生创办学校特别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为南京人民所做出的特殊历史贡献,2002年十二中图书馆被南京市政府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其二就是沈子高主教。他19岁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23岁分配到南京道胜堂工作,是他参与创办“益智小学”,并担任校长,是他确立了“教稚以道,耋老罔背”的办学思想,并把它们镌刻在双楼的外墙上。
近百年的春秋易序,近百年的薪火相传,十二中一路走来,形成一部探寻规律、尊道而行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逐步形成了“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源自十二中九十多年前的“教稚以道,耋老罔背”、“天下无不可以教者,亦无可以不教者”的校训,启迪着十二中人尊道行事,以德立身。
尊道益智求传承
悠悠百年,漫漫历程,十二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深邃的人文底蕴。弦歌不绝,薪火传衍,得益于代代相继、志存高远、毕生勤勉的学人和独特的办学风格。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十二中的气度与风范。学校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社会需要,得益于新中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聚集。百年前,她的初创就带此明显特征:益智小学、道胜学堂到现在的十二中,教育内容和形式中西合璧,可谓应运而生,乘风而长;百年后,她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学校的联系,同时与兄弟学校友好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谱写了风格各异的校园文化相互借鉴的美好篇章。
尊道益智、日有所进是十二中的理念与责任。十二中人尊道而行开展德育工作,鼓励学生日有所进。“日有所进”的校训l可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传承了先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伟大哲思,概括了日有所思、日有所悟、日有所得、日新月异的渐进式的成才过程,符合积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致千里的健全人格的形成规律,诠释着十二中人战胜逆境、宠辱不惊、不自暴自弃、不固步自封、不急躁冒进的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它是代代十二中人汗水与智慧、经验与教训的结晶。同时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以德促智,以智养德”的教育思路,在文明举止、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疏导、引导和矫正,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他们和谐而健康地成长。
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是十二中的理想与向往。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十二中有过自己辉煌的过去。身处普通高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十二中也有过发展的低谷期。新旧世纪之交连续几年的质量波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十二中随后几年的后续发展。自2005年起,在“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理想激励下,十二中已行走在教育质量不断攀升的大道上。而今,十二中人未雨绸缪,乘势而上,正努力赢得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走向通往争创一流学校的征程。
浓墨重彩写今朝
一所学校一种氛围,一种文化。《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知识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文化中受到熏陶,经过渐染浸润而成为人才。正如孟母三迁追求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那样,各界对一所学校的认同,不仅是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的认同,更是对学校文化的认同。
在传承与创新、封闭与开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民族教育与西化变革中,南京十二中教育的灵魂砺炼不散,教育的血脉贯穿古今,演绎成当今中西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与人文景观。狮子山麓,绣球湖畔,人与自然的完美映衬,显现出了办学者开阔的眼界,可以说,十二中是源于中西文化交融,兴于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采取开放的办学思想,是当初办学者的愿景,也是当下顺应时代潮流的智慧选择。
在近一个世纪的跋涉中,这所百年名校秉承中西文化交融的理念,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刘锦庭,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院部院士龚昌 德,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名誉教授沈云英,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周帅,世界羽毛球冠军刘永、孙俊、戴韫、钱虹、陈金……不管是科技战线的精英学者,还是闻名中外的商业领袖,或是驰骋世界的体育明星,他们都有一颗共同的拳拳赤子之心。而南京十二中也正以它蓬勃的生命力、竞争力、发展力“傲然挺立”。“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全国百所优美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首批“南京市百年名校”、“南京市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十二中正迎接着属于她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十二中领导班子从来没有被昔日的辉煌所陶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愈是缅怀辉煌的过去,愈是要把握今天,努力创造今天的实绩。他们先后和美国的BROAD RUN高中、韩国的北彦中学、澳门东南学校等结成姊妹学校,定期交流,以增强师生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提高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前不久十二中接待了美国Broad Run高中师生代表团一行12名师生的来访。学校安排了对应家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接待,让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这种交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在交流期间,美国学生动手能力强、自信心足以及谦和礼貌的优点对我校师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十二中又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美国进行回访。通过校际深层次的交流,十二中逐步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国际化办学进程。
今年,作为下关区的龙头学校,十二中初中部与“新东方”合作办学,引进了新东方的教学模式,更好的造福了下关区乃至全南京市的学生。合作办学后,12中初中部将开设两个英语实验班、高中部将开设两个英语精品班,分别面向今年的初一、高一新生招生。无论是英语实验班,还是英语精品班,将全面引进新东方的英语教学模式,策应新中考、高考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十二中初中部校长徐树忠说:“学校教师教授英语课程严谨、规范,但是缺少了一些激情和互动,这样的合作可以促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学生在学校里不花钱就能够参加新东方培训,3年下来,无论是英语口语还是听力,都会比其他班学生强。
十二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金牌励志”的传统。“金牌精神”不仅涵概了自信、自立、自强、为国争光的志气,还激发了学生们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意志以及勇于进取、勇攀高峰的毅力,这是十二中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学校,每年都向国家队、省队或高校输送一批优秀学员。现有陈金、徐晨、孙俊杰、汤金华等4人在国家羽毛球队服役。钱景、袁亮、吕磊、王康等8人先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名牌大学就读,2011年,王康等4位同学通过了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羽毛球测试。作为江苏省中学生羽毛球协会主席单位,十二中在全省中学生羽毛球运动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承前启后续华章
十二中依山而建,邻水而居,狮子山的苍苍云树荫蔽着她,绣球湖的滚滚柔波滋润着她,从而使她记录着下关文化挥之不去的深远与隽永、骄傲与自豪,承载着万千学子的希望与梦想、耕耘与收获,无怨无悔地向我们走来。回顾十二中,教泽绵绵,生生不息,十二中的百年,是下关近代教育发韧、发展到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前行的缩影。
今天的十二中,早已洗尽了风尘落下的斑斑铅华,处于新旧近百年的交汇点上,抚今追昔,瞩目未来,心情似乎格外凝重:先贤们以其睿智和勤劳,铸就了辉煌。十二中优良的传统、丰厚的积淀,对于此时的我们意味着荣光,更意味着挑战——站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创新和超越,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十二中的现状还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期,但是它的教育质量却仍在不断地提升。唐云龙校长常说:“老百姓是在用他们的脚给优质学校投票的。”所以十二中只有做优初中,输进更优质的生源;做好高中,输出更出色的人才,才可能赢得老百姓的美誉度和信任度。因为我们承担的不仅是让学校持久发展的压力,更是使之更上一层楼的精神负荷。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二中人自觉承负着继往开来的神圣使命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依托百年人文底蕴,传承百年新学传统,弘扬百年办学精神,再振百年奋斗雄风,再展百年树人风采,赋予百年名校以新时期的生命活力,让她不断焕发时代的光芒。
十二中的百年,是一曲悠长而动人的赞歌,和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和着逝者如斯的时光碎片将成为永恒。掩卷长思,时代风云、教坛波澜、风雨历程,留给我们多少启迪和感慨。对于历史名校,人们不仅关注它辉煌的往昔,更关注它今日是否风采依然。展望十二中的未来,教育并非仅仅为了教育,教育所担负的远不止于此,任重而道远。十二中开创的百年奋进与发展的恢宏之路,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