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战略思维能力 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这一战略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高校要实现“双一流”,理念、思路、发展战略最为重要,思路决定出路,高校自身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各级管理工作者唯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战略思维、战略眼光、战略管理来破解发展前进路上的各种难题,才能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 高校 发展 战略思维
  大学战略及其意义
  1.战略的含义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意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是一种驾驭全局的指挥艺术。
  我国军事战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毛泽东认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性的东西。在一般管理领域,战略就是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政策与任务。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校长杰瑞德·柯哼教授在我国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曾说:“制定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大学校长始终萦绕心头,‘彻夜难眠的问题’。”
  2.大学战略
  大学战略,也叫大学发展战略,本质上是采取一些优化的方案,调试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寇普(Cope)在《机遇来自实力:战略规划案例研究》中对大学发展规划是这样描述的:一种开放的系统论指引院校之舟在前进道路上顺利地通过各种变化多端的环境;它是一种行为,对未来外部环境状况可能引起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方案;它是一种手段,在持续的资源竞争中用来争取有利地位。它的主要目的是把院校的前途和可预见的环境变化联系起来,使资源获得快于资源消耗,从而能成功完成院校的使命。
  大学战略首先是战略管理理论在大学管理中的运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学战略:大学战略就是在对大学内、外环境全面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创造和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就整体的未来所作的长期性和决定性谋划。它是一所大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以及应对措施的集合。
  大学战略与大学战略规划可理解为同一概念。这里要特别注意学校发展的前提:要对大学内、外环境有清楚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要面向未来,创造和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以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
  3.研究和制定大学战略的意义
  总体来说,我国大学重视战略管理的时间不是很长,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其意义为以下几点。
  一是更快提高办学水平和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校正处在战略发展机遇期。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是指大学抓住有利时机,在一定時期内以较快速度发展,使办学水平和学校地位迅速提升,实现对先进大学的跨越。历史上德国大学学习英国而超过英国;美国大学学习法国而超过法国,美国许多大学在短短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增加、硬件设施改善,更主要是办学思想、理念和体制上的突破;是在积极吸收前人、他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赶超性的发展;是抓住机遇,不断改革,突破原有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最终表现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是适应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积极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学分类指导管理、兄弟院校争先恐后的快速发展等。我们所面临的境地就是“竞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竞争,即高水平师资的竞争;二是生源竞争;三是办学资源竞争;四是无形资源竞争,如大学社会声誉的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激烈,都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从竞争结果看,大学之间的竞争虽不像企业那样惨烈,但同样存在优胜劣汰的现象。大学生同样面临不进则退,缓进则退,甚至是“生存还是死亡”的巨大压力。
  三是改进战略规划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回顾我国大学管理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日常管理为特征的内部管理阶段。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高校没有太多的自主权问题,大学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外控管理”,即上级机关高度集权,学校从校领导到中层管理者及教师,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以及学校的政策措施,不必考虑组织外部环境、长远目标,以及如何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去实现目标等问题。第二阶段是以发展规划为特征的规划管理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学在逐步确立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许多大学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强化,开始谋划长远发展,不仅抓规划,还制定了三大规划,即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这阶段的战略规划工作由于人们对其重要意义缺乏普遍认同,所以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规划的权威性、法定性未能体现出来,稳定性、科学性还不够。在实施和执行方面,既缺乏共同理念的引导,又缺乏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有效的控制、评估手段,有些大学规划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流于形式。在学校内部管理上,规划工作是规划部门的事,协调合作工作不够到位,各种资源缺乏整体配备,有效性不高。第三阶段是以发展战略总揽全局的战略管理阶段。战略管理不仅涉及战略的制定,还包含战略的实施,以及对战略的评价等环节。因此,是全过程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的、总体性管理。
  大学战略管理的一般模型
  大学战略的确定
  1.大学战略选择
  一般而言,选择和确定学校战略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现行战略的继承性。通过评价,考虑现行战略的合理性,在继承中不断改进。
  (2)学校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学作为非营利组织,受国情、政府、教师、学生等多种因素制约,对外部环境依赖较高,所受的影响也较大。   (3)学校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的价值观及应对风险的态度对战略选择影响较大。是否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是否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否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敢于冒风险,还是保守求稳等都影响战略选择。
  (4)时间因素。是着眼于长期发展还是短期行为?目标不同,战略的选择就不一样。学校决策者不应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要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5)学校内部的权利和人事因素。学校也是一个复合社会,有不同的大学利益“族群”或者群体,如: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工人、离退休校友等,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战略选择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系统分析过程,也是一个协商过程,是学校内部各方面人事关系和权利平衡的结果。
  (6)竞争对手的反应。大学在作战略选择时,要考虑同行业和同层次学校的反应,选择不好,有可能引起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学校的决策者必须考虑到这种反应,估计竞争对手的反击能量,正确作出战略选择。
  2.大学战略的制定
  在管理理论中,如何形成和发展一项战略有很多种方式。大家多推崇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认为是战略制定中的典型模式,被明基伯格称为“设计学派模式”。该模式要求上层管理人员作出内部评估,了解组织的能力、优势和劣势;对外部环境作出评估,从经济、市场、竞争、社会和政府政策的变化基础上判断出威胁和机遇,然后推论并谨慎选择一个特定的行动方向。
  (1)大学战略分析。一般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的内容为:①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如领导体制、部门改革、市场经济)。②社会和人口统计(如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总体受教育水平、人口规模、速度等)。③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④技术、科学和环境方面的发展现状(如网络时代)。⑤教育政策及发展趋势(如纲要、高教分层管理)。⑥学校在本地区和同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
  大学内部要素分析应集中于以下几点: ①大学能够建立和维持的出色领域。②能够支配的资源和这些资源的特征。③人力资源的状况。④学校传统、文化特点及价值观。⑤领导力、管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大学资源包括以下几类: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隐形资本(文化、声望、影响力、大学的外部关系)。美国学者乔治·凯勒認为大学传统、文化、价值观及抱负是大学最重要的内部要素。对大学内外部环境与要素分析评估是战略形成阶段的核心,将内外部分析结果与组织的使命相对照,就会找出差距,然后制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这些差距。
  (2)大学的使命与愿景。大学的使命与愿景是制定大学战略的前提。大学的使命是指大学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大学使命是大学理念的具体和外在形式。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继承创新是大学四大职责和任务。
  大学愿景是根据大学使命在征集师生员工和校友心愿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心愿和美好远景,它使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归属于这项重要的任务和事业。大学的使命、愿景与精神、理念都以大学文化为基础。
  浅析陕西中医药大学发展战略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工作指导方针为内强筋骨,外塑形象。
  1.坚持内涵建设的“四大战略”
  (1)质量立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校通过召开教育工作会、研究生工作会,不断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后期临床教学,改善教学硬件条件,进行实验室改革。
  (2)科技强校。学校通过组建协同创新中心,解决科研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难题;建设实验中心解决学校实验教学分散的难题;集中学校优势资源并进行整合,不断提高科研实验水平。
  (3)人才兴校。学校通过人才分配服从学校发展导向,引进中医药界有名的学科、科研领军人才段金廒、刘保延等,充分发挥专家的积极作用,提高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水平。
  (4)文化铸校。学校融合大医精诚、延安精神、邵小莉精神等内涵,形成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形成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文化助力学校内涵建设,以文化保障学校铸魂育人的特色。
  2.特色化战略
  一般认为,大学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中稳步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办学特色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办学特色有独特性。判断大学独特性的参照物是其他大学,要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但区别并不等于特色,独特性要成为优势,只有是别的学校短期内达不到的,才能被称为“特色”。
  (2)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办学特色的根本性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突破、办学定位、办学水平等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在某个学科区域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学科有带动辐射功能。
  (3)办学特色必须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
  (4)办学特色重在创造特色形成与竞争的过程。特色形成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学习和模仿他人的结果不是特色,特色是创造的结果。
  在大学趋于“闭后性”的今天,要想又好又快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办出特色。
  3.国际化战略
  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内容。
  (1)学生的国际化交流。信息化不发达时留学生交流是国际化的最初手段,因为能带来多方面的效益,所以留学生交流已经形成了一个充满竞争的国际留学生市场。
  (2)教师的国际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推动教学、科研发展,一方面促使教师队伍国际化,另一方面使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和教学向着国际化发展。
  (3)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主要通过有关国际组织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学术联合会议(ICSU)等机构设立的项目,可进行校际合作研究,进行研究人员交流,进行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和学术信息交流。   (4)加快课程国际化进程和扩大课程国际化氛围。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快速提升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课程国际化也是扩大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5)制定和建立区域性高等院校合作计划和组织政策。通过高等教育区域性联合,促使各校学生分阶段学习,互转学分,共同开发课程,促进人员相互流动。
  (6)跨国教育的开展。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高等教育输出国,以亚洲为主要市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国教育,主要包括海外分校、合作办学、远程教育、企业大学等。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在澳大利亚进行海外跨国项目学习的学生数占其外国留学生的44%。
  4.学科综合化战略
  建设“一流学科”既要建设好原有学科,又要增设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新学科,使大学向多学科综合发展,更主要的是以学校原有学科,特别是优势学科为基础,交叉融合,形成学科综合化竞争优势。
  学科交叉渗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通过交叉渗透产生交叉学科和重大科研成果;二是在学科整体功能上体现多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与全面科学的思维。
  5.合作联盟政策
  合作与联盟严格意义上是有区分的,合作有可能是短期的,是在一个领域小范围、简单的合作;而联盟是一段时期相对稳定的、范围较广的,甚至是有相对法律效应的合作。合作联盟的范围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拓展到国外,立足行业,面向世界。
  战略选择的本质就是决策。大学战略选择的过程是学校领导人的战略思维过程,要求领导人必须要有领导头脑,即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具有进行战略思维的素质、胸怀和修养;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对各种战略进行分析、比较、鉴别、选择及择优的能力。高校要真正履行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高校从业人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领导班子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戰略思维、战略眼光、战略管理来破解发展前进路上的各种难题,才能最终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水梅:《关于大学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2期。
  [2]尹志国、薛艳:《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24期。
  [3]董新伟:《行业划转院校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战略选择——以辽宁行业划转院校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7期。
  [4]周胜良、张金泉:《论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S3期。
  [5]郑华均:《实施国际化战略,扎实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高教与经济》2012年第3期。
  [6]翁翼飞、刘忠见:《华北科技学院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与国际化战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7]周密、陈晓剑:《中国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效用研究》,《江苏高教》2008年第3期。
  [8]何致瑜:《重视与加强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2期。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咸阳
其他文献
【摘要】学前教育是人生的一个基础阶段,是每位儿童接受正式教育的开端。当前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内容,其凭借美术在智育、美育和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发挥着艺术启蒙和价值引导的作用。本文在探讨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功能、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学前美术教育生态的正常化发展,真正发挥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前
期刊
【摘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构建了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立了自我诊断与改进的“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运行机制,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质量体系诊断改进 
期刊
【摘要】研讨式教学法是本科教学改革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是本科生的研讨学习能力较弱,对研讨式教学法的适应程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开展研讨式教学的系统化理念,从系统化应用、多向交流和过程控制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提高学生的研讨学习能力和对研讨式教学法的接受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探索的内生动力,为提升研讨式教学法的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实际,基于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理念以及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通过SPOC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简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构建了混合式教学过程的闭合控制系统,最后给出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SPOC爱班云课堂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立项课题《混合式
期刊
【摘 要】当下,随着我国高校学术产出及高校工作者对高质量学术平台需求的与日俱增,高校学报的发展去向是困扰我国高校学报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众所周知,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建设。高校只有在形成自身特色与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学术建设,才能全面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高校学报应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全力打造精品栏目、提升学报编辑业务水平,组建一支高质量的作者队伍,进而加强对外交流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国内外讨论比较多的新的教学模式,但其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等方面缺乏充足的实验证据。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方法和调查问卷方法相结合,在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两个班的教学结果进行测評。结果显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分数要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  【关键词】翻转课堂 电子商务概论 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
期刊
【摘 要】文章拟借鉴优质示范课程成功经验,通过对若干示范课程参评过程的反思,从课程构思、课程准备、课程实施三个步骤尝试构建一套基于任课教师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操作技巧于一体的计算机类基础示范课程的教学范式,旨在对示范课教学的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示范课程  课程授课形式多样,既有面对听众的课程授课,也有面对镜头的微课、慕课。既有充满挑战的示范课程比武,也有普通意义上
期刊
【摘 要】针对公安院校与地方公安系统之间日渐突出的供需矛盾,聚焦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毕业生胜任力提升项目研究。文章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规划了项目目标、拟制了项目质量计划和进度计划,最后从搞好规划设计,加强沟通联系,做好跟踪反馈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  【关键词】地方 公安院校 毕业生 就业 胜任力  当前,我国地方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源于毕业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高职院校地下铁道施工课程内容为例,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原理进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思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考核方案改革等内容。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原理教学 教学改革 地铁施工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地下铁道施工》课程改革(项目编号:2015JG-26)。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在学校中不仅需要学习扎实
期刊
【摘 要】随着企业对电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各院校自身特色,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强的电商人才。本文在分析陜西省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