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荒布”遮盖的是什么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耕种模式——撒种毛豆。这种耕种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毛豆种子播种在一些被查出是违规的开发区工地——原本都是上好的农田上;播种方式是胡乱撒种——与精耕细作无关;种毛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用毛豆苗遮荒地挡人眼。因此,农民称这些毛豆苗为“遮荒布”。
  是谁扯出了这块“遮荒布”?这块“遮荒布”遮盖的是什么?
  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检查验收组说,截至7月,全国撤销各类开发区4813个,核减规划用地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另据浙江省公布的资料,全省撤销了624个开发区,核减规划用地面积3316平方公里。
  核减下来的这些土地,有的是丘陵山地,有的则是农田;有的还只是“蓝图”,有的已变成了工地。对已经变成工地的农田进行复耕,既是土地法早有的明确规定,也是这次清理整顿政策的严格要求。然而,法律规定与政策要求在各地却遭遇了这样一块“遮荒布”。
  这不能不说是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农业的悲哀,更是在科学发展观和依法行政要求下一些地方政府的悲哀。
  众所周知,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是,据农业部统计,自1996年至2003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中国80%以上的违法用地是一些地方政府所为。这些地方政府不仅未能真正履行好保护耕地的职责,反而挑起了违法用地的“大梁”。这样的事情,近几年来在许多地方都有发生,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不仅如此,就在最近被查出来的违规开发区、工业园上,在法律和政策命令下,被毁坏的耕地复耕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却没有人去做。责任在谁?还是在这些地方政府身上。因为土地已经被征用,农民也已经失去了在这块土地上耕作的权利和义务。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本就属于政府在农村、农业中必须为农民提供的基本的公共服务品。在一些政府主导的开发区基础建设中,这些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被毁了。因此,无论从政府本有的职责还是从直接的责任说,作为复耕的前提条件,恢复农田水利设施,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然而,至今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不在被毁耕地上做修复水渠道路、整理耕地的事,却只是在往工地上的土堆坑凹里撒豆种,以应付“上面”的复耕检查。
  这种明显属于蒙人的招术,却也真的能蒙住“上面”的一些人。这种什么也遮盖不了的“遮荒布”,究竟遮住了什么?
  已经10月底了,季节已过,种毛豆的办法不再适用,但据《瞭望东方周刊》调查,一些地方类似的瞒天过海花招,仍然在玩弄之中。国务院关于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半年的期限已至,各地都在等待的,就是土地解冻的这一刻。然而,在这欣喜的期待中,一些地方政府又在背离什么?
其他文献
几天之内,一个娱乐性话题戏剧性地演变为全国关注的公共话题,当然有其必然性。  11月6日,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通过北京某报就《时差七小时》事件向公众公开道歉,但外界并没有因为李意珍的“深刻歉意”而给予谅解。  恰恰相反,《时差七小时》事件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和新闻的双重价值,传播甚广,更因为媒体的穷追不合揭出高级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巨额财产来源等敏感问题,公众的讨论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尤其是广东地方
期刊
上海人陈建国(化名)穿着略显肥大的深灰色西服,点燃一根“红双喜”香烟,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面前坐下。老陈今年55岁,脸膛黄里透黑,皱纹层层叠叠,腮帮凹陷,稀疏花白的头发向脑后拢起来。  他告诉记者,拆迁上访的那阵子他一共掉了7斤肉,瘦得像个骷髅,现在又慢慢开始长肉了。  陈建国抽的那包“红双喜”香烟,是上海嘉定区委政法委秘书科科长倪政一给他的。陈说,平时抽不起这么贵的香烟(7元5角一包),只能抽
期刊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妇罗正启,去年冬季因计划生育后遗症来京上访,《瞭望东方周刊》予以报道之后的第二个月,这件拖了3年之久的赔付案终于得到解决。  罗的丈夫专程走了40里山路,跑到撒拉镇上打来电话,告知《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拿到了5000元的赔偿款!”  毕节地区行署信访科黄干事谈到这件事时说,毕节虽然不富裕,但也不是拿不出这5000元钱,当时是没有想到罗正启夫妇不顾“天高皇帝远”,把官司打到了北京。
期刊
和众多从“草根”崛起的浙商一样,生听江温州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带有显的“浙商印记”:大胆而敢于创新,注定践而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而百折不挠。但他的性格中同样具有着有别于其折商的元素,他的行事并不低调,更愿和媒体接触,从日常的公司新闻中可以到均瑶集团发展的每一步。王均瑶的“另类”为他赢得了媒体眼中“最开放的折商”的称号,也有批评者认为他只是善于作秀,公司的业绩并不如他所形容的那七色。无论如何,这些争
期刊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信中指出:“这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  在这一号召发出的25周年就要到来的前夕,人口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热点话题。    面临人口问题严峻挑战    9月—10月,在武汉、上海和宁波,连续举办了“
期刊
去年11月18日,《瞭望东方周刊》诞生于上海。沪上乃中国新闻事业滥觞之地,百年以来,此地既迎接了无产阶级新闻观念的登陆,也见证党报思想与市场媒体的融溶,并发动了先进的产业革命与报业实验。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然而报刊终有益于国事,新闻理想从来没有与民族复兴相分离。  为何要创办《瞭望东方周刊》?一言以蔽之,国家的崛起已到了战略机遇期,中国需要主流声音,在更宽阔的时空中、在更多元的人群里传播,既体现时
期刊
田雪原,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中国著名人口学家。在出席“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田雪原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采访。  《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90年代,你就提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作微调,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田雪原: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力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虽然,中国的总人口仍在增长,但增长加速之后,一
期刊
为着12年前的那个夜晚,44岁的阎梅仍心悸不已。  1992年11月的一天晚上,她被陕西省商州市板桥乡的计生队抓起来,推上一辆手扶拖拉机,顶着寒风来到15公里之外的乡卫生院,做“自愿”结扎手术。  在没有暖气的手术室里,医生打开她的腹腔。这时停电了。医生于是坐等来电。 40分钟过去了,医生让护士点起蜡烛,开始做手术。此时,麻醉药效力已过。  阎梅说:“幸好我没有死。”  在当年,有阎梅这样遭遇的育
期刊
10月金秋,广袤的农村一片收获的繁忙。然而,紧盯农地的各方博弈者,在意的却并不是农地上的收成——他们在静静等待着土地审批松动的一刻。  早在4月28日,国务院召开由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严格土地管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9日下发的紧急通知,落下地根紧缩的闸口。  如今,历时半年的“暂停审批”到期,农地博弈者们无不跃跃欲试。  “上边严查,下边观望,土地复耕做模样”,《
期刊
10月28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要求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这是一个令全国土地开发商兴奋而不安的日子:国务院关于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半年的文件到期。  解冻以后怎么办?中国是否会出现新一轮批地热潮,从而导致土地占用乃至投资规模扩张的反弹?  《决定》所要确定的,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