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随着我国高校学术产出及高校工作者对高质量学术平台需求的与日俱增,高校学报的发展去向是困扰我国高校学报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众所周知,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建设。高校只有在形成自身特色与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学术建设,才能全面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高校学报应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全力打造精品栏目、提升学报编辑业务水平,组建一支高质量的作者队伍,进而加强对外交流,彰显学报特色,使学报焕发出勃勃生命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 精品栏目 编辑水平 作者队伍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7JZ004);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GSZ2017001)。
《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面对日趋严峻的发展形势,高校学报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从自身特色建设入手,努力提高报刊学术水平,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与品牌,从而吸引读者关注,并形成高质量、稳定的作者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彰显特色是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1.地域文化特色
西安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积淀,也孕育了不同特质、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还是一千多年前的盛唐,都为西安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弘扬汉代雄风,承传盛唐文化,享有周秦汉唐文化的地理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复制的。同样,陕西作为全国文学的重地影响深远。陕西三种不同的地貌造就了三位风格迥异的作家——陕北自由奔放的路遥、关中朴实厚重的陈忠实、陕南灵秀俊逸的贾平凹。因此,对于陕西各高校而言,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善于挖掘资源,在地域特色工作上做好、做足、做透,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开辟的“区域经济”栏目,依托学校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红色特色
陕西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当下,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主题鲜明、独天得厚。因此,作为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助于塑造学报的办刊特色,更有助于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陕西的文化软实力。也正是基于此,《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专门开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栏目,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相关研究文章,使红色历史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的丰硕成果。
3.本校特色
本校特色是学报的主要特色之一。因为学报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把学校各门学科的学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记录在案,让校内外了解该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以笔者所在的西安工业大学为例,兵工精神是学校的历史传承,兵工精神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训更是与吴运锋“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多年来学校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记载着学校为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发展、创新历程。《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作为一个信息平台,依托着学校的兵工特色及学科优势,开辟了《光电工程》《机电工程与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栏目,并将保密审查作为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支点,学报质量连年提升,已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方阵,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4.学术特色
学报要发展,要吸引读者和作者,最根本最关键的还在于学术特色。现实中,一些高校学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术定位不清、缺乏学术特色的问题。基于此,近年来,教育部着力打造“名刊工程”“名栏工程”,引导高校学报走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催生理论创新。这就要求学报要找准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高校学报界中的位置,通过自身学术定位找到和培植发展的生长点,精心打造刊物的学术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如何确立特色
高校学报要形成个性特色,就应根据读者需要,精心策划,从取舍稿件的标准、尺度,追求的审美情趣,以及给人的阅读感受,到封面设计、栏目设置、插图的选用、版式安排,乃至字号、字体的选用,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于学报而言,其形成和保持特色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设置
当前,由于种种因素影响,高校专业设置追求大而全、小而专,由此也导致学报“栏目大拼盘”。最终只是使学报某个栏目在圈内占有着一定优势,但想保持特色无形中就变得艰难了。
2.自身定位
学报的自身定位影响刊物发展的走向,这就要求学报要做到开门办刊,走内涵发展之路。但当前不少学报缺乏明确的办刊定位,固守“以内稿为主”的办刊思想,对外来稿件不是拒之门外就是尽量缩小录用比例,这就导致文章质量大受影响,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学报的特色发展建设。
3.栏目设置
学报有没有特色,从其开设的栏目就能看得出来。然而,目前遍观各高校学报,尤其是一些普通大专院校的学报,往往是栏目雷同、文章水平参差不一。由于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甚至在栏目设置上还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导致学报成了学科大全,成了一个共性学报。
4.作者队伍
由于缺少办刊经费,目前学报主动寻找好稿的积极性不足,靠自由来稿根本无法体现学报的特色。而自由来稿中校内文稿占了绝大部分,这部分稿件实际上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学报编辑部人手紧张,导致学报在特色建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形成特色发展的举措
1.依据所在学校自身特点,走特色之路
学报为高校所辦,当然就不能脱离学校这个“母体”。并且,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或主干学科,这都是提升学报特色的最宝贵支撑。实际上,依托本校学科优势,还能确保编辑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及学报服务本校学术科研职能的实现。
2.主办精品栏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学术期刊要想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精品栏目,即“拳头”栏目。而精品栏目也不能脱离期刊的定位,其刊发的文章必须是某一学科、某一学术领域、某一学术门类或某一重要的学术理论问题。如,《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就曾利用陈忠实客座教授优势,专门开辟文学艺术、管理科学等相关专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加强对外交流
高校学报一般承担着学术交流、宣传科技成果的重要任务。要构建学报特色,就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主动参加一些全国性学术活动,争取优质稿源。同时,在与同行学习交流中,也能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体现特色。
4.提高编辑水平
特色是刊物的生命。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熟练的编辑技能,以及较高的学术水平,对每一篇稿件认真把关,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5.组建作者队伍
学报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作者队伍。学报要塑造自己的特色,就要下大力度培养核心作者群,尤其在特色栏目领域,更应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
总之,特色是高校学报的立报之本。只有千方百计凸显办刊特色,因地制宜,依托学科优势开辟栏目,努力提高编辑水平,才能提高办刊质量,才能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于孟晨、汪湘:《高校学报特色如何确定与维护》,《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15卷第2期,第118页。
[2]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理论导刊》2010年第4期。
[3]《党史成果转化彰显资政育人功能》,《陕西日报》,2011年10月26日。
[4]任山庆:《高校学报的特色塑造》,《今传媒》2006年第11期。
[5]张建军、李春风:《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编辑的不足与提升途径》,《编辑学报》2013年第4期。
[6]刘娟:《“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校综合性学报办刊模式探究》,《编辑之友》2013年第3期。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西安
【关键词】高校学报 精品栏目 编辑水平 作者队伍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7JZ004);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GSZ2017001)。
《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面对日趋严峻的发展形势,高校学报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从自身特色建设入手,努力提高报刊学术水平,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与品牌,从而吸引读者关注,并形成高质量、稳定的作者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彰显特色是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1.地域文化特色
西安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积淀,也孕育了不同特质、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还是一千多年前的盛唐,都为西安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弘扬汉代雄风,承传盛唐文化,享有周秦汉唐文化的地理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复制的。同样,陕西作为全国文学的重地影响深远。陕西三种不同的地貌造就了三位风格迥异的作家——陕北自由奔放的路遥、关中朴实厚重的陈忠实、陕南灵秀俊逸的贾平凹。因此,对于陕西各高校而言,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善于挖掘资源,在地域特色工作上做好、做足、做透,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开辟的“区域经济”栏目,依托学校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红色特色
陕西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当下,陕西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主题鲜明、独天得厚。因此,作为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助于塑造学报的办刊特色,更有助于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陕西的文化软实力。也正是基于此,《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专门开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栏目,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相关研究文章,使红色历史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的丰硕成果。
3.本校特色
本校特色是学报的主要特色之一。因为学报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把学校各门学科的学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记录在案,让校内外了解该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以笔者所在的西安工业大学为例,兵工精神是学校的历史传承,兵工精神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训更是与吴运锋“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多年来学校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记载着学校为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发展、创新历程。《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作为一个信息平台,依托着学校的兵工特色及学科优势,开辟了《光电工程》《机电工程与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栏目,并将保密审查作为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支点,学报质量连年提升,已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方阵,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4.学术特色
学报要发展,要吸引读者和作者,最根本最关键的还在于学术特色。现实中,一些高校学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术定位不清、缺乏学术特色的问题。基于此,近年来,教育部着力打造“名刊工程”“名栏工程”,引导高校学报走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催生理论创新。这就要求学报要找准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高校学报界中的位置,通过自身学术定位找到和培植发展的生长点,精心打造刊物的学术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如何确立特色
高校学报要形成个性特色,就应根据读者需要,精心策划,从取舍稿件的标准、尺度,追求的审美情趣,以及给人的阅读感受,到封面设计、栏目设置、插图的选用、版式安排,乃至字号、字体的选用,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于学报而言,其形成和保持特色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设置
当前,由于种种因素影响,高校专业设置追求大而全、小而专,由此也导致学报“栏目大拼盘”。最终只是使学报某个栏目在圈内占有着一定优势,但想保持特色无形中就变得艰难了。
2.自身定位
学报的自身定位影响刊物发展的走向,这就要求学报要做到开门办刊,走内涵发展之路。但当前不少学报缺乏明确的办刊定位,固守“以内稿为主”的办刊思想,对外来稿件不是拒之门外就是尽量缩小录用比例,这就导致文章质量大受影响,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学报的特色发展建设。
3.栏目设置
学报有没有特色,从其开设的栏目就能看得出来。然而,目前遍观各高校学报,尤其是一些普通大专院校的学报,往往是栏目雷同、文章水平参差不一。由于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甚至在栏目设置上还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导致学报成了学科大全,成了一个共性学报。
4.作者队伍
由于缺少办刊经费,目前学报主动寻找好稿的积极性不足,靠自由来稿根本无法体现学报的特色。而自由来稿中校内文稿占了绝大部分,这部分稿件实际上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学报编辑部人手紧张,导致学报在特色建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形成特色发展的举措
1.依据所在学校自身特点,走特色之路
学报为高校所辦,当然就不能脱离学校这个“母体”。并且,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或主干学科,这都是提升学报特色的最宝贵支撑。实际上,依托本校学科优势,还能确保编辑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及学报服务本校学术科研职能的实现。
2.主办精品栏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学术期刊要想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精品栏目,即“拳头”栏目。而精品栏目也不能脱离期刊的定位,其刊发的文章必须是某一学科、某一学术领域、某一学术门类或某一重要的学术理论问题。如,《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就曾利用陈忠实客座教授优势,专门开辟文学艺术、管理科学等相关专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加强对外交流
高校学报一般承担着学术交流、宣传科技成果的重要任务。要构建学报特色,就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主动参加一些全国性学术活动,争取优质稿源。同时,在与同行学习交流中,也能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体现特色。
4.提高编辑水平
特色是刊物的生命。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熟练的编辑技能,以及较高的学术水平,对每一篇稿件认真把关,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5.组建作者队伍
学报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作者队伍。学报要塑造自己的特色,就要下大力度培养核心作者群,尤其在特色栏目领域,更应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
总之,特色是高校学报的立报之本。只有千方百计凸显办刊特色,因地制宜,依托学科优势开辟栏目,努力提高编辑水平,才能提高办刊质量,才能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于孟晨、汪湘:《高校学报特色如何确定与维护》,《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15卷第2期,第118页。
[2]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理论导刊》2010年第4期。
[3]《党史成果转化彰显资政育人功能》,《陕西日报》,2011年10月26日。
[4]任山庆:《高校学报的特色塑造》,《今传媒》2006年第11期。
[5]张建军、李春风:《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编辑的不足与提升途径》,《编辑学报》2013年第4期。
[6]刘娟:《“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校综合性学报办刊模式探究》,《编辑之友》2013年第3期。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