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引导升级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中国造船工业70多个“第一”,被誉为“中国海军舰艇的摇篮”、“中国造船业的旗舰”。“十二五”期间,大船集团广大干部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了大船集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4%、2.6%,实现了稳中有进,为大船集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抡抓发展机遇军工生产取得重大成就
  大船集团紧紧抓住海军战略转型的发展机遇,掌握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向海军交付辽宁舰,不仅圆了中国人的“航母梦”,也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续又圆满完成了辽宁舰的维修保障任务,获得海军领导的高度评价。
  大船集团全面总结辽宁舰建造经验,加大军品的研发力度,又承接了一批重大军工项目,目前军工产品订单和合同金额为历史上最多时期,保持了军工生产任务的持续稳定。
  分步实施重组上市资本运作成果丰硕
  按照中船重工集团的总体部署,大船集团分步实施重组上市。2011年2月,中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约25亿股购买大连船舶重工等四家船厂股权,成为中国重工(上市公司)的二級子公司,实现了民品业务成功上市。2014年1月,为进一步实现军工核心资产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将军工产品相关的资产业务人员注入上市公司,实现军品业务上市,成为国内核心军工资产进行上市融资的首次成功实践。通过整体上市,不仅使大船集团在调整结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得到资金补充,同时,上市后管理更加规范,运营更加顺畅,也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大船集团立足未来发展,成功收购大洋船厂,对大船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大船集团积极推进行业内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践行国家《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践行“五业并举”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大船集团按照“五业并举”的发展战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海工、修/拆船和重工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一五”期末,大船集团海工、修/拆船和重工产业所占比例不足10%,“十二五”期末,已接近40%。在全球造船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果为大船集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做大做强海工产业。大船集团不断巩固海工产业优势,调整产业布局,集团本部、海工公司、船务公司三条生产线之间既有分工,又互补合作,合力做大、做强海工产业。2014年海工产业经济总量达到历史最高,超过100亿元。
  发展绿色修/拆船产业。大船集团绿色修/拆船基地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干船坞实施拆船作业的企业,形成了船舶改装与修理、海工上层模块建造、船舶绿色拆解并行发展的局面。成功进军国际海工模块建造市场,绿色拆船和改装方面承接了欧洲著名航运公司的拆船订单以及改装牲畜船项目合同。
  大力发展重工装备产业。大船集团重工装备制造基地以能源、石化行业的装备制造和工程总承包为主攻方向,成功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钢制安全壳、核安全设备模块)制造许可,成为全国第二家有资质制造此类设备的企业;桥梁、钢结构项目,已形成批量化、产业化;在海洋工程配套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点系泊项目和自主品牌海工配套绞车已形成规模,钻井平台桩腿建造技术登上新台阶。
  坚持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转型升级
  大船集团始终坚持把技术与产品创新作为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常抓不懈。“十二五”期间,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确保了大船集团经济效益稳定,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自主创新赢得市场需求。大型集装箱船方面,成功交付我国首艘自主开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10000TEU集装箱船,同时完成了14000TEU、18000TEU、20000TEU集装箱船的产品开发,20000TEU集装箱船已获得实船订单,标志着大船集团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方面设计建造能力的跃升,集装箱船形成批量化、系列化。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大船集团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DSI系列船型以及DSAl400型自升式生活服务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
  大船以专项工程建造交工为契机,将发展宗旨由“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调整为“承百年基业铸世界一流”,形成了“爱国、创新、科学、拼搏、协作”的航母精神。
  通过船型升级引领市场需求。大船集团根据国际船舶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对主流优势船型不断升级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成功交付我国首艘VLCC以后,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断对船型优化升级,打造VLCC品牌工程。先后开发了6代8型VLCC船型,累计获得订单84艘,约占全球VLCC船队10%左右,实现了从跟随市场到引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完善管理机制精细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大船集团建立完善了富有大船特色的预算和目标成本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不仅实现了成本和费用的有效控制,并由此带动了各方面精细化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持续提高。对民品生产安全和检验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实行“一级管理+二级管理+三方共管”的模式。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控系统、造船CIMS系统、一卡通等集成工作。推行车间主管制度,尝试用工模式改革,外协管理不断精细化、规范化。推进精度管理,进一步改进传统造船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建立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了构成合理、运作灵活、稳定与激励并重的工资分配方式,突出多劳多得的正激励机制。在集团内部和所属企业推进内控体系建设,不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了集团管控。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实施“文化节能、本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机制节能”,大力推进降本增效。   大船集团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将数字造船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从设计到建造,逐步推进信息化集成和数字化造船。以总装造船模式为基础,建立了船舶设计、制造、管理数字化综合集成平台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设计甩图版、管理甩账本”。在国内首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专用软件,在设计信息化方面已全部采用了三维设计手段,出图比例已达到100%。船体和舾装两条主线均采用国际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零件加工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建设“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对我国船舶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文化大船”引领文化建设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間,大船集团以“文化大船”为引领,大力加强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军工文化、廉洁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等建设,逐步实现由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向文化经营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软实力。
  建设文化展示中心。以“承百年基业,铸世界一流”为主题的文化展示中心于2012年8月开始试运行。据不完全统计,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宾客超万人次,实现了广大员工爱祖国、爱企业、爱岗位的教育基地、展示企业实力的平台、透视和传播大船历史文化的窗口等功能。
  弘扬大船精神。大船以专项工程建造交工为契机,将发展宗旨由“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调整为“承百年基业铸世界一流”,形成了“爱国、创新、科学、拼搏、协作”的肮母精神,把专项工程精神总结提练上升到国家层面,通过专项工程精神,突出“报国志,军工情,大船魂”主题,充分体现出大船人“国家至上,大船第一”的专项工程情怀。
  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在组织领导体系上,实行了集团领导、企业文化部及各基层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文化建设体系上,加强和深化了创新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军工文化、廉洁文化、节约文化、制度文化、关怀文化等子文化建设;在核心理念体系(理念识别系统)上,形成了集团核心价值观、发展宗旨、发展目标、团队精神为核心构成基本要素;在考核评价体系,按导向性、科学性、操作性原则,逐步形成了调研、诊断、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
  打造文化产品。充分利用新建科研综合楼的资源,推陈出新,加强文化阵地和文化场所建设,探索创新文化产品形式多样化,员工乐于参与、便以接受、喜闻乐见、可视化的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精神生活。
  践行员工行为守则。使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职业工作状态和标准行为,让员工从意识、行为、视觉三个层面定位自身的“职业形象”,模范遵守《行为规范》,时刻注意“个人形象”,并不断完善个人职业品格。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集团每年通过班组建设办公室(由人力资源部、纪委监察部、安环部、质量部、生产管理部、企业文化部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对班组建设进行考核,以文化管理班组,全面提高了集团班组文化建设水平。
  突出载体和阵地建设。开通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与报纸、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一道建立起立体传播渠道,对扩大文化影响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突出了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其他文献
冬去春来,又是绿意盎然、激情澎湃、意气风发时刻。  65年前的4月17日,国家颁布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随后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迎着抗美援朝的烽火,沐浴着举国关注的春风,正式诞生。弹指之间,不管体制机制机构名称如何变迁,新中国航空工业波澜壮阔、搏击云天、壮丽辉煌的65年历史,始终春潮涌动,生机勃勃。  65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50余万航空人日夜鏖战攻关,实现了我国航空
期刊
飛越蒼穹等
期刊
2015年3月24日。  初春的北京,仍透着寒意,阴冷刺骨。  清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外,几位年轻辈的航天人眼含热泪,用力举着悼唁横幅,上书“治学严谨献身航天思念无限追忆永恒陈福田院士一路走好”。  东礼堂内,白纱低垂,素幛高挽,花圈紧簇,哀乐低回,庄严肃穆。从北京四面八方,甚至从千里之外赶到殡仪馆的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送别这位为我国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人。  “奔波了几千公里,就是想见
期刊
进入21世纪,中国航空工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已经从对世界航空工业发达国家“望其项背”,追赶到“并驾齐驱”,开始“同台竞技”了。是什么秘籍使得中国的航空工业能够如此神速发展呢?  探寻中国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秘籍,必须查勘其雪鸿泥爪、踏铁有痕的历史足迹,从中发现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而发现快速发展的根本规律。  值得关注的历史足迹  任何行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投入的快速增加和新科技的应用
期刊
期刊
人勤春来早。  在度过30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之后,2016年的春天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厚植梦想的季节,更是辛勤劳作、精心耕耘的季节。在“十三五”的第一个春天里,我们兵器工业集团应该播种些什么?又该如何去耕耘呢?  播种梦想 耕耘希望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春天的美,在于恣意张扬的生机与活力,更在于对丰收的期盼与渴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天的播种孕育着秋天的收
期刊
党建优势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也是国有企业特殊的市场竞争优势。中国兵器工业北化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以下简称银光集团党委)坚持“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原则,将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发力点放在基层、延伸到生产一线,构筑平台、培育文化,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红利,初步形成了“统起来、深下去”的党建工作模式。  “统起来”就是要树立党建工作“一盘棋”的理念,整体推进,
期刊
三院坚持在“创新驱动领跑飞航”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沿着“基本型、系列化”和“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型号发展思路,成功研制了多个系列产品,使飞航导弹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铸造起陆海空大安全网络。近年来,三院承担了多型武器装备预研、研制和生产任务,多种武器装备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巡航导弹等五型装备精彩亮相国庆60周年阅兵式,壮我国威!振我军威!  民用产业围绕电力电气、石油地质
期刊
几个世纪以前,航海大发现改变了世界;一个多世纪之前,对天空的征服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素有现代工业文明之花美誉的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4月17日,这个日子充满辉煌。65年前,1951年的这一天,当时的政务院下发《关于航空工业建立的决定》,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随之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建立。从飞机修理厂开始,一代又一代中国航空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与世
期刊
2016年3月末,以胡问鸣为班长的中船重工新领导班子履职一周年。这一年,是中船重工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注定将载入史册。  新班子,新气象。新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内引外联蔚然成风,摸实情、出实招,广联络、深合作,激情进取,勤勉实干。胡问鸣董事长上任伊始就开始对成员单位进行系统深入考察调研,一年考察调研150多天,调研会见的广度、深度创历史之最,带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夙夜在公新作风的同时,接地气、纳建
期刊